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000000010

第10章 手舞足蹈唤醒细胞--技艺比拼篇 (2)

记分各地也并不一样,一般到100分就得“搬针儿”。“搬针儿”就是把四个嘎拉哈的四面翻一遍,最后把四个一面的全都抓在手上,这样算一个回合。抓嘎拉哈一看就会玩,但要想玩精却并不容易,通常得练个几年甚至十几年。

抓嘎拉哈中难度最大的是“抓四样”。所谓“四样”,即四个嘎拉哈中的“坑儿”、“背儿”、“珍儿”、“轮儿”各有一枚。在沙包抛起的一瞬间,要从不同位置上分别抓完四样嘎拉哈而又不碰动其他嘎拉哈,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过去满族的女孩子喜欢用抓嘎拉哈来锻炼手的灵巧性,争取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因为古代满族女子六七岁就要为出嫁做准备学做针线活儿,如果手笨,肯定不能赢得婆家的青睐,这样很容易遭遇生存危机,影响一生的幸福。所以,过去抓“嘎拉哈”,不仅是闺中游戏,更是生存训练。

奇趣小贴士

一些抓嘎拉哈的具体玩法:

回手加鞭--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赛者将扔出“码头”的手,由敌方下落往回抓“嘎拉哈”,犹如勇士在战骑上疾奔时的骁勇。

背弓骑射--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赛者扔出“码头”,转身一周后再抓“嘎拉哈”,犹如拉弓之后转身背射。

棒打狍子--在布局“嘎拉哈”中,赛者扔出“码头”后,用伸出的两个手指夹住一两个有碍全局的“嘎拉哈”,巧取之势犹如棒打狍子。

野鸡掉在饭锅里--在布局“嘎拉哈”中,赛者扔出“码头”后,有意“抓之”,却侥幸将其他“嘎拉哈”也抓在手中,实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随着时间的流转,抓嘎拉哈的玩法也不断翻新,演变出了如“老鸹叼”、“倒肠子”、“慢锅”、“紧锅”、“火球”、“四样”、“大把淘干锅”等复杂技艺和技巧。

3走路要“踏实”--踩高跷

高跷由来趣谈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俗称缚柴脚,也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出现,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因为技艺性强、流动性强、形式多样,且因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适宜远近观赏,因此深受群众喜爱。但你知道踩高跷是怎么来的吗?

据说这个游戏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有关。一次晏婴出使邻国,担心因身材矮小受到邻国国都人的嘲笑,于是就装了一双木腿,让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结果弄得邻国君臣啼笑皆非。晏婴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了一顿,羞辱了他们。从此,踩高跷活动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还有一种传说,是把踩高跷同贪官污吏作斗争联系在了一起。话说从前有座县城叫两金城,城里和城外的人民关系融洽,每年春节都联合办社火,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料后来来了个贪官,竟把这当成发财的机会,规定凡是进出城办社火的人,都要事先交三钱银。遭到百姓的严词拒绝,贪官就用关城门和挂吊桥相威胁。但这并没难住聪明的百姓,他们随后就踩着高跷翻越城墙,跨过护城河,继续欢度春节。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和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据历史学家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在祭礼中就要踩着高跷模拟鹤跳舞。(见孙作云《说丹朱》);考古学家则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跷起舞形象的字。(方起东《甲骨文中商代舞蹈》)两者可互相印证。

而古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可知“长股国”与踩跷有关。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脚上绑着木跷,手持原始捕鱼工具的渔民形象。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居住在今天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然有踩长木跷捕鱼的习俗。不仅如此,非洲扎伊尔巧克威部落宗教仪式中,也有踩跷的表演。一名腿上绑着长木跷的巫师徐徐走动,两手缓缓起舞。这应该是“图腾崇拜说”、“宗教仪式说”的又一佐证。

高跷本是我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开始流行了。表演者不但能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

高跷表演丰富多彩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的有一丈多。汉魏六朝百红中高跷被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以来的“高跷”,用一到三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表演者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装成各种角色,一人或多人相互逗舞,在唢呐的伴奏下表演有趣的动作或故事。高跷同时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文跷主要表演走唱,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武跷则表演叠罗汉、倒立、劈叉、跳高桌等动作。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用来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绑在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做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表演者会扮演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动作搞笑,往往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而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则多是戏中的角色,诸如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济公等等。表演者边演边唱,如履平地,并且逗笑取乐。

现在,高跷艺术在一些农村冬闲时,仍有组织排练。在京城各处游园会、庙会中也时有出现。

奇趣小贴士

高跷会

每到农历正月,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高跷人数不定,一般有十几人。高个子踩低跷,矮个子踩高跷。表演者身着传统戏装,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姜子牙等艺术形象。由于诙谐有趣、声情并茂,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联组织起来。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会有踩高跷这个表演。之后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才结束。在过会时,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摆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等吃食,放鞭炮表示慰劳。高跷队会在此稍做逗留,或表演答谢。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时,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则采用双人并列队形。步子变换为走八字。

4流传甚广的“半仙戏”--荡秋千

秋千荡“千秋”

秋千是很多人童年时代喜欢的游戏,高高地荡到空中,能体验飞上天空的感觉。而这么好玩又平常的游戏,你能想象地出古代人对它也非常喜欢吗?

如果追溯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它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那时候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去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渠,这其实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秋千这两个字的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一个走字,意思就是揪着皮绳迁移。就像我们前边说到的,是因为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出的。当时为结实起见,拴秋千的绳索通常多用兽皮制成,所以秋千两字繁写都以“革”字为偏旁。到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

秋千最早被称为“千秋”。开始的时候只是一根绳子,用双手抓住绳子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到了中原大地。等到了汉武帝时代,宫中把“千秋”作为祝寿之词,取的是“千秋万寿”永垂不朽之意。后来为了避讳,将“千秋”两个字倒转过来变为“秋千”。再以后秋千的设备逐渐增加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形式。到了唐代,荡秋千已经十分普遍,并且成了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甚至被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宋朝时候,秋千已经成了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的身手。

秋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所需的设备简单,学习起来又容易,所以很快便在各地流传起来。另外,荡秋千之所以如此流行,还因为它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一些地方的人甚至相信,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都会坚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秋千。年轻人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了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的民间保留体育活动,并一直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不断兴起,秋千运动除了在少数地区仍然广泛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然成了孩子们的专项活动。

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就在这一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时候,秋千已经发展成了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的民族面孔

因为我国民族众多,荡秋千也因此有了诸多的民族面孔。

哈尼族荡秋千

距离春节还有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变得异常热闹,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用糯米做的饼子)。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高十几公尺的秋千。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欢荡秋千。逢年过节大家都穿着新衣服去荡秋千,处处洋溢着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每年元宵节期间,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就会举办荡秋千的活动。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的地方和自家院里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人们每天都会荡一阵子,而十四、十五两天则是高潮阶段。

荡秋千又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形式。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秋千高手,有时还会定期举行表演比赛。荡得最高最美的人自然会受到乡邻的高度赞扬,而荡秋千也多半会变成红娘,为青年男女接触提供绝好的机会。

朝鲜族荡秋千

荡秋千也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每逢节日聚会,朝鲜族妇女就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参天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开始荡秋千。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妇女们一会腾空而起,一会俯冲而下,尽情地欢笑着,裙子在风中飘舞,仿佛仙女在御风而立。

朝鲜族妇女荡秋千很有特色,不仅荡得高,而且还很飘逸,有时候秋千几乎已经变成了平角,看起来可谓触目惊心。

荡秋千比赛

赛前需先在秋千架正前方竖两根高高的竿子,杆子间系一条绳子,绳中间挂上铜铃,用脚踢着铜铃的次数越多者胜。当然,这只是一种玩法,因为地方差异,各地的规则各异。前面说的朝鲜族的荡秋千比赛就分为单人和双人两种。有时是以树梢或树花为目标,能咬到或踢到者为胜;有时是在高处挂一个铜铃,能碰响者为胜。具体的比赛方法各地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以高度做决定胜负的标准。现在有些地方会在秋千蹬板下系一个标有尺寸的绳子,用它来测量高度,以此决定胜负。

奇趣小贴士

秋千还有几种特殊的玩法

“胡悠”

“胡悠”,也叫木驴。做法是将主杆上端的铁轴轴头顶在横梁正中间,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或站或坐在两头的秋千上,边悠荡边转圈。

“过梁悠”

“过梁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千。它是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个角分别吊一副小秋千,四个人坐在踏板上,在其他人的摇动下使大木轮转起来。秋千上的人则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地悠荡,想来也是非常惬意的。

5足球的前世传奇--蹴鞠

令人感叹的兴衰史

熟读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水浒传》中让豹子头林冲恨不得诛之而后快的高俅,因为擅长一项运动技能,才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而这项运动就是蹴鞠。蹴鞠又被称为蹋鞠、蹴球等,“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用皮革制成的球。由此可见,蹴鞠也就是当今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前身。

同类推荐
  • 张扬魅力的女人味(女性生活百宝箱)

    张扬魅力的女人味(女性生活百宝箱)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如同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香、各种各样的味。她们就如同高山平原、大海小溪,各有各的美。她们不仅仅是一幅雅致的画,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书。
  • 幽默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幽默生活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本书将教会你:在工作时,上司可能因为你幽默风趣、头脑的机敏睿智,而对你大加赞赏或提拔重用;在爱情中,你所追求的异性可能因为你妙语连珠、诙谐幽默,而对你青睐有加;在人际关系,人们可能因为你大方得体的幽默口才,而对你加倍称赞,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 产后体形恢复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妙招

    本书向广大产妇提供了产后体形恢复的最新科学方法,包括有关体形恢复操、生理调节及面容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饮食营养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科学指导。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着装小窍门

    着装小窍门

    本书从不同的行业出发为大家介绍不一样的职业之间一些不同的着装技巧。
热门推荐
  • 总裁大人别走

    总裁大人别走

    因为阴差阳错的就认识,然后家里发生了好多好多好多的事情............................................
  • 叱咤风云:血月弥漫

    叱咤风云:血月弥漫

    依风原本是一个拥有泫质体质的少年,却因一次与朋友出去游玩,遭到吸血鬼的袭击。原本过着普通生活的他,将走向一条全新的鲜红的血色之路!
  • 心灵拐点:身心灵的10堂健康课(心灵·探索系列)

    心灵拐点:身心灵的10堂健康课(心灵·探索系列)

    《心灵拐点:身心灵的10堂健康课》为许添盛医师在台湾中正纪念堂举办的“身心灵健康生活处方”系列演讲的结集。针对健康、财富、事业、爱情、亲子、人际等十大人生课题,许医师提出了独特创新的身心健康理念以及解决之道,无论你是寻求亲子相处之道的父母、全力追求事业却深感无力的上班族,或是渴望拥抱甜美爱情的现代男女……均可获得丰沛的心念能量,迎接人生路途柳暗花明的喜悦与感动。
  • 混沌圣诀

    混沌圣诀

    故事以主角重生到异世界为背景展开,横跨多个时代,面对不同的对手,主角虽然不为己甚,无奈对手咄咄逼人,主角只能勉强应对,不料却暗合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宗旨,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侏儒是天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矮人都是天生的高级技工,如果单论钳工技术,全银河联邦最优秀的钳工也比不上一个普通的矮人族工匠…………
  • 剑行天下...more

    剑行天下...more

    剑行天下,剑的创建于发展中,多少的英杰付出一生心血,只为最高境界,五大神器的压制与人心的自私,是否能让新兴的生命继续走下去呢?
  •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大乘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鱼海棠之椿,楸,鲲

    大鱼海棠之椿,楸,鲲

    作品讲述了八年后在人间的椿与鲲的生活,以及等待椿一生的楸。
  • 魂兮归来:男香

    魂兮归来:男香

    他生前是她的番奴,死后是她的鬼夫,在她为他取名“玉君”的时候起,他便明白自己陷于前世来生的记忆之中的原因——为了在今生还她一份爱。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或许可啸

    或许可啸

    从前,有一块神秘的土地,昼夜间,狂风四起,山崩地裂,这片神秘的土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给淹没了,这片土地上只有一个小男孩活了下来。小男孩有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水灵灵的蓝眼睛,就像从天而降的仙童。只可惜的是见过他的人似乎都已经亡故。据一位离那片海域不知有几百个千里的村民说,他的曾曾曾曾曾祖父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海边见过那个小男孩,他的曾曾曾曾曾祖父看这个男孩长得可爱而且一个人徘徊在沙滩上,出于善意走上前问:“小娃娃啊,怎么一个人在这啊?这里很危险的,快回家去吧。小男孩面无表情地回答:“我是那场海啸的唯一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