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1100000046

第46章

20世纪最着名的思想家,被视为“哲学家的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在其名着《逻辑哲学论》中有这么几句格言: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世界的界限。

世界是我的世界,这一点显示于语言(惟有我懂得的语言)的界限,即意味我的世界的界限。

“客家言”无疑也是这样一个世界的界限,作为客家人的世界的界限。

守住了“客家言”,也就守住了这样一个世界。

“客家言”的意义(不仅仅是意义)也就在这个世界里。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下当代荷兰哲学泰斗C·A·皮尔森对维氏的评语,他是这么说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词的用法便是世界的生命,世界的意义。同样,正是通过语词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言说和思维才改变着世界。

怎么说呢--客家人难道不正是凭借这“不卖祖宗言”在人类生活中起作用并着作用世界吗?

壮哉,客家言!

客家女

女性神话及其现代阐释

对于神话、传说,乃史事件,我们的认钒,都不可能一次究成。后人只在现实的光签下,魔筑到其中的某些与今天相关的意义,因此,对他们也就有个不断破译的过程。

女性神话

客家女,这是一个让人听了肃然起敬,并怀有深深温情的称谓。而一部客家女性的历史读下来,我们除开敬仰、亲切之外,更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国民族,不正是在这伟大的母爱哺育下,才有这几千年不曾泯灭,至今更百倍辉煌的文明么?

正如国际上一位着名的人类学家所说的: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牛乳上的奶酪,而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只要了解客家女性,我们便知道这一论断可谓千真万确。

客家妇女,在中国,堪称最吃苦耐劳,最自重自立,最重人伦教化,团结互助,于家、于国均最有贡献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客家精神,更完整、更充分与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形象与风范的。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束胸缠足的陋习,在汉族中,惟独客家女没有。而女性被锁在深闺不见天日,再加上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便可想而知,可客家妇女却反其道而行之。她们走出家门,承担了比男子更为繁重的农耕。在家中,纺织、下厨等等,无一不精通。不少客家女,亦知书识礼。光举出这两点,便可以窥见客家女的全貌了。晚清着名大学者、大诗人黄遵宪曾这么评价过:

无论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当人太母,操作亦与少幼等。举史籍所称纯德懿行,人人优为之而习安之。……吾行天下者多矣,五洲游其四,二十二省历其九,未见其有妇女劳动如此者。

客家妇女精明、热情、大方,又很讲礼貌,处处透出一种文明的底气,这可谓天下扬名的。任何一位客家人或者熟悉客家生活的人,一旦说起这个民系的品格、情操与风范之际,自然而然会在脑际间出现这么一幅温馨动人的情景:无论是朝霞满天,或是酷日当空,抑或夕阳西沉之际,总有客家妇女赤足眷恋耕织与农工,或者在田头、在餐桌上送上一碟糟麻、一碗咸菜或红薯丝煲粥……她们所表现出的从容、简朴、吃苦耐劳,以及焕发出的善良、美好、真诚,无不令人动容。客家妇女,几乎就是一个神话。

文化之谜

对于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来说,客家妇女更是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它并不是一个母系社会的遗传,完全不是。因为客家社会中,男性中心主义是相当稳固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完是以更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强化得乃至有几分变形与偏执了。而客家社会,业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社会形态,有较高的文明程度,相当可观的文化水准,若说其是古代母系社会的遗传,显然是解释不清楚的,也缺乏依据。

事实上,客家妇女也以自身的文化素质,否定了这一揣测。如前所述,她们亦一般知书识礼,并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偏见,她们不仅在家庭生活中,甚至在文化教育里,也日益显示出其惊人的才干。

那么,她们的美德,她们的才识,她们的一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按照一般的历史逻辑,无疑是破译不了这文化之谜的。

我们不妨寻找另一种线索条关于客家女性神话的文化线索。

这些神话,无疑是文化的一种积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一种集体潜意识的表现,它规定或制约,影响或推动了作为客家女性的历史发展。

从中,或可破译客家妇女这一文化之谜。

典型与价值

这些客家女性神话,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个:

首先,自然是“葛藤坑”的创世。

第二,便是刘三妹或刘三姐对坚贞的爱情同时也是也对文明的追求所化作的山歌神话。

第三,则是客家村妇“救驾”,被宋帝禺赐以“孺人”的称号。当然,还有很多神话,如谢二造反即谢圣仙娘的故事,钟莲判案的故事,等等,也都表现了客家女性追求自由、聪明过人的特性,展示了她们的多彩丰姿。不过,上述几个传说,无论是流传面,还是文化价值,显然要广得多,强得多,更具典型性。

葛藤坑农妇

“葛藤坑”的传说,除开前边所分析的,证明这是客家人第二次大迁徙中,作为这么一个民系的形成,已成不争的事实,客家人从此有了自己休养生息的“飞地”,寻找到了“重生”之处--这两点:大迁徙的史实与“飞地”史实的确认外,还包含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不仅是这个民系的“创世纪”神话,也是这个民系意识的来源。

无疑,在这个“创世纪”中,母性创世纪是再伟大不过的。正是这位葛藤坑的妇女,以自己伟大的柬性,慑脤了黄巢,从而拯救了整个的葛藤坑,或者整个的客家民系,使他们免受战乱之苦,避免了灭族之祸。没有这么位女性葛藤坑”这个“飞地”也就不复存在,客家民系便无以形成,客家文化也就更不可能产生日后的辐射作用。

这正是“葛藤坑”传说中所包含的美好人文意识的核心。

也正是凭借这个神话,客家妇女才在这么一个民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如人们所说的--母仪天下!

这个神话确定了客家妇女的历史地位及其所承担的“救世”的作用。

此其一。

而她用以慑服被世人视为“杀人魔王”黄巢的,则是一种为汉民族的传宗接代而不惜做出自我牺牲的忘我精神。

对于一位母亲而言,在逃难之中,不是将年幼的儿子背负身上,而是背上年长的侄子,牵上的却是儿子。这便有了“二悖”

一悖亲与疏--无疑,儿子要亲,因是亲生的骨肉,侄子却隔了一层;

二悖幼与长一无疑,儿子年幼,须更多的照顾,侄子年长,走路并无妨。

然而,这个客家母亲有悖的是常理,遵循的却是更髙的伦理准则:

长者先兄遗孤,父母双亡,惧为贼人所获,至断血食,故负于背。幼者固吾生子,不敢置侄而负之,故携行也。

一番话,竟慑服了怪罪下来的黄巢,反而“嘉其贤”。

“贤”在何处?

儿子毕竟是亲生的,儿子也承担有夫家的血脉之延续,更何况儿子比侄子还小,还柔弱,更需要自己照顾呢。

危难当前,顾族人而忘自我,这的确是客家妇女伟大之处。不顾自己儿子,而顾恤父母双亡的侄子,又是怎样一种人道精神,一种哀悯苍生的仁厚之心。

难怪“杀人魔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至于黄巢的功罪,这里且不去评说。但这里,多少证明黄巢也还有人性,也为客家妇女的行为而感化。

难道不正是这种人道的、伦理的精神,拯救了客家这个民系,从而也塑造了客家这个民系么?

所有的客家母亲,都是这么教导自己的儿女的,不要欠别人什么,也不要让别人感到欠你什么,你才会在这个世上活得坦坦荡荡。这个传说,不也说明,她绝不愿欠兄嫂什么,所以,才先护住自己的侄子,--当然,她是绝对不会这么去想的,这么想,就变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了。

同样,周济受难者更是如此。客家妇女,总是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决不会把用过用旧的东西给人家,否则,会感到羞耻,对不起他人一这也有悖于一般人的救灾观念了。人们无论如何,也只是尽可能把家中不用、用过甚至用旧的东西先捐出来,而把新的、好的留给自己用,除非捐的不够,这才拿出来。

这一观念,也许仍来自于葛藤坑的客家妇女。她把好的--用背来负上--拿出来给侄子,而留下苦的--得自己行走--来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是怎样一种了不起的牺牲精神!

她不仅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了客家人生养的“飞地”;也用自己的精神,维系了客家人赖以辐射的文化因子。--真正的“救世”,更在于精神而不是行为。

广而言之,一个民族要不灭亡,一个民系要自强独立,也要靠这么一种精神,顽强去守护民系或民族的文化边界,守护其伦理的传统。而这,无疑需要个体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身的利益,舍小我而为大我,舍骨肉而为民族,这是一种自卫,一种群体的自卫意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世界上若干个流浪的民族,为何会比其他民族更重伦理、重教化、重传统、重善行--包括施舍与捐献,更以偏执般的激情去维护自己的文化。

“葛藤坑”传说中母性的形象,可以说凝聚了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

到此,我们还只能说,关于这个传说的文化意蕴,我们仍只破译了其中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有待后来的客家学者们来寻索、探究。

同类推荐
  • 端午

    端午

    在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个大节,它的历史久远,传播广袤,节俗繁缛,内涵深广,旧时与年节、冬至并称“三节”。迄至于今,各地城乡仍有划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风俗活动。可以说,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就岁时节令的研究来说,它的风俗意义比其他节日更为丰富。
  •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书分为古代军事思想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综述、先秦军事形势的变化及兵家群体的出现、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热门推荐
  • 爱的传递员

    爱的传递员

    本人27岁,无恋爱史。是一个对自己心中爱慕的男子也没有尝试过告白的胆小鬼—池多仁。突然出现了一个叫我妈妈的小鬼头!通过MSN认识并成为朋友的那个小家伙——恩比,作为圣诞节的礼物,特意从英国跑来找我。这个鬼灵精怪的小东西,只要有男士在场就会叫我妈妈。他爸爸到底是个什么人啊,竟然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独自前来?还反过来说我诱拐小孩?这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男人!不要再说是我的老公了,赶快滚出我的生活!
  • 世界幻象

    世界幻象

    倾城美人、无敌宅男、废柴少年。当空间已经无法阻碍人类,那么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呢。是人生如戏,还是游戏人生。
  • 返乡农民工

    返乡农民工

    该小说以汪成龙打工回乡创业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为辅线,用朴实的语言,浓郁的地域色彩,成功地塑造了新型农民汪成龙的形象,彰显了新一代农民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小说以宏大的场景,细腻、深刻、形象的人物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川东农村民俗风情。
  • 七零青春不后悔

    七零青春不后悔

    尴尬一代七零后,高不成低不就,生活压力大,我还老长肉,做梦都想能变瘦;岁月狂风急雨骤,鬓角白关节锈,时间不留情,万事要看透,开心快乐就足够。回首整个青春时期,是那么波澜不惊,又是那么回味无穷。本书没有金手指,没有打怪升级,没有异能,没有种马,没有穿越,没有惊悚,有的只是一帮七零后无悔的青春。
  • 都市聚宝盆

    都市聚宝盆

    有了聚宝盆,天塌都不怕!OMG,请收下我的膝盖……
  • 倾世毒医:绝色驭兽魔妃

    倾世毒医:绝色驭兽魔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杰出的医女,可医人无数,也可血流成河!穿越异世,本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却被人一欺再欺!好吧,既然你急着送死,那我就送你一程!
  • 孤芳给谁赏

    孤芳给谁赏

    我只是想用我的视角,去表达我所看到的一切
  • 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武祖

    至尊武祖

    一颗神秘的种子让一个本应该绽放异彩的天才沉寂了七年饱尝人情冷暖而心若磐石的王云开坚定不移的在武道上挣扎了七年当神秘的种子落地,生根发芽以后,他的人生终迎来了无人可挡的极尽辉煌修行之路,他登临绝巅,傲世宇宙武道之途,他称尊做祖,俯瞰群雄他这一生,万古因他失色,天地为之颤鸣
  • 夺宝精英

    夺宝精英

    马踏飞燕、司母戊大方鼎、清明上河图……这些国宝级的宝物突然失踪,在海外被拍卖,从平行世界穿越回来的曾志诚,能否成功夺回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