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4400000027

第27章 进退维谷的道德(2)

其他的故事和电影也常常突出“义务”和“道义”的矛盾,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历史电影就发生在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时期。这位将军年纪轻轻就继位了,没什么经验。关于将军的继位人选问题,幕臣们意见不一,有些人想拥立与他年纪相仿的近亲,但是最后失败了。其中的一位大名,一直对此次失败耿耿于怀,一直想伺机谋杀这位长大后很有才干的年轻将军。有一天,他得到通知,将军要带着亲信巡视几个藩国。这个大名抓住了这次机会,想趁机清算宿怨,挽回颜面。他已经事先把自己的住宅打造成一座堡垒,堵住了一切出口,层层封锁。他还想制造房屋倒塌的事故,把将军和他的随从压死。他的阴谋可谓是天衣无缝。他的接待宴席十分隆重,还叫一位家臣为将军舞剑助兴,让他在舞的最高潮时刺杀将军。按照“道义”,武士是不能违抗主君的命令的,但是,“忠”又不允许他刺杀将军。电影中武士的舞姿充分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他必须下手又不能下手,他想行刺又不能行刺。尽管他要讲“道义”,但“忠”其实更为重要。渐渐地,他的舞姿乱了,将军和随从就生了疑心,想赶紧离开。大名一急之下就下令毁坏房屋。将军虽然躲过了武士的剑,但却可能被墙压倒。就在这时,舞剑的武士跑过去带将军他们从地道安全地脱险了。“忠”最终还是战胜了“道义”。将军派人向舞剑者表示谢意,并再三劝他去京城为将军效力,那位武士却回头看着快要塌下来的房子说:“不,我要留在这儿。这是我的使命。”说完后,他就不顾将军等人的劝说,跳进塌下来的房子里死了。“他用死兼顾了忠和道义。”

古代故事并没有以义务与“人情”的冲突作为中心,但近代却成了首要的主题。近代小说这种题材不仅没有被冲淡,反而被极力渲染,通常写主人公为了“义务”和“道义”,不得不抛弃爱情和人情。就像我们认为日本的战争影片是很好的反战宣传一样,我们也往往觉得这些小说是要人们追求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而这些小说确实证明了这种倾向,但日本人讨论这些小说或电影的情节时,却往往不这么认为。我们同情主人公是因为他有爱情、有理想,他们却批评这种人是弱者,太重感情,不能为了“道义”而牺牲。西方人大都认为强者要反对陈规,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幸福。而日本人则认为,强者应该为了道义抛弃个人幸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坚强不在于反抗而在于服从。因此,西方人对日本小说和电影的理解肯定跟日本人想表达的不一样。

日本人也用同样的标准评价自己或周围熟人的生活,他们认为,如果个人欲望与义务发生冲突,迷恋欲望的肯定是弱者。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判断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丈夫对妻子的态度,这一点与西方的伦理道德是极不相同的。日本人的“孝”是以父母为中心的,妻子只处于边缘地位。因此丈夫的责任很明显,如果母亲要他与妻子离婚,作为一个严守“孝道”的高尚的人,他就得同意离婚。就算他很爱妻子,就算两人已经有了孩子,他也得离婚,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算是一个强者。日本人有句话:“孝道有时要把妻子视同路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妻子充其量也就是为了“仁”,即使夫妻生活很幸福,妻子也成不了他的中心。因此,让一个人把夫妻感情等同于对父母和祖国的感情是绝对不可能的。最坏的情况则是,妻子在这个家毫无发言权。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杰出的自由主义者公开说,他很高兴回到日本与妻子重逢。为此他饱受批评,人们认为他应该说开心是因为见到了父母,看到了富士山或者是能为日本做贡献,妻子跟这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近代以后,日本人也对这种严格区分不同的道德准则的行为渐渐不满。日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想把“忠”提到道德的最高位置,他们努力简化义务体系,把低层次的德行全部置于“忠”的范畴之下。这种做法就跟政治家废除将军及诸侯,把天皇置于顶点的简化等级制的做法一样。通过简化义务体系,他们希望把全国道德统一于“天皇崇拜”之下,减少道德的分散状态。他们力图教导人们,“忠”就代表着一切,他们要让忠不再只是一小部分,而是成为道德的支柱。

明治天皇于1882年颁布的《军人敕谕》就对这种简化义务体系的设想做了权威的说明,这份敕谕连同《教育敕语》是日本的圣典。日本的宗教都没有圣典,神道没有经典,日本的佛教常常把从佛经中悟出来的佛理,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妙法莲华经”之类的咒语用来代替圣典。而明治天皇的敕谕和敕语才是真正的圣典。宣读圣典之时,听众毕恭毕敬,鸦雀无声,整个场面庄严肃穆,就好像在听摩西十诫和圣经旧约一样。每次捧读圣典都要恭恭敬敬地把它取出来,宣读完毕再恭恭敬敬地送回去,宣读圣典的人念错一句都要引咎自杀。军人敕谕主要是针对现役军人的,他们要逐字背诵,每天早晨还要默念十分钟。遇到祭祀日、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或其他重要的日子,都要在军人面前隆重宣读,就连中学生和大学生也都要学习《军人敕谕》。

《军人敕谕》长达数页,纲目分明,文字严谨。敕谕把善与德当做真正的目标,西方人也能理解这种解释方式,但总觉得里面自相矛盾。敕谕对人们说,不要重蹈古代死得并不光彩的英雄的覆辙,因为他们“罔知公道之理,徒守私情之义”。这是日本官方的正式译文,虽没有逐字翻译,但最能表达原意。《敕谕》接着又说了“此类事例,汝等宜深戒之”。

如果不了解日本人各种义务各有划分这一情况,就会不理解这里所说的“戒之”是什么意义。敕谕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日本人常说的“道义”,而强调有“大节”“小节”之分。官方在尽量贬低“道义”,想要提高“忠”的地位。所谓“大节”就是“忠”,“小节”就是“徒守私情之义”。敕谕极力证明,“大节”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义”就是指履行“义务”。尽“忠”的军人必然有“真正的大勇”,“真正的大勇”就是“平日温和待人,希望受人爱戴”。敕谕暗示:只要遵从这些教导,就不必顾及“道义”。“义务”以外的种种责任被称为“小节”,一个人在承担这些责任时必须要慎重考虑。

敕谕中说:“如欲守诺言(在私人关系上)而(又)欲尽义务……则自始即应重考虑是否可行。如以己身束缚于不智之义,则将陷自身于两难。如确信不能既守诺言又坚持义(敕谕把‘义’规定为‘履行义务’),则应即放弃(私人的)诺言。古来英雄豪杰,惨遭不幸,或竟身死名裂,遗羞后世,其例益不鲜矣,皆因唯知信守小节,而不辨大义,或因阁知公道之理,徒守私情之义也。”

正如前文所说,这段文字谆谆教导人们“忠”高于“道义”,全文不提“道义”一词。但是日本人都知道有“为了道义,我不能行义”这种说法,敕谕中却改成:“如确信不能既守诺言。而又坚持义……”敕谕以天皇权威的口吻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抛弃“道义”。要记住:道义只是小节。只有遵循敕论的教导,维护“大节”,抛弃“道义”,才能做一个有德之人。

这份颂扬“忠”的圣典是日本的基本文件之一,但是我们还是很难说清敕谕故意贬抑“道义”,能不能真正地削弱“道义”的深刻影响。日本人常常拿敕谕的话来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辩解,特别是“义者,履行义务之谓也”,“心诚则万事皆成”这些话。他们虽然用这些话用得恰到好处,但却似乎很少提到“反对信守私人诺言”这类告诫。“道义”至今也依然很有权威,在日本,如果说某人“不懂道义”,依然是最严厉的批评。

引进一个“大节”的概念并不能轻易简化日本的伦理体系,正像他们自己常常说的,日本人没有一种现成的准则能作为善行通用标准。大多数文化中,人们都是把善良、节俭和事业上的成功等等当做衡量个人道德的标准,他们常常会提出某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如幸福、对他人的控制、自由、社会活动能力等。日本人遵循的准则就比较特殊,他们仍然主张各种规则相互独立。西方人一般认为,“大节”就是对忠诚的忠诚,而不是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忠诚。日本人则不是如此,不管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军人敕谕》中,他们提到的“大节”,也只是说对上层的义务要高于对下层的义务。

近代日本人则常常把“诚”当做建立新统治时的道德标准,大隈伯爵在论及日本的伦理时说,“‘诚’是所有道德准则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箴言。我国古代词汇,也只有‘诚’这个词能更准确地表达伦理概念了。”在本世纪初,日本的近代小说家曾高度赞美西方的个人主义新思潮,现在渐渐开始不满了,他们开始赞美诚是唯一的“道义”。

《军人敕谕》也在道德方面强调“诚”,敕谕有一段描述历史的序,相当于美国文件中列举了华盛顿、杰斐逊等名字的序。敕谕中的这段话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恩”和“忠”的阐述。“朕赖汝等为股肱,汝等仰朕为首领。朕能否保护国家以报上天之恩,报祖宗之恩,端赖汝等恪尽其职。”

其后又阐述了五条训诫。(一)最高的德就是尽“忠”。军人如果不“忠”,他再有才也只是傀儡。不“忠”的军队,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成为乌合之众。“故不可惑于横议,不可干预政治,务求保持忠节,牢记义重于山,死轻于鸿毛。”(二)按照军阶遵守礼仪。“下级应视上级军官之命令如朕意,上级军官亦必须善待下级。”(三)要勇武。真正的勇武应该是“不轻小敌,不惧强敌”。而不是简单的匹夫之勇,“故尚武者,与人交往应以温和为先,以资得人敬爱”。(四)告诫人们“勿守私情信义”。(五)劝导节俭。“大凡不以质朴为旨者,必流于文弱,趋于轻薄,崇尚骄奢,终致卑鄙自私,堕落至极。虽有节操、武勇,亦难免被世人唾弃……朕心忧此恶习,故而谆谆诫之。”

敕谕的最后一段把上面的五条训诫称作“天地之公道,人伦之纲常”,乃“我军人之精神”。这五条训诫的核心精神就是“诚”。“心不诚则嘉言善行徒为文饰,毫无效用;唯有心诚则万事可成。”五条训诫就是这样“易守易行”。敕谕列举了一切道德和义务,把它们归纳为“诚”。这带着浓厚的日本特色,中国人认为道德都应该出自仁爱之心,他们则先确立义务准则,最后才要求人们全心全意履行义务。

佛教禅宗的教义中的“诚”也大致是这个意思。铃木大拙曾在一本论禅的书中举了一个师徒问答的例子:

“僧问:‘吾视猛狮袭敌,不问其为兔为象,皆全力以赴,请问此力何物?’

“师答:‘至诚之力是也。’(字面意义是‘不欺之力’)至诚即不欺,亦即‘献出一切’。禅语谓之‘全体作用’,即不留一物,毫无矫饰,绝不虚费。如此生活者可称作金毛狮,乃刚勇、至诚、至纯之象征,神之人也。”

我顺便提一下日本人的“诚”的特殊含义,它的含义比英语中的“诚”更广泛,但也更狭隘。西方人刚开始接触这个词,一般都会觉得它的用法要比英语中的“诚”少得多。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日本人说某人“诚实”,并不一定是说他做所有事情都是从内心出发,根据自己的爱憎、决断或怀疑而行动。他们说某人没有诚意,其实只是指那个人跟他意见不同。美国人在表示赞许时常说“他很高兴见到我”或“他打心眼儿里满意”,日本人的说法则大不相同。他们习惯用一系列话来表达对这种“坦诚”的不满,他们嘲笑说:“你看,青蛙一张嘴,就露馅了”,“就像石榴,一剥皮就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他们认为“暴露感情”是可耻的,因为那会“暴露”自己。美国非常重视“诚”的一系列含义,但它在日本则毫无地位。我前面讲到,一个日本少年批评美国传教士“不诚”时,他也没有想过美国人对这个穷孩子要去美国的计划感到吃惊,是不是真心的。近十年来日本的政治家经常批评美英没有诚意,他们并没有想过,西方各国是不是确实在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办事。他们并不指责美英虚伪,因为他们觉得说他们虚伪太轻了。同时,《军人敕谕》说:“诚乃诸项训诫之精神”,这句话并不是说,“至德”在于一切行为都是言行一致,发自肺腑。实际上不管他自己的信念与别人如何不同,它都不要求人们必须真实。

同类推荐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全书共收录来自多家高全国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2009年“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和有关文章。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世界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辑录了外星文明、地理、自然、生物、宝藏、人类、历史等领域中经典的未解之谜,将其分为人物传奇、神秘地带、文化迷踪、人体密码等部分。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热门推荐
  • 时隙之间

    时隙之间

    炎黄之战,玛雅之亡;金塔迷墓,阿房倾覆;明宫迷雾,罗城之盛;天龙之坠,泰坦沉落……陨石天降,死丘事件;巨石迷阵,秦俑恸世;悬空之园,天启之变,百慕迷踪,通古爆炸……种种历史迷雾中都隐藏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历史的过客,他们是时空的守护者。行走于时间平原,他们不知,时间的尽头在何处。他们便是时之间的行者。讨论群:463096023一起来创造所有人都为之兴叹的世界吧
  • 请再近一些,好吗

    请再近一些,好吗

    虽然有着可人的样貌,却患有天生的听力障碍。这是她一直以来很是苦恼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他的时候,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家伙在别人面前表现那么好,在自己面前就成了这副模样。今天他又厚着脸皮过来了。“那个,真的抱歉,我刚才没有听清…”他笑着,舔了舔嘴唇,探过身子,凑到她的耳边:“我今天想留在你家,你看怎么样?外头都这么晚了,总不好让我连夜赶回去吧?”“那,好吧,就这一次哦。”悔不当初!以后的日子,别说赶了,自己都出不去了!
  • 公子如砚

    公子如砚

    西昭的经卷散落在姑娘的梦中。西昭南方有城唤姑苏,又南三百里有一山,曰姑逢之山。山中有一姑娘,栖于如盖娑罗树上,醉于月色长枯烟下,不厌其烦地做着同一个梦。梦里,那个白衣飘然的公子,那个在夜里轻唤她“雨水”的公子,一并沉睡在这场缱绻无归的故事中。有匪君子,名唤白砚。
  • 执爱上巅峰

    执爱上巅峰

    鸿天帝国,一个纵横商界的富家公子,在大婚当天,婚礼被阻,却毫无反抗之力,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离开,被迫踏上修炼之路,看他如何一步步变强,强势回归,在弱肉强食的各大星空位面,大千世界搅动风雨,践踏巅峰,抱得美人归
  • 无暮天府

    无暮天府

    混沌大千,浩瀚无边,弱肉强食的世界,谁又能主宰永恒,
  • 鬼王驾到:娘子,来

    鬼王驾到:娘子,来

    新婚之夜,相公拿着白绫,邪魅的笑着说:“娘子,你怕死吗?”“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怕!”“哦,是吗?”将白绫绑在我的脖子上,“那你就去死吧!”说完,手一紧,我死在了他的手上。今生今世,来生,就算是做鬼,我也要报仇雪恨!!为了报仇,我找上了他——鬼王“求求你,帮帮我,帮我杀了他,不论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哦?好啊!”说着邪魅一笑。
  • 苍青之海

    苍青之海

    仍沉湎于昔日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仍回忆在蓝天白云下微风中带着青草拂面而来的绿茵场;仍触摸着盛夏时透过香樟树叶洒下的细碎时光。六月的飞歌已悄然唱响,我们恍若后知后觉。站在十字路口前,莫书扬做出了选择。他说他在寻找,寻找一片苍青色的海洋。或许它就在鲜有人行的道路上,那是他的信仰。
  • 霸气女王的高冷男宠

    霸气女王的高冷男宠

    “boss,凌小姐砸了学校的联欢会。”李特助一脸肉疼的说,那些可都是要赔钱的!“哦?那砸干净没,没砸干净带人过去继续砸。”林默低头看着文件。“boss,凌小姐打掉了金安集团大小姐的上门牙,现在金小姐正嚷嚷要打官司。”李特助又说。“还能到处嚷嚷,不错。让人去把她下门牙敲掉。”林默头也不抬的说了一句。“boss,听说凌小姐是为了一个男生才打…………”李特助话还没说完,林默便阴沉着脸走出去。这丫头竟然敢在外面沾花惹草!林默此时心里很是愤怒。~文文是宠文~哈哈,咱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
  • 环天顶弧

    环天顶弧

    生而为人,何其不幸?泛古陆遭三大势力统治数万年:目空一切的半神、耀武扬威的兽、嗜杀成性的魔。三种势力互相牵制维持着冷酷的平衡。天生弱小的人类未曾得到神的庇护,世代于历史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当世界的支柱倾斜,人类该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两名人类少年为了未完成的理想踏上各自的不归路。他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要想改变世界的秩序,必须成为神。
  • 网游之圣世浩劫

    网游之圣世浩劫

    本书原名《死亡现界》玩网游,图的啥?打怪,升级,牛拽装备,无限踩人,各种软妹倒贴?一款什么样的网游才能吸引人?技能自由发挥,效果超炫!古韵潮流的时装,拉风坐骑,酷炫牛B装备!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圣世》,一款超‘真实’网游。它的出现不为别的,正是第八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所需!然而,这款避免伤亡的虚拟网游,却成为了死亡世界现实上映。柳擎,一名因网游而痛恨网游的超级玩家………PS:这里有古武修士、忍者、魔法师还有…这是一本结合多元素的小说,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更新不稳,喜欢的朋友抽空可以看下,由于星猪工作面加上身体不适,所以,只能在有时间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