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800000017

第17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2)

卜筮在中国的历史相当久远,大致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殷周时期。殷人多用龟卜,周人龟卜筮占并用。龟卜是钻凿龟甲(有时也有牛骨),用火烧灼,然后观其裂痕,以断吉凶。筮占,即将草策揲折而观其数。人们认为龟骨之兆象和蓍草之箦数体现着天和神的意旨,故沟通人神关系的巫、祝、卜、史等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地上权力显赫的人物。卜筮在殷商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尚书·洪范》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经过卜筮,才能决定一件事情能否去办、吉凶如何,卜筮的结果往往是人们活动的依据。从现在的卜辞看,有关祭祀事宜的最多,其次是气象和战争。殷人十分重视卜筮,几乎每事必卜,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卜辞,成为研究殷商政治、宗教和思想文化的珍贵史料。

周人虽龟卜筮占并用,但更常用的是筮占,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筮占活动的是《周易》。《周易》,顾名思义,指的是产生于西周时代的一部阐述变化哲学的书。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仍是《易》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悬疑。《系辞传》称上古的伏羲创作八卦,旧说以为周文王撰定卦爻辞,但至今尚无定论。《周易》虽在春秋时代就可以简称为“易”,但当时实际还有别的易书,只不过《周易》的影响最大罢了。另外还有两部较有影响的易书是《连山》和《归藏》,也都是用六十四卦。《连山》和《归藏》至秦汉已衰微,至晋永嘉之乱中,基本散逸失传。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艮象为山,内外卦皆艮,故称“连山”;《归藏》以坤卦为首,万物皆藏于地,故称“归藏”。

今本《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占筮书,包括卦符、卦辞、爻辞(后两者合称“筮辞”),卦符是充满象征特色的六十四卦卦形,六十四卦卦形是由八卦重叠而成。“八卦”的构成基础,是阴()阳()符号,古人用这两种符号三叠为八种不同形状的三画线条组合体,便成为具有象征色彩的八卦。八卦两两相重,出现六十四种不同形状的六画线条组合体,即“六十四卦”(《周礼》称为“别卦”)。六十四卦各有名及所喻示的象征意义,形成了《周易》以阴阳爻象为核心、以八卦物象为基础的完整的符号象征体系。卦爻辞,是在六十四卦符号下撰系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义;爻辞每爻一则,揭示该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故相应有六十四则卦辞、三百八十四则爻辞。卦爻辞叙说哲理,运用“假象喻意”的譬喻方式,使隐含在卦形背后的《周易》哲理较为具体、生动地显示出来。六十四卦有一定编排次序,前三十为“上经”,后三十四为“下经”。《易传》,指阐释《周易》经文的七种专论——《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象》、《系辞》各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篇,古人称为“十翼”。一般认为,《易传》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原皆单行,不与《周易》经文相连。汉代以后学者将这七传分别附于六十四卦和经后。这种经传合编本《周易》便于学者以经文对照传文阅读,久之遂成通行。

总之,《周易》是中国神秘文化的一部总经典,“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系辞上》)。不只卜筮者用《周易》来占断吉凶休咎,而且道家修气炼丹、医家辩证施治、儒家治国修身、理学家言天理性命、兵家论战阵变化,莫不以《周易》为理论依据。今天,人们又从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文学的各个方面去诠释它。各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周易》是一部对人生有指解功用的著作,无论是从《周易》的形成,还是从对中国文化的历史作用和对当今的社会影响来看,都是如此。

四、前兆迷信与谶纬之学

前兆迷信,即把某一现象看成是其他无关事物的前兆,并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其间联系的迷信。前兆迷信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相当盛行。据《尚书·洪范》载,春秋之前,征兆称“庶征”,凶兆称“咎征”,吉兆称“休征”。古代的《周易》、《山海经》、《国语》等典籍中都有前兆迷信的记载。前兆迷信中以占梦与占星的流行最为广泛。

占梦,即对梦中兆象作出解释的一种预测吉凶祸福的方法,如《诗经》所载梦熊罴兆生男、梦虺蛇兆生女、梦鱼群兆丰年、梦旗帜兆家室旺盛一类。古人很重视占梦,认为梦是神灵或鬼魂对自己的启示。有文字记载的梦是从殷开始的,殷墟卜辞中多次记载了殷王占梦的活动,而且殷王对其梦的吉凶非常重视,占梦的兆象对殷王的活动有很大影响。殷亡周兴,梦的传说和占梦活动更加频繁。周代已有专人掌圆梦,并有专门的梦占理论。例如,《周记·春官》说:“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占梦自古至今都在民众中广有信者,下层民众对占梦之笃信可能会影响他(她)及家庭的日常行为和人生走向,而帝王将相之占梦甚至会左右历史发展的进程,周文、武二王登基时都做过不少吉梦,刘邦梦巨蟒缠身而得帝位等。

占梦最初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根据梦象占释其预示的吉凶祸福。后来由于人们的生产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生活内容不断丰富,梦象意义日趋复杂,至殷时,人们又通过占龟来占梦,无论梦象如何,而只看龟兆纹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梦象的意义。周人则借用占星来占梦,观察做梦时的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异,据以断定梦象的内容和意义。不过,上述两种借物占梦的方式都是在阶段性时期内出现,影响并不长久。战国以后,占梦术在整个宗教神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从官方的一种宗教活动变得完全成为民间世俗的迷信,但占梦术在民间的流传却日益广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其影响至今未绝。

占星,是前兆迷信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即根据星变(例如日食、彗星)、星的运行(例如岁星、荧惑在二十八宿中的运行)和星的分野(例如荆州为翼宿、轸宿的分野,扬州为牛宿、女宿的分野)推断吉凶祸福的一种方法。

占星,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殷墟甲骨卜辞中,与日月食、恒星、行星等天象有关的记载颇多,这些天象都以占卜的形式出现在卜辞中。《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商代著名占星家巫咸的一部分遗说,其中大都把天象与大事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商代的巫者兼掌天文历法,当时的天文学和卜祝之学是合为一体的,所谓天文学,即是占星术。商代在天象观测和记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占星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周代对天文学、占星术也非常重视,《周礼》有“眡祲掌十之法,以视妖祥,辨吉凶”的记载,所谓十,指的就是太阳所出现的云气、光晕之类,从其分类的细致可看出当时占星术研究的深入。春秋战国时期对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的观测都已比较系统,建立起了用以测量星宿位置的赤道坐标系,并出现了几位比较著名的天文家兼占星家,其中甘德和石申的成就最大,二人合著《甘石星经》,石还著有《天文星占》八卷。这一时期的《春秋》、《左传》等著作中,有关于日月食、彗星、流星、陨石等的大量记载,其中包括世界最早记录的哈雷彗星记录,天文学和占星术相伴而生的格局依然存在,天道赏善罚恶的观念在当时仍有极深影响。大约在战国时代,占星中的分野理论随着二十八宿体系的确立也确立起来,它将天上的星宿划分为若干区域以与地上的诸侯国对应起来,一则为观测便利,二则是为占测吉凶的需要,这样使得占星预测更加具体和细密。占星家们认为“天事恒象”,天象的变化运行决定着人间的吉凶,当时最有名的占星术命定论者是周之苌弘、鲁之梓慎、晋之士弱、郑之裨灶等术士,其事迹载于《左传》、《尚书》中。

秦汉时期(主要是汉代),是天文学同时也是占星术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汉初的《五星占》、《云气星象杂占》和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等对二十八宿、五星以及恒星、彗星等天象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所用的星名绝大多数为后世天文学家所继承。这一时期占星术的发展也达到了其在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在《五星占》、《云气星象杂占》和《史记·天官书》中,有许多关于星象颜色、大小、位置、相互关系引起人间政治及社会生活发生灾变的论断。由于五行、阴阳、气的学说的发展,占星术所用的天人感应理论也有了新变化。这种天人感应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与谶纬神学结合起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占星术的兴盛和发展。谶纬,分开来解就是:“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它的起源较早,秦始皇时燕人卢生所献录图书中“亡秦者胡也”的预言便是一种谶言。西汉末,王莽为了制造政治舆论的需要,喜好谶言;汉光武帝继位之初,也得到过谶言的支持,谶言因而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的谶书很多,如《论语谶》、《孔老谶》等。纬是根据谶造作出来,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谶纬原非一类,但当谶、纬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时,二者就完全合流称为“谶纬”。汉光武帝刘秀以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讳,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计有《河图》9篇,《洛书》6篇,还有托为伏羲到孔子演绎的30篇,再加上经纬35篇,共85篇。谶纬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以阴阳、五行为骨架,有古代神话传说,有天文、地理及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但其核心是神学,孔子被塑造成能知过去、未来、“为汉制法”的神人。谶纬中“天”即上帝,是最高的神,有意志、思想、感情,主赏罚,其意志通过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表现出现,故按阴阳五行和天象变化可占难吉凶祸福。谶纬迷信的作用非常复杂,当新王朝建立之初,可为之作政治宣传,鼓吹君权神授,如在东汉时,谶纬号称“内学”,尊为“秘经”,是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王朝掌权后,它又陈说灾异,把社会政治问题同自然灾变联系起来,以此来警告统治阶级,成为一种舆论监督。魏晋玄风兴起,谶纬渐衰,又由于谶纬之说宣传神学,散布灾异以图从舆论上控制统治阶级,故自南朝刘宋开始,历代统治者一方面利用谶纬为自己服务,另一方面又对它禁止很严,此学于是逐渐走向衰落。但在整个封建时代,谶纬迷信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衰落的谶纬迷信与谴告说、符瑞说等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理论交融在一起,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谶纬学与占星学关系极为密切,其主要内容就是陈说天象来宣传君权神授或灾异。这些天象的内容之一就是星象,纬书中有些是直接与星象有关的。故此,一些星的命名也受了谶纬之说影响,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又称“五纬”。占星家受谶纬观念影响,把重要的星官称为“经星”(或“常星”),把五大行星与之相配,故称“五纬”。汉代占星术的发展与谶纬学的盛行关系极大。谶纬学在预测人事吉凶祸福方面给占星术提供了很多新的说法,而且它也包含着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故成为研究古代天文史的重要资料之一。隋唐时,占星术进入全面总结阶段,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占星著作并不很多,但都是经典的兼收并蓄、博采旁收之作,其中以李淳风的《己巳占》和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最为重要。

宋元以后,占星术逐渐与天文学分立,统治者因占星术具有维护和震慑王权的双重作用而对其严格控制,加之占星术在理论上的日趋贫乏,故明朝以后,占星术走向衰亡。

占星术与一般看相、算命、测字、扶乩等虽同为占卜,但区别很大。后者所涉吉凶祸福多是个人之事,占星术却动辄涉及国家的重大事件,与整个社会的吉凶休咎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占星术比一般的占验活动更具有社会历史性。从现存资料看,古代占星术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国君及后妃、大臣及诸侯、战争、水旱等自然灾害、刑狱、迁都、改朝换代等。占星家所注意的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其任务是把人间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与天象联系起来,使之能从天象的变异中找到根据和解释。在占星术背后隐藏着两种最重要的社会心理,一种是对自然变异未能理解或未能全面理解所产生的恐惧,二是对社会政治变化无常所产生的忧患心理,二者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占星术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存在的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原因之一。

占星术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由于占星术是同天文学相伴而生的,故我国古代天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占星术的很大功劳。占星家虽然也许是出于占卜人事吉凶的目的去观测和记录天象,但其观测和记录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占星术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许多科学思想的果实,为自己的存在奠定根基,哲学也从占星术理论中汲取了许多有用于己的东西,故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占星家在从事占星活动中记录了许多真实可信的史实,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灾异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占星术本身同社会历史有极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同政治有着特殊联系,从星象命名、占星断辞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与社会历史有关的东西,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某些社会心理,是研究文化史的宝贵材料。

第四,占星术同文学艺术也有一定关系,文学艺术的想象往往也借助占星家的想象,而大量的神话、典故,也同占星术有关。

§§§第二节道教的产生及其特点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流传下来的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各类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柱,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养生家等诸家学说中的自我修养思想、宗教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在度世救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体道合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流传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道教与佛教同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之一,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爱国报国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爱国报国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内含一千多个笑话,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旷世奇宝。《笑林广记》,集民族传统笑话之大成者。其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风格来反映炎凉世态、情趣人生,是它最独到的特色。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汇编

    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汇编

    客观、系统地介绍了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砘表作五十四个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濒危状况,是迄今为止银川市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
热门推荐
  • 一个小心愿

    一个小心愿

    独自生活的女生与一个男邻居发生的有趣故事~
  • 山里汉与城市妻

    山里汉与城市妻

    某一天,山里汉买了一个城市妻,想要一起好好过日子,没想到,城市妻却一心想要逃回城市。后来的后来,他们怎么了?
  • 缠树藤

    缠树藤

    不就是一次在校园的偶遇吗,为什么要把她抓回他的金丝笼里啊,凭什么啊。。。就凭金灿灿的银民币!好吧,谁让她爱财胜过爱美男呢!“给我回来!”“不回!”嘿,现在胆子大了啊,这还是当年那个豢养的小萝莉吗?有能力养活自己了就想脚底抹油跑?“回来给你好吃的!”“不回!”“给你好玩的!”“不回!”“。。。”难道非要逼他使出万分不情愿的绝招?“给你钱!!!”“不。。我跟你闹着玩呢。。”
  •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

    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在这个阶段,也许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就能够改变孩子的人生。《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生动的故事打动孩子,让他们学会冷静地面对问题;帮他们解除困惑,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以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动有趣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挝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启孩子神奇的想象力。《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精选通俗易懂、道理明晰的小故事,版式活泼多样,配以精美的插图,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 末世之无限永恒

    末世之无限永恒

    天地血红,末世降临;无数异怪,肆虐地球;身怀异源之心的李天末世挣扎,最终能否存活?
  • 十万年

    十万年

    穿越了十万年,熟悉的世界早已覆灭。何人可长存于世,万劫不灭?
  • 少女封灵师:校园诡谈

    少女封灵师:校园诡谈

    封落霜是落英高校的新生,在进入落英高校后,一件件离奇诡异的事情在她的身边上演,红杜鹃林里的凄凉歌声,恐怖阴森的死亡之信,真实诡异的梦境……她从不是爱管闲事的人,可她不理会这些诡异之事,而这些诡异之事却自己找上她,极阴之身,血月吸引,天生紫瞳竟是灵眼,封家竟是封灵世家,她的职责所在,家族的恩怨所在……一切的一切,当查出源头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到底会扯出怎样的事中事……
  • 侠道未枯

    侠道未枯

    约定千年之后,佛道,侠武,神纹哪一个才是历史长河中淘之不尽恒古不枯的道。活在这个世上我们该舍弃什么?又该珍惜什么?斑斓的世界渲染出了形色各异的人,何为贵?何为贱?历史的尽头是罪恶的欲都还是社会大同?内心善良的少年薛尺经历一幕幕背叛和陷害最终堕入黑暗,创建仇门。身为仇门八子之首却被大陆最神秘的势力猎纹殿夺走神纹,身死道消。被隐世的老乞丐所救,化名无轩。这一世无轩究竟会如何?被仇恨支配,重复前世的厄运,还是改变命运,改变世人……
  • 致我所忘记的初心

    致我所忘记的初心

    年少,我们活得快乐。长大,我们忘记了初心。初心是什么?是最初的心,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一切......请让我们一起寻找忘记的初心,铭记时光,不忘初心!
  • 《水浒》是本管理书

    《水浒》是本管理书

    说《水浒》是本管理书,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暗含了团队管理的三大难题。宋江,文也不能文,武也不能武,无形象、无学历、无背景,他却能领导梁山好汉扯旗造反,轰轰烈烈地开展“山寨事业”……为什么?梁山公司,一个县处级单位,居然有36个正处、72个副处。这100多个高管(高度难管),品流复杂,野性难驯,动辙来个亲密接触,搞点流血事件。可是在宋江的安排下,梁山公司秩序井然,人人爱岗敬业,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什么?梁山公司的领导更替,充满了十足的火药味儿……为什么?答案就在《水浒》中,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幸运的是,赵玉平已经帮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不用熟读《水浒》,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