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100000004

第4章 从无声电影中走来的孔子(2)

孟懿子是孟氏政权的继承人,忙得很,上课就像遛弯儿,很随意。

南宫敬叔不那么忙,上课就像吃饭,按时吃,但吃几口,吃好吃赖,他不管。

放学时,孔子留下南宫敬叔,说道,我听说周宗室的守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礼明道,我要去向他求教,你愿意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受宠若惊,欣喜若狂——老师这样瞧得上他!

他当即以誓婚般的郑重,幸福地说:我愿意!

收孟氏公子为徒,相当于“傍大款”。南宫敬叔十五六岁了,是蜜汁儿里的花花公子,细皮嫩肉;是花浆里的娇小伙儿,喷喷儿香。这样的哥儿,要出远门,如何能不备车呢?

不知道孔子拉扯南宫敬叔的想法,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我宁愿相信是前者,那样会显得很可爱。总之,他欢欣地得逞了。

出境西游,是一件带有娱乐性的学术之旅,可游戏山水,可抢购土特产,可品尝异域小吃,可被一堆一堆的外国人围观,被人菜包子似的点评。这是一种热闹的感觉,明星的感觉!不知道南宫敬叔是不是这样想的,总之,他兴致颇高。

南宫敬叔作为孟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列席国务院,他的外出,需要向国君鲁昭公禀明。当日,他就向鲁昭公提出了申请,要随同孔子到周宗室取经考察。

鲁昭公同意了。

他没法不同意。孟氏权势,足可倾国,人家提出申请,不过是走个程序,其实,已经定下了。另外,他很清楚,天下虽动荡混乱,风气不正,但学术风气,却一直极正,他不能逆风而行。

所以,他很阔绰地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鲁昭公赠送给孔子一车、二马、一小童、一壮汉,让师徒二人有车乘,有人伺候,有人保镖,确保赶路无虞,饮食无虞,安全无虞。

孔子带着南宫敬叔,风尘仆仆,一路西行,取经去了。

中州游学的第一站,是去洛阳,所问礼之人,是老子。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河南本地人,国籍是楚国。史料称,老子曾任周宗室“守藏室之官”,也就是管理藏书的领导。这个职位,相当于博物馆的馆长,而老子的名声,则相当于“活化石”。

当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时,老子应该是欣悦而感动的。欣悦于后生对文化的热爱,感动于后生追求文化的执著——据称,孔子小老子二十余岁。

当老子和悦地接待孔子时,孔子应该是感慨而倾心的。感慨于久闻老子盛名,今日终于得见了“活”的,倾心于老子平易而深沉,缓静而广阔。

老子的接待室,已洒扫清净;孔子的礼物——大雁,已恭捧多时。一个入室,一个受礼,一个谦谦,一个彬彬。两个,一样的热情,一样的动情。

在融洽如月色的氛围中,老子与孔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老子还为孔子安排了多场参观。有神秘的祭神典礼,有肃穆的宗庙礼仪;有庄严的宣教场所,有古朴的祭器典籍。

从历史考察,到实物考察,孔子有了融会贯通的感觉,一如云水流荡,溶溶漾漾。

数日后,孔子将行,面辞老子。

送别的场面,很熟悉,很诗意: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

而且,旁边还流淌着黄河之水。

河水汤汤,年华漠漠,孔子不觉叹道,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这是孔子少有的迷茫忧愁状态,估计随行的南宫敬叔,一定吓了一跳。

老子仍是淡泊,道,人有生死的变化,如天地有季节的变化,本是自然,有何悲乎?若功名存于心,则生焦虑;若利欲留于心,则生烦恼。

孔子解释说,我不是悲忧于功利,而是悲忧于礼崩乐坏,大道不行,仁义不施,家国不治,人民不安。

老子觉得,孔子偏重于以礼乐倡导仁义,其想法,过于偏执,因此,想要开解他,很慷慨地进行了一大堆比喻和拟人,我们试着将其漫画化,就是这样的:

你看,天地有人推它吗?没人推!它自己运行,似个大碾盘,不知累,不知愁;日月有人给它点火吗?没人点!它自己燃明,不劳人发明火柴、打火机、火焰喷射器什么的,时间一到,就主动上岗;星星有人给它排队吗?没人排!它自己列序,整整齐齐,从来没有一颗瞎跑的,站歪的,站错排的!这是自然之道!人也要遵自然之道就可以了,何必斤斤于礼乐!专用礼乐来倡导仁义,不是距离人性越来越远吗?这就像击鼓追人,鼓越响,被追的人跑得越远。再者,你研究的都是古人的东西,古人都腐烂了,他们的话,也不要看得太死。

老子没有建议孔子向他学习,而是建议孔子,向水学习。

他指着浩荡的黄河水,安然道,上善若水。

水,为什么是上善呢?水,为什么可以为师呢?

经过老子的点拨,孔子恍然而悟。

水,人离不开它,万物离不开它,是王。可它,不争势,从来低流;不争强,从来柔弱;不争易,从来处险;不争洁,从来处秽。正因为它无争,所以,无人能与之争;正因为它无有,所以,它能入于无间。

孔子明白了,老子是在指点他,不要偏执,而要像水一样,随分,应时,无为,顺天。

终于要起程了,南宫敬叔的脚,都快站麻了。

孔子与老子行礼告别。

老子说,就要走了,按说,要送些礼物,通常情况下,富贵者会送一些财物,可我不富不贵,无财送你,就送几句话给你吧。

这是一段嘱咐,一段忠告,大意是:

聪明深察的人,常有生命危险,因为他总会议论别人;博学渊深的人,也常有生命危险,因为他总会揭发别人。身为子女,不可显示自己比父辈聪明;身为臣子,不可显示自己比国君聪明。你回国后,言表,要去除骄气,容貌,要去除志欲,不然,你的人,还没到,风声先到了,张张扬扬,咋咋呼呼,有如老虎走在大街上,谁敢用你?

几句话,字字句句,说到了孔子的七寸上。

孔子初入中年,就取得大成就,难免有些自矜,老子觉察到了他的一层浮气,一丝躁意,也体会到了他想走上政坛的热望,因此,出言相告。孔子感动于老子的恳切,深深拜谢,表示将谨遵师言。

孔子是否真的谨遵师言了呢?

纵观孔子一生的思想,其受老子学说影响的痕迹,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两三处。如,他接受了老子的水德的观点,爱水,慕水,学水;再如,他接受了老子的不张扬的观点,不轻浮,不多嘴,不辩论。

孔子的爱徒子贡,是个能言强辩之人,自己生意做得好,有钱,日子滋润,又有知识,心气未免高扬,成日里,像个义务侦缉队员似的,老是侦察别人的不足,老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嘀咕。因为聪明,每次嘀咕,都很精辟,都很生猛,都很敢劲儿。

孔子听说了,生怕子贡也“如老虎走在大街上”,赶紧把子贡叫来,着实教训了一番:你自己就那么好吗?要是我,我可没时间老盯着别人的缺点,我要有时间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这些枝枝节节的问题上,继承、发扬或创新了老子的思想,可是,在最源头的问题上,在专用礼乐来倡导仁义的问题上,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后来并且用长达十多年的流浪生涯,来追求这个信念。

有所从,有所不从,这或许才是一个丰满的人吧。

老子看孔子,是前辈看后辈;孔子看老子,是凡人看图腾。

孔子这样告诉他的弟子,鸟,我知道它能飞,飞者,可用箭射之;鱼,我知道它能游,游者,可用钩钓之;兽,我知道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至于龙,我不知道它能如何,它变化莫测,能飞九天,能游深水,我不知道以何应之。老子,就是龙。

孔子仿佛一个青涩的文艺青年,对老子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形容。不过,两千多年后,到了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里,老子的形象,已经不是龙了,而是变成了树根。

李约瑟的理论是,作为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若树根,树根长出参天大树,树的名字就叫,中国文化。

每个时代都有大师。有的时代特别少,就如难产,稀稀拉拉,不成规模;有的时代特别多,就如多产,哗哗啦啦,阵势宏丽。

孔子恰好赶逢了大师的盛世,当世,除有老子外,还有苌弘等人(在洛阳期间,孔子本人,还在大师的形成阶段),因此,孔子除了问礼于老子,还曾问乐于苌弘。

苌弘是周宗室的大夫,与老子,是同事。他多才多艺,“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由此,他的工作,也格外繁杂。他在岗位上担任的角色,也格外繁多,既是天气预报员、天文工作者,又是风水学家、地理学家、术数学家、历史学家。周宗室的大事,如祭礼,战争,周宗室的小事,如出行,起居,都要由他事先进行预测。

不过,孔子更感兴趣的还是,苌弘知乐。

苌弘谙熟乐律,通晓乐理,孔子主要向他请教了韶乐与武乐。

韶乐,是虞舜之乐,歌颂舜帝即位后,天下大治;武乐,是武王之乐,歌颂武王讨伐纣王,拯救万民。韶乐与武乐,古老芬芳,朴拙庄严,深深地吸引着孔子。

孔子特问苌弘,韶乐和武乐,孰为轩轾?

苌弘说,若从音乐的内容来说,无分上下,都是歌颂贤君。若从音乐的本质来说,则韶乐为上,武乐为下,因为武乐的曲调,略嫌晦涩。

晦涩,是苌弘对武乐中暗隐的腾腾杀气的含蓄表达。

孔子刨根问底,说,其杀伐之气,是周武王制乐时就有的吗?

苌弘道,应是流传后世时,乐工所为。

显然,这个回答,是修正主义的回答,有些差强人意。

孔子不言。

不言,不等于反对,没准儿,他是接受了这一说法的。出于对周宗室的追崇,他在主观上,不愿周武王沾染上更多的刀光剑影。

孔子在学乐于苌弘之前,还曾向师襄学琴。

师襄是鲁国国家乐队的领队,担纲击磬手,摆弄其他乐器,亦行云流水。孔子仰慕他,欲拜为师。师襄吓了一跳,不受。为什么不受呢?这里面有一层疑虑。疑虑孔子拜师,或为炒作,因为孔子音乐造诣已深。不过,疑虑很快就打消了。孔子很真诚,铅华洗尽,抱着一颗本心来求学,这让他深受打动。

师襄开始教授孔子古乐。

孔子带着一个守望者的坚心,日夜苦练。半个月后,曲调已纯熟动听。可孔子不满意,对师襄说,调子是会了,节奏还没掌握呢。

孔子带着一个捕蜻蜓者的欢心,弹拨节奏。几天后,节奏已灵透悦动。可孔子还不满意,对师襄说,节奏是有了,神韵还没捕捉到呢。

孔子带着一个聆听者的醉心,寻找心神合一的境界。几天后,音韵已圆融浑厚。可孔子仍不满意,对师襄说,神韵是有了,作曲人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还没感悟到呢。

孔子带着一个修禅者的静心,揣摩曲作者的风貌。几天后,曲音已呼应万物。孔子这才满意了,对师襄说,曲作者也有了,此人胸襟宏大深远,是位王者,应为周文王。

师襄又吓了一跳,说,吾师传曲时,确说此曲名为《文王操》。

从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可以得悉,他在音乐方面的功底,是极其精深的。在如此精深的基础上,经过了师襄的指点,又经过了苌弘的讲解,孔子的音乐才华,便是屈指可数的了。

4.温情的孔子,破口大骂的孔子

西游归来,孔子的精神积蓄,越发深袤,前来求学的弟子,也越发拥挤。

有幸能够就学于孔氏私立学校的人,是快意的,幸福的,因为不必为闭卷高考而抓耳挠腮,不必为高昂学费而濒临绝望。只要带着一颗向学之心,带着一点儿束脩,就可以溜溜达达上学了。

即便没有向学之心,也不必把自己往死里谴责,孔子自会培养这样的心。

即便没有束脩,也不必把自己往死里窝囊,孔子会接受随便什么礼物,哪怕只是一小把硬邦邦的肉干,一星半点,很寒碜,只要——尊重没有风干,敬意没有流失,礼节没有硬化,万事,足矣。

那么,一群省事儿的学生,碰到一个省事儿的老师,会是何种情形呢?

历史作证,情形是极其别开生面的,时而静谧,时而激越;时而沉郁,时而活泼;时而寂寥,时而欢腾;时而优雅,时而狂放。

这是因为,益发成熟的孔子,非常侧重于因人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也就是说,有的弟子,基础好,悟性高,才智厚,孔子会从大讲起,从深讲起;有的弟子,基础差,悟性低,才智薄,孔子会从小讲起,从浅讲起。

对于直率的人,孔子会像西医一样,下猛药,直来直往;对于含蓄的人,孔子会像中医一样,予温补,缓缓滋润。

如此,孔子在面对不同的弟子时,现场的情形,也是不同的。

情形一:小火炖“温情”

孔子有一个后期弟子,叫司马牛。

司马牛非鲁国当地人,而是宋国人,因几个哥哥总是作乱,失望之余,到齐国远足去了,后因世事纷乱,又流落到鲁国,进入孔门。司马牛是贵族出身,养尊处优惯了,众星捧月惯了,吆三喝四惯了,现在,没人惯着他了,他孑然一身,自己也不能可心地惯着自己,于是,他忧惧起来,不安起来,不快乐起来,不沉静起来,不平衡起来。

他嘟嘟囔囔地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孔子的弟子子夏安慰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意思是,孔门中人,都是他的兄弟。

司马牛像是没听到,还在说,还在躁动。而且,每天都不停嘴,火烧火燎的;每天都不安稳,小肚鸡肠的。

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学习的愿望,还很纯洁,修德的愿望,还很美丽。

在发牢骚的空当,司马牛还忙中偷闲似的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说话慢一点儿就是仁了。

司马牛惊讶得连发牢骚都给忘掉了。

他不敢相信,结结巴巴地重复道,说话慢就是仁吗?

孔子颔首。

司马牛性格急躁,说话的速度,大于思索的速度,脆弱的程度,大于坚强的程度。这是一个湮没在自身缺点中的人,可是,他泅游其中,丝毫不觉。孔子为改掉他的毛病,又不打击他,所以,引导他从小做起,从说话做起。

这是一种耐心的提示,很温情,很用心。犹如一种小火的炖煮,咕嘟嘟地冒着小泡,等着思想熟了的一刻。

情形二:破口大骂的孔子

孔子有一个叫樊迟的弟子,爱庄稼,就像爱生命,是个有农学家潜质的人。

有一天,樊迟问孔子,怎么种庄稼?

孔子很生气,告诉他,问农民去!

转过头,樊迟又来了,问,怎么种大白菜?

孔子更生气了,告诉他,问菜农去!

孔子把樊迟撵走了,但仍气得够戗,骂个不休,“小人哉!”

孔子并不反对樊迟对庄稼的热爱,但他反对因为某种热爱而错失机会。

孔子的弟子很多,不可能每个弟子都有机会向他“问道”,当机会到来时,他希望樊迟能够紧紧抓住。可是,樊迟却问错了问题——向儒学教授问种地。

这是拧巴的问,是岔纰的问,是跑偏的问。

好比一个人好不容易等到了向专家请教的机会,却向外科手术专家问道,如何刮鱼鳞?向飞机导弹专家问道,如何蒸豆包?

入学孔门,目的不是为了种庄稼,而是为了追求仁道。孔子见樊迟胸襟不宽,志向不宏,眼光不远,生怕他不能上升为“君子儒”,反倒要堕入“小人儒”,因此,又气又急,厉言相斥。

至于樊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再三咂摸了孔子的责骂的,并终于深解其味,获得猛醒,因为他此后再也没有傻乎乎地问过此类问题。

我们权且把樊迟的解味,分为四个层次。

味道的第一层次是:辣中带点儿辛,一如吃多了薄荷,既刺鼻,又刺心,莫名其妙。

味道的第二层次是:辛中带点儿苦,一如吃多了川芎,既燥热,又煎熬,委屈难过。

味道的第三层次是:苦中带点儿甜,一如吃多了红花,既艰涩,又喜悦,有所开窍。

味道的第四层次是:甜中带点儿酸,一如吃多了五味子,既甘美,又酸凉,回味无穷。

樊迟后来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不知与这次解味,是否有关呢?

情形三:磨磨叽叽的孔子

子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他外表粗鲁,内心可爱。生理年龄很大,心理年龄很小。

他不虚伪,也不谦虚。他穿着破烂的棉袍,厮混在一堆穿着华丽皮草的人里面,不嫉妒,也不拘谨,不卑怯,也不安静。口里,叽里呱啦;肢体,手舞足蹈;面上,洋洋得意。

孔子注意到这个情况,夸奖他,不虚荣,有自信,别人做不到,独他能做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他的《离骚》里的主人公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这位以屈原为模特的诗人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
  • 如果没有李俊基

    如果没有李俊基

    李俊基,这个长着中性脸孔的韩国男子,他的名字注定被镌刻在人们心中。他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阵中性美的狂潮。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一个不信基督教的大男孩,竟然戴着十字架耳饰。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大男孩,竟是大钟奖上三项大奖的独揽者。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精选古今中外近百位在人类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有着巨大影响的名人,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每一位名人的小传不仅概括性地介绍了其生平、影响、成就以及后人的评价,还收录一两则极具代表性的趣事轶事,立体展现名人的个性气质与人格特征。《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史料力求详实,内容全面,侧重于展示名人的进取精神,为人们了解名人,走近名人提供了一扇最便捷的窗口。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美人范冰冰

    美人范冰冰

    范冰冰可能是中国娱乐圈最非议的人物。有人说她不美,有人说她整容,有人说她胖,可无论怎么样大众还不是看得不亦乐乎?有人说她是烂片之王,有人说她只顾着捞钱,可无论如何也没妨碍她一路身价高涨。有人说她蛇蝎心肠,踩人上位;有人说她野心太大,眼高手低;有人说她靠绯闻上位,恬不知耻……
热门推荐
  • 侯门当妾

    侯门当妾

    为了自己,也为了母亲的遗愿,她选择了他。设计他,本是情非得已,只得到了他的冷眼和怨恨。她成了他的妾,不受宠还谁都能欺负的妾!这啥,五个母亲再加五个姐妹?全将她视成了眼中钉……老天爷是不是太看的起她了,在这走一遭,她还剩口气不?
  • 樱初心

    樱初心

    一程山水,会因一个人而丰盈;一段时光,会因一场相遇而葱茏,清风绕过处,心如素雅的青莲,将一湄如水的清韵,散发出明媚悠远的清宁,尘封住,初识的那一眼凝眸!当文艺画家遇到花店女孩,艺术的火花四溅,灼伤了彼此纯净的心灵,窗外月色皎洁,静静品味,如同咖啡本苦涩又甜蜜,欢迎大家赏看“樱初心”,韵雪谢谢大家~我是一个很懒不愿用心的女孩,却不想有一天开始了”樱初心"之路,至此把我最美好,最用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樱初心是一本慢热型的文文,它记载了一个花店女孩和画家男生的纯情故事,期中包含了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纠结故事,精彩之余不失乐趣,欢迎亲们来勾搭QQ:451604154
  • 暗夜重生之女王归来

    暗夜重生之女王归来

    黑道女王凤凰因一系列的事重生在一个不认识的女孩身上,一个是叱咤黑道的女王,一个是被人欺负的懦弱学生……
  • 如果你遇见我哭

    如果你遇见我哭

    短篇青春小说集。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一个意外,就好像礼炮响过,白色追光中急遽飞舞的金色碎屑,喧嚣之后,又该沉淀何处?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没等尘埃落定,美好的心情已然疲惫,藉着无边的大雨遁逃于漆黑的夜。
  • 奈何魔道

    奈何魔道

    这是个你所畏惧且向往的世界,在这里你不能停下,只能奔跑。这里是末世,也是天堂。看陈墨会怎样的生存于乱世,看他的悲欢离合一生。
  • 邪王的小宠妃

    邪王的小宠妃

    意外穿越,她是个兄弟不疼妹妹不爱的小姐,却独独得父亲的宠爱,被芳心相许的情人背叛利用,她心死情灭决定孤身走天下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但皇位之争残忍无比,又怎能容她轻易脱身?是谁说,若得她相伴,必定,相惜相爱一生不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云悠悠之关于爱情

    白云悠悠之关于爱情

    李思云对魏云天说:“我爱你,我不介意你的过去。”魏云天笑得云淡风轻:“我爱你,但是......对不起......”李枫对李思云说:“小云,我爱你,只有你才能平息我所有的仇恨。”李思云望着朵朵白云低泣:“仇恨?可是,你是我的哥哥呀。”......“白云悠悠,千万闲愁。雁过不回首,空留云消瘦;白云悠悠,无边思愁。日落不回头,空留云独守;白云悠悠,万千心结。相思怎奈何?白云空悠悠。”我若死去,也是你抬头看时那一朵清丽的云......
  • 职业时代

    职业时代

    这是一个各种职业存在的大陆,有剑士,弓箭手,刺客,格斗家和牧师等,他们都是修炼一种能量气,称之为练气。主人公王正只是一个出生于罗兰的小镇的一个剑士的王氏家族,修炼剑术家族的他却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少年。他备受着家族歧视的人。有一天,从天而降的神秘红色珠子突然跑进他身体导致昏迷,然而,等他醒来却发现了身体潜能发生巨大变化.继而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福州府志万历本

    福州府志万历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

    本丛书收集整理了广泛流传于我国回族聚居密集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一组组有关回族的创世神话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以及回族风物传说、回族机智人物、爱情传说、生活风情和回族民间动物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表述真切感人,故事主题单纯素朴,体现了回族穆斯林群众理求真、意求善、性求美、身求洁、心求圣的高尚追求和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