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35章)
↓↓
第1章 序
第2章 自序 我的文学体验历程
第3章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第4章 启蒙告退与国学昌盛——“国学热”观察之一
第5章 “国学”之新与旧——“国学热”观察之二
第6章 对抗思维与国学——“国学热”观察之三
第7章 软实力与硬道理——“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一
第8章 “软”中如何带“硬”——“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二
第9章 我们如何讨论“软实力”?——“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三
第10章 现代与传统:为什么被误读?——我的一段学术遭遇
第11章 “寒冷”的真相
第12章 语文与我的人生快乐
第13章 完善我们自己的“知识社会学”
第14章 世界知识与地方性知识
第15章 为什么需要中国现代文学?
第16章 我们为什么接受了这样的文学格局?——文学史教育与多民族文学问题
第17章 神马都是传统
第18章 何处的汉学?怎样的慌张?
第19章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第20章 什么诗歌?谁的社会?——困惑于“诗歌与社会”的讨论
第21章 近“三十年”中国新诗“伪问题”
第22章 十七年文学研究:为什么如此“热”?
第23章 “中心”北京与“外围”巴蜀——中国文化结构一瞥
第24章 “巴蜀学派”可以期许否?
第25章 巴金逝世与五四的终结?——与毛迅对谈
第26章 百年艾青与中国新诗的精神传统
第27章 在合川讨论路翎的意义
第28章 白沙码头·重庆性格·莫怀戚
第29章 古琴与画梦中的自我迷醉——张于的《手写体》
第30章 为什么是“二十世纪”?——严家炎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第31章 另一种意义的“重返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
第32章 西方还是本土:中国诗学研究的世纪性命题
第33章 是什么打动了我们?——浓妆淡抹的《第一最好不相见》
第34章 共和国历史中的民间记忆——《我的一生·跋》
第35章 后记
同类推荐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热门推荐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