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小说或者电视剧中,您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对儿女说出“我爱你”、“我对不起你,孩子”这样的话。伴随着舒缓悲情的背景音乐,这些神奇的话语在几分钟之内就化解了彼此间多年的误解、冷漠、仇视或者伤害。当这些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情景往往不会如此戏剧或突然。儿女和老年人之间的理解和亲密关系通常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通常不是靠语言建立的,有时甚至在关系已经建立时您还尚未察觉。这种喜悦一般是建立在很长时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之上的。
相互理解,就会打造出一种牢固的爱之关系。这部分内容给你提供了一些亲密性的建议,希望您从这里获得更多的爱和希望。
(一)老年人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您的主要生活和娱乐场所,而家庭关系是您的晚年生活的主流。可以说,您的后半生有大部分精力是在处理家庭关系这件事情上——与老伴的关系、与儿女的关系、与孙儿孙女的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们直接影响到您的身体健康。好的家庭关系,是您的老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和乐趣。
您知道吗?
在与老伴的关系中,感情的深厚与否并不受文化与职业的影响。相互牵手走过大半生,老年夫妻感情不好的是极少数的。如果与老伴关系处理不好,经常吵架,会严重影响到您的心情和健康。我们能给您的建议是:尊敬、互爱,并一如既往地理解您身边这个朝夕相处的伴儿,她(他)才是您这一生荣耀与苦难的见证,没有谁比她(他)更了解您,并风雨无阻地陪伴着您。
与儿女的关系中,多数家庭的关系还是和谐亲密的。两代人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老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老年期的适应。如果儿女对父母态度好,家庭气氛就融洽;对父母态度一般,家庭气氛也就一般。在自觉晚境不佳的老人中,两代关系不好的最多。有些老人头脑里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宁愿早死。这种痛苦的来源除了丧失老伴,或者晚年丧子,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儿女的漠视甚至是恶劣关系。
婆媳(或者岳婿关系)关系已成为两代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除了个人性格、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的不同,还有一个微妙而重要的原因在于婆媳(岳婿)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在感情上没有直接联系,却要以血缘关系相认。从感情上看来,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您更应该将心思放在儿女身上。而事实上,由于这个矛盾不解决,导致了很多家庭冷漠不和。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除非您不爱您的儿女,否则,您就应该将这份爱传承到他们的伴侣身上。调节情感,彼此忍让、互相体谅,这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关于与孙子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比喻:父亲为一点,母亲为一点,父母联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直线;有了儿女以后,就连成了一个三角形,比直线要稳固。如果有了孙子,三角形中间又加上了一个点——这个点成了三角形的中心。孙子,成了您和儿女们共同倾注的爱。在这份爱的关注下,家庭的和睦性增加了。而您,也会将对儿女的热情转移到孙辈身上。但是,由于社会的变化和观念的改变,“如何带好孙子”的问题往往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家庭矛盾。
与亲朋的关系,与同事、同学的关系,与邻里的关系也是您生活是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些关系的调适要受人际吸引的因素制约。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邻里关系的和睦显得特别重要。与邻居相处,应该乐于相助,视同亲友。
关于“如何带好孙子”这个问题,请您参照第二个大节的内容。我们在里面列出了一些令您头痛的问题,并提供出了一系列对您有所帮助的建议。
现在,我们来看看您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关系:如何与儿女共处。
(二)理解您的孩子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把一群老人分别带进一间无声无光、与世隔绝的舒适房间里,让他们住满9天,结束后便给以高额的实验费。实验的结果是老人们只待了两天便齐齐要求停止,因为那种无人共处的寂寞实在让他们感到恐惧。
多数老年人希望与儿女住在一起,希望热闹地度过晚年。尤其是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的老人,更希望有儿女照料。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老人往往单独生活,许多人心情郁闷,感到孤独。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80%与儿女住在一起,与中国相近。在中国,几代同居的组合家庭较为普遍,农村老人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要比城市高。
老人们乐意与儿女们同住,为儿女们忙碌,以求得自我满足感和情感上的寄托。在儿女没有成家之前,两代人同住,生活比较清静,矛盾少,烦恼少;在儿女有了小家庭,并有了孙子出现后,家务事增多了,时有争吵摩擦,但是生活忙碌、热闹,对于老人的排解孤独感和寂寞感非常有益,最重要的是,这种共处让老人们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带来的幸福感。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人因为多种原因并没有与儿女同住,但当老人失去老伴后,一个人的生活就不会让儿女们放心了。如果儿女轮流照顾,就会影响到工作。而将老人接到儿女家同住,儿女们过惯了三口之家的生活,突然添一口人,原来的生活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老人的心情,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子女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感情都会受到破坏。
老人含辛茹苦地养育了自己的子女,到老年应该从子女那里得到回报、得到孝敬,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受法律保护的。但与儿女的关系不应该非得借助于法律或借助于道义来维系,应该用亲情、情感来维系。有一些老人在家里与儿女相处得很好,而那些经验看起来总是很平常。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您可以做到的事:
做一个受尊重的“老人”,而不是儿女们的生活“主宰”。在家里要讲民主,有事要与儿女们商量。
减少儿女们的压力,应经常自己活动,不要过分依赖子女的照顾。凡是自己很容易办到的,就尽量自己干,没必要的特殊护理就婉言谢绝,要通情达理,好伺候,事不多。您应体贴自己的子女,观察他们的生活是否正常,如果自己给子女增添的负担已经超过了子女的承受能力,矛盾就快爆发了,就要想办法进行调整。
要有一个和睦大家庭观念,不要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给儿女一定的生活空间,不干涉他们的生活。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由他们安排就是了。如果老人处处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生活,时间久了,就会让儿女们产生厌恶。
视儿女们为朋友,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们说话。与晚辈成为朋友多少让一些老人无法接受,这种认知也许刚开始您不习惯,但您会发现这远比您天真地认为“他们永远是小孩子”的关系要好得多。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动辄训人,这会让多数年轻人反感。
尊重儿女们的意见。一些老人即使已是高龄,仍然在家庭事物的处理上保持着自己的强硬态度。要知道,虽然您在这个家庭仍然处在不可侵犯的受尊崇的地位上,但是儿女们对生活的阅历与成熟见解足以使他们代替您对事物处理的主导地位。相信他们,您会慢慢从这种信任中产生一种依赖感。
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当儿女长大独立时,对父母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依赖。您可以运用经验累积的智慧,提供参考意见给儿女,并保持幽默慈爱的态度,不要因儿女不接受意见就生气或唠叨不休,以免形成两代的紧张关系。
(三)致力于关系的改善
一个家庭的感情基础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在此基础上相处才会缔造出一种融洽关系。当您的孩子还小时,他说话总是没大没小,总是调皮捣蛋,常常得靠您去收拾他“活动”后留下的烂摊子。但是,生气归生气,您却不会因此放在心上,孩子挨了打骂也从不记恨,一会儿就忘了。一家人虽有点磕磕碰碰,但很少恶化为家庭战争。
但是,当孩子长大了,也成了父母的时候,这种家庭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家庭矛盾慢慢地多了起来。儿女们渴望有片独立天地,对于您的那些生活累积起来的经验开始提出异议,甚至厌烦。对于您的唠唠叨叨他们感到不可忍受,有时还会在众人面前驳您的面子——您怎么就慢慢从“被服从”的位置推到了“被讨厌”的位置了呢?——您感到气不顺,心不安,老年生活变得孤独寂寞起来。深有同感的老朋友们将这种矛盾归之于“娶了媳妇忘了娘”,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两代人之间有了小摩擦,做父母的也应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对错,不能“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儿女变化太快,或者是“媳妇”或者“女婿”在作怪。与儿女不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您与孩子们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儿女应该体贴老人,不该把您和老伴丢在一边,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但老年人也应该学着去理解儿女们。要知道,商业的发展促使了个人家庭的活力的增长,但同时也加重了年轻人们的压力:工作竞争激烈,收入难以增长,抚养孩子的细节,以及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很多人容易产生暴躁、粗鲁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将此波及到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遇到这种情况,您就应当设身处地,加深理解,多些帮助,少些指责,多些宽容,少点埋怨。
如何和儿女们正确相处?怎样向儿女传达您的爱,像他们年幼的时候那样不计前嫌,自然而然地沟通呢?以下这些建议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如果您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您与儿女们的关系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改善您们的关系:
对家中任何成员一视同仁。无论是儿子、媳妇还是女儿、女婿,或者养子、养女都要一样对待,不偏不向。
不要议论子女。闲话的传播常常会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即使在最亲的人中,也尽量避免对儿女们横加议论,以免误传引起误会,更不要在儿女中传闲话。
不要乱猜疑。如果与儿女产生了异议,或者另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当面与孩子们沟通,当面说明,不要背后嘀咕。即使在家庭生活中,无事生非,捕风捉影的事情也是令人讨厌的。
不要过于苛刻。儿女们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年人不要过于干涉他们的生活。不要无端地对其看不惯,更不要挑剔指责。
不要专横专断。您拥有对儿女们处事的建议权,但应注意一个度,千万不能专断,要求儿女一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
不要冷漠相对。对于儿女们给予您的尊敬,您应给予最基本的回报——这就是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言。整天板着面孔,没有笑容,长辈的尊严,这会让人感到您不容易亲近,脾气古怪。
小事看得开,不要整天唠唠叨叨。对于子女不懂的事要指点,对子女的错误要批评,但不要唠叨得没完没了。
看人待物不可偏激。老年人遇事要冷静,若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就批评、教训、说绝话、做绝事,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彼此的感情更加疏远。
给儿女一个自由的天空是减少家庭矛盾的最好办法。即使您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但因为他们有了小家,您就不应该过多地参予子女家的内政,应把关爱儿女的权利交到媳妇或女婿手里,不要事事关心,这才有利于小两口之间的感情培养。如果他们之间有了小矛盾,别说谁是谁非,让他们自己去化解。许多老人总喜欢去当调解员,却不明白公正一点还好,如果偏袒自己的儿女,那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您不妨把自己的爱扩大一些,视媳妇为女儿,女婿为儿子。生活中有的老人口里这样说,实际上却做不到。比如有的老人与儿子发生争执,受了气也不说好歹,因为那毕竟是自己的“教育成品”。但要是与媳妇拌嘴,就会指责媳妇的不是,此种现象也应杜绝。
(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您在与儿女共同的这个家中并不是“一无是处”。与儿女同住的老人,一般身体尚健康,并不会依赖于子女照料自己,反而有精力和条件帮助儿女们照顾下一代。这个时候,您不仅是一家之主,给晚辈起着指导、参谋的作用,而且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甚至还能在经济上和事业上给予儿女们以支援——您完全有能力让您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因此,您应该充分认识到您的“家庭价值”,并以此给儿女们提供最理想的支持。
您能给予的支持:
帮儿女做家务。请您超脱那些琐碎、繁重、肮脏的家务劳动的原始含义,含着一腔爱心来做这件事情。一般来说,处事被动的老人总是被动地承担家务,把这件事看成是一项负担,买菜、做饭、看孩子,这些活动让他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不耐烦、不甘心的情绪。而“主动型”的老人,不仅会将家务看作是一种必需的身体锻炼,而且还将它们看作一项乐趣,并以为儿女、孙子服务而感到光荣。
对儿孙的经济支援,这当然只有一部分老人才能做到。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经济地位(如曾经是单位上较高职业的领导干部)和退休条件(丰厚的退休补贴和社会保障),这个家庭很可能呈现这样的局面:不是子女赡养老人,而是老人补贴子女。当然,更多时候是补贴孙辈。有调查表明:经常补贴子女的老人占24%。
对儿女的期望、教育与事业上的支持。这个支持是每个老人天生的使命,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衰老时期,父母都在充当着支持的角色。如果说年幼时您对儿女的希望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到了老年,您更希望的是他们在工作中责任心强,能取得成就,得到提拔与重用。因此,往往千叮万嘱,关心备至。然而,老年人的这种心意往往不被晚辈所理解。有一些老年父母对子女的内心期望不表现出来;实际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藏在内心,子女也能心领神会。从期望理论看,父母的期望不宜过高,过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对孙辈的支持。这是您将对儿女的期望和爱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您可以抽出所有时间来照顾孙子,力所能及地为他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购买各种物品,进行启蒙教育,并不厌其烦地回答他很多问题,比当年照顾您的儿女还要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