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6300000011

第11章 归去来兮乐天命(1)

——两晋南北朝文学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节选)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三国开始到南北朝结束,大约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不到400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一般属于中古历史,即远古、中古和近古中的中古时期。这个时期,魏晋和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天下纷争****,这是大的方面的形势。它前面的汉朝是大一统,后面的唐朝是大一统,这中间基本上都是分裂的,当中,隋代很短暂,是统一的。上面是三国、西晋、东晋,下面是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西魏等,都是纷争****。天下分裂有它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它好的一面。由于是分裂状况,统治者不能将思想都统治住,因此它是思想自由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是思想上最自由解放的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楚、魏、韩、赵、燕、齐。这时候是思想最活跃、最少束缚的时期,这时期有诸子百家,是中国学术史上和思想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像老子、孔子、庄子、荀子,都是在这个时期。魏晋南北朝也是非常自由的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大繁荣的时期;虽然没有最杰出的突出成果,但是非常繁荣。它的诗啊,散文啊,骈文啊,小说啊,音乐啊,绘画啊,书法啊,雕塑啊,都非常繁荣。这时期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绘画家顾恺之,雕塑方面,我们现在看到龙门石窟也好,云岗石窟也好,以及泰山经石峪的大石刻,都是南北朝时期刻的。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可以说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顶峰。

这个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还有一个特色。中国的选拔官吏制度,在汉朝是察举制,到三国时期采取了九品中正制。它在开始时是非常好的制度,它到后来形成了“门阀”制,蔓延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是个官的名称。好比是北京市这个地方,推举一个人,这个人“中正”,就是很公正,德高望重,由他把他所管辖的人才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中再分上、中、下,中品中再分上、中、下,下品再分上、中、下,这样一共是九品,都由他来确定,他把人才分类归档。例如,上上品有王某某,张某某,李某某等;中上品有哪些人,哪些人;下上品中有哪些人;下下品中有哪些人;他是不偏不倚的。如果朝廷需要一个宰相,那就从上上品中去找人。如果需要一般的人,就从中上品中去找人。如果是七品官,就从下中品中去找人。他实际上把握了政权非常核心的部分,因为任用官吏使用人才就由他来定。九品中正制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分九品要公正,“中正”要公正。如果不公正的话,那就坏了。因此,九品中正制开始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后来,到曹操的儿子曹丕,到了魏,大约三四十年的时候,司马氏强大,但齐王曹芳很软弱,辅助他的曹爽也不行,而司马氏的力量很强,实行一种白色恐怖。他是豪门大族,逐步地把“中正”的权抓到了手里,就把凡是贵族的、凡是豪门的都排在上品当中。把出身很低的,哪怕你最有才华,也把你排在下品当中。所以就形成了“门阀制”。在“门阀制”中有两句很典型的话,叫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就是说,寒门中的人再有才华也排不到上品当中去;有权势的贵族中的人哪怕再不行,也不会排到下品当中去。于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反差。因此,这个时期有很多文学家,像左思啊,像陶渊明啊,都很有才华,可是出身不是高贵的,所以只能沉沦在下僚。他有才华,可又无法施展,于是就出现内心的悲愤,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大才华,也不会有大悲愤。因为没有大的痛苦、大的失落,所以也就没有大的悲愤。一个人很有才华,很有理想,很有抱负,但又不让他施展,这时候就出现激愤的情感。因此,了解这个时期的“门阀制”,有人认为是解开魏晋南北朝很多文学现象的一把钥匙。

建安文学的下面就是正始文学,只简单地说一下。这个“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一个年号,是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这时候司马氏已经在朝廷里掌握政权了,实行一种白色恐怖。在白色恐怖下,很多人不敢说话。这时期文学方面有“竹林七贤”,整个文学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安时期,我们说的三曹和建安七子,心中有什么抱负、理想都可以抒发出来,曹操就是带头抒发。到了竹林七贤的时候,司马氏采取白色恐怖,不让人说话,如果不同意他的意见,那就不行。所以文学抒发情感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豪放的、明朗的、刚健的;而变成隐晦的、含蓄的、曲折的。竹林七贤一共有七个人,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大家不必记这么多,记住阮籍、嵇康和刘伶就行了。刘伶喜欢喝酒,他常乘鹿车,带一壶酒,让人带着铁锹跟着,说:“死了掘地埋掉算了!”下面我们讲讲阮籍。

阮籍这个人,他也不满司马氏的统治,但是他采取的是一种软的对抗。嵇康也不满意,但是他采取硬的对抗,所以他和阮籍的命运不一样。阮籍对司马氏统治不满,他是软的对抗,譬如司马氏要跟他结儿女亲家,要娶他的女儿做儿媳妇。他心里肯定不愿意把女儿嫁到司马家,但是他又不敢不愿意。怎么办呢?他就采取软的办法,凡是司马氏派媒人到家说媒时,他就说“喝酒,喝酒”;于是一下子就醉了。第二天媒人又来,他又说“喝酒,喝酒”。他醉了六十天,没法说呀。是因为喝醉酒了,也不好降罪于他。他就是用这种假装醉酒的办法来避祸,用佯狂、佯醉来逃避灾祸。这个人内心非常醇厚。魏晋人多喜欢喝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摸身上的虱子,把虱子抓出来,认为是最高雅的行为,这叫“扪虱而谈”。阮籍在酒馆里喝醉了,就靠在女老板身上睡了,女老板的丈夫回来,也不为意。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阮籍并不会有坏心眼。

他在文学史上写过《咏怀》诗82首。这82首不是一个时候写的,也不是一个地方写的,也不是为了某一件事情写的,即非一时一地一事而作。把它们放在一起,是组诗,用组诗咏怀。这样一种形式开始于阮籍,后人很多都继承。譬如,像陶渊明,有《饮酒》20首;譬如像鲍照,有《拟行路难》18首;唐朝的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李白有《古风》59首。这是一个特色,都是用组诗来咏怀。第二,在风格方面,都是比较隐晦曲折,含蓄暗示,它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旨微茫,难以情测”。后来每当时代比较黑暗,人们就采取这样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的手法来抒发情感。

嵇康,这个人性格刚烈。他和竹林七贤的另一个人向秀在一起打铁,司马氏派一个文化特务叫钟会的去打听打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事情。一看嵇康在打铁。他们两个人不理他,他一看,没趣,等一会儿就走了。他走的时候,嵇康有意识地问他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很生气,回答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样,嵇康就得罪了司马氏。司马氏手下有个人,叫吕安,被诬做了坏事。因为是朋友关系,嵇康就替他辩护,得罪了司马氏,要把他杀掉。嵇康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临刑之前,就提出一个要求,让他再弹一曲《广陵散》。他弹完之后将琴一扔,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后来就被杀了。

下面就谈谈西晋文学。三国归晋,就是司马氏把魏灭了,成立起晋王朝。晋分西晋、东晋。西晋的首都在洛阳,东晋的首都在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三国时分魏、蜀、吴,吴的首都在南京。宋、齐、梁、陈的首都都在南京。上面六个朝代叫“六朝”,我们经常说,“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六朝”就是这个概念。西晋时期是50年,东晋是100年,两晋就是150年。应该说它在中国诗歌史上总的成就不算太突出,但却有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等会儿我们再说。

西晋我们只简单讲两个人。一个叫潘岳,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美男子,很有名,又叫潘子安。他每次出去的时候坐在车子里边,女子们见他长得漂亮,就用鲜花、水果朝他车上扔;晚上就装了一车水果回来。当时还有个诗人,叫张载,他长得很丑。他出去的时候,儿童们就用砖头瓦块儿朝他车上扔,他晚上回来就装了一车砖头回来。潘岳的其他作品就不说了,说他的三首悼亡诗,他在妻子去世以后写了《悼亡诗》三首。这三首诗写的感情诚挚,一往情深,写得非常非常好。“悼亡”本来是一个泛指,悼念去世的亡人。但是因为潘岳的这三首诗是悼念亡妻的,就从他开始,一直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只要是诗人用到“悼亡”这两个字,百分之九十几是悼念亡妻,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到了唐朝的时候,像朋友去世该怎么说呢?譬如像孟浩然去世了,李白写诗悼念,就是“哭孟浩然”。可见潘岳的这几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很有影响的。我们举几句,他说妻子去世后是“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当中“流芳”是他妻子用的一种香料,妻子去世了,走到她屋子里时,还可以闻见她留下的香味。“歇”就是消歇,完了。她留下的衣服还挂在墙上,睹物思人,看见这些东西,就想到他的妻子。这两句是抒发情感。下面有两个比喻:“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本来是双飞鸟,妻子去世之后就剩下一只了;就像河里游的比目鱼,相传这种鱼是一条鱼在这边有一只眼睛,另一条在另一边有一只眼睛,一对鱼必须并排在一起才可以游。忽然之间,这样的两条鱼只剩下一条了。比目鱼呀,并蒂莲呀,连理枝呀,都是中国传统的代指夫妻的意象。

人生中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在这里我深入讲一下。我在北大负责文科工作,有一次一位老师对我说,他回老家了,因为岳母去世了。他跟我说:程老师,我们都在北大工作,而实际上我们的父母亦在默默奉献,因为忠孝不能两全,没法朝夕伺候父母。他说,倘若我们的父母去世后,北大能够发一个唁电去,这该是多大的安慰!我说,你说得非常好,整个北大我管不了,但文科这部分我可以管。于是,由我亲自给文科各院系领导写了封倡议信,叫《春天里的倡议》,大意是说,当我们看到窗外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时候,就想起唐朝孟郊的一首诗歌,叫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像小草永远无法报答三春的恩德似的,子女永远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因此,建议当老师的父母去世时候,以院系名义发一个唁电,送一个花圈。这是对地下亲人的一个安慰,对家乡亲人的一个宽慰。除去这样做以外,在文科工作的人,80岁以上时,不论他是教授也好,是普通工作人员也好,只要院系给他们过生日,我们社科部就一定代表全校文科老师给他送一个花篮,对他表示祝福,对他表示感谢。80岁啊,那是生命的胜利,应该放80响礼炮来庆祝。这几年,我们已经送了20多个花篮。上星期,我们中文系的林庚先生95岁寿辰,我们也送了一个花篮。他是著名诗人,主要研究盛唐诗歌,下次我们将讲到。他认为人的心态应该永远年轻,他长寿的秘诀就是“盛唐气象,少年精神;蓝天为路,阳光满屋”。老人已经95岁了,走路依然是昂头向上。

唐代诗人元稹,他也有很好的悼亡诗《离思》之四,前两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我看过了沧海的水,那样浩瀚无边,再看其他水,就像一个小勺子的水一样。见沧海之水则天下无水;巫山的云彩非常好,看过巫山之云则天下无云。意思就是我的妻子是最好的。接下去的两句诗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自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即使在美人丛中走过,我也懒得回头来看看,为什么呢?一半是因为我现在修道不能近女色,一半是因为你啊。

后来北宋词人贺铸在妻子去世之后写了一首著名的词,叫《鹧鸪天》,悼念亡妻。他和妻子一起到苏州去,可是妻子突然去世了。“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最后说:“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感情非常真挚。

在悼亡词中,朋友们都很熟悉的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她去世十年以后,苏东坡写了著名的词,叫《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悼亡词也写得非常好。当然,后来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写得也很好。

西晋时,另外一个文人是陆机。他当时名声很大,与潘岳并称为“潘陆”。他有著名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名的一篇文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林间一壶酒

    林间一壶酒

    我们的8090,我们的仗剑天涯。这里有我们的温暖,等你。
  • 绝色图腾

    绝色图腾

    两年前的相遇,让他惦念上了某个有着清亮眸子的女孩儿……缘分总是那么巧,两年后两国和亲,原本拒绝娶亲的他,意外发现安然公主竟然就是她?她是天之娇女,他被世人恐惧,他们之间是否能摩擦出爱情的火花?
  • 淘米水情伴永久

    淘米水情伴永久

    贴进生活,走出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励志人生,解读人情是非冷暖,活出真实的自己。
  • 公关专家不告诉你的“瞬间识人术”

    公关专家不告诉你的“瞬间识人术”

    本书内容介绍了如何结合心理学和实战经验,运用“瞬间识人术”使业务能快速成交。
  • 争辉

    争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前一世”,他做了十六年的废物!“这一世”,他却在一次意外中脱胎换骨,走上了修炼武学的道路!
  • 午夜怨曲

    午夜怨曲

    嫁人要趁早,女人三十,是一个分水岭,有爱有恨有失落有疯狂,如果过了结婚的心里平衡点,就有一段时间内不相信爱情了,不想结婚了,觉得一个人过也挺好,你觉得呢?爱还是那么地美好,走进女人三十。
  • 爱之潜流

    爱之潜流

    遭遇爱情背叛的她,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学医。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医院,遇见了阳光帅气的他,本以为将一帆风顺踏进婚姻殿堂,却因为升职而让他变了心,喜欢上了院长的女儿,她不甘心,于是展开了一场打击小三的爱情保卫战,终于他似乎回心转意,她却转身离开:你已经没有资格爱我了!
  • 不婚族的婚姻

    不婚族的婚姻

    秉持不婚的信念生活了27年的田一,当生活从新来过,是选择依旧不婚?还是。。。
  • 少年乱(第一部命运的邂逅)

    少年乱(第一部命运的邂逅)

    [花雨授权]有着特意功能的男孩——在纸上画了四个动物,第二天,画稿上的动物不翼而飞,开始各自寻找自己的主人。将它们的主人一一找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办一所学校。四个动物的主人性格各异,于是一连串的搞怪趣事接踵而来……
  • 九尾怪猫

    九尾怪猫

    猫有九条命,不知这里有几条,它或许还有更多。纽约市连续发生勒颈案,凶手随机性的杀人行动引起了社会普遍的恐慌。唯一能将这些受害者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都是被一根印度产的绳子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