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1900000015

第15章 《潜夫论》卷三(3)

慎者,谨慎小心之谓也。《说文》言:“慎,谨也。”《尚书·益稷》言:“慎乃在位。”《诗经·小雅·巷伯》:“慎尔言也。”微,小也。积小而大,积微而著。《周易·系辞下》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必昌,积恶必亡。王符以“慎微”立论,阐发了积微至显的道理。为治者切不可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原文]

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1]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2],非截断而颠陷[3]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4]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5]之深。

[注释]

[1]崛:高起,突出。《说文》:“崛,山短高也。”

[2]卑:与“高”相对。低。《礼记·中庸》:“譬如登高必自卑。”

[3]陷:谓低谷也。《说文》:“陷,高下也。”

[4]嵩山:高大的山。《释名·释山》:“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称也。”

[5]黄泉:犹言深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汉书·扬雄传》:“深者入黄泉。”

[原文]

非独山川也,人行亦然,有布衣[1]积善不怠[2],必致颜、闵[3]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4]之名。非独布衣也,人臣亦然,积正不倦,必生节义之志,积邪不止,必生暴弑之心。非独人臣也,国君亦然,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5]数失,必致危亡之祸。故仲尼曰: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6]。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7]。布衣闻此,可以改容[8]。

[注释]

[1]布衣:老百姓。《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2]怠:懈怠,懒惰。不怠:不懈怠,不懒惰。

[3]颜、闵:颜:颜渊。闵:闵子骞。均为孔子之弟子。

[4]桀、跖:桀:夏桀。跖:柳下跖,春秋时奴隶起义之领袖,然历代统治者以跖为盗。《孟子·尽心上》:“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5]错:通“措”。《周易·系辞上》:“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6]积:积聚,积累。《说文》:“积,聚也。”《周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汉书·贾谊传》:“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7]悚惧:恐惧,害怕。《韩非子·内储说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而不敢为非。”

[8]改容:犹言心惊肉跳,大失惊色。

[原文]

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1],克己三省[2],不见是图[3]。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4]。”此蹶、踽所以迷国而不返[5],三季所以遂往而不振者也[6]。

[注释]

[1]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君子为人处事战战栗栗,天天谨小慎微。此犹《周易·乾》之“君子终日乾乾。”勤勉努力,谨慎警惕。《后汉书·光武帝纪》:“ 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甚一日。”

[2]克己三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3]不见是图:不好的事情还尚未显露头角就及早考虑预防。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之“《夏书》曰: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语出《周易·系辞下》。此“不为”“不去”,《周易·系辞下》皆作“弗”。“是以”, 《周易·系辞下》作“故”。

[5]蹶、踽所以迷国而不返:蹶、踽把国家引向迷途而不能挽回。蹶,周幽王时管理御马之官吏。踽,周幽王时管理监察事务之官吏。此二人均为害民误国之臣。。

[6]三季所以遂往而不振:夏、商、周三代之后期都日趋衰亡而无可救药。三季:三代之末也。振,救也。《汉书·叙传·叙天文志》:“三季之后,厥事放纷”,颜师古注:“三季,三代之末也。”韦昭注《国语·周语七》“踣毙不振”言:“ 振,救也。”

[原文]

夫积微成显,积著成象[1],鄂鄂誉誉,以致存亡[2],圣人常慎其微也[3]。文王小心翼翼[4],成王夙夜敬止[5],思慎微眇,早防未萌,故能太平而传子孙。

[注释]

[1]象:高按:依彭铎注补之。《汉书·律历志》:“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

[2]鄂鄂誉誉,以致存亡:直言不讳,谗言谄谀,足以使国家兴旺与衰亡。高按:此句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鄂誉鄂誉;鄂致存亡”。 “鄂鄂”通“咢咢”,咢咢,直言也。“誉誉” 通“睮睮”。 睮睮,谄媚的样子。

[3]圣人常慎其微:圣明的帝王常常是谨小慎微的。《淮南子·人闲训》:“圣人敬小慎微。”

[4]文王小心翼翼:周文王治国总是小心翼翼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5]成王夙夜敬止:周成王为政,从早到晚都不敢倦怠,小心谨慎。《诗经·周颂·闵予小子》:“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此言武王死后,成王丧满,告祭祖庙,思念父祖,自我戒勉。

[原文]

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1]。正性胜,则遂重己不忍亏也,故伯夷饿死而不恨[2]。邪性胜,则忸怵[3]而不忍舍也,故王莽窃位而不惭[4]。积恶习之所致也。夫积恶习非久,致死亡非一也。世品人遂[5]。

[注释]

[1]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邪与正,犹如水火不相同原,不可两立。《淮南子·诠言训》:“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置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性。”

[2]伯夷饿死而不恨:伯夷虽然饿死于首阳山而不怨恨。

[3]忸怵:习惯也。彭铎注云:“怵”疑“忕”,习惯。“忸”通“狃”,习以为常而不重视。高按:彭说合宜。“狃忕,习惯也。”

[4]王莽窃位而不惭:王莽窃居汉室皇位而不知羞愧。惭:惭愧,羞愧。

[5]世品人遂:彭铎注云:“遂”下疑有脱文。高按:彭说合宜。

[原文]

夫圣贤卑恭[1],则登[2]其福。庆封、伯有[3],荒淫于酒,沈湎无度,以弊其家。晋平殆政[4],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劳精苦思,孜孜不怠[5],夫出陈应,爵命管苏[6],召即墨,烹阿大夫[7],故能中兴,强霸诸侯,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8]。由此言之,布衣[9]人君,其行一也,知己曰明,自胜曰强[10]。

[注释]

[1]恭:高按: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革”。《后汉书·窦融传》:“容貌辞气,卑恭已甚。”

[2]登:升也。《周易·明夷》:“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3]庆封、伯有:庆封,春秋齐大夫,齐景公之相。然庆封不为政事,专嗜酒色。齐之高氏、栾氏、陈氏、鲍氏作乱,庆封逃往吴国。后楚攻吴,以庆封为乱世佞臣,乱刀砍杀。伯有,春秋郑大夫,与庆封一样,不理政事,专事饮酒,被驷氏所杀。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三十年》《昭公·四年》。

[4]晋平殆政:晋平公厌倦国事,不理朝政,花天酒地,大臣赵武多次劝谏,弗听,终因淫乱过度而死。“殆”同“怠”。见《左传·昭公元年》。

[5]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劳精苦思,孜孜不怠:楚庄即楚庄王。齐威即齐威王。楚庄王继位后,三年不问朝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并在后宫门前树起一块牌子,写道:谁敢劝谏,格杀勿论。后在大夫申无畏、苏以等的劝谏下终于醒悟,乐闻谏言,修治朝政,发展农桑,富民强国,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威王继位之初,与楚庄王相同,将朝政交于卿大夫,连续九年终日淫乐,百官荒乱,国运日非。后在大夫邹忌等的劝谏下终于大悟,改革吏制,严明赏罚,选贤任能,齐国大治。见《史记·楚世家》《田完世家》。

[6]夫出陈应,爵命管苏:楚庄王流放陈应,任用管苏。陈应,楚庄王时之大夫。管苏,曾任楚庄王时之大夫。陈应、管苏,史无详载。

[7]召即墨,烹阿大夫:齐威王赏罚官吏,从不听信传言,更不轻信左右,而是派员实地考查。即墨任职期间,威王常听见左右言墨之短,但通过实地考查,墨政绩突出,威王认为墨没有行贿自己身边之人为他说好话,遂重赏即墨。而阿城自任职以来,威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左右对阿之赞美。结果通过考查,完全相反。阿城不勤政事,专事行贿威王之左右为其言美,故威王予以烹杀,剁成肉泥。此说威王清正廉明,赏罚分明。故威王时,各级官吏忠于职守,无敢文过饰非。即墨、阿城皆为齐威王时之大夫。烹,烹杀。阿即阿城。见《史记·田完世家》。

[8]载在图籍:犹言载入史册。此与《论荣》篇之“载于图书”同义。

[9]布衣:高按: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有希”。

[10]知己曰明,自胜曰强:有自知之明才称得上是聪明贤达,能战胜自己的弱点才算得上是优越强大。语出《老子》之“自知者明,自胜者强。”《韩非子·喻老》:“自见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原文]

夫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所以称庶几也[1]。《诗》曰:“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亶厚,胡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2]。”盖此言也,言天保佐王者,定其性命,甚坚固也。使汝信厚,何不治?而多益之,甚庶众焉。可[3]不遵履五常,顺养性命,以保南山之寿,松柏之茂也?

[注释]

[1]夫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所以称庶几也:凡不好的行为自己不会不知道,既然知道了就再也不能明知故犯,这就是颜回能够被称为接近于圣人的缘故。语出《周易·系辞下》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意谓颜氏之子颜回,差不多可以称之为君子,一有不善他就会立即察觉,知道行为不善就从不再做。

[2]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亶厚,胡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老天爷保佑你,皇权巩固永不移,使你的国家强大,哪样幸福不赐给你呢?语出《诗经·小雅·天保》。

[3]可:高按:以彭铎注补之。

[原文]

德輶如毛[1],为仁由己[2]。莫与荓峰,自求辛螫[3]。祸福无门,惟人所召[4]。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是以吉无不利也。亮哉斯言[5]!可无思乎?

[注释]

[1]德輶如毛:道德品行轻如毛。语出《诗经·大雅·烝民》。《郑笺》:“輶,轻。”

[2]为仁由己:实行仁,完全在于自己。语出《论语·颜渊》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莫与荓峰,自求辛螫:没有人牵掣我,全由自己寻苦难。语出《诗经·周颂·小毖》。《毛传》:“荓峰,擪曳也。”胡承珙《后笺》:“擪曳者,谓牵引而使之也。” 辛螫:即辛赦。赦:事也。《传疏》:“辛事,谓辛苦之事也。”

[4]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祸和福没有门,都是自己引来的。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5]亮:信。《尔雅·释诂》:“亮,信也。”

实贡

[题解]

实者,坚实、充实之谓也。与“虚”相对。此言名实。贡者,荐举、推荐之谓也。《礼记·射义》言:“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所谓实贡,即言人才推荐必须做到名符其实,名实相符。王符所处之东汉中后期,社会黑暗,吏制腐败,求贡不相称,名实不相符者比比皆是。故以“实贡”立论,痛陈东汉吏制之弊端。

[原文]

国以贤兴,以谄[1]衰,君以忠安,以佞[2]危。此古今之常论,而世所共知也。然衰国危君继踵不绝者,岂世无忠信正直之士哉[3]?诚苦忠信正直之道不得行尔。

[注释]

[1]谄:谄谀。巴结,奉承,恭维之谓也。《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周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2]佞:高按: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忌”。佞:有口才,能说会道。通常用作贬义,指奸佞小人。《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3]岂世无忠信正直之士哉:难道世上没有忠信正直之人才吗?!晋傅玄《傅子·举贤》:“贤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富国强兵,则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

[原文]

夫十步之闲,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1]。贤材之生,日月相属,未尝乏绝[2]。是故乱殷有三仁[3],小卫[4]多君子。以汉之广博,士民之众多,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治,而官无直吏,位无良臣。此非今世之无贤也,乃贤者废锢[5]而不得达于圣主之朝尔。

[注释]

[1]夫十步之闲,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户人家的城邑之中,必有出众之人才。语近《说苑·谈丛》之“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2]贤材之生,日月相属,未尝乏绝:贤才的涌现,日日相继,不曾中断。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热门推荐
  • 医妃驾到:闷骚邪王请扎针

    医妃驾到:闷骚邪王请扎针

    异世大陆--翎雨大陆,分为四个小国--凌轩国,溟汐国,雨渊国,禹州国。她,二十四世纪穿越而来,她是二十四世纪的顶天杀手,世界第一杀手组织的领头人。他,四国的敬仰者,四国中最强大无人侵犯的南帝,在雨轩国中假冒的七皇子。二人之间的爱情,一起来见证吧!希望大家加读者群互动,群号:489600154谢谢
  • 红笛声

    红笛声

    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力量,它可以算出一切物质的导轨,如果某天被打压快要灭绝的风水学也是一种物理科技呢?这个世界并没有空穴来风,风水学它存在自有它存在得道理,请不要麻木地嘲笑别人的信仰,也不要随便跟随别人的信仰。
  • 王爷,我来偷心

    王爷,我来偷心

    “菱儿,我不是随便的人。”他委屈的呜咽。“我知道。”他望着我,两眼放光。“可是你随便起来不是人!”她是堂堂上官府的小姐,她三岁开始随师父习武,师父却只教她轻功。一次任务,她要去凌王府偷取紫灵晶石,先偷心,再取宝,是她的计划!他是堂堂凌王府的王爷。亦是暗夜组织的头‘暗夜’!
  • 青茶

    青茶

    苏曦晨曾经想过,她与白慕是因为在报告会上因为一个错误的问题而相识的。她也曾经想过,她该不该问那个问题,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她也是茫然。只是,她似乎不后悔。当然,他喜欢的是如水的生活。白慕,我想你曦晨,我爱你
  •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作者张记书的小小说里知识性的因素、新闻性的因素较多,可以说,他是靠一种机智的小小说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来启迪读者。张记书《不鼓掌的人》的构思、叙述以及立意的表达都十分理智和理性,不鼓掌的汉子用他独特的动作和神态对那种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政绩的领导是个直白的批评。张记书的小小说还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双管齐下。《冠军轶事》一文,他在一种表面上不点破的情感故事罩机智地显影了一个金教授的教育艺术和阔大的爱心,情感性的感人故事包涵了一个理性的小小说内核。
  • 铠武至尊

    铠武至尊

    真灵大陆修炼铠灵的人类称为铠武者。一阶目铠、二阶拳铠、三阶臂铠、四阶足铠、五阶翼铠、六阶体铠、七阶盔铠、八阶圣铠。当凝练出圣铠,就可以成为强大的骑士。古飞扬重生在真灵大陆,而他的铠灵也是非常的特殊,特殊到他自己都绝望的地步,因为他的铠灵居然是……一根头发!
  • 异瞳少年夏洛特

    异瞳少年夏洛特

    “男神,打劫,站在那里不要动。”某女坏坏一笑。“劫什么?”某帅哥傻傻的站着。“打包把你扛回家!”某女从身后拿出大麻袋......
  • 灵魂守护

    灵魂守护

    七个少年,组成战神队。与人斗智斗勇斗魔法,与兽比速比技比魔力。他们,只为守护那一份情亲情,友情与爱情。只为守护那一份执着信仰、自尊与承诺。有哭有笑,有爱有恨!
  • 激斗生命树

    激斗生命树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真谛又是什么?如果说生命是宇宙的奇迹,那么死亡又是什么?有什么生命为什么又会死亡?生命树的崛起,死亡的到来,是淘汰还是生存?是进化还是回归?叶星辰说:“我要变强,我要变得更强,我要走到生命树的顶端。”这是一个由弱到强的故事。
  • 我不是主角海贼王

    我不是主角海贼王

    逃过狱,上过罗杰的船,成为过白胡子的女儿,与凯多喝过酒,和大妈分享过甜点,在罗杰行刑后夺走尸体。白发的女子是谁?(本人第一次写作品,如有不妥请留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