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3600000023

第23章 隐士的吃

在我想像中,中国古代的隐士,都像是素食主义者。至少,会装出一副清心寡欲、吸风饮露的样子。哪怕很明显是在作秀。

他们并非天生就爱过食无鱼、出无车的日子,但在现世中不可得,就愤愤然呼唤长铗归去兮,到山里面盖两间草房、种几块菜地。为了避免被别人认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更要处处显示出自己为了崇高的理想,譬如自由,而放弃了鱼与车。常听到的一句口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培植一小片竹林绝不是为了煮竹筒饭,或挖竹笋吃,纯粹为了审美的欣赏。可见他们的眼睛比嘴更馋,更挑剔。其实,如果既有肉吃,又有竹子看,肯定加倍地美妙。隐士们的牢骚会少些。但那样的隐士必定属于高级隐士。

高级隐士应该有遗产或积蓄可吃。或者说,腻味了山珍海味之后,才想尝尝农家菜,乃至粗粮之类。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没准是嫌工资低呢。否则怎敢炒皇帝的鱿鱼?假若他还乡后囊空如洗、饥肠辘辘,哪有心思采菊东篱下?早拎起小铲子、挎上小背篓去后山挖野菜了。

我想,挖野菜充饥的,才算真正的隐士。尤其,当众人都向往舍鱼而取熊掌(像孟子那样),他能反其道而行之,舍鱼而取野菜——这才“酷”。有一股不食周粟的劲儿。

可惜,真正的隐士多少呀。翻遍二十四史,也难找出几位。尤其现代化之后,做隐士梦的人,都嫌隐于野太苦(那不等于“下放农村”嘛),宁愿隐于市或隐于朝算了。还总结出这样的理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其实,小隐最难做。要能吃苦的,还要能苦中作乐。尤其贵在坚持。更多的情况下,做小隐只是权宜之计,放长线钓大鱼,以退为进,最终的目的还是力争“长级”做中隐乃至大隐。

真正的隐士实无大、中、小之分,纯粹为归隐而归隐,哪怕天天啃窝窝头也愿意。他们的胃口很小的,正如其欲望,小到了“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的地步。孔子的门生中,好像只有一个颜回能达到这种境界: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假隐士太多,真隐士确实成了茫茫尘世间的稀有动物,“稀有”得你会觉得它已绝迹了。鲁迅在他那个年代,已深有体会:“我们倘要看看隐君子风,实际上也只能看看(陶渊明)这样的隐士,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古今著作,足以汗牛而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假使无法啖饭,那就连‘隐’也隐不成了……肩出‘隐士’的招牌,挂在‘城市山林’里,这就正是所谓‘隐’,也就是啖饭之道。”

跟职业僧侣,职业乞丐、职业杀手一样,职业隐士也诞生了。再神圣的信仰,一旦职业化,尤其还当作铁饭碗来捧着的时候,就没多大意思了。在我看来,隐逸是最不应该成为职业的,可它在历史上偏偏被很多想混饭吃的人所利用。快成了一种反向的“科举”。隐士,最早学会了作秀,学会了炒作自己。姜太公,就是这样钓鱼的。赢得后人的纷纷效仿。

真正的隐君子,应该是对“隐”而上瘾的瘾君子。谷戒而不能。

竹林七贤,属于哪一类?我还不太敢肯定。不管怎么说,他们有酒喝的;下酒菜也绝非拍黄瓜、咸鸭蛋或水煮花生米。竹林,可能只是一道虚设的屏风。

我真想把中国古代的这些著名隐士们的菜单调出来看一看。这才是衡量他们是否够格的“秘密档案”。别光听他们哭穷、装清高、佯醉,又有几个,真的是在吃自家后园里种出的蔬菜与五谷?喝自己亲手酿造的土酒?

究竟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是隐于山林还是隐于酒肉,看一看他们每个人的食单,就全明白了。

袁枚堪称清朝的大隐士。他本是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地知县,正当官运亨通之际,却于33岁退职,隐居在南京小仓山,私自修建了随园。他偏偏又是最讲究吃的。隐士的吃,在他身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胃口可比陶渊明好多了,光有菊花看是不够的,还必须顿顿有肉吃。据说一口气能吃掉一根金华火腿。他根本不吃米饭,纯粹以肉类为主食。这倒没什么奇怪的,既然有鲁智深一类酒肉和尚,也就活该有袁子才这样的酒肉隐士,油水很足,满面红光,把那些面黄肌瘦的聊斋书生们生生地给比下去。他的吃相分明在宣告:隐士是饿不死的;隐士并不全是食草动物。

袁枚优游林下,附庸风雅,写下了《随园诗话》觉得很不过瘾,又开始写《随园食单》,把平生品尝过的美味一一记录在册。《随园食单》,简直是隐士的满汉全席,既有山珍海味,又不乏家常小菜。甚至连一枚鸡蛋也不放过:在讲授怎样做蛋羹时,特意强调一定要用筷子搅动一千下,使蛋黄与蛋清水乳交融——像做化学实验一样严谨……把《随园食单》翻一遍,我边流口边感叹:在袁枚之前或之后,真不知还有哪位隐士,能有如此旺盛的食欲,和如此辉煌的口福?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大意如下的观点:美人可以养目,美文可以养心。或许还该给他加上一句:美食可以养胃,美酒可以养气——浩然之气也。

归隐后的袁枚,不仅纵情于诗酒,还以女色为生活的调味品。他大收女弟子,多讨姨太太,有一大堆姚黄魏紫相伴周围,其乐融融。我估计袁枚的女弟子或姨太太,大都炒得一手好菜,这恐怕比写得一手好诗还重要。袁枚在随园,不需要红袖添香,却需要红袖添菜——来完善这份传奇的食单。他挖空心思吃出新花样,吃出新感觉。

获得隐君子兼美食家的双重身份,是需要本钱的。这哪像隐士的生活?分明是地主嘛。如此的隐士,谁不愿意去做?

清朝专门出这样的富隐士。(穷隐士们估计都已饿死了,或实在顶不住,还俗了。)除了袁枚之外,还有个李渔。也是假模假式地弃世归隐,好像真准备断了俗念似的。南京有大名鼎鼎的芥子园,就即李渔的隐居之所。李渔在芥子园里,玩腻了琴棋书画,闲得无聊,自然想下厨炒几道菜,图个新鲜。他饱食终日之余撰写的奇书《闲情偶寄》,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谈论饮食与烹饪的。又有相当一部分菜目是老百姓吃不起的。

随园与芥子园,在我眼中,不像隐士的寒舍,更像大款的别墅(厨房肯定是精装修的)。类似的园林在苏州更多。古老的隐士,全跑到城里来跑马圈地,经营自己的人造山林。看来隐于市确实比隐于野好玩多了。

至于《随园食单》,或《闲情偶寄》,这样的书纷纷出笼,很明显作者是吃饱了撑的。绝不是在画饼充饥。

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赞美西北风好喝。才会有闲情逸致,玩味烹调的奇妙。“忍将万字平戎策,换取邻家种树书”,说得多矫情呀。

古今的隐士,无非两种,一种是有闲又有钱的,一种是有闲却无钱的。闲是隐士必须具备的资质,然而闲不值钱。可见做隐士且要坚持下去,没有点本钱是不行的。那会活得很累、死得很惨的。相反,有钱人倒可以做隐士,越有钱越可以长期地做,乃至永久地做。大不了用钱来买闲呗,比偷闲要潇洒得多。隐居之于他们,不过是一种高档的生活方式。当然,还可以演变为一种以守为攻的出名的手段。袁枚、李渔之流,不就挺擅长以归隐来炒作自己嘛,直至形成品牌。这些“名牌”的隐士哟。这些明星一样活着的隐士哟。

冒牌的隐士,遮蔽了真正的隐士的光辉。

还是以清朝为例。有清二百余年间,真正的隐士只有一位,就是曹雪芹。他很典型是有闲却无钱的。或者说,他曾经有钱,后来却无钱了。家道破落,他不得已离群索居的,被动地成为门可罗雀的隐士。这样的隐士的表情,注定是愁苦的。

曹雪芹隐居于北京西山脚下的黄叶村,粗茶淡饭,度日如年。他是在苦熬啊。他体会到的是一种最残酷的“闲”。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或宣泄烦扰,他开始写一部自己都觉得无意义的书,《红楼梦》。他写作的伙食,与袁枚、李渔相比,绝对天壤之别。查不到曹雪芹的任何菜单,只知道他经常煮粥充饥。可在《红楼梦里》,许多细节,譬如大观园的大小宴会,都体现了作者本人对美食的所有回忆,以及全部幻想。甚至构成一种隐秘的激情。让后来的读者,很难相信,这些生动而华丽的描写,出自于一位饥寒交迫的作者之手。

当《红楼梦》终于被人读到时,写书的隐士,寂寞地死去了。带着他那清苦的胃,和寡淡的心。

然而,这部书却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桌筵席。

我对最朴素的稀粥刮目相看。因为它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营养食品”。真正的隐士的吃,不过如此。

同类推荐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自由世界1

    网游之自由世界1

    曾经有人问我,自由是什么,我回答说,自由是尊从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来,我的老师告诉我,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现在所能够拥有的自由,都得在一定的规则之内,这个规则,就是不去触及法律,真正绝对的自由,只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在那个地方,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没有人能够限制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用承担后果,这个地方,叫做梦境,而现在,光玉集团却对人们说,想要绝对的自由吗,你要的话,我给你,来自由世界,我给你想要的一切,我给你绝对的自由。
  • 草莽民国

    草莽民国

    清朝末期,国门沦陷,历史就在脸睑间涌动。为保家园,英雄奋起,舍名节保士兵的方先觉,民国奇女子王倩……方先觉被抓,衡阳沦陷,衡阳地方抗日武装为营救抗战之魂方先觉将军,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争,惊心动魂的故事,由此产生。
  • 定制青春,不负君

    定制青春,不负君

    他见到她的那一天,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美,他还是那么的不在意,不经意的流连开始漫长的等待,她看不到他的深情,看不到他的执念,看到的是他推开了她。他们会欢笑,会打闹,暧昧的空气中闻不到爱情的滋味,两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该如何成全他们的爱情?
  • 锦衣儒生

    锦衣儒生

    这是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法术,武技和神通!这里没有地球上多如牛毛的神仙,只有高悬天空的帝星,文武曲星和众多繁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修炼的根本就是源于星星的力量。这个世界和地球唯一相同的就只有如古代历史一样的朝廷与门派,这里的朝廷名为明皇朝!高智商反社会型人格的柳仙穿越到高武世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锦衣卫。原本是儒生要考科举的他如何用手中的绣春刀干掉一个又一个想取其性命的敌人?新人,新书,求推荐~挥泪求票~书友群:577728719
  • 穿越女尊之幸福田园

    穿越女尊之幸福田园

    华晓语因男朋友劈腿及闺蜜的双重背叛车祸身亡,意外来到了女尊的世界,美男·妖孽多多,她该作何选择?
  • 败国王女

    败国王女

    公主成人礼当天国王被刺,公主逃出生天,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复仇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阴谋的旋窝之中……执掌者究竟是谁,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 重生之逐梦

    重生之逐梦

    一位公司普通职员,在下班回家时遭遇车祸,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中时代,究竟是平淡过一生呢,还是利用所知道的记忆翻云覆雨逐梦人生呢.......
  • 都市之副本大作战

    都市之副本大作战

    如果现实可以变成副本会怎样?学校=丧尸学院警察局=任务大厅政务大厅=职业大厅
  • 嗨,少年等等我

    嗨,少年等等我

    你说:“我不敢保证毕业之后一定和你结婚,但是我敢保证大学四年我只有你一个。”
  • 穿越之锦瑟年华:第一侯爷

    穿越之锦瑟年华:第一侯爷

    一场意外使夏云重生在不为人知的朝代,大周朝。她在古代用智慧折服身边的每个人。慵懒、个性、超级理性、小小腹黑,一步步成为大周朝史上唯一的定远侯爷,大周皇宫里远筹帷幄的太子妃,大周祈帝唯一挚爱一生的女子。然,回着观望,几丝凄苦印于心,她有些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