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4200000064

第64章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1)

邵培仁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语言为人类所独创,亦为人类所独解和独享。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要素和符码,又是人类的标志和特征,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因此,我们就准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信息接受的语言描述出发,运用发生学、符号学和传播、接受理论及其方法,探索中国信息接受概念产生与演变的情形,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导引并推论出中国古代受众的信息接受状态和特色,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珍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于描述和反映信息接受活动的概念或词汇有很多。从视觉描述的有:“见”、“看”、“视”、“观”、“睹”等;从听觉描述的有:“听”、“闻”;从味觉描述的有:“品”、“尝”、“味”、“咀嚼”等。但是,从信息接受概念或词汇产生时间、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等各方面综合考察,我们发现,“观”、“味”、“知”三个概念最能反映和揭示出中国古代受众原始的和一贯的信息接受的精神状态、操作特色;体现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传播、认识、接受领域内的回响,而且可以结合现代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中国古代受众的接受特色加以初步认定。

观:细致而优雅的信息接受

“观”,就是“看”。“观听不参,则诚不闻”。但是,“看”又不等于“观”。“看”,往往是粗略的、不专注的;“观”,大多是细致的、认真的。“看”,不全指信息接受,也指访问、看待、照看、守护等;“观”,大多指信息接受,“观风”、“观光”、“观赏”、“观瞻”等词汇乍看似与接受无关,细想也是指对外界讯息的接受。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人们多用“观”来描述眼睛对外界讯息的接受,而较少用“看”。

同是描述对文字讯息的接受,在古人看来,“观书”也不用于“读书”。观书是静态的;读书是动态的。观书默不作声,静静扫描,只受不传,其任务明确;读书字字有声,朗朗在口,既受且传,有点职责不明。观书乃以目视之,为单通道接受信息,表现平稳;读书为耳目并用,是双通道接受信息,较为忙乱。观书显得优雅,似乎是已达成熟的标志;读书显得灵动,更像是正在成长的特征。因此,古代的文人雅士多言“观书”而寡言“读书”。

在古代文化典籍中,“观”不论是指观书、赏文,还是指观人、观景,人们都强调要从统一的整体的角度观察和审视事物或对象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周易·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韩非子·内储说上》,《韩子集释》,陈奇猷校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观其会通”,就是“异而知其类,睽而知其通。”(王弼注)从统一和整体的视角接受讯息,就不会被其繁多与杂乱所困扰和迷惑。只有运用这一准则,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才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得其神韵,获取真知,也才能够“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的典则。”程颐也告诫人们:“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观”也要从讯息文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可以预先带有陈见,也不可以穿凿附会、“以己度人”、“以心度心、以情度情”。尽管讯息文本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但观者对它的解释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是有限度的。这一限度之外的任何解释都将与讯息文本的含义不符。朱熹认为:“看文字先有意见,恐只是私意。谓如粗厉者观书,必以勇果强毅为主;柔善者观书,必以慈祥宽厚为主,书中何所不有。”南宋词人刘克庄主张以平易观诗,反对穿凿附会:“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若以后儒穿凿说,古人字字总堪疑。”读者阅读时,围绕书中含义“轴”所作的摆动总有一定的摆幅,超出文本客观内容和价值方向的信息接受是不允许的。

对于优秀的作品,接受者不仅要“统观”、“实察”,而且要“博观”、“久观”、“善观”。所谓“博观”,就是要在较大范围内寻觅、扫描,多读各种好的作品。只有“博观”,才有比较,才能提高观赏品味,才能对作品作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对此,刘勰写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謱,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提高观赏水平,除了“博观”,还需“久观”。“久观”就是“久久把玩”、反复观之,从而由微知著、由浅入深、由“不甚好之”到“好之尤笃”。欧阳修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有书名,自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谓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一观再观,反复把玩,既可体味“深趣”,又可形成“深爱”。反过来,深爱的对象又会对观者产生一种强大吸引力,使观者沉醉其中。据说,欧阳询曾在途中见到索靖写的一块古碑,他先是“驻马观之”,走了几步之后又返回“下马观之”,站累了,又铺开毡子坐而观之,最后,他干脆在碑旁边住了三天三夜,日夜观赏,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古碑。这种对优秀作品的痴迷和“观”法,堪称中国之最。

“善观”也可以提高观赏水平。“善观”就是对观照对象灵活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加以观赏、审视。刘勰写道:“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这就是说,观文读书既要看组织结构、文辞使用、继承革新,也要看驭奇执正的手法、用典举事的技巧和声律节奏的把握。

“善观”还可以“知人”、“识人”。古人认为:“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为知人。”因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善观”可以解决“知人”的难题。诸葛亮认为,“知人之道”有“七观”,吕坤认为有“五观”,而更早的《淮南子》一书则提出了“九观”说,书中写道:“故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可见,“观”,的确是一个很“中国化”的信息接受概念。物(事物)、言、意在“观”中是融为一体的,体现了一种整体、综合的全面接受观,极富当代意义。

味: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信息接受概念

“味”这个饮食文化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被广泛地用来指信息接受的过程、特征和标准,是一个比“观”更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接受概念。

最早从人类的信息接受角度使用“味”这一概念的,是老子。他在《老子》(第六十三章)中说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里的“味”,显然不是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味”。“肉味”是指肉(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和鼻子得到某种感觉的特性(滋味或香味等),而“无味”则是指信息内容所具有的能使视觉、听觉、心理得到某种享受的特性,亦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的特性。因此,“无味”并非没有味,而是“以恬淡为味”(王弼注)。徐上灜在《溪山琴况》中写道:“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茝。吾于此参之,恬味得矣。”

老子的“味无味”的前一“味”字,徐氏的“不味而味”的后一“味”字,已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指受众的信息接受活动(视、听)及其过程,有咀嚼、品尝、欣赏、辨别、探求等意思,如“玩味”、“体味”、“研味”、“咀味”、“寻味”等等。汉代王充写道:“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了于耳,则事味于心。”“味”的行为不再是口鼻的活动,而是心理的活动;味的内容也不是物质性的味道,而是精神性的信息。而优美信息较之美味佳肴对人们往往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回味性。这就像钟嵘在评论张协诗歌时所说的那样:“调彩葱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斖斖不倦”。

作为受众的信息接受活动,味有其特殊的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味的规律主要有五条:

一是“澄怀味象”。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写道:“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意思是鉴赏家总是涤除杂念,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品味画中的山水意象。换句话说,“澄怀”是为了“味象”,而“味象”则必须“澄怀”,不“澄怀”就难以正确而准确地“味象”。“澄怀味象”,首先要“澄怀”、“疑心”,全神贯注,然后才是“味象”、“目击”、“深穿其境”,进而探求其“真味神韵”。

二是味久知味。古人认为,对艺术作品必须长时间地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否则,一目十行,浮光掠影,是难得“真味”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深有体会地写道:“读骚之久,方识真味。”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也认为:“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魏禧在《示儿辈》中说道:“听言之道:气不虚,则善言不得入;心不细,则义味不得出。”一句话,只有味久才能知味。

三是“余味曲包”。刘勰写道:“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曲包”才有“余味”,而视听者也只有透过“曲包”方可品玩“余味”。那么,如何在作品中曲折地包孕含蓄蕴藉的美味呢?那就要“深文隐蔚”,“隐以复意为工,秀参卓绝为巧”,“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只有这样才能“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四是味之无极。当代西方接受理论认为,伟大的形象和作品总是含蓄的和多面的,它有着无穷的涵义,这些涵义就像丰富的矿藏,能够被受众挖掘若干世纪还新意迭出,难以穷尽。这一乍看颇为新颖的见解,钟嵘早在1480年前就在《诗品》中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这里的“味之者无极”,就是指成功的艺术作品常具有的使信息接受者品味不尽,回味无穷以及使“闻之者动心”的接受特点和规律。

五是味后言诗。杨万里在《习斋话语讲义序》中写道:“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能读书者,否也。”读书尚且如此,谈论创作和传播更是如此。司空图就曾明确提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杨亿也认为,读者要想与作者比肩并坐、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就必须先“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劳润,发于希慕”,否则是很难与作者“更迭唱和,互相切劘”的。

“味”作为信息接受者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隐秘的过程,一种在视听接受中难以记录的过程,既是一种活动过程,即研味作品、玩味字词、破译符号、领会语义;又是一种反应过程,即接受活动在受者心中所唤起和引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上的变化,而反应又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味的反应,有的与作品的信息特性相关,一般来说,富有情感特点的信息常激起“情味”,富有哲理特点的信息常产生“意味”,偏重幽默滑稽的信息常引起“趣味”,着眼风土民情的信息常引发“风味”。味的反应,有的与信息的编码特点有关,通常,富有韵律节奏的作品能产生“韵味”,新颖奇特的神来一笔会引起“神味”。

当然,味的反应,有的还是直接由视听者接受和知觉状态所引起的,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细嚼慢咽,常觉得“回味无穷”;对精致的审美对象长思深想,常感到“余味不尽”。至于那些末流之作,古人则批评为“味同嚼蜡”、“艰涩无味”、“淡乎寡味”。“味”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旨,既不脱离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之外,注重读者接受的主观能动性,对当代的传播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同类推荐
  • 像赫本一样优雅

    像赫本一样优雅

    上帝亲吻她的脸,赋予了她美丽与善良。她的优雅与端庄通过银幕,落入世人的眼,融化人们的心。她是奥黛丽?赫本。她用一生优雅的传奇,告诉世人,天使曾来过人间。她高贵典雅,清新脱俗,是淑女的典范。她以一部《罗马假日》将天使的魅力尽展。纵然生活、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里交织着诸多的幸运与苦难,她总是静默地咀嚼辛酸,珍惜幸福、绽放优雅。她总是带着亲切友善的语言,带着善于探寻别人优点的眼睛,带着一颗善良之心通往人们灵魂的窗口,播撒爱的甘泉。多年以后,天使终于回到了上帝身边。而银幕封印了她璀璨的年华,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经典。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包扩外貌、性格、气质、修养……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最大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顶峰,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本书抓拍了民国才女们在才华绽放瞬间的精彩,也记录了她们于乱世中起落漂浮的人生。全书内容包括:最恨海棠花无香——张爱玲、高标逸韵梅花魂——石评梅、出水娇莲巧扶风——林微因等。
热门推荐
  • 有种年华叫青橄榄

    有种年华叫青橄榄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萌到了“安以沫踮起脚尖轻轻蹂起少年的头发,”原来你一开始就打本少爷的主意了“勒珦儒微扬嘴角。”可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那么萌的孩子是第二重人格“安以沫轻笑出声,”所以你现在想离开了?哼,想走也走不了“勒珦儒打掉安以沫在自己头上为所欲为的手,紧紧抓住手腕。”还真是霸道“安以沫反手与勒珦儒十指相扣,”舍不得我呀“”谁舍不得你了“勒珦儒傲娇地扭过头。”噗嗤,真是小傲娇“安以沫抬头,还未成熟的青橄榄青翠欲滴,形状圆润,轻轻摘下一颗,塞到勒珦儒嘴里。勒珦儒嚼几下,皱了皱眉”好涩,好难吃”“那是青涩的我们呀”“变甜了”“那是现在的我们”微风拂来,吹响橄榄枝,相爱的人衣角微扬。
  • 嫡女天下:废材小姐要翻天

    嫡女天下:废材小姐要翻天

    她,是钪(kāng)莱帝都都岛司徒家嫡女,人人皆知的天生废材,灵脉尽废,虽长相绝色,却是个空有其表的“花瓶”,琴棋书画样样不行,只知道成天追在太子屁股后;她,是二十二世纪黑手组织地下老大,代号残血,人如其名,嗜血成性,年纪小小却让人们闻风丧胆,多年的卧底生活,让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如同地狱阿修罗般的存在,更是令人遥不可及。却将她宠的无法无天,更是在她面前把“臭不要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哪怕倾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当命运的齿轮发生错位,绝代无双的她,又会在异世掀起一场怎么样的大风雨呢?且看她玩转世间,所向披靡……
  • 领主世纪

    领主世纪

    这是一个拥有王者之志的基层军官因一场意外而来到异世界发展的传奇故事。本作包含主角探险成长,领地发展,佣兵工会,军队组建,种族战役等众多精彩元素。
  • 鸾媓来仪

    鸾媓来仪

    一朝,墨青青穿越到古代成了皇帝!一次,墨青青选太傅选了一个爱和他对着干的慕容默!去沧州一趟,还被这个腹黑太傅知道了自己是女儿身!墨青青:这日子还怎么过?这皇帝还怎么当?
  • 花开有时·檀心

    花开有时·檀心

    永江城里富户钱家的女儿,在这北伐战火纷飞的乱世,求得一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爱情,是幸还是不幸?花开一季,人活一世,在花落人亡之后,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谁又会记得那些曾经的美好和璀璨?若是适合的时间让我遇上了对的人,就一定会拥有传说中的幸福吗?
  • 大神上线

    大神上线

    一夜之间嫁作他人妇,入了人家家族,谁能给个解释?虽然这是游戏里的事,也太离谱了!好吧,既然有人自愿给人当枪使,她就接收了吧,可怜那谁连后悔的机会都没了。
  • 我们的青春终成殇

    我们的青春终成殇

    偶遇高中同学沃索,从中得知前男友乔剑要结婚的事情,回忆起高中时期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悲伤依旧逆流成河。在婚礼上遇到导致自己分手的小三黎资,“洛一,我们当初争他争的要死要活的,结果呢,他却是属于那个台上笑的一脸灿烂的女子,呵呵,还真是讽刺啊…”“是你害我失去他的,我想我应该恨你。”“可是,你恨的起来吗?”黎资笑的无比嚣张,眼泪却不知不觉的落了下来…
  • 穿越重生:嫡妃不好惹

    穿越重生:嫡妃不好惹

    一招杀手遭背叛穿越,竟穿到不受宠的嫡女身上,且看她如何斗姨娘,虐庶姐,踢渣男,正当她风生水起的时候咦?这个妖孽从哪儿来的?艾玛呀。我要穿回去
  • 永恒召唤之英雄无敌

    永恒召唤之英雄无敌

    孤身穿越,在这个魔法与魔兽共存的世界,主角又该何去何从......
  • 少年铁丐传奇

    少年铁丐传奇

    海宁之夜,雪大如掌,一少年奇丐,一孝廉。豪饮数十盏,孝廉醉卧于堂上,丐则单衣立于檐下。演绎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一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奇,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传说故事。常常在想,如果吴六奇没有见到查孝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轨迹。然而,历史是没有任何的假如的,从此之后,中国的历史之上,永久的留下了这个时刻,留下了这个雪大如掌的夜晚。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之中,留下了二个人的名字,铁丐吴六奇,孝廉查继佐。从此之后,中国的历史中,出现了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吴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