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传承中,父辈永远像一只燃烧的红蜡烛,为后辈的成长倾情倾力。在完成养育儿女的责任之后,很多老人又开始将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孙辈的成长中。这人间的至爱亲情永远是生命的甘泉。。。。。。
赋闲在家的老人带带孙子,似乎已成为了一种“世袭的传统”,您也满怀着新的期待。可是,亲爱的爷爷奶奶,面临儿女略带抱怨和质疑的目光,自得其乐的您是否想过:面对未来严峻的生存挑战,该怎样带好自己的孙辈?或者换句话说:您还有资格带孙辈吗?
不管您是默许还是不服气,也不管您是释然还是郁闷,问题就这样尖锐地摆到了面前,我们必须作出思考和选择——因为让孙辈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型人才,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一)隔代亲,亲上加亲
与儿女同住,或者没有与儿女同住,都阻挡不住您的另外一道热情:照看孙子(孙女)。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校门前,“老人家长”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上和晚上,接送孩子的队伍在校门前总是很壮观——穿戴整齐的小孩子们被爷爷、奶奶用小三轮车驮着,或者被姥姥、姥爷手拉手领着,一个个走街过巷,向学校汇集。孩子们的书包几乎无一例外地由老人们背着——同这样多数的老人一样,无论酷暑严寒,风雪雨霜,您都会尽职恪守,没有一丝懈怠。打理孙辈的生活已占取了您晚年生活的最大精力,而您也乐此不疲。
据调查,25%~30%的老人带过孙辈。仅在北京市,每天就有百万人站在学校的门口接送孙子。至于全中国有多少老人在接送孙子,这简直是难以统计。
都说“世上只有父母最好”,但仔细观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则以隔代亲为最。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依赖老祖母的呵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因在哪呢?有人说,父母不能与儿女相近甚至隔阂,是因为父辈对儿女有恨铁不成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苛刻,也有人说,老人与小孙孙的亲情是隔代、是玩伴。。。。。。
有一对老两口特别爱护自己的小孙孙,他们称自己对孙辈是“要星星也给摘,可惜就是上不了天”。本来,他们自己在郊区有两套不错的房子,但是自从孙子来到人世后,他们就不在自己的房里住了,而是在儿子在市中心的家的旁边租了一套房子,不为别的,就为了与孙孙呆在一起。两老伴对这种“漂泊生活”一点也不感到沮丧,相反,每天能听到孙子甜蜜地喊上一声“爷爷”、“奶奶”就让两老口够开心、够满足了。在他们的眼里,人世间没有什么能代替孩子的可爱,在他们眼里,小孙孙怎么都好看,笑也好看,哭也好看;睡也好看,醒也好看。“每当看到孙女,我就觉得把整个世界都给她也还欠她的。”
有一位老人说,“我对孙子完全是‘四陪’、‘三全’水平:陪吃、陪住、陪玩、陪学;全身心、全方位、全天候。”
还有一位老人在提到孙子时说:“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只要孙子好,两者皆可抛。”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能胜过隔辈亲!
为什么隔代人会比父母与儿女的关系都还要亲密呢?心理学家们分析,老年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不仅仅限于血缘关系,心理上的共同之处往往让老年人更多地愿意与孩子待在一起。
您知道吗?
7岁的儿童和70岁的老年人在心理年龄上有惊人的相似,相比和儿女、同事同聚,老年人更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
由于年轻父母的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和老人一起聊一聊,孙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时间的空白和情感的空虚。
父辈和祖辈人在一起相处,往往由于双方都是成年人而各执己见,年轻人更容易坚持自己的主张,更愿意追逐新潮,而这些又常常是老年人所不齿的东西,因此,两者之间很容易形成矛盾和隔阂。祖孙两代人在一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祖辈人出于亲情愿意顺着孙辈人的愿望,孙辈人由于年龄关系又很难固执己见。
老人与小孩
爷爷奶奶与父亲母亲无话,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无话,这叫代沟。爷爷奶奶宠着孙子孙女,孙子孙女缠着爷爷奶奶,这叫隔代亲。
老人望着夕阳西下,懂得了一切的无。小孩站在生命的起点,尚不知一切的有。老人小孩,一个想告诉,一个想知道。儿女大了,自己思考,说爷爷奶奶唠唠叨叨到底有完没完。孙儿孙女还小,懵懂未开,问爷爷奶奶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呀?
老人,一辈子下来,什么没见过?早已不惊不诧了。小孩,才翻开第一页,天塌下来有多严重?照样玩他们的游戏。老人和小孩在一起,就是和无忧无虑在一起。老人牵着小孩,小孩是老人的玩具。小孩和老人在一起,就是和一本大书在一起。小孩骑在老人的背上,老人是小孩的玩具。
一个家里,父亲母亲听爷爷奶奶的,孙儿孙女听父亲母亲的,爷爷奶奶听孙子孙女的。小孩做错了事,受母亲批,挨父亲打,哭哭啼啼去找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说,“他可是孩子呀,哪有不做错事的。你们小时候,还不如他们聪明呢。”
老人寂寞了,不听歌不唱戏,而是去逗孙子孙女。老人傻里傻气,天真得像小孩。小孩糊里糊涂,世故得像老人。小孩也是简单的,他们不知道,不用多想。老人是简单的,他们知道了,不用多想。
(二)当儿女对您说“不”
老年人特别亲孩子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人性的复归。同时,老人们愿意做这样的奔波,因为他们把做这件事情当作一种晚年的生活乐趣。但是,正当老人们沉浸在祖孙同乐,并对带孙子的这个“第二职业”锲而不舍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却开始提出了质疑——老年人究竟能否照看好孙子?他们怀疑而挑剔的目光让您受到了伤害。他们给出来的疑问和理由通常让您感到难堪。
他们的不同声音:
爷爷、奶奶带孩子就图一个精神享乐,是自己的亲情需求,根本谈不上教育,能带好吗?
老年人带孙子,全部内容就是不让孩子被饿着、渴着、碰着、摔着,至于教育,几乎没有人有这种意识,即使有,也是一种经验型的陈旧方法。
除了意识还需要科学的方法,现在有老年学校,听说有的地方开办了爷爷、奶奶学校,没有岗前培训,能知道怎样带孙子吗?
老人们一说就是过去带的几个孩子都成才了,其实在多子女的时代,还不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影响。现在就一个,没有学习的对象,就只有学习爷爷、奶奶的处事方式了。时间长了,孙子也会变成小老头。
多数老年人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多少文化,思想守旧,现在社会又很开放,在这新旧冲突中往往造成孩子无所适从,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十分不利。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年过五旬的老年人知道吗?不要说老年人,年轻人有时都弄不清楚,必须时时刻刻要学习。爷爷、奶奶整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能将多少新知识灌输给孩子呢?
现在一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可是丈夫和妻子的父母都要争着带孩子。每一个老人对这件事都饱含热情,可是,仅凭热情是不够的,他们有没有取得带孙子的“资格证”呢?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这真是令人备受打击!您的满腔热情正在遭遇冷水,信任度正在大打折扣。不过,这些来自年轻父母们的声音,虽然有些刺耳,但却代表了他们真实的看法和想法。据一项调查表明,有50%以上的年轻的父母由于实际困难而不得不依赖于老人,或者觉得老年人带孩子在感情上胜过任何人。但是,他们又都无一例外地认为老年人带孩子存在各种弊端。有30%以上的年轻父母埋怨爷爷、奶奶没有带好孙子,基础打得不好。由此看来,老年人带孙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有些老年人面对子女不冷不热的怀疑态度,虽然伤心,却知趣地退却。但也有不少老年人固守阵地,不会作出任何妥协——爷爷奶奶都没有资格带孙子,难道还要请外人?我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带出四五个孩子,现在难道还带不出一个孙子吗?
(三)溺爱的后果
龙龙是个特别能吃的小家伙,4岁的他一顿就能吃5个葱油卷,喝2盒AD钙奶,还有一大堆零食。龙龙妈妈看着越来越胖的小胖墩,担心地对爷爷说,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吃过饭,回家后就不要给他吃的了。爷爷生气了,现在又不是旧社会,孩子要吃,难道还不给他吃呀?而且他正在长身体,正需要各种营养来补充呢。结果,在爷爷奶奶的“支持下”,小家伙已经快40公斤了,成了班里最胖的孩子。
爸爸周末回爷爷家看望贝贝,一推开客厅门,满地都是小家伙的“战利品”:报纸、沙发靠垫、书籍、茶杯。。。。。。整个屋里一片狼藉,连脚都不能下了,坐在奶奶腿上的贝贝得意地瞧着他的杰作,连爸爸也不理。爸爸弯下腰要收拾地面,贝贝哇哇大叫不让收,然后冲过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爸爸生了气,批评贝贝太任性,奶奶却在一旁说:“别收了,等他玩嘛,反正又没外人来。他比你小时候聪明多了,你这么大时还木木的,只知道躲在大人背后害羞呢!”
小西的牙齿非常不好看,因为上面长满了黑色的斑点。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小西喝糖水,时间长了,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妈妈给奶奶找出一本书来看,告诉她说糖太多会损伤孩子的乳牙。奶奶却说:“别信那些书上的说法,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说了,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们小时候都是这样带的,哪个不长得人模人样的?”
以上这几种类型的老人和小孙子在我们的身边总是能找到原型。“好心”的爷爷奶奶们因为自己曾受过苦而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因为爱孩子而误了孩子,在不知不觉之间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年轻的父母总希望用新式的方法抚育、教育孩子,有些老人却对此看不惯,总觉得自己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带个孙子还会没有资格?正是这种“资格思想”,让许多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寥寥。来看看,您的失败原因。
最典型的失败原因:
溺爱。这是所有爱孙心切的老人的通病。看着小孙孙,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破了。专家曾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胆子大,很小就能横穿马路。而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孩子都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
迷恋过去的经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大多趋于理性,而老人则比较感性。父母们给孩子购买物品,教孩子知识,带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更多会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会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准备。而爷爷奶奶在面对孙辈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孩子在这种垄断的经验中比较容易形成两面人格,对事情没有固定的是非标准。
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孩子。老年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把一些错误的、陈旧的思想观念传播给孙辈,给孩子带来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前面给孩子夜晚喝糖水的事例)。同时,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一些老人对孙女说,女孩小时比男孩聪明,而长大后就变笨的说法),让一些孩子成了“小老头”、“小老太”,失去了活泼的天性。
封闭活动范围,培养听话的“乖孩子”。与那些放任孩子疯吃疯玩的老人相比,有一些老人怕孩子在外面玩耍会受到身体伤害,往往不愿意带孩子出门。他们甚至在家都小心翼翼,比如把孩子容易受到伤害的橱柜角、桌子角用布包起来。还有些老人喜欢牵着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脱离了自己的照顾范围。于是,孩子们只好跟着老人们在楼下晒太阳、听爷爷奶奶与其他老人拉家常。。。。。。调查发现,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对孩子限制多于引导,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孩子的天性也很难发挥。
心软,总认为孩子小,越小越要包容。面对孩子的一些无理取闹,任性骄纵的行为,爷爷奶奶总是狠不下心来责怪孩子。他们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人性中有很多弱点,如自私、懒散、好吃、好喝、好享乐、好表现。。。。。。如果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后再教育也不迟,这就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爷爷奶奶容易成为孙子的“防空洞”、“避风港”,与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冲突。专家认为,老年人带孙子的这些弊端大多隐藏着,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在孩子小的时候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有一天终究会爆发。
解决办法:
试着让孩子独立起来,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应从小让孩子养成,比如,捡地上的垃圾,擦桌椅,自己洗脸、刷牙,自己背书包等。
不要一味护孩子的短,更不要在父母教育孩子时唱反调,这种情况多了,孩子就会把爷爷奶奶的怀抱当避风港,让孩子一错再错。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溺爱出来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个性霸道,一意孤行。要解决这个问题,您必须适当调整您的亲近方式,不要让爱泛滥,没有尺度。
对于孩子的需求要理智地加以审视,不要有求必应,甚至包容孩子缺点,体谅错误。这样的教育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丢掉您的经验,忘记您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这种思想观念往往成为教育小孩子的最大障碍。毕竟,几十年前的教育让您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信息与时代脱节,如果不补充新知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往往停留在几十年之前。
强迫自己学习新知识。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老年人待在一起,容易导致教育上的“脱代”。要更新知识的方法是,多读报、多看书,甚至,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上各种老年大学和老年学习班。
带孩子走出户外。由于生理衰退,多数老年人喜静懒动,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圈在家庭的范围里。幼儿和儿童时期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运动量。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内,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不爱思考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每天选择一个时间段带孩子到外面走一走,可以让他与同龄小伙伴交流,或者到公园、游乐园等人多的地方玩耍,并向他提问,或者回答他一路上提出的问题,可以培养孩子多动、好问的性格。
该“狠心时要狠心。”就像得病一样,病轻的时候容易医治,到病入膏肓的时候,也就拿它没办法了。小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到他们长大后,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彻底改掉已经为时过晚。那时候,孩子们肯定还要责怪大人,小时候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如今导致自己有这么多毛病。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验认为,他的成功来自于自己在幼儿园时候,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这就告诉您一个经验: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起。同时也印证了俗语中的:“人看从小”这句箴言。
纠正那些经验引起的错误,培养以上这些观念,是您带好孙子的基础。
(四)获得“孙子兵法”资格证
如果,您和儿女共同商议的结果是由您来带孩子,那么,在您开始“走马上任”之前有必要获得“资格通行证”。除了在上一节中谈到的一些基本观念的改变,您还需要培养您的“教育素质”——虽然一个人的教育水平和年龄、学历无关,但是最基本的教育素质却应该必备。
您必须了解的教育观点: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不会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孩子不是现代型的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不同的爱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命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适合在课堂学习,也有的孩子更适合在活动中学习。
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权利主体,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权,玩也是儿童的权利之一。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视听时代,这与读写时代的儿童是有区别的,只有承认差别才能教育好孩子。
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多欣赏孩子才能帮助他成功。
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比得到量化的成绩更重要。
向您的小孩子学习,三代人共同成长。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为了孩子,“资格再老”的人都需要学习,那就从现在开始学习吧!
这些有益的观点也许会为您的教育观念注入一针强心剂。与此同时,您需要了解您自己的身上具备哪些带孩子的优势。无论如何,老年人是带孙子、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资源。
认清您的优势:
您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品德对孙辈的发育成长非常有利,比如,勤俭节约、宽容淳朴、与人为善、良好的公德心等。很多“天才型”的孩子就是从小在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那里得到了很多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
您的行为对于儿女的事业有良好帮助。很显然,多数年轻父母都正是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无暇照顾孩子,将孩子交给完全陌生的保姆照顾远没有祖辈让人放心。这个时候,良好的隔代教育可以帮助父母们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事业。
您的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帮助儿女将孙子带得更好。
您的所有付出对您的健康是有益的。由于在带自己儿女时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多老人现在带带小孙子可以补偿过去的不足。而与孩子共处,可以解除晚年的孤寂,从孙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
全面审视您的优势与不足,现在,您应该反思您对孙辈的教育是否恰当了——您认为您的教育观念足够现代吗?您的方法足够科学吗?您的心理足够健康吗?您的生活方式是合理的吗?您与孙辈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吗?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素质构成了您教育孩子的“执照”,您不妨按条对照——否则,空有一颗爱孙之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中不经意地栽培着孩子“悲剧的命运”,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造成一系列灾难。
您需要学习的教育理念:
现代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固有的教育观念。观念决定方法。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教育观念选择出来的方法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现代教育观念”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发展、选择、和谐为成功的标准,以孩子的真正幸福为目标。您需要记住,成功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失败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科学的教育方法。老年人只知道付出自己的爱,而很少讲究方法是否正确。凡是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都让他看,凡是他爱吃的东西,都让他吃,如果孩子撞痛了,他们会敲打桌子骂桌子的错,如果爷爷忘记带孩子的书本了,他们会责怪自己“老糊涂了”。。。。。。科学的方法讲究客观发展是否正确,让孩子形成所有品德良好的人该形成的品质:自我承担责任、不怕困难、学会面对挫折、心中有他人等。
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小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如果大人整天沉迷于打麻将,孩子从小也就是个麻将通;如果大人整天与老头老太研究家常事,不喜欢读书,孩子也就变得唠唠叨叨。。。。。。对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甚至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健康的心理。整日在孩子身边的大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灵。有些老人斤斤计较,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常与人争执,有的老人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而找上老师兴师问罪,还有的老人因为自己内心的焦虑而不停地对孩子唠叨。。。。。。这些其实都是大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平等和谐的代际关系。家庭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在讨论问题时要平等民主,即使孩子还小,也不要忽略他的发言权。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主人。有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孩子在其中成长,性格上就会更完善,更健康。
最后,我们还要建议您的是,无论您的准备有多充分,以及在教育孙子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都要留给孩子的父母亲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爱和教育。“隔代亲”再亲,它仍然无法代替“两代亲”之间的血缘关系和神秘的推动作用。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建立爷爷、奶奶学校
目前,中国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老年大学,为退休后的老年人提供了寓学于乐的广阔天地。琴棋书画、文化艺术、运动娱乐、经济科学、新闻信息、军事科技等包罗万象,使老年人的生活其乐融融,五彩缤纷。但是,已有专家提出,这些大学课程,普遍缺乏为爷爷、奶奶教育好孙辈所设的专门课程,缺乏使他们在新的世纪、新的条件下,面对新问题如何称职地做好爷爷、奶奶再学习的充电环境。
教育子孙后代不仅需要亲情的关爱,也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果有了这样的“爷爷奶奶教育课程”,老人们就不会用一套自己摸索的陈旧经验来教育小孙孙了。这个问题,已成为老年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