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4200000062

第62章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4)

弥漫于整个士林的疑经风气孕育了一种自由诠释儒经的学风,直接导致汉学向宋学的转型。宋初经学的转型表现有二:首先是治经方式的转变,即以义理说经取代汉唐的章句训诂;其次是治经主旨的转变,即以对儒家人文精神与心性之学的诠释取代汉唐经学的阴阳灾异与文字训诂之学的解释。一般以为宋初以义理说经的典型代表著作有刘敞的《七经小传》,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经说》曰:“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梗。”其实在刘敞之前,已有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和欧阳修的《诗本义》显露以义理说经的倾向。而这时最值得注意的还不是“五经学”的变化,而是随着经学的转型,经学的重心开始从“五经学”转向“四书学”,兴起了一个以心性义理之学注解四书的“诠释运动”,涌现出了大量的四书学著作。第一个注目四书学诠释的,是范仲淹。范仲淹精通《中庸》和《孟子》,陆树声说他“心孟子之心,事孟子之事”,“为宋儒理学渊源之祖”。(《重修文正书院记》)张载十八岁那年,前去拜谒范仲淹,“范文正公一见横渠,奇之,授以《中庸》”。在《宋元学案》卷三《高平学案》。

范仲淹影响下,经学家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四书。如杜纯“学问以诚身为本……好《易》、《中庸》,能释其义”。田述古“事安定先生……其读书唯《易》、《中庸》、《论语》、《孟子》”。范纯仁“平生所称引奏对,只是《孝经》、《论语》、《孟子》、《周易》”。欧阳修在《欧阳公读书法》中也说:“其数诸经,先《孝经》,次《论语》,次《孟子》,次《周易》,次《尚书》,次《诗》……”《语》、《孟》二书的重要性已在五经之上。

胡瑗最早作《中庸义》,虽此书现已亡佚,但从其学生徐积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胡瑗如何本《中庸》建立性情说的:

安定说《中庸》,始于性情。盖情有正与不正,若欲亦有正与不正,德有凶有吉,道有君子有小人也。若天地之情可见,圣人之情见乎辞,岂得为情之不正乎?若我欲仁,斯仁至矣,岂为不正之欲乎?故以凡言情为不正者非也,言圣人无情者亦非也。

这种对四书的重视一直延伸到了在庆历中崛起的理学家那里,四书成为理学家构建其理学思想的最好经典文本。理学开山周敦颐作有《论语解》。他的《通书》主要本《中庸》、《大学》提出理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诚”。认为“诚”是圣人的根本,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把“诚”作为哲学本体论的最高范畴。《通书》第三十二章《观家人睽复无妄》中又说:

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则诚心而已矣;诚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

心诚则身端而家治而天下平,此正是源自《大学》。“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

另一个著名的理学家张载对四书的探讨已较成体系,几乎可以说他的理学体系主要是借助四书的经典文本建立的。他说:“要见圣人,无如《论语》、《孟子》。……《礼记》虽杂出诸儒,亦若无害义处,如《中庸》、《大学》出于圣门,无可疑。”“某观于此发源立本。”(《张子语录·下》)所以《宋元学案》说张载“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在《大学》上,由李翱始发挥其“格物致知”说后,张载作了进一步的诠释。他开始从认识论的意义上释“格”为“见”,格物,就是见物。“见物多,穷理多”(《横渠易说·说卦》),由见物而达到尽性而至于命。所谓“命”就是指客观必然性,是说要接触、观察大量事物,才能穷理、尽性,达到对“性与天道”的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在《中庸》上,张载对“诚”的哲学范畴作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发挥,他说:

自明诚,由穷理而尽性也;自诚明,由尽性而穷理也。(《正蒙·诚明篇》)

张载对此提出穷理尽性、尽性穷理两种不同的认识路径,认为“诚”是性与天道的本质所在,立足于“诚”,使仁、义、礼、智、信等先天固有的德性得以彰明,既是人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本性,性与天道是没有小大之分的。由此,张载进一步据《中庸》提出了中道的方法论: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择中庸而固执之,乃至之渐也……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也。(《正蒙·中正篇》)

在《孟子》上,张载主要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和尽心知性知天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的思想。他认为:“孟子之言性、情,皆一也。亦观其文势如何,情未必为恶。”(《张子语录》中)从“性情一也”出发,他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以此合理解释了性有善有恶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在《论语》上,张载主要发挥“性与天道”的思想,认为《论语》最早提出了“性与天道”。

他在解释《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时说:“耳不可以闻道,夫子言性与天道,子贡以为不闻,是耳之闻未可以为闻也。”(《经学理窟·学大原上》)他认为子贡等人只以耳目感知为闻,而不知道耳是不可以闻道的。

所以又提出“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张子语录·上》)。强调要以“了悟”(心思)的方式来认识“性与天道”,而不仅仅停留在耳目感知上。可见张载的理学思想同四书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张载的思想体系就是一个四书学的体系,是很有道理的,从这里正可以揭开张载理学思想的内在秘密。

(三)四书学上升为官学——王安石的四书学

王安石无论在四书的升格运动上还是四书学的兴起上都是一个关键人物。在“五经”和“四书”上,王安石已更看中“四书”,所以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五经学”(《三经新义》),而且更建立了自己的“四书学”,颁行天下,供科举考试之用。如果说王安石第一个把《孟子》升格为经,从而完成了儒家十三经经学体系的建构,并在“五经学”的经学诠释体系之上形成了一个“四书学”的经学诠释体系;那么又是王安石第一个把四书学上升为官学,使四书学成为官方统治的经学思想,在士人和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宋代四书学的发展。

王安石推行变法,改革科举,以经义取士,一方面把《孟子》列为经,与《论语》一起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另一方面又废黜《仪礼》,把《礼记》(中有《大学》、《中庸》)与《周礼》列为经,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这就意味着他把四书学上升成为了官学。为此王安石专门撰写了《论语解》、《论语通类》、《孟子解》、《礼记要义》(中有《中庸》要义、《大学》要义),同他的《三经新义》一起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来第一个给四书作全注的,不是二程(二程未曾全注四书),也不是朱熹,而是王安石,他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四书学经学体系。虽然他的《论语解》、《论语通类》、《孟子解》、《礼记要义》今已亡佚,但我们仍可从他大量的论议文章中看到他的四书学思想。实际早在王安石年轻时代,他就写过一部《淮南杂说》,据蔡卞在当时写的《王安石传》中说:“宋兴,文物盛矣,然不知道德性命之理。安石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通乎昼夜阴阳所不能测而入于神。初著《杂说》数万言,世谓其言与孟轲相上下。于是天下之士,始原道德之意,规性命之端云。”可见他早年已形成了自己的四书学思想,并在当时起到了推广四书学、使“天下之士始原道德之意,规性命之端”的作用。

在稍后写的《性论》中他更明确说:

古之善言性者,莫如仲尼;仲尼,圣之粹者也。仲尼而下,莫如子思;子思,学仲尼者也。其次莫如孟轲;孟轲,学子思者也。

仲尼之言载于《语》,子思、孟轲之言著于《中庸》,而明于《七篇》。

可见王安石的四书学主要是探讨四书中的性命道德之学,他的四书学是一个心性道德论体系,这正是王安石改革科举、以经义取士所要考的经义内容。他废除诗赋,改以经义取士,规定科举考试无论主修哪一经,《论语》、《孟子》都是必考的,显然他要考的“经义”主要是四书的“经义”,在王安石那里,四书学已有更重于五经学的趋势,中国经学的重心从五经学转向四书学,可以说是自王安石始。他的《礼记要义》实际对后来理学家注解《大学》、《中庸》产生很了大影响。儒士马希孟作《礼记解》七十卷,陈振孙说“亦宗王氏者”。又方悫作《礼记解》,颁行天下,朱熹说:“方氏《礼记解》,尽有说得好处,不可以新学而黜之。”所以全祖望在《荆公周礼新义题词》中说:“《礼记》之方、马数家,亦禀荆公之意而为之者,至今《礼记》注中不能废。”朱熹对方、马《礼记解》的肯定,正反映了王安石的四书学对理学家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我会回来的。”一位鼻子上架着眼镜的15岁的男孩说。检查他们行李的海关人员嫌恶地瞧着他,一言不发。这就是1938年的基辛格。他跟随父母被迫带着少数几样私人物品迁移到美国,因为当时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达到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6年后,他果真回来了——以占领者的身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不是普通的美国大兵,而是黑森州贝格斯特拉斯区的行政长官,掌握着这些迫害过犹太人的德国人的生杀大权。实际上,他在政治生涯中屡次表现出来的缺乏安全感、对人极端不信任、死撑硬汉子形象,如飞蛾扑火似的急于求得批评者的认同等等都是源于他童年、少年的痛苦经历。“基辛格是个强者,但纳粹能够侵害他的灵魂。”
  • 大师

    大师

    民国时期,百业凋敝,唯独教育不曾腐败,还算成功,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大师》讲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罗家伦等六位民国教育大家的精神所在。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学术自由”,以其雅量、远志成就了北大之“大”。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热门推荐
  • 鸠占鹊巢

    鸠占鹊巢

    曲孝唯本来是个正正经经的大三学生,却因为一次正义感爆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当一个小小的种子在她身体里生根发芽,她的心也开始逐渐动摇。即将离开的那天,她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而她,就是最大的棋子。她狠心地带着孩子移居他乡,却在孩子六岁那年,不得不回到了这里。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而他,却不再是他。她求他,他无动于衷。然而为了孩子她不能心灰意冷。他结婚,她却不得不狠心地破坏。"即使你跟她两情相悦,我也不会放手,直到我死。"鸠占鹊巢,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
  • 颜倾天下:山水恋

    颜倾天下:山水恋

    一觉醒来,她成了古代美女,被指定完成一项任务。本以为任务完成就可以回家,却在皇室阴谋中越陷越深……爱情、天下、自由,她会作何选择?
  • 健康是吃出来的

    健康是吃出来的

    一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的健康著作,一本以健康膳食为基本内容的实用操作手册!《健康是吃出来的》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精选数百种健康膳食,从饮食观念、营养知识、膳食结构、饮食搭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不仅能够获得健康膳食的文化理念,更可以按照书中所提供的粥谱、菜谱、汤谱自己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吃出一生好健康。
  • 穿越之妾本佳人

    穿越之妾本佳人

    “跟爷回去!”世子爷对第六房小妾凶巴巴。“不回!!”小妾更凶。“……”世子爷忍、忍、忍,“你要如何才随爷回去?”“反正我不回,”小妾大发慈悲,“你跟我走吧。”“老公……老公?是你吗?你也穿越了?”小妾凌乱。“你要世子爷还是要我?”老公。“你不许跟他走!”世子爷。“我谁也不要,只要一双儿女。”小妾绝决而去。……(未完待续)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盲女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的帮助下,开始顽强地探求内心的智慧和光明。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她投身于慈善事业,不屈不挠地在黑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用慈爱的双手拥抱世界。她被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本书讲述了她传奇、美丽的一生。本书是美国当代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部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 子非闲人

    子非闲人

    女主:小白界的奇葩。对于生活,一向有自己的定义-----荼荼男主:餐馆中“无意”将面条打翻在荼荼身上的炸酱面男,在寺院里“偶遇”的公子,荼荼公司尾牙活动的“幸运”搭档……正如每个女生,荼荼在遇到对的那个人的刹那,平淡无奇的都市生活,从此如夏花般绚烂……
  • 野丫头要革命

    野丫头要革命

    她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飞侠,竟然又被母夜叉拖到操场罚站,“你丫的,兔生的啊,竟敢阻挡老娘的去路。”“你哑巴啊你,你·····”话还没出口的那一瞬间,她怔住了。太抬头看着前面这座肉墙,帅!真是绝对完美!“你这个疯女人,现在,马上,给我滚!!”·······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烽火岛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烽火岛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万事不朽

    万事不朽

    亿万年前从混沌深处带出一颗菩提种子,细心培养,万年开灵,万年讲道,成就一代菩提道尊。千万年前,踏进苦海尽头,彼岸花开,埋青木石棺。百万年前,走进生死门,为人族帝尊舍命取出一滴真命之水,成功续命,在活一世。十万年前,虚空破碎,道蕴泯灭,天地陷入无道暗黑时代,虚空灵气被封,无人承载天道,止于帝尊之下!万年前,混沌身躯被锁天地阴阳漩涡,灵魂化虚,一缕灵魂神念遁入大地消失。千年前,道蕴恢复,万物重新修炼,天道回归。百年前,万族林立,争夺道蕴,希望承载天道,成就帝尊之位,只是这一世却无人封尊。……十年前,一位少年从幽冥深渊走出,开始了一世峥嵘。本书改名帝尊物语创世首发
  • 相交

    相交

    在A市的两边,苏檩夏和梨茉在为自己的命运而烦恼,一个清纯圣洁,另一个活泼阳光,A市最有钱有势的男人宋清远会更偏向谁?当被唯一的好友欺骗之后的痛苦又能向谁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