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6300000005

第5章 百家争鸣写春秋(2)

庄子的想象非常恢弘瑰丽,最有名的如《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没有人能想象到这样丰富。他讽刺那种为了物质上的利益而争,说有两个国家,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蜗牛的角上,一个左边,一个右边。这两个国家互相打仗,流血千里,死了很多很多人。你看庄子这么夸张!后来我们有个成语,叫做“蜗角之争”,为了一点点物质利益,争,争,争,争什么!

庄子和老子一样,都主张顺乎自然。他在《骈拇》篇中讲:“凫胫虽短,续之则忧。”凫就是小野鸭,它的腿就那么一点,太短了,我给你接上一截吧,这对它说来就是很痛苦的事情。“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白鹤的腿很长,太长了,给断掉一点,这样它就痛苦了。他说“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一切顺其自然。

第三讲讲孟子,他是儒家的第二大圣人。孔子是大圣人,孟子是亚圣。孟子的老师叫孔伋,是孔子的孙子。这有个笑话,孔子在鲁国,他生了个儿子的消息传到鲁王那里,鲁王很高兴,就派人送条大鲤鱼给孔子家,孔子很高兴,就给儿子取名为孔鲤。孔鲤又生了个儿子,叫孔伋。孔伋是著名的儒学思想家,而孔鲤则是个非常平庸的人,但是他有一句话很不平庸。孔鲤对他爸爸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子不如我子”;而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父不如我父”,很谦虚的,就他不行。

孟子的文章,从形式上说,已经摆脱了语录体,不再是一句句话,而是一篇篇文章。孔子的文章像一个老人娓娓而谈,迂曲从容。孟子的文章则是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具有一种内在的让你不得不服的力量。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强调人和的作用。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的战争思想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才是大家,战争主要不是决定于物质力量。虽然现代技术在发展,但是人心向背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孟子这篇文章正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接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一种是亲戚都背叛他,一种是天下的人都跟着他。然后他的结论是:“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要么不打仗,一打仗肯定胜利。他的这一思想是非常好的思想。另外他的文章很有气势。你看,他的文章首先说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个结论。然后对结论分两个层次来论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又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先说结论,然后分两层去说,然后再总的说,“故曰”,所以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就是威风天下,称霸天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并不是划一条线,里面的老百姓就接受你管。你要用心来征服,老百姓自然受你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你要巩固国防,不要以为有崇山峻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能把国守住了,不是这样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后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朋友们看一看,你读孟子文章的时候,他是一步步地把你引向这个地方去,最后你不得不信服!所以,孟子的文章很有气势。孟子生卒年是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活了84岁,比孔子多活11岁。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其故事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第一是孟母三迁。“文革”中批判孟母是逃跑主义,她不是积极去改造环境、改造客观世界,而是选择逃避。这样说真令人哭笑不得。第二是北宋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家贫如洗,空有四壁,没有钱买笔买纸,他母亲就到河边折芦苇的杆,在沙子上教欧阳修写字,这是“欧母画荻”。欧阳修在北宋时官做到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北宋的首都是开封,欧阳修是江西庐陵(今吉安)人。他母亲在京城去世了,他携扶母亲的灵柩回老家安葬。走到江苏的清江要停下来,烧香燃烛祷告祷告,祭奠一下。清江的县令很会拍马屁,写了个祭文,一共只有二十个字。开始时,有人认为写得太简单了,县令说,不,就这样。结果在祭奠时一读,欧阳修果然大加赞赏。祭文是这样说的:“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飨。”你老人家有儿子像孟轲一样,你还有什么遗憾呢!“尚飨”是祭文的惯语,是说,请你受用吧。读了之后,欧阳修特别赞扬,基于两点:一个是欧阳修喜欢写文章要精练;另一个是把欧阳修比作孟轲,这在封建社会已经到顶了。你看这人多会拍马屁,而且拍马屁不露痕迹,把人拍得非常舒服。这是一文双赞,不露痕迹,表面上是赞欧母,实际上是赞欧阳修。这是千古最精彩的拍马之文。另外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岳飞的母亲,故事叫“岳母刺字”。

第四讲荀子,叫荀况。他的思想比较复杂,是介于儒家和法家之间的人物。他的两个著名学生都是法家人物,即韩非子和李斯。荀子的文章完全是长篇大论,一点没有语录体。荀子说一件事,要反复地比喻、反复地说理,一定要淋漓尽致然后止——“必淋漓尽致而后止”。大家都知道他的《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他用了很多比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爪子,也没有牙齿,但可以在地下自由地走,在于它进取不息,始终如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蟹实际上有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但在河里它却没有自己的窝,因为它不好好地干活,浮躁得很。因此,他劝人学习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今天刻一点,明天刻一点……哪怕是金属、石头,也可以将它刻折。他用大量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令人折服。

先秦散文,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对后来的说理散文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它的发展轨迹非常明显:第一是短小的语录体;第二是专题文章;第三是著作。先秦的文学就讲到这里。

下面讲秦代文学。秦代是非常短的一个王朝,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历史地位非常重要。秦并六国,成为一统天下,这是一。秦朝很短暂,后面跟着的是一个大的封建王朝汉朝,400多年,汉是我们中国最长命的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有很多制度,自己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灭亡了。汉朝很多的社会制度都继承了秦朝,如“书同文、车同轨”等等,这就是“汉承秦制”。往下魏晋南北朝,然后是隋代,它也很短暂,它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隋代也有很多制度没来得及实施就灭亡了,可是唐代继承了隋代的制度。所以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很有道理的。从文学上说,秦代几乎是一张白纸,我们要说的是一本书,和一篇文章,都是秦统一之前的:书是《吕氏春秋》,传说是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集体编写的。当年吕把他的著作挂在城楼上,说谁要是能够增减一个字,就赏给他千金。《吕氏春秋》是很不错的书,例如《察今》,“察今则可以知古”,你看到今天就可以知道古代,从古代就可以知道今天。他举例子说“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要看太阳月亮走不走,只要量一下地上的影子就知道了。“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只要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肉的味道以及好坏。他特别具有这样一个思想,认为治理天下的法,要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客观环境变化了,若还用原来的法的话就不管用了。他比喻道:“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如果“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就是说,以前这药对病有好处,这次再用这种药就没有好处了。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变化了,药也要跟着变;时代变化了,统治时代的法也要随着变。这个比喻非常好。

这是一本书。另外一篇文章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曾经有人说:“秦无文章,唯李斯《谏逐客书》一篇而已。”李斯这个人很有本事。他是楚人,小时候开始不学好。有一次上厕所,看见老鼠又小又脏,一看见人就走了。可是他在仓库里,看见老鼠吃得胖乎乎的,人来了也不惊慌。他忽然有所悟:同样是老鼠,一个在仓库里,一个在厕所里,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地方!他就发愤努力,一定要做仓库里的老鼠。终于,他很有作为。李斯是楚人,到秦国来,因他有才华,秦国很重用他。突然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韩国有一个叫郑国的人到秦国来,给秦国出了一个主意,说:你看,天下万顷良田没水灌溉,应该开一条渠。秦王认为不错,果真修了一条渠,后来命名叫郑国渠。渠修好之后果然是五谷丰登。可是到后来,秦要吞并六国。在打韩国时,这条渠成了天然屏障,不好进兵了。于是,秦王手下的人说,外国人到我们这里做事情没有一个是好心眼的,他们出的主意全是为他们国家设想的。你看,这条渠表面上为我们好,实际上我们没法打他们了。秦王一听,认为有道理,便下令逐客。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逐之列。他在离开秦国的路上给秦王写了这封信。秦王看了这封信,果然下令停止逐客,并立即派人把李斯追回来,可见这封信多有力量!

这篇文章写得好。一开始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说我听到人们都在议论逐客的事,我以为是很不对的,错误的。他举例说,秦朝的宝马不是秦朝的,可是认为宝马有好处,也弄来了。很多珍珠宝贝不是你秦国的,因为你喜欢就弄来了。很多美女不是秦国的,因为你喜欢,所以弄到后宫里来了。为什么有才能的人你不要呢?外国来的人,曾经帮秦国做了许多许多事情,要是没有这些人,你秦国不会有今天。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最主要是他抓住了想称霸天下这件秦王最关心的事情。李斯认为,你把这些有才能的人都驱逐走了,你就没法称霸天下。这个打中了秦王的要害。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做文章经常引用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你看,巧妙在哪里?“臣”就是我,我听说大家都在议论要逐客,他只是说这是传说,从而给秦王改正错误留有余地。我只是听说,也许不实;但有一点是不留余地的,斩钉截铁的,那就是“这是错的”!丝毫不动摇。然后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什么样的土壤都来了,都不推辞,所以泰山才能巍峨高耸。古代人认为泰山是最高大的:第一,泰山是孔子这个大圣人家乡的山,登泰山而小天下;另外,泰山在齐鲁广阔大平原,一下子高起来,就显得高得不得了,实际上海拔才1540多米。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唐玄宗,都一直去泰山“封禅”,就是认为自己的政绩好,到最高的山上去,告诉上天。因此,泰山一直是中国人高大的形象,最重,最大。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李斯接着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海不选择,不论什么流水,来了我都要,这样才能非常深。这两句含了“成”和“就”,即“成就”。他用两个比喻逼出下面一个比喻:“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要想成为天下霸主,那天下的人到你这里来,就不要把他们推掉了,才能表明你的德行好,人们才能跟着你。最后,终于打动了秦王,下令停止逐客,派人把李斯追回来,复其官职。当然,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李斯也没有好结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被秦二世腰斩了。

同类推荐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全民学国学

    全民学国学

    本书内容丰富,别出心裁地借用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升级方式,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经济、军事、教育、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书中以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来教给大家国学知识。每一个题目的答案附后,就是一个国学的知识点。既是自学自测,更是自娱自乐。既扩大了思路,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又有助于认识上的深刻。使国学知识有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润入读者的心田。读者在国学这片土地上播种培育,最后必有受用一生的收获。
  • 兰州历史文化:历史名人

    兰州历史文化:历史名人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话说中国——古代教育

    话说中国——古代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颇多,各家自持一言,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向您介绍我国历代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热门推荐
  • 小小剑士维奇

    小小剑士维奇

    少年维奇身怀奇异能力,他的身世朴素迷离。他是王者,是龙族,是黑邪王子,还是只是一个有狗屎运的农家少年?中土大陆上强者数不胜数,在中土之外还有数不尽的未知领域。就让我们期待着,看看这个十四岁少年,如何历经艰险,经历奇闻趣事,闯出属于自己的剑士传奇吧!
  • 乡村之旅

    乡村之旅

    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息的地方。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代的村落建筑、真实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
  • 窝乃大佬

    窝乃大佬

    天地不仁,万物为邹狗;遭逢乱世,馒头也疯狂。重生屈身哮天犬,再度涅槃二郎神。待万馅齐聚,窝乃大佬也!
  • Revelations启示录

    Revelations启示录

    以逆战僵尸为背景,少年与梦想,阴谋与真相,勇敢为爱逆战!
  • 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一代将星诸葛亮殒命五丈原,预言新一代将星即将降临,一个流浪儿偶遇被收为义子,取名诸葛辰,开始了血雨腥风的乱世之旅。诸葛辰传承了孔明的青龙之力,却由于太强大反而限制了他的能力,无法修习任何道法与武功。战场与江湖的残酷让毫无生存技能的他练就谋略,但不灭的赤子之心与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让他愿意继续为了他未完成的梦想而奋斗,从而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起足以左右朝局的江湖势力——卧龙会(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许多家室不够显赫的人才无法入士,只有在江湖中发挥作用),并排出《将星谱》。文虽有玄幻,却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后三国时代!人虽在江湖,却依然不离朝堂的权谋、诡诈的战争与难测的生死。
  • 乱世仙魔歌

    乱世仙魔歌

    他是个废材,无法正常修行仙术、魔法、武技……,骨骼尽碎,五脏残缺,发育不良,命悬一线,却能起沉疴,肉白骨,拥有“渡劫指引者”的名号和“烟霞十三叠”的传承,他有一个父母为他定下的娃娃亲,拥有多重的身份,天赋蛮力,秋水伊人,以超级名模的身份,行走于巴黎、米兰、伦敦、东京……的时尚圈;以赏金猎人的身份,行走于世界各地的黑暗地下;以有“致命黑寡妇”恶名的莫伊莱家族最后血脉身份,行走于命运轨迹交错的神秘世界……他有一只来历神秘的小猫,通体粉白,撒娇卖萌,抱着奶瓶跑来跑去。……他被预言,是开启乱世之始的钥匙。他在生死刹那中,破局逆袭,走上自我发现之旅,也步入各种命运彼此交缠的奇诡湍流……
  • 阴阳上师

    阴阳上师

    精者,天地之灵;气者,天地之形;神者,天地之识。精气兼者,妖也;精神兼者,鬼也;神气兼者,尸也。精气神兼者,人也。这是一个关于盖世大妖,僵尸尊者,无双鬼王以及阴阳上师的故事。
  • 小妇人

    小妇人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奥尔柯特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四个女儿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故事。《小妇人》故事中的家,父亲因为美国内战上了前线,母亲带着四个女儿生活,共同分享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起承转合……这四个姑娘经历了各自的成长和恋爱,全都像,《飘》中的思嘉一样力争上游,展现了平实感人的力量,富于魅力和值得欣赏。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简化了情节,强化了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其更适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 查理九世:浮空战鬼影

    查理九世:浮空战鬼影

    【本书已完结,后续番外不定期更新】育林小学四年级二班的“问题多多”突然做了个奇怪的梦。而回到家,多多的电子邮箱突然收到了一封召回信;DODO冒险队紧急出动!洛基的雕像,唐晓翼回归,奇幻的怪物……一串串奇怪的谜案一一浮现,鬼影迷踪在简先生的带领之下攻击浮空城!来自地狱的残酷之者抵抗鬼影!
  • 倾世神女:逆天废材太妖孽

    倾世神女:逆天废材太妖孽

    一觉醒来,穿越到魔气大陆,化身夜家第一废材。一封父母留下的信让女主踏上了‘寻亲之路’。脱离国籍、废材逆天、获得千古珍宝、修炼绝世功法……还有什么都使出来!还真有!拐到大陆第一天才做媳妇儿、哄到神兽当宠物、神级补品当零食……看女主如何逆天,如何收获那一份属于她的爱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