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书中所写的四大家族的代表,位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贾府祖宗因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立下军功,被“当今”封为宁国公、荣国公,“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鼎盛时期,贾府权势熏天,在朝廷中位在“八公”之列;富贵异常,石头城的一条大街,“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关于四大家族的俗谚口碑“护官符”中有一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就说的是贾府的富有真的名不虚传,白玉砌厅堂,黄金铸骏马,其赫赫扬扬的权势炙手可热,荣华风光,无人可及。
然而,纵观史实,一个家族的盛与衰,从来就只是相对而言。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一定的条件下,盛与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贾府占尽了天上富贵,人间风流,但也埋下了必然萧疏衰败的种子。显赫、风光、势派与奢靡、腐败、没落有如一对孪生子,如影随形,同时存在,与时俱进。《红楼梦》第2回,曹雪芹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概括了贾府盛极而衰的原因: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府由第一代“水”字辈出生入死,艰苦创业,第二代“代”字辈守业,第三代“文”字辈不学无术,开始走下坡路,第四代“玉”字辈荒淫奢侈,到第五代“草”字辈一败涂地,子孙流散,大家族不复存在矣!从创业、守业,到腐败、灭亡,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许许多多大家族的共同命运。《红楼梦》第13、14回秦可卿丧仪和第16至18回贾元妃归省中,曹雪芹形象地艺术再现了贾府经济上的挥霍无度和恣意奢靡,造成贾府由极盛走上衰败之路,从而揭示了“乐极生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的规律。
秦可卿是贾府第五代贾蓉的妻子,是这个大家族的重孙媳妇,年轻而逝,按封建社会礼仪,其丧事的操办不应过分隆重。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她的公爹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还交代要“尽我所有”,办理丧事——邀请贾府的女强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主持治丧。特别嘱咐王熙凤:“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要好看为止。”停灵49天,请108个僧人,在大厅上超度亡魂;请99位全真道士,在天香楼上作消灾道场;另请50位高僧、50位高道在会芳园中的灵前对坛做好事;延请的僧道共达307人。花银子1000两,买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的潢海铁网山樯木做棺材。花银子1200两,给儿子贾蓉买了个“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为的是出殡时秦氏可成为“诰授宜人”,丧礼上风光些。这期间,宁国府内外,白茫茫人来人往,官来官去,何等热闹,何等铺张。出殡日,由64名青衣请灵。一应执事陈设,都是赶着新做的,“一色光艳夺目”。送殡时,有“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乘”,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并有亲王、公、侯、伯、子、男等文武百官设棚祭奠。
试想,在贾府中,从贾母算起,秦可卿在地位上只是一个曾孙媳妇而已,况年轻夭亡,其丧仪的场面,与其身份极不相称,她根本没有资格享受这种规格的丧仪,但作者却整整化了两回的篇幅加以重彩浓墨的描写。如果我们拿林黛玉的父亲、钦点盐务巡察林如海的亡故来作比较,后者的死,书中仅用三十多字一笔带过。显然,作者在秦可卿丧仪的情节描写上是在有意作特具用心的渲染,借此显示贾府权势的显赫和办事的靡费。
元春是贾政的长女,由“当今”才选为凤藻宫尚书、晋封为贤德妃,在贾府处于特殊的最高位置。元妃省亲,对贾府来说,是极为风光、极为得意的事情,是“一件非常的喜事”。这一时期,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期。贾府为此特意修建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大观园占地“三里半大”,其建筑风雅别致,富丽堂皇,是一个“玻璃世界,珠宝乾坤”。我们先看两笔开支,一笔是去姑苏买戏子、聘习教、办乐器行头等,支去3万两;另一笔是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各样的帘栊帐缦,花去2万两。这两笔是大观园竣工后所需的配套支出,仅此就开支5万两银子。建园工程本身的耗资就更多了,多少呢?是几十万银子,还是几百万银子呢?书中没有说,但我们可以从第53回贾蓉对乌进孝说的话中想象出来。贾蓉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其实,元妃这次省亲的巨额耗资,已为贾府日后败落埋下了祸根。贾府在元妃省亲期间究竟共耗费了多少银子,我们只能用元妃自己的话回答。刚入园,元妃在轿内看到大观园如此豪华,默默叹道:“太奢华过费了”;游园中,元妃劝道:“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临别时,元妃又对众人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据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得出的结论:曹雪芹的祖上从曾祖开始到父辈,三代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这期间,正逢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办过四次以上接驾的差”。胡适的结论,已为陆续发现的史料所证实。一个家庭能为皇帝作行宫达四次之多,这是无上荣耀的事,是权势达到极盛的顶点的标志,但也是走向颓势的开始。康熙驾崩后,曹家终因多次接驾落下“巨额亏空”而被抄家。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正处于“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困境,追忆心酸痛楚的往事,他感慨极深,在描写元妃省亲盛典的同时,把当年家中接驾的盛况,以赵嬷嬷与王熙凤交谈“当年太祖仿舜巡狩”的故事,隐写于书中。赵嬷嬷的话中,有两段很值得我们注意:一段是“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另一段是“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故甲戌本第16回回前总批云:“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所以,《红楼梦》中的“省亲事”、“太祖仿舜巡狩”的故事都是有现实生活根据的。
秦氏之丧、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两大小高潮,作者通过丧、喜两件大事,着意采用铺陈手法,极写了贾府盛时的光景,突出其恣意奢华的程度。省亲后,贾府“颓运方至,变故渐多”,“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最后“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食尽鸟飞独存白地”(鲁迅《清之人情小说》)。
古人云“成由俭,败由奢”,意思是说一个事业成功的人,都是以俭朴、恭俭作基础的;而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人,都是恣意奢侈、任意挥霍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其名篇《训俭示康》一文中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其中有一个例子说宋朝莱国公寇准,以豪华奢侈为一时之冠,是因为自认为辅助宋真宗功业昭著,时人不敢指责他。可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这种家风,后来多数穷困潦倒。这个例子,与贾府的败落有异曲同工之妙。
治家需要节俭,治国同样需要节俭。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俭朴、节俭的作风,似乎已为人们所遗忘,有人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追求奢侈捧为时尚,也有人说,再过节俭的生活,不是回到20世纪50年代了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越发年轻者,节俭的观念,越趋淡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的民族有认同“国家同构”的习惯,事业的成败与俭奢的关系,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管子·牧民》)、要“开源节流”(《荀子·富国》)、“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
“成由俭,败由奢”,我们应当永远记取这个治家治国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