目录(共84章)
↓↓
第1章 序
第2章 自述
第3章 我的良师和益友
第4章 一生能做好两三件事就不错了——与沈善洪在千岛湖交谈
第5章 我眼里的沈善洪校长
第6章 沈善洪校长印象
第7章 怀高屋建瓴宏图,治学治校具慧眼识人明鉴,重德重才——寿沈善洪校长八十华诞
第8章 祝善洪学长八秩大寿
第9章 寿沈善洪校长八十
第10章 一位有胆识、有作为、有功业的校长——我体察到的沈善洪(1)
第11章 一位有胆识、有作为、有功业的校长——我体察到的沈善洪(2)
第12章 学者的风范精神的魅力
第13章 我心中历史系的一些事——兼贺沈善洪校长八十华诞(1)
第14章 我心中历史系的一些事——兼贺沈善洪校长八十华诞(2)
第15章 沈善洪校长和杭州大学的国际交流
第16章 往事可怀
第17章 学者·校长——沈善洪先生印象(1)
第18章 学者·校长——沈善洪先生印象(2)
第19章 学者·校长——沈善洪先生印象(3)
第20章 沈善洪先生与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第21章 远见卓识,引领风气,实现杭州大学的跨越发展——记沈善洪校长二三事
第22章 在沈校长身边工作的日子
第23章 独将青眼向后学——我所接触到的沈善洪先生
第24章 沈善洪校长和《敦煌文献合集》的编纂(1)
第25章 沈善洪校长和《敦煌文献合集》的编纂(2)
第26章 沈善洪校长和《敦煌文献合集》的编纂(3)
第27章 浙江社科院时期的沈善洪老师(1)
第28章 浙江社科院时期的沈善洪老师(2)
第29章 浙江社科院时期的沈善洪老师(3)
第30章 提携后进——记沈校长与老杭州大学领导的关怀
第31章 凛然与淡然——沈善洪校长印象
第32章 校长的楷模,学者的典范——原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先生八十寿辰芹献
第33章 谈《中国哲学史概要》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贺沈善洪教授八十寿
第34章 “以对方为重”:儒家伦理观的核心价值(1)
第35章 “以对方为重”:儒家伦理观的核心价值(2)
第36章 “以对方为重”:儒家伦理观的核心价值(3)
第37章 严复和辜鸿铭的文化言说(1)
第38章 严复和辜鸿铭的文化言说(2)
第39章 严复和辜鸿铭的文化言说(3)
第40章 严复和辜鸿铭的文化言说(4)
第41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1)
第42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2)
第43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3)
第44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4)
第45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5)
第46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6)
第47章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7)
第48章 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探讨理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的一种思路(1)
第49章 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探讨理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的一种思路(2)
第50章 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探讨理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的一种思路(3)
第51章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1)
第52章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2)
第53章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3)
第54章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4)
第55章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5)
第56章 北朝本色乐府诗《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1)
第57章 北朝本色乐府诗《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2)
第58章 北朝本色乐府诗《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3)
第59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1)
第60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2)
第61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3)
第62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4)
第63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5)
第64章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1)
第65章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2)
第66章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3)
第67章 礼与史——中国古代史学的政治与伦理面相(1)
第68章 礼与史——中国古代史学的政治与伦理面相(2)
第69章 礼与史——中国古代史学的政治与伦理面相(3)
第70章 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第71章 《漂海录》纪事源考——以杭州为例(1)
第72章 《漂海录》纪事源考——以杭州为例(2)
第73章 缟之情——黄丕烈和朴齐家,柳得恭交游小考(1)
第74章 缟之情——黄丕烈和朴齐家,柳得恭交游小考(2)
第75章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修桥义行探析(1)
第76章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修桥义行探析(2)
第77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1)
第78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2)
第79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3)
第80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4)
第81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5)
第82章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6)
第83章 活字印刷的历史命运
第84章 后记
同类推荐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热门推荐
红楼梦黛玉之有凤来仪
林黛玉来历不凡,承天之命,却受尽磨难,孤苦无依,最终凤鸣于九皋,声闻天下。薛宝钗出身富贵,有青云之志,到头是梦是幻?贾宝玉衔玉而生,有补天之才,能否助灵女安邦?水溶为国为民,能否保住水氏江山?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是可惜可叹。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心态
读者朋友,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心态问题而成为一个失败者。让我们从现在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整个身心都充满勇气和智能,把挫折与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请打开本书,开始我们的好心态之旅,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份鼓励,带来一份鼓励,带来一份慰藉,带来一份豁然,带来一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