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4200000076

第76章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修桥义行探析(2)

三、民间修桥与市镇发展的关系

《大学》曰:“以义为利”,通过义行来修桥是如何统一义利关系的呢?即民间修桥给江南市镇带来哪些好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经济建设与社会风尚两方面来证明。

一方面修桥对市镇经济建设的作用有三利:一是“水利”,即控制了市镇街区的水流,以利舟船往来安全。《明史》曾经记述苏、松与浙西各府水患灾情,“频年旱涝,缘周环太湖,乃东南最洼地,而苏、松尤最下之冲,故每逢积雨,众水奔溃,湖泖涨漫,淹没无际”。江南地区虽为平川沃野,然而受到浙西天目山诸水影响,多急湍频发的洪水,对舟船行驶与市镇建筑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市镇民居及商业区内,除及时开浚市河,加筑堤塘,还必须通过修桥来“治水”。桥梁既能控制水势之冲,又使风有屏障,不仅利于舟楫行泊,还对民居住宅、堤塘路堍起了特有的保护作用,志书记载:吾里僻处乡陬,受郭南苕水分脉,水自西南来,贯于镇中,一分北条,一分东条,惟东条河道稍窄,去势纡缓。其间有清风桥,当两条分界之额;而独受东条一派,故水自东而北去,水潆洄,固地势之溪曲便然,抑实有兹轿之先受其冲,而扼其湍急,使下流以次旋绕也,桥之为水利也如是。

再如菱湖镇有西湖,直达龙溪,“水势壮阔,地形疏散”,有好义者“始筑梅水墩于中,又于南北各架一桥,南曰‘长生’,北曰‘襟带’,又植杨柳于堤,由是水有约束,风有屏障”,舟楫往来不再“视为畏途”。由于修桥对“治水”的有效作用,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成舟航辐辏之地。通向四方的定期航班停靠各个市镇船埠,有些市镇还增添夜航船,“载客及寄书带货往来近处各城市”,极大地便利了商业活动及社会交往。

二是“地利”,便于城镇之间、乡村之间的陆上往来,形成密集的道路网络。如双林镇清风桥,“桥际闹市。分路垮两圩,南属五四,北属常三,虽长不过三十余尺,阔不满十尺,而来往交驰。视履相即,行人称极便焉,桥之地利又如是”。一方面,桥梁是陆路交通的“孔道”,如塘栖镇落瓜桥,“循而南达于仁和之上乡,放而至海北则吴兴,诸郡冲行而过此桥者,牵纤之夫,日数千百人焉”。明弘治年间,朱泾镇“居民数千家,商贾辐辏,置邮走两浙、达两京者不少辍,实为要津”,而过朱泾镇必经一大石桥曰“万安”。双林镇虹桥,“东接乌镇、琏市,西通苕事、菱湖、程、安,纳赋之乡民,丝绸通财之贾客,昼夜往来,舍此靡由而济”。不仅远程商贾、邮递、绅夫、官宦必经这些桥梁,过去以舟代步的乡民也以车拉肩挑奔陆路赶集了。另一方面,市镇里民改变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令市镇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市镇中心桥梁密度甚大,几乎三五步就跨一桥。镇上居民少则上千,多则上万,生息于河道纵横的街区之内,桥梁对人际交往与文化生活作用非凡。如明代嘉靖初年,双林镇里民重修化成桥,百姓受益,“来往利涉,行止称快,兼以工制坚硕,形势壮伟,屹然为一镇巨观。

每风晨月夕,酣笑嬉游者自摩袂接,盖不特为利济之具而已也”。

三是“市利”,由于“陆则行旅骈肩,水则征帆接影”的交通网络,江南市镇本身不仅在周围数十里范围内形成市场圈,还打开了国内外贸易市场。如双林镇包头绢,“妇女用为首饰,故名。本镇及近村乡人为之,通行天下,闽俗男子亦裹首,北地秋冬风高沙起者罩而护目,通称‘清水包头’”。该镇加工的绫绸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国外。此外,市镇常常以桥为中心形成若干市场。许多桥梁周围有桥埠、桥堍,方便船只停靠,人货上下,某些运送专业产品的船只也相互集中一起,从而使水上、桥边、桥上联成一个大市场,有专门产品经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修桥义行引领乡风民俗向好的方向转化。

首先,美传好事推动了修桥佳风的传承与扩大,当时社会上流传不少故事、民谣歌颂修桥的“义人”、“义事”。《青镂杂笔》曰:

浙西之水发源天目,由塘栖东流人携李,径邑境五里许,有桥跨其上,曰“松老”。相传昔有老人于此义舟作渡几五十年,所取渡值铢积寸累,遂建此桥。后老人化为松桥,因以名。

这种传说显然是激励后人修桥的动力。方志设有《桥梁》章节,其目的不仅限于记录桥梁名称及地理位置、年代,也有引领风尚作用:“津梁之设,所以利行人,虽司土之职,抑亦好义者所乐助也,志之以存往绩,用劝方来”。为此它不仅列出修桥者姓名,还着重桥碑与纪文,“一以著前贤之能创,一以鼓后哲之能兴”。修桥义行还通过落成仪式扩散开去,如新塍镇和丰桥建成,“济人无深厉浅揭之苦,亦无停车问津之烦”,“落成之日,观者数千人,于以见利涉为可乐而人心有同然也”。

民间修桥在江南市镇形成代代承传的佳风。有的建桥者生前未了,即委托后辈继续修建。如清乾隆二年(1737)徐行达筹划修复南浔镇北回桥,未及兴工就去世了,其子徐诅彬继承父志,也未修成,于是“嘱张、吴诸君捐资,率先并悉力以为之赞襄,而其桥以成”。更为感动的是,乌镇监生胡应中,“病已笃,闻里人募造(太平桥)不果,慨然出白金二百有奇独立建复,视昔有加,桥垂成而身殁,同镇惜之”。有官吏将此风带至他乡,如“(明)乌青镇唐世涵,万历己未进士,出守汀州,以城垣卑薄,设法赠筑,创宝珠门壅城,移慈济阁为戌楼,又捐俸造万安、济川二桥,以利涉民”。

其次,修桥义行推动了义路、义亭、义渡、义浚等义行。如双林镇化成桥建于元代,屡废屡修,“吴兴赋壤,在东南者方百里适郡必经是桥”,而自化成桥由经湫溢至旧馆凡十八里“值雨雪泥泞,胫没膝陷,一遇水潦,阡陌沉沦,披榛涉莽,跬步为艰”,人皆苦之,尤其是“老弱适市,负戴而行,踣仆枕藉,颠踬接踵”,里民陈元叔在修桥后“伤之思砥矢是路”,崇祯十三年(1640)与里人凌宪协力倡募,率里民修路,“于是道如砥,梁如带”,其“为德于社,为民于乡”的义举受到里中父老的称颂。人们还在桥上、桥边加修亭阁,使过路人可以遮雨避阳,远眺纳凉,甚至在亭阁为路人施茶、施粥。如双林慎里民修太平桥时,以阁易亭,在桥面盖以瓦椽,“行者假道亦得荫息其下,而饿莩、邮传、过使视庐舍如归,诚有济于众生非浅也”。有些地方先有渡,后建梁,也有地方无梁或梁圮以渡济,也有梁渡并举的。清光绪年间,周庄镇俗语“数为善者,必推陶张”。因他们两人均设义渡,前者陶唐谏“设方舟以济人,并捐田以食操舟者,至今称陶公义渡”。后者张士隆“亦割田设渡,并设沈舍港渡船,远近桥梁或修或建,补唐谏所未及”。

最后,修桥义行对于乡风民俗起了正确的诱导作用。明代万历以降,江南地区的社会风尚起了巨大变化,而“尚奢”观念则是其中之一,衣食行住高消费暂且不论,有人在游宴交结、求神拜佛等活动中一掷千金,毫不吝惜,然而为修桥募捐集资时,他们却常常斤斤计较,坐观成败。《南浔镇志》记乾隆年间世态曰:

嗟乎!人心之不可解也久矣,凡遇游戏宴佚,赛会迎神,往往不吝费甚,且感于因果布施僧道,争捐金数千而不惜,至于补路修桥,利益万人,为眼前实际,每赤面涩声,较量锱株焉。

此处并非指责消费“尚奢”现象,而是强调修桥的公益性,无偿地为社会公事捐款出力与“尚奢”的社会风气是有冲突的,修桥义行表现了生活观念的一种进步,至少引导人们将金钱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是有进步意义的。

桥梁专家茅以升认为:“桥梁,从一开始就以属于人民公用公有的社会性而出现,……唯有桥梁,在私有社会里却是社会公有的,无论是官修私建,都有它普遍的公用性。”《易》曰“财以聚人,义以正人”,综观上述修桥义行及其带来的影响,可以清楚看到,“义”与“利”虽然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在推崇、肯定公利范围内对义利进行的争辩,往往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这种将义利完全对立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私利”的存在及其作用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介,既要看到它具有将一切利益都视为正当的缺陷,同时也要看到它客观上利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面。因此,对儒家重义轻利论,一方面重视它在舆论导向中的积极作用,另外也应肯定陈亮等人关于义利并重的观点,建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以推动当今整个社会的道德与经济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莫小也(1955-),男,就读杭州大学外语系、历史系,历史学博士,曾于1991-1994年师从沈善洪、陈植锷先生在职攻读专门史(文化史)硕士生。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艺术史研究生导师,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发表《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专著及60余篇论文。课题《澳门美术史》获文化部“十五”艺术学科资助。本文为硕士毕业论文,未曾发表。

同类推荐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爱情让我遇见你

    爱情让我遇见你

    爱情就像一张网,从这个站,把自己网到下一个大海。有时候相信的是自己,有时候相信的是忘却,我开始了爱情的旅行,开始了追逐的忘记。爱情的这一站简单,思念的下一站太远
  • 英雄之路先锋战歌

    英雄之路先锋战歌

    战争学院的一个兜帽刺客,贝利亚。平时懒懒散散,实则确是影流第一刺客。作为德古拉家的第三代,又有什么冒险等着他。铁血工造,五杀摇滚,黑暗光辉,夜影之子的奇妙冒险,正式开始!
  • 绝世奇少

    绝世奇少

    自天地开辟以来,万物皆生于道,立始于一,乾坤之中孕生绝世奇物,千年以来异士层出不从,修真问世,气散成神,一柄不朽神剑,一轮八卦天鉴,见龙必斩,见邪必诛。
  • 奔跑的37℃男人

    奔跑的37℃男人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份散文随笔与时评作品,也是作者在30岁来临之前,为自己献上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被称为“80后男孩的青春记忆”。为什么自称为“奔跑的37℃男人”?作者张吟丰认为自己凡事要“保持37℃的理性和沉稳,不让38℃的高热烧昏头脑,也不让36℃的冷漠封闭自己”,“而奔跑,又恰是人生的一种姿势,是激情的体现和写照,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炽烈和深沉的爱”,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的问世。
  • 星月童话

    星月童话

    [花雨授权]他们两小无猜,但因为他平凡无奇而她聪慧美丽,他选择了信任和放弃。虽然这样他也心痛难挡,但是,当她生命垂危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爱情本没有什么衡量标准,他也愿意为她等候至地久天长!
  • 仙剑:随笔录

    仙剑:随笔录

    仙剑的同人短篇小说,只是为了仙剑中的某个场景,某个人物,某句对话而产生的一点幻想和感悟罢了。
  • 青春的最后一场华丽

    青春的最后一场华丽

    罗文娟泪眼婆娑的跪在他的面前,抽泣着,,“我们不要分手好不好,我们在一起三年了,三年了,难道真的比不上你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吗。为什么?“”只因为你在女子大学,而我不在...””这个垂着脑袋说话的男子一把推脱猪的手没底气的回答道。“不,不要,我不要,“”猪切斯底里的叫嚷着,“”我不要,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说完一把抱住王兵拥吻起来,””许文娟和他的第一个高富帅男朋友,他们三年了,他们始终是发乎情,止乎礼,第二个男朋友出现了,文娟却在两个第二次见面就发生关系了,就怀孕,尔后居然说,“我怎么知道是不是我的...”花样年华的女子,每人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述说的故事...这是青春的,也是冲动的代价....
  • 鸣人之姐漩涡绫子

    鸣人之姐漩涡绫子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宅家里蹲了一个月后,被一个无良的杀马特打扮的神送到了火影世界.........然后成为鸣人姐姐的故事。企鹅群148112214,大家一起来探讨吧!
  • 写给天堂的你

    写给天堂的你

    当他离世,当她想念,写给天堂的你,我想你,你可安好?
  • 重生之落魄小姐

    重生之落魄小姐

    她用尽手段,陷害自己的堂姐,终于嫁他为妻最终却落了个家破人亡引火自焚的下场在死亡的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自家父亲与他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他看着她自尽时心中一阵绞痛那一刻他多想抛弃一切仇恨带着她远离红尘可是他做不到他放不下仇恨只得转身离开他实在是不想看到她惨死的样子~上天怜悯再世重生为人她一定要解开上一世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