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1100000033

第33章

二者,在字面意义上,可称得上是完全对立的。要特立卓行,并且做到特立卓行,也就不可以与周遭融合认同。更何况,一千年来,土客之间的矛盾,一次又一次地激化,一直发展到如粤西连续十数年的械斗,死伤数十万,胜过一场大战--可见为了自己的尊严去特立卓行,该付出或已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那么,就不存在融合认同的问题了么?

回答也同样是否定的。

不仅存在,而且还长时间地在进行着。

无疑,客家人来到南方,也就把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带来了。而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势必对落后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同化其他的文化。客家文化,可以说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在长期大迁徙中形成的,它保留了中原的古风,熔铸进了征途上的风霜,也融合了暂栖地的流韵……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使得“北方汉子”有了自己的独特意义,粗旷,豪放,黄土地文化也许是其中一个典型。这些,无疑融汇了以前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诸如匈奴、鲜卑、羯、氐、宪,等,这与魏晋以前的中原文化已有了不少区别,但它仍旧是中原文化,其所沉淀的精神,依然是儒家正统的东西。即便是异族入主,包括满清,它重新祭起的治国法宝,不仍是中原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么?以至作为统治者的满族,后来反被汉族同化至几乎难分难辨了。

南方的融合认同过程,却比北方要迥异得多。

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总是不可能在融合中处于对等地位、平分秋色的。强者,总是要把弱者吸收,消化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一种完全新质的东西。但这不是靠文化专制主义而完成的。文化的专制,只会取消、毁灭掉对方,而不是亲和与融合,一旦这种专制失败,被遗弃或毁灭的恰巧是自身。

客家文化中,恰巧缺少的正是这种专制色彩。客家人来到南方,处于的是弱势,不可能对他人行使专制,相反,还一度受到排斥与贬抑,土客械斗,也是一种文化冲突。

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可以在任何贫瘠的地方,甚至在巨石下,都可以种下种籽且能冒出新芽,破土而生,顶起巨石的。

客家文化的再生能力也就在这。种文化精神是外力所无法扼制的。而当这种先进的、色彩丰富的文化一旦为世人所瞩目,也就必然会吸引、融合了当地尚为落后的、根底不深但亦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尤其是在共同进行经济活动、文化交流,包括政治斗争--反抗统治者的过程中,某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如同北方游牧民族一样,自觉或不自觉地接爱了客家人带来的先进文化,逐渐地、不知不觉地泯灭了他们与来自中原汉人之间的隔阂与差异,从而融合在一起,达到认同。有的,甚至通过婚姻等关系,也融合到了这一支民系当中。

这是可以找到范例的,如现今客家人中所有的“蓝”、“雷”二姓,曾被称之为“广东畲客”,实际上是过去业已南迁的畲民畲族起自太吴,居已洲蓝田,遂以国为氏。”--这是蓝姓族谱上的记载,他们业已操客家话,被视作客家人了。直到1985年,才又被批准为畲族族属,但仍有不少蓝、雷姓人还是以客家人自居。

但并不是所有民系都能融合的。

广东之所以有鲜明的三大民系之分,也就证明他们之间有着很鲜明的文化界限:广府人,福佬人,其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与客家人是有很多不同的,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处于融合的过程中。但民系形成,除开历史原因外,文化质态的差别,则是起决定意义的。例如,历来以重义轻利着称的客家,同以经商着称的广府人,过去就很难走在一起。

所以,任何融合,都必须有文化上的契合点--哪怕是一点,如果没有这一点,也就不可能有融合的发生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图式。有了契合,不相排斥,才会有交流;有了交流,才可能产生同化。而同化中,是得有调节与整合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一种文化,总是试图用自己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对方的,如果成功,便会产生新质,形成自己一部分;如不可能完全同化,就得进行调节,对自己也需要调节,以达到新的平衡。

人们不难发现,客家文化的主体--犹以语言为最突出,则是中原文化中最富特色、也最富生命力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可以否定客家文化的中原文化属性;但与此同时,它也相应有了某些地方特色。

一种是自身经历产生的,与别的文化关系似乎不大,如“洗骨迁葬”--较之中原人对死者“入土为安”的观念,无疑是一种悖逆,是无法接受或理解的。但是,对于没有了家乡的客家人来说,任何一处下葬都是异乡,惟有让先人骨殖随着自己的迁葬而走远,故乡,便在自己脚下。

一种则是东南沿海丧葬沿袭下来的“买水”习俗。--对于中原,这种习俗是不可能有的,而只有东南沿海的少数民族才会形成。即人死后,到水边掬水,为死者揩干净全身,这已近乎于一种宗教礼仪了--无疑,这只有来到东南沿海,客家人才认同了这一礼俗,化作了自己的丧葬仪式,对此一丝不苟,毕恭毕敬。

对中国人来说,丧葬习俗,是积淀有很深的民族文化意识的。中国人,毕竟是一个“祖先宗拜”的民族,以至于“薄生重死”,讲究厚葬。客家人“买水”(来自于新到之处的传统)与“迁葬”(得自于大迁徙的启示)的丧葬习俗,与中原厚葬大异其,自然会引起种种猜测与非议。

但从整体上看,哪怕到了今天,散布于南方十多个省的客家人的生活地区,尤其是赣南、闽西南、粤东北;具体说,是石城、宁化、梅州周遭,在很多方面,仍旧保留了浓厚的中原古文化的特色与生活习俗。尤其是某些方面,在中原业已消失了,可在客家人地区不仅仅保留着,还有勃勃生机--这证明,在南方民族融合认同的过程中,客家文化由于其势能与底蕴,却始终居于主动与中心的地位。由于保持了这种势能,对促进融合认同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若消解了中心,采取消极态度,融合认同只可能是一句空话。

“开花”

在保持特立卓行状态下的融合认同,无疑也是有种种矛、冲突与痛苦的。

对于不能融合的民系,尤其是商品意识较发达,却淡薄了人情人伦的沿海民系而言,客家人太重义气,反而被视作“不开化”的证据。这里,毋须作社会学上的分析,这其实是两种文明、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不必分什么是与非,先进与落后。而对于把义利十分看重的民系而言,客家人又太偏执了……

因此,历史上,广东一带,每每都出有种种怪论。

诸如据上海徐家汇教堂所编的《中国地舆志》其中的《广东分土历史》中则称:

广东种族有曰客家、福老族,非粤种,亦非汉种。

英文版的、乌尔葛德所编的《世界地理》,在“广东”条下则有:

山地多野蛮的部族,退化的人民,如客家等等便是。甚至广东省府建设厅《建设周报》(1930年7月)中亦有文章称:

吾粤客人各属皆有……分大种小种两类,大种语言啁啾,不甚开化;小种则语言文化,取法本地人。

由此可见,在客家人最多的地区,由于客家人总是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客家话从来没被一个地区当作过官话,其受歧视、遭白眼、被贬抑甚至受诬蔑,是历来有之。以至笔者在写下145万字的长篇小说《客家魂》之际,仍有文化人表示诧异:你怎么为客家佬写东西呢?言语间的轻蔑是不言而喻的。至于着书立说,否定客家人中原南迁来的历史,竟也在今天出现了。

由此可见,既要特立卓行,又要融合认同,是何等艰巨的事。然而,这恰恰构成了客家式主题中的一个永恒的冲突,一个戏剧性的冲突,因此也就常谈常新,从而也在历史现实中具有普遍意义。

无论人们怎么说三道四,客家人也总是不会放弃这一特立卓行的历史所赋予的神圣权利的!

特立卓行与融合认同,总是在交互地进行的。没有必要的融合认同,也就不可能有特立卓行。

二者是相反的,也是相成的。

永恒的冲突,永恒的交互!

也正是在不断融合认同中,才走出这么一支特立卓行的民系,他们在历史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融合中更具鲜明的特征--不然,又何以执着于中原文化而又走出中原文化,更何以区别于其他民系呢?

客家人,就是客家人!

客家人,更是中国人,更是古老的汉民族的后裔!

没有人能篡改得了这3个字,这历史形成的3个字的深厚内涵!

没有人!

原乡人

在台湾着名的客家籍作家钟理和的名作《原乡人》中,有这么一段:

6岁刚过,有一天,奶奶告诉我村里来了个先生(老师),是原乡人,爸爸要送我到那里去读书。但这位原乡先生很令我感到意外。他虽然是人瘦瘦的,黄脸,背有点驼,但除此之外,我看不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和福佬人、日本人可有点两样。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放学回来时我便与奶奶说及此事。奶奶听罢,笑着说道:我们原来也是原乡人,我们是由原乡掇到这里来的。

这里说的原乡人,也就是客家人,在台湾的另一种称谓。文中,他继续写道:

后来我又看到了更多的原乡人,都是些候鸟一样来去无琮的流浪人物。而且据我看来,都不是很体面卖萎的、铸犁头的、补破缸烂釜的、修理布伞锁匙的、算命先生、地理师(勘舆家)。

随后,有对铸犁头的原乡人的描绘:

……袒胸,脸上流汗,用每个身当重任的人所有的那种无比的坚粳、冷静和沉着,做完一切。炽红的火光用雕刻性的效果,把他的身駆凸现成一柱巨人。

这场面慑住了我的思想。我觉得他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年轻的钟理和,就这么用自己的直觉,刻画下了这么一个精神极为高贵、身份又极为不体面的原乡人一客家人的形象。

于是,又一个客家式的文化主题,便推到了历史大迁徙的征途上。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黄陵文典·民俗卷

    黄陵文典·民俗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7卷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种红色精神,讲述其的内涵、形成等,分别为: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创业精神、抗洪精神。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热门推荐
  • 异界杀手在都市

    异界杀手在都市

    过去。他是异界的杀手,用眼神就可以杀人。如今。他穿越到都市。英俊却带有一丝邪气的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御姐、警花、萝莉、校花,高傲清冷的女神……
  • 梦想巴比伦

    梦想巴比伦

    从相遇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他的未来与她紧紧连在了一起,一起欢笑,一起向梦想中的巴比伦前进,然而,这个有着各色诱惑的大染缸,是否有一天也将会把自己给染黑?当他真的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并随之更向前迈进时,赫然发现,深爱的她,竟然失去了为之骄傲的声音。
  • 秘语笌笌

    秘语笌笌

    他的离去是我一分不堪一分,思念源源不断,一个神奇的雕刻,一个黄发女人的到来,你的再次离去,我该如何是好?
  • 缘尽有殇

    缘尽有殇

    一生望一眼,便能记一世当他们记住彼此时,却不能在一起爱,是甜?是苦?不管结果,即使分身碎骨。。。。。。
  • 陨落天使历练记

    陨落天使历练记

    当神降临到现代世界,会发生什么?在本书中,就会有一个神降临大地,他身上有趣的事情就等着你来发现……
  • 无敌剑王

    无敌剑王

    打遍九天十地,唯我无敌剑王!23世纪特种兵王天穿越九天大陆成为一个小家族的废材子弟,带着超级智能开始了逆袭之旅。资质奇差而又悟性逆天的他不甘被族人欺压,诛恶亲,斩大敌,报父仇,结兄弟,揽红颜,终登上武道之颠,威临九天。
  • 青梅煮马

    青梅煮马

    据说,京城里妇孺皆知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甄家老女。据说,京城里人人闻风丧胆的人也有两个,一个是自称黑山老妖的采花大盗,一个是一连克死了六个未婚夫的甄家老女。我姓甄名离春,正是这个据说中的甄家老女。其实,我并不老,堪堪正是曼妙双十年华,但人生苦短,我嫁了六……
  • 傲骨重修

    傲骨重修

    来一来,看一看咯,看天才少年叶羽翔天,被人从结丹巅峰降到练气初期。看叶羽翔天如何重修,如何报仇。看叶羽如何灭敌人的火焰,萝莉爱上他;看叶羽如何打敌人的脸,校花爱上他;看叶羽如何废敌人的修行,警花爱上他;看叶羽如何杀掉敌人,天下所有美人都喜欢他。千万不要错过啊,过了这本书,就没有饭爷的爱了啊。看叶羽翔天翻身,灭掉阻挡的敌人,成为修真界的霸主。饭爷本人扣扣:1948114055;可以加我啊,交流交流情感,美女快来吧,就像翔天那样,让我美女成群吧。哈哈哈!
  • 妃为戏

    妃为戏

    她是当红女明星,以演技出名!她是宁南王府嫡女,颜倾天下!一场占卜,一场大火,她变成了她。为复仇,隐姓埋名、逃难他乡,成为第一花旦!“我原以为,只要动用了魂术,就能改变一切。谁知,我拼了命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让她再痛苦一次罢了。”——颜安“我这一生,戏,太过精湛。哭戏,吻戏,苦情戏,样样深入人心。到最后..竟是连自己的心,都骗了过去..”——宁姽婳“我初见她时,她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我。我还从未见得哪个女子像她这样。我竟没来由地脸红起来。此后,她天天跟在我后面叫景轩哥哥,也就由着她了。可我发现我越来越奇怪,我会在她不爱惜自己时生气,在她胡闹时发脾气。后来我才知道,我那是喜欢上她了。”——蔚景轩
  • 逆天傲妃废材大小姐

    逆天傲妃废材大小姐

    她24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了废物少女?她是她我是我,一把银刀,逆天下,占九界,杀人无数,男神是她的,萌物也是她的,绝世武功还是她的!可从未想到身边有个无赖,他绝色妖容,武功神秘,却偏爱这杀人不眨眼的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