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6300000004

第4章 百家争鸣写春秋(1)

今天讲的是诗歌,下一讲讲先秦的散文。 ——先秦散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上次我把诗歌集中地讲了一下。大家看,从公元前6世纪,就是春秋的中期,到战国的中期,就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这一共是30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300多年中,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低谷,却是散文发展的波峰。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他都不说,就讲一点,在春秋后期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郭沫若认为春秋的后期到战国的前期是社会形态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因此,要有很多的思想和很多的学说来支持和配合社会的变革。而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不如散文显豁,所以这个时期蓬勃发展了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散文;一个是诸子散文,或者叫哲理散文。我们先讲历史散文。

第一部历史散文是《春秋》,它非常简明,相传是孔子所作。它记载的时候是按历史的发展顺序,譬如像鲁国,鲁庄公一年发生什么事情,鲁庄公二年,三年……它记载非常简要;但有一个特色,就是在记载历史的时候,该称赞的就称赞,该批评的就批评。所以对《春秋》的评价有两种说法。一个叫“微言大义”。孔子是大圣人,在非常简短的话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意思,所以叫“微言大义”。一个叫“褒贬分明”。后来的历史学家把“微言大义”和“褒贬分明”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来,历史学家用很多历史资料来丰富它,写成了三部著作,叫“春秋三传”:一个是《公羊传》,一个是《穀梁传》,一个是《左氏传》。这三部著作是丰富和解释《春秋》的。

在“春秋三传”中,最有名是《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他在记载事件方面非常生动,非常详细。他描写战争非常生动,对后来的小说,特别是军事题材的小说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是第二部。

第三部历史著作是《国语》。《国语》是国别体,是按照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顺序来记录的。在《国语》当中,充满了一种民本主义的思想。其中,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召公谏厉王弭谤》。它写召公这个人非常聪明,当时的厉王不让老百姓讲话,谁批评他,批评朝政,就把谁杀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人们在路上见了面,只能以目相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敢说话。他(厉王)认为已经把老百姓的嘴堵上了。召公说:“这不是消除了诽谤。”“弭”就是消除。召公有个著名的观点,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老百姓的嘴,就像堵河流一样,“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老百姓也是这样,把老百姓的嘴堵住,谁也不敢说话,这个国家就快要亡了。所以他说:“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是千古真理。治理河川的最好办法不是堵,而是疏导,开一个口子,把河水引到那里流走。治理老百姓,聪明的办法是“宣之使言”,让他讲话,让老百姓把心中悲喜忧乐都发表出来,这样天下才能大治。这是千古真理。所以我们说,最开明的时代,就是让老百姓多说话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可以让老百姓讲的。我在北大讲文学史,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对同学们说,记住!将来不论做多大的官,要让别人讲话,让老百姓讲话,官做得越大越要有这种胸襟和气度。“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如果一个时代不让老百姓讲话,这个时代就快要完了。这种理念是非常好的。

第四部是《战国策》。它是战国时期记录人的言论和行为的史书,它对人物的记录和描写非常精彩,我们就不多说了。

先秦的历史散文,主要是以上这几个方面。下面我们说说先秦的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诸子百家的散文。对诸子散文还有一种说法,叫哲理散文。第一是《论语》。我认为在中国典籍中,《论语》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它有20篇,511条,15925个字,我曾一个字一个字地数过。我把《论语》每天带在身边,坐在车子里,有时间就打开来读一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古悦字)乎”,什么时候想读,就打开来读一读,非常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不足16000字,但千百年来人们研究论述它的著作可能是它的百倍、千倍、万倍。关于《论语》的研究著作那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一个东西,一本书,一个人的思想著作,要是能让每一代的人进行研究,仿佛其中的东西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东西才能称为“学”,如《红楼梦》是“红学”,《文心雕龙》是“龙学”,《诗经》是“诗经学”。说《论语》是“论语学”一点也不过分。《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言行,是语录体。它比较短小,最长的也不过是几百个字。一般的有8个字,10个字,都很短。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又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行不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富是物质上的富有,贵是社会地位上的高贵。虽然它们非常简短,但是言简意赅,意蕴丰厚,仅仅几个字,却概括了社会和人生许多千古不灭的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很多都写得非常非常好!这里面孔子的很多思想,我认为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一代一代的后人都可以从中受用,而且很多是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的。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道德黄金律。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就相当了不起,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一定是非常好的,因为他能够体谅别人,善待别人。人生要有这样一种善意,善意是一种美德。有个故事,讲一个爷爷住在农村,小孙子放在爷爷家里,父母在城里工作。过节的时候,爷爷带了小孙子到城里看他爸爸妈妈。爷爷很高兴,给孙子买了双小皮鞋,当时舍不得穿,说是等小孙子见到他爸爸妈妈时再穿。于是,他们坐着火车进城去了。火车的窗子打开了,一不小心,一只鞋子掉到窗外去了。大家正觉可惜的时候,爷爷随手将另外一只鞋子也扔下去了。大家很奇怪,爷爷就说:一只鞋子已经掉下去了,剩下的一只就没有用了,我把它扔下去,若一个人刚刚捡到前面那只鞋子,他向前走又捡到后面这只鞋子,他就有用了。朋友们,在生活中能把一双鞋两只鞋子都捡到是很不容易的,概率也许不到千分之一,但这种为别人着想的善意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好!作为人本身说来,应该有这个善意。这件东西,反正我是没有用了,要有这个善意,让别人得到这个好处。所以说,善意是一种美德。孟子说:“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前文化部长王蒙,这两天青岛大学文学院请他当院长。1958年,他因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文章被打成****,流放到新疆,不在乌鲁木齐,而是在更远的伊犁。当时维吾尔族老乡认为****是坏人,就把他安置在一间很小很小的小房子里住。秋天,冬天,之后,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老乡发现燕子到王蒙的小屋子里做窝了。维吾尔族老乡认为这个人不是坏人,因为这个人能够善待一个小生灵,他的心是善良的。你看,燕子和他相处得很好。如果你打燕子,燕子不会在那里做窝的,对不对?一个人能够善待小生灵,他的心是善良的。于是维吾尔族老乡不管别人怎么样看待,就把王蒙请到上房来住。这件事情,王蒙一辈子也忘不了。他写回忆录,写到这里的时候,仍激动万分。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要有这样一种善意。我在平常讲课的时候,讲到这里接下来会再讲“己所欲为,多施于人”,如果是自己想干的事情,都要施之于人。还要“己所不能,少责于人”。有些领导,他自己不写报告,由秘书熬了几个晚上写出的报告,他一看:“这写的是什么东西!”你自己不能,就要少责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这样一种心胸才是好。司马迁写《孔子世家》,讲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但司马迁又有句名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虽然不能达到孔子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应向往它,追求它。中华儿女都要一代一代地追求美好的东西,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发展。如果不是一代一代追求美好的东西,这个民族就会萎缩,就会退化。

《论语》中的很多话非常非常有道理。例如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好,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那么人家对你好,你以什么来对待他呢?孔子并不主张“以德报怨”。孔子学生问:“那怎么办呢?”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直”就是正直的直。他对我不好,我不扩大也不缩小,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整个风格是循循善诱,娓娓而谈,迂曲从容,是一种长者之风。而孟子文章则是有一种气势,让你不得不服。

第二讲老子和庄子。老子的《道德经》,有5000多个字。老子即李耳。孔子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要施仁政,要对人民有好处。《道德经》也是语录体,也是非常非常了不起。《老子》中有很多名言,它讲究一切要因顺自然,不要强加什么东西。老子的思想,大家都知道的,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和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要小心谨慎,福这东西如果太得意忘形了,就会带来祸患。有了祸患,如果能小心谨慎,不断总结经验,也可以带来幸福。后来有一个故事,演化老子的这个思想,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边塞上一个老人丢了马,这是悲痛的事情;但是几天之后,这匹马带回几匹小马回来,很高兴,幸福得很。他的儿子骑着小马玩耍,摔下马来,把胳膊摔折了,这又是痛苦的事情。过了些日子征兵打仗,他儿子因胳膊折了就不用去当兵了,这又是好的事情。老子又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说,它善于处在最下游,海纳百川,什么水来了,我都要,这才能成其为大海。这些都是非常有哲理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这样的胸怀,把别人的长处都吸纳进来,才能够有成就。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了不起,什么样的好东西我都拒绝,就不会把事情做大。当然老子也有“小国寡民”的思想,他认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一个理想的王国。后来庄子也继承了老子思想中的一些消极方面。

庄子是我们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从哲学思想的深刻来说,古代的中国没有人能超过他。庄子的想象恢弘瑰丽,非常丰富,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有特色的一家,而且他的特色是不可复制的。他有篇文章《山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庄子和他的学生,或者是随从一起到山里游玩,看见山里人在砍木头,砍大树,其中有棵特别特别的粗。砍树的一个人问另一个人:“砍不砍?”回答说:哎呀,这棵太大了,大而无当,无用!算了,不砍了。庄子他们玩了一圈回到山下,他的朋友很高兴,让儿子去抓鸡杀了,招待老朋友庄子吃。儿子问:一只鸡能叫,一只不能叫,杀哪只鸡?他爸说:把不能叫的鸡杀掉。庄子学生就说:你看,在山上的时候,那棵树因为“不才”即无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而到了山下,那只鸡却因为“不才”而被杀掉了;那么我们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好呢?庄子想了想,笑道:“我将处乎‘才’与‘不才’之间。”在**********时,批判庄子是“滑头主义”,钻人生的空子。

同类推荐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词语的感应

    词语的感应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年画

    年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淡蓝的时光

    淡蓝的时光

    每个人青春年少的校园时光里,总有一个能让自己去改变的人,我写这本书没有婉转的剧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仅阐述我和一个从2003年我刚上初中时就喜欢的女生一直到现在期中发生的事情。也许我文笔不是很好,但我想把这个很长的故事讲完。此书也献给90-93年的同代的所有人,愿大家最后都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 魔之时神之日

    魔之时神之日

    一个失去记忆的人,一个屠杀者,一位手握重兵的元帅,一位嗜血魔,当魔跪在星空中,道:“我不愿杀害任何一条生命,我是否又能成神?我不愿刺破这美好的乾坤,我是否又能成神?”
  • 明伦汇编家范典教子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教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三世情缘

    穿越:三世情缘

    流萤是夏侯府的小丫鬟,和龙王大人尉迟龙炎结识并相恋。可是,天妒良缘,偏偏流萤的主子夏侯雪也爱上了尉迟龙炎。尉迟龙炎为了报夏侯雪三世情缘,只得忍痛离开流萤,娶了夏侯雪。只要报了夏侯雪三世情缘,尉迟龙炎就能和流萤在一起。第一世,流萤是一个小丫鬟,命运的安排让她嫁给了夏侯雪的远方表弟许志远。第二世,流萤转世成了渔家女阮阿沅。阮阿沅被朝廷当做神女进了宫,但皇上薄情,二十年后不再宠阮阿沅。阮阿沅在这一世孤独一生。第三世,阮阿沅转世成了女将军封歆月,血战沙场,矫勇善战。副将陆征也喜欢她。三世之后,结局怎样?
  • 开春论

    开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夏日晨光

    TFBOYS之夏日晨光

    TFBOYS,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组合,青春向上,充满正能量。当我们的女主角们碰上这些阳光帅气的少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有诸多条感情叙述线,读者们不要被搞晕咯。【其实作者我在打草稿的时候被搞晕过】还有,小说的前部分关于三只的会比较少,但后面会越来越多的,请多多支持哦。
  • 龙的传人之虚空破碎

    龙的传人之虚空破碎

    一个现世小子,偶得上古神龙指令,穿越古战场,解救陷入危难的龙族,可是,当这一切结束之后,主人公却发现陷入了睚眦的阴谋,在龙母的劝说之下,身为龙十子的他,慢慢周旋于睚眦等人的阴谋中,一边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于是展开了一场异族与神魔交战的传说。
  • 金碗记

    金碗记

    一个出生寒门的金老三金豹一个野狼养大的孩子金龙一个流浪他乡的孤儿金虎一个官家女上官麒麟一个女山大王孙桂英一个皇家女如意公主四个小道姑无情无缘无义无心十个人的江湖英雄梦儿女情江湖事
  • 烟萝笑

    烟萝笑

    【精彩回顾】:“你这女人,身材不好,脾气不好,人又暴力,更不懂风情,要你负责吃亏的还是我。”“是!我不温柔!不懂风情!你个死人妖可以放开我了吗?你不觉得手硌得慌?!”“无妨,身材不好可以慢慢养肥,脾气不好也可以改,再暴力还是打不过我的,这要懂风情嘛,在我身边,慢慢调教,你不算太笨,总能懂的。”某狐狸依旧笑得云淡风轻。【本文绝不小白,看多了清水文想换口味的朋友也可以戳进来看看。】
  • 继承者:霸娶惹火娇妻

    继承者:霸娶惹火娇妻

    说好的合约未婚妻,可是某人坚持假戏真做。“你、你这是毁约……”几乎被扒光了的小白兔,颤巍巍举手试图做最后的反抗,“君少,我不干了……”“我干就行。”某人二话不说直接把她压倒,“反抗和顺从我都喜欢,长夜漫漫,我们可以尽情一试……”人人都说君少是禁欲主义男神,只有小白兔叉腰忿忿不平,“全是瞎掰,都是胡扯,明明就是大尾巴狼!”她在人后处处嫌弃他,可他却在人前处处宠溺她,“我只有两个原则:第一,我妻子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她错了,参照第一条。”揍渣男,殴小三,惹官司,闹人命,收拾渣爹,讨回公道,蔚蓝的世界从来不得安宁。可不论外界如何评论她行为对错,他永远都无条件支持她:“我的女人,永远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