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1100000047

第47章

刘三妹--刘三姐

如果说,“葛藤坑”传说中的客家女性,是最早的、也是最朴质的客家女性的“神话原型”的话,那么,到了几乎遍及客家人生活地区关于“刘三妹”或“刘三姐”的传说,则是客家女性富于智慧、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又一个“神话原型”。

前者,可以说是伦理型的;

后者,则是智慧型或激情型的。

从屈大均《广东新语·刘三妹》中记录下的“歌仙”来看,首先在于“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如果说“葛藤坑”为“创世纪”,那么,这刘三妹“始造歌”,则更是“创文明”之人了。也就是说,客家人的精神源泉,可以从她身上看出一斑。

可不,刘三妹“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客家人,不正是一个高文化素质,且有山歌把生活点缀得丰富多彩的文明的民系么?

而刘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也更烘托出这个民系的多才多艺来。

众所周知,客家人热情、豪放,直率、诚挚,绝少小肚鸡肠弯弯绕的一套;而一个个客家女,其个性大都也如”刘三妹”一般,爽朗、利落,且有几分泼辣,但又不失风趣--在众多女子当中,只要见打扮,观动作,是必立即可以把客家女辨认出来而绝对无误的。

屈大均又称,刘三妹“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诺蛮族种类最蕃,所过之处,咸解其语言”。

这不仅仅说明其语言能力之强,而是一种悟性。一种“天籁”。彼此的感悟与沟通,“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一歌与之唱和,某种人即奉之为式。”可见,刘三妹的山歌模式,已为各民族所公认,所共通。

这一段内容其实相当丰富,说明了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正如北方今日的汉族,已融合了诸多如契丹、鲜卑、匈奴、羌等民族一样,南方的汉族,也同样融合了畲、瑶、蛔僚等少数民族。客家人也不例外,尽管时至今日,他们仍以纯正的古汉族自称,那是因为他们保住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风貌,并且相对地维系了自己的种族边界--不是指文化边界,文化边界应是较完整地维系住了。但他们不可能完全孤立于南方周遭的少数民族之外。

这里,语言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顽强的文化疆域。因此,山歌,作为语言与感情交融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就重具有文化意味了。可以说,这也是一个民系的凝聚力或向心力的所在,或者说,山歌本身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

同时,也在协调着边界上的关系。

刘三妹的传说恰恰证明,一个高文化高素质的民系,无论浪迹到何处,它也会形成其中心与辐射的作用--所以,无论客家人到何处,也总如刘三妹一般自立、自强。“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自然有点“鹤立鸡群”的意味了。

客家人作为一个“情种”的民系,在刘三妹的传说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专民及徭、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

真可谓为情而死,为歌而死!死得美丽,死得壮烈。

自古以来,有几位这样至死不渝的歌者呢?

于是--

土人围祀之于阳春锦(疑为“峒”字所误)石岩,岩高三千丈,林木丛蔚,老掉千株,蔽其半,岩口有石磴,苔花锈蚀,若鸟迹书。一石状如九曲,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月夕,辄闻笪歌之声。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

刘三妹在此“化为石”,但日后亦不见,则被传说为“双双乘鹤仙去”--这自然是人们善良的愿望,但这么一个结局,也表明了客家人对于那些忠于爱情、亦忠于歌咏的人的景仰与爱戴。爱,毕竟是人类至贵的情感,更是客家人所执着的。没有对人生之爱,他们又怎么在远涉蛮荒之地,仍能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呢,仍能追求自由与幸福呢?

从“刘三妹”到“刘三姐”,从粤东到广西,客家人心目中的这位“歌仙”--也是这个民系文化中的“神话原型”,均是以爱与歌一脉相承的。

“葛藤坑”的客家妇女,以伦理维系了这个民系的生死;那么,刘三妹这样的客家女,则以情感与智慧,开始张扬了这个民系的优秀品格。

一个民系不仅仅要存在,而且要发展。要发展,就须有蓬勃的生机、充沛的活力--刘三妹,正是代表了客家民系开始自为的历史时期。客家民系不再仅仅是保存自己,而是在壮大起来,以它的爱,以它活跃的歌声,宣布了这个民系所应有或所争取到的光明的前程。山歌,可以说是文化弘扬的一种表现,它唱遍了客家人的原生地与开辟的新疆域,唱在他们不断跋涉的征途上。

客家女性,再一次证明了自身在哺育、培育这么个民系中所起到的伟大作用!

当然,这里揭示的“刘三妹”传说中的文化意蕴还嫌肤浅,还有更厚重的内涵有待今后去发掘。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妨再读上几首催人泪下的情歌:

刀切槟榔两片开,

蝴蝶因为贪花来。

董卓因为貂蝉死,

山伯因为祝英台。

买梨莫买蜂咬梨,

心中有病没人知。

因为分梨故亲切,

谁知亲切更伤离。

生爱连来死爱连,

两人相好一百年。

曼人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一部《刘三姐》歌剧中收人的情歌,至今在中国脍炙人口,流传几十年仍兴头正旺。这里随手拈来的几首,有连歌剧也有没选人的。而数以千计的情歌,更教笔者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于这么一个歌的民系,这么一个情的民系,又该有多少哀感顽艳的传说与故事尚待发掘?山歌,也充分显示了这个民系的个性--

唱歌唔系(不是)贪风流,

唱歌本为解忧愁,

唱得忧愁随水去,

唱得云开见日头。

以至敢对皇帝老儿不恭:

乾隆登基古怪多,

官府出来禁山歌。

伢个山歌禁得绝,

你个皇帝台难坐。

何等的豪气!

山歌,自是抒发追求自由的心声!

客家妇女,也得争取自己的地位,决不当男人的附庸。

于是,便有了“孺人”的封号的传说。

“孺人”

这该算是第三阶段客家女性的象征了。

也就是说,它通过宋帝唇给客家妇女的封赐,从而确立了客家妇女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的要求--无疑,正由于客家妇女在漫长岁月里,为塑造、卫护这么一个民系而创立了丰功伟绩。在《礼记·典礼下》中载: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在宋代,也就是客家民系已经形成之际,孺人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当然,这是历史上等级制度沿袭而来的,我们今天对此已持批判态度。但当时,要争得妇女的地位,还不得不并且也只能借用这些称号,我们不可能要求她们超越于历史。

这个传说有不同版本,但大同小异,无疑,均是表彰客家妇女“护驾”的功绩,这自然是最高的功绩了。

相传,宋帝禺被元兵追赶,带着一班文武官员向南奔逃,一路上,元兵追得很苦,一直追到了粤东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说是程乡,一说是五华,反正是如今的梅州地段内,竟被汹涌的江水挡住了去路。眼看元兵就要追上来了,逃亡的宋帝禺,一见两岸山势陡峭,江中又水深流急,已无处可遁了,不由得仰天长叹。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附近的客家妇女正上山砍柴,她们成群结队,肩上各自扛着一支“禾杠”--这禾杠是用竹做成的,有七八尺长,两头都削得尖尖的,远远看去,就像是长矛一样。元兵登高一看,以为是宋军的救兵赶到了,正等他们落入埋伏当中呢,于是,吓得掉头就跑,别说再追了。

宋帝饧好生奇怪,刚才还气势汹汹、穷迫恶赶的元兵,怎么一下子便销声匿迹,上哪去了?

一问,大臣便说幸亏是一群客家妇女救驾,不然,我们就没命了。”

于是,宋帝肩为表彰这队无意中“救驾”的客家妇女,便下令将随身带来的金银珠宝分赐给她们,并说:

“村妇保驾有功,准许客家妇女佩戴龙头手镯,旌为七品孺人。”

从此,客家妇女手上就可以戴双龙图案的手镯,死后,墓碑上还要凿上“孺人”两个字。

而这,别的妇女是不可以的。

这也成了识别客家妇女的一个标志。有人从毛泽东母亲的塞碑上用有“孺人”封号,亦推知她也是客家人。

传说归传说,但传说的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倒是值得思考一番的。

应当说,这个时期的客家妇女,更显示出了积极参与民族救亡的战争当中。传说中,是指她们“无意”里救了驾,但这实际上蕴含了大量的客家妇女参与勤王的历史事实。

在前面,我们已引述过黄遵宪的话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梅州卓姓八百勤王,男女都一样,视死如归,其中,女子发挥的作用,决不亚于男人。那肩扛“禾杠”、英姿飒爽的客家樵妇,之所以让元兵望而生畏,恐怕也是有过教训的。

正是在这民族救亡的血战中,客家妇女显示出了非凡的历史作用,这才赢得了宋帝房的“诰命”。

关于这一传说的不同版本中,亦有直接参与勤王的一说,只是文字上较简略了点,但却也是一个证明。

大脚蛮婆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客家妇女参与政治斗争,在军事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威武雄壮、振奋人心的历史正剧,至今仍让人荡气回肠。她们在反封建乃至反侵略的太平天国革命中,一展客家妇女的雄姿,从而最终确定了客家妇女光辉的形象金田起义之际,由于以洪秀全为首的七位核心成员均是客家人,他们对本民系的女性可以说是深为了解的,深知客家妇女早已在跃跃欲试,堪当大任,更何况她们保有天足,在艰苦沉重的劳作中,练就了一副铮铮铁骨,可谓风雨不摧,分明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所以,他们便让客家妇女在这场革命中大显了身手。

在金田团营之际,客家妇女成群结队前来“入伙”从而组成了支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女军”。

在女军中,拥有洪宣娇等一批出色的将领,她们同男人一样,承担着攻城略地、坚守要塞的种种艰巨的战斗任务,“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敌”。一路上,同大军一道,从金田打到南京,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曾国藩恼怒万分,却对这些“大脚蛮婆”无可奈何。

她们历大小战役数以百计,尤其洪宣娇,还在同清军作战中,打过一个大胜仗,让中外须眉为之侧目。

直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论功行赏,对众多客家妇女加以封官晋职,由于她们功勋卓着,女官就达6564人,将军以上的将领有164人,各王府的女官1060人。女军达五十军,“十万之数”,大多是当年金田起义的元勋。

可以说,她们为太平天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光以宋末勤王,文天祥率兵抗元,“势至梅州而大振,男执干戈,女贯甲裳,举族赴义,倾邑勤王”,并“太平天国”以洪宣娇为首的女将的业绩,就足以证明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客家“女性神话”已化作一种现实的壮举,神话不再是神话了。

客家妇女,就这么掀开罩在自身历史上的神话外衣,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史册,走进了现实的风云之中,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这,便是她们死后可得“孺人”之诰命的传说背后的历史意义。

现代传奇

对于神话、传说,及至历史事件,我们对它们的认识,都不可能一次完成。后人每每只在现实的光芒下,意识到其中的某些与今天相关的意义,因此,对它们也就有不断破译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完全意识到这些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背后的意义,每每须借助不断变化的现实之光去照亮它,直到最后照透它。意识到的,仅仅是现实所可能作出的启示。未意识到的,似乎是不存在了,但却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复活,被意识到,从而赋予新的生命力--当然,那也可能是被意识完全改造过了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沿着这三则神话加传说寻索过来,无疑是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我们对当代客家妇女的形象塑造,或者说,正是这几则神话与传说,作为历史的大背景,也作为一种文化的遗产,在塑造着今日的“客家女”!

也许,这便是笔者今日创作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客家女》的初衷。

看过这部片子的学者们称,这里推出的,也是一个客家女性的“现代神话”。从中,可以破译出众多的“历史遗传密码”来--关于伦理原型、智慧原型、反讽的原型,以及整个民系的神话原型。

只挑几个情节,便一目了然。

送郎下南洋--出于民族大义,反对内战,亦出于客家女性的命运使然。她们认为男人死守住一个家,不上外边去闯荡,乃是最大的没出息,让当老婆的感到耻辱。然而,正是这样,客家女子,总是一个人含辛茹苦维持住一个家,上孝奉父母,下抚育儿女,却无夫君的扶持与支撑。

教育儿女--让他们“无信不立”,重然诺,重情义,薄财帛,轻功利。因之,有人认为,“在一个家庭上,却展示出了一个古老国家的‘全息摄影’;从家教的角度切入,表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教’,现代东方或整个中国的价值观、宇宙观与社会理想”。这一评述,当是中肯的。

进入武斗双方中间去救人,以强烈的母爱逼使所有的枪口都垂了下来--这不仅是呼唤人性、呼唤和平,更是一种大无畏的义举,顶起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整个“天”!

这一情节,可以说是太富于神话色彩了,但却又是再现实不过的--任何一位客家妇女,尤其是作为母亲的,在这个时候,也都会这么去做,绝不会有丝毫犹豫。

当然,剧中亦有不少微言大义的情节,充分体现客家女的品格,除开文前所提到的外,她们重文化,崇尚教育,是尤为突出的--这也是客家妇女精干、大方、热情、有礼的原因。

自然,她们亦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让夫婿、让儿女上外求学深造,并视为自己最髙的责任。

无心

这也近乎神话了,却又是颠扑不破的事实。一位外国学者,曾目睹过这么一个情景:年少的儿子轻轻松松在前走着,年迈的母亲却挑着重担追随在后。他大惑不解,怎么可以这样,做儿子的未免太不像话了!可他上前问,却发现做母亲的十分高兴,因为儿子考取了学校,所以,能为儿子挑上书箱,是她一生最大的荣耀。儿子是要去读书的,万万不可为此伤了身体。

外国学者诧异的是,儿子居然也心安理得,认为母亲是尽一份心愿,不好劝阻。

这个故事,自然也存在几处有悖常理的地方。

在某种意义上,也接近于“葛藤坑”传说了。但是,葛藤坑传说的重心,是整个客家民系的生存问题,可谓生死攸关。那么,这个故事呢?

读书的意义何在?

客家女性,为何把儿女的读书看得那么重要?

显然,这与客家民系作为一个高文化的民系是分不开的,与客家人所在地被誉为“人文秀区”是分不开的,这是这个民系的“天性”,历史的遗传。没有这,便不是以“高蹈风尘外”,卓然于这个世界上。“薪尽火传,绵绵不绝”,教育,也只有教育,才足以维系这么一个民系真正的生命。一个没有教育的民族,是得不到发展与壮大的,是必要归于萎缩与衰亡,“落后是要挨打的”。

作为“母仪天下”的客家女,又怎能不领悟这一点呢?

也许,担着书担的母亲并没有想这么多,她只是为儿子髙兴,自己觉得荣耀,所以不知其苦反以为乐,但在她的潜意识里,无疑是包容这一切的。

客家女伟大之处,也许正在这“无心”之中。

无足

客家女子的“天足”在去是常遭人鄙视的地方,以至曾国藩恨极而咒“大脚蛮婆。”然而,一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作为客家人,他的父母却一再叮嘱,让他一定要找一个“天足”媳妇--可见,客家人对“天足”却是推崇备至的。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本书包括形象解读篇、文本研究篇、附篇等三大部分,具体有《略论明代文学中女性审美形象》、《晚清小说中的中国女豪杰形象解读》等文。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热门推荐
  • 圣猴齐天

    圣猴齐天

    天帝神主劫数尽,一代帝王陨凡尘。再世重修精诚战,一把钢刀斗群魔。游龙浅水搁沙滩,一统江湖定江山。神庭六界今朝野,乾坤已变,无人念。再年少,一统江湖时,挚剑斩情线,唯儿女恩怨。同盟军,再忆今夕是何年!修真路,步步为赢。斩情线,一念天眷。斗群魔,挥手之间。霸乾坤,铸血凝剑。堕魔道,斩尽群佛。再战,我敢烈焰焚天。坎坷行,重回之巅。即出征,至尊之战。闯神庭,我烈火屠龙,战异界,我血染世界。
  • 豪门新娘

    豪门新娘

    没想到那个小丫头竟然敢欺负他,不要以为他性情温和就好欺负,要是发起火来他可是六亲不认的。相恋多年的女友的突然背弃让他一时沉浸酒精,竟糊里糊涂要了那个小丫头,深思熟虑之后他打算娶了那个小丫头,没想到婚姻生活比想象中的有趣。可是没想到那个有钱老爸会找上门,一夜之间变成豪门公子……
  • TF:永远爱你

    TF:永远爱你

    说好的要永远在一起,可为什么你要离去?说好的要相信彼此,可为什么你要怀疑?说好的的明天要一起走过,可你为什么忘不了昨天?源源,俊凯,千玺,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她们吗?我们的结局究竟怎样?翻开这张,继续我们的TF之路!!!
  • 民国之望君归

    民国之望君归

    她是南京军阀的亲生女儿,自幼倍受瞩目。一朝,她在学校看见他,他是教导员,她是学生。一暮,她在华灯下偶遇他,他在贴宣纸,她在看灯花。人生得有几个朝暮,自此她追随他的脚步!可是,当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该如何抉择?当一系列的阴谋,陷阱浮出水面,现实痛苦地令人绝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我可以为了你放弃上一辈恩怨,却不能放弃我的信仰!”他说。“……我从不后悔爱上你。”她说。PS:因为所选朝代比较敏感,书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物名,莫以实物考究!
  • 拜金猫女当自强

    拜金猫女当自强

    她一个拜金女,居然穿成了不受宠的王妃?那也算了,最最关键的是,她居然是一个猫女!该死的男人冷血暴戾不说,还不断给她狠心一击。她忍耐、承受,不断计划复仇。面对四大美男,她爱钱,却不会用钱进行感情交易,她挑战,她要闯出一片新天地!
  • 火焰密码

    火焰密码

    火焰,象征光明,代表希望;可以驱散黑暗,赶走野兽。它几乎伴随着人类······
  • 武当福地总真集

    武当福地总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民的法律盾牌

    公民的法律盾牌

    本书分两部分。上篇介绍了百姓打赢官司的必备知识;下篇为百姓打各类官司实用指南,介绍了离婚、赡养、抚养、债务纠纷、损害赔偿、房屋纠纷、产权、房屋拆迁、行政、消费者权益保护、医疗纠纷、著作权纠纷、劳动争议等官司的打法。
  • 碎辰记

    碎辰记

    我的人生如一场梦,梦醒人散,断却尘缘,别了世间。你曾说静待我辉煌,到头来,却人非物是。那年,卧看满天云不动,只见雪花纷然,我说在雪地里我们走到白头可好。那年,我笑傲苍天,看人生苍茫,你却不在身旁……
  • 天剑问情

    天剑问情

    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界中任君游。在逍遥界中,不再有什么武功,有的只是神法;不再有什么武者,有的只是神士;不再有什么江湖,有的只是天剑池;不再有什么真气,有的只是可御神气。剑一,五年前被称为废柴的男人,因为一个巨大的变故得到“重生”,他曾说五年前的自己已经逝去,五年后的自己要只手遮天。一把绝世好剑,斩尽天下英雄汉。或许是因为自私,为了昔日的恋人,报仇雪恨;或许是因为大局,为了逍遥界中的芸芸众生,除恶扶正。惊世的阴谋,如同一场高手博弈,究竟鹿死谁手?胜负难定。天剑联盟的成立,剑一不再是孤身战斗,仰天长啸一声:“倘若有日我暴走,老天也要抖三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