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时间流逝。细思好像应该这么说:时间是静止的,流逝的是我们。
回眸,我们有许多收获与欣慰,也有许多感慨与领悟,更有许多反思与回味。
回眸,可以使人记下行走过的足迹,可以使人梳理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可以使人总结经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思索。
回眸,就是从学校成长历程的角度,记述自己所走过的办学之路。其间有学之收获,行之体悟,思之升华,为学校文化建设增一砖、添一瓦,也为来年的更大进步添加动力。
有了这样一番功夫,我们的工作便可以不断地从被动走向自觉,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进步,是成长,更是文化。
用心,用脑,用笔,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生命期待着我们蓦然回首……
回眸2000年
历史即将翻过厚重的一页,东方即将升起新世纪的朝阳,它预示着我们将告别一个忙碌而又满载收获的季节。今天,把记忆的花瓣重新拼合起来,似乎可以凝聚成这样几句话:时间快又紧,工作忙且精,生活苦亦甜。
一个人是否成熟应该看他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否高尚。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积累,不同环境的磨炼,自己颇感成熟了许多。成熟并不仅仅停留在为人处事,人情世故上,而是我对自己从教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的人生追求也更有价值了。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顾全大局,要勇挑重担,广泛联系群众。作为一位青年干部,我要不断增长才干,储存知识能量——理论知识的沉淀。外出进修,求访教育名家,上万字的文字笔记,使我思路眼界豁然;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马列主义哲学等课程,让我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汲取知识的甘露,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得以不断深厚。本学期,三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一份迟交的作业》刊登在《天津教育》杂志第1期上,《试论在教学过程中对目标的把握》收录在《天津市优秀教育论文集》一书中,《当前小学教师思想困惑及其疏导对策》获市级论文三等奖。最近撰写的《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将参加市第八届教研教改优秀论文评选。是的,徜徉在知识的殿堂中,不仅陶冶情操,而且给人以智慧,为今后工作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
人们常说,“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生存的环境。”的确,龙城小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思想困惑时,是他们给予我点拨:在我工作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伸出友善的双手,给予我扶持。人是有良心的,那颗滚烫的心驱使我要为龙城小学服务,要为老师们服务。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想到学校的利益,会牢记老师们的恩德。凭着还算年轻的活力,不论身处何职,都要求自己脏活、累活抢在前,为老师、为学校多作贡献,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揭牌仪式的成功,我们苦思冥想,精心设计训练,简朴隆重的场面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能够取得示范校检查的圆满成功,我起早贪黑,动员爱人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每天放学把孩子接走,以便使自己全心投入工作中;为了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和温校长、刘丽老师一起围上毛巾打扫厕所,并和石云、刘明阳数十次楼上楼下搬运旗台上的砖头瓦块,直累得腰酸腿痛。这期间还要整理材料、分发校服、桌布,彩排升旗仪式,忙得不亦乐乎。是呀,人是要经得起风雨的,只有这样,才能磨炼意志。为了起到校长助手作用,我晚上常常加班加点,撰写稿件,有时遇到考试还要熬夜看书。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回家无论几点,也要把手里的任务完成。这样一来,老师们总看到我轻松快乐,其实任何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看你怎样去对待。欢笑着去面对,困难再大也会变小。
我和石云、刘明阳组成的德育处是一个快乐而又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无论份内份外,只要哪个部门找到德育处,我们都会尽心竭力去帮助。因为我们本着龙城小学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遇到精神和物质奖励,我们都要和大家共同分享。这不是什么收买人心,我们本着的原则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事同干。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需要什么回报,也不是为了索取,这一切只是为了回报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情谊。因为我工作14年,是一帆风顺的14年,得到过很多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提拔和老师们的支持,我会尽自己所能,殚精竭虑地为学校作贡献。
“育人、成才、多彩”是我接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思路。总结以往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做德育工作就像在进行一场实验,在一条艰难的道路上不断研究探索,寻求最科学、最满意、最有成效的结果。
在教育的田野耕耘的人,是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我校有一支敬业爱生、甘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为使班主任工作切实到位,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每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自评、校评,加大奖惩力度,使优秀青年班主任脱颖而出。为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讲解了如何召开主题队会,如何撰写科研课题,使每位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学校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开展的“学校文化环境对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被认定为国家级科研课题。虽然离预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毕竟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加强德育科研建设,把日常教育和科学研究有机融为一体,不断探索知行规律,这是我们德育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世纪之交学校教育工作发展的大趋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社会的道德感、责任感将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荣辱与兴衰。为此,我们德育处每一项活动都力争产生实在的社会效益。我和石云组织少先队干部到海河公园参加实践活动,目睹了香格里拉广场公用设施被人破坏的场面,同学们心里很不是滋味。通过实地暗访,了解了人们的不同心态,回校后他们分别写了感想,发自内心地向社会呼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组织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行”活动,电视台、报纸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使教育活动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创办了校报。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我设计了“问不倒的小博士”“谈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祖国各地”“热点问题探究”“近期新闻”“异想天开”“‘给你提个醒”等栏目,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练笔,表达心声。德育处还设立了投稿箱,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了搞好自己的报纸,几位老师尽心竭力,温校长亲自审阅,葛建国设计图案,石云、刘明阳打字排版,胡莲君剪纸、粘贴,于主任负责印刷。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龙小新芽报》终于和师生见面了,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为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我们开展了“我爱我的校园”主题班会;为了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我们开展了“新世纪我来设计”主题班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们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各班落实了“六个一”行动方案;为使学生学有所长,我们延长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聘请了著名广播员鲁园、书法协会副主席安宏忠、市少年宫老师到校执教。另外,我校闫家荣等老师还各展其能,为学校艺体教育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指导的学生作品还将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展示。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力求把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融合,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为此我们运用“五导”形式,对学生日常行为训练进行了探索。
“五导”,即导读、导思、导学、导行、导评。
导读:开学初,我们要求学生做好一查二背三总结,深入班级抓背诵。
导思:是巩固行为规范成果的保证,我们通过广播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专题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导学:为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组织开展了文明班评选活动,这是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导行: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目的,集中反映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家做个好孩子。为督促学生自觉做到行为规范要求,学校建立了督导岗。
导评:是巩固行为规范教育成果的有效措施。期末,我们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出我校日常行为规范小标兵。
回眸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获“庚子百年,勿忘国耻”影视知识比赛优秀组织奖,孙老师辅导的舞蹈队获市级比赛一等奖。忧的是学生行为教育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是深入班级抓典型不够,科研追踪调查不及时;二是有的活动虎头蛇尾,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反省自己的工作,这是我的败笔之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工作的不足之处亦是我新学年工作的起点。
回眸2001年
站在新世纪的晨曦里,回首逝去的岁月,我深深感到,师职本圣洁,苦乐须自知。一年来,我品尝了工作的艰辛、学习的甘苦、收获的甜美。今天把记忆的点滴归纳起来,把心声献给大家。
人的成长离不开生存的环境,龙城小学是我成长的摇篮,龙城小学的老师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青年干部的我,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随着阅历的不断积累,随着知识的日益积淀,体会尤为深刻。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心境,促使我以此为动力,发奋努力,凭着还算充沛的精力与活力,我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断迈进,为龙小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同时,我也在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精心储备知识水平与才干,无愧于老师们对自己的希望。
学校要发展,科研是关键。平日里,在温校长的点拨下,我们认真研讨课题,找准主攻方向。“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实效性研究”被列为重点实验课题。为提高教师们对科研的重视,学校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论文成果评选。
作为副校长,我努力配合校长开展工作,尽力做到独当一面。特别是分管德育与教学两大摊工作之后,我深感肩上的重任,每天跑前跑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听课、评课,商量学校有关事宜,组织设计安排各种活动。一年级课题实验,六年级毕业班工作,撰写一些材料,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一天甚至开四个会。难怪有的老师打趣说,你都成了“张会姐”了。是啊,工作真的很忙,有的时候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写文章,确实感到很累。然而,当我看到,在刘主任、石云、小胡、刘明阳等配合下,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时;看到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时:看到上级布置的工作如期完成时;看到加班加点撰写的稿件审定通过时;看到班主任尽心竭力负责时,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在“龙小”不断发展的功劳簿上有我的一份,它让我切切实实感到自己的价值,这种感觉是一种幸福,一种满足,一种责任。
这种感觉延伸到难以忘记的2001年10月9日,我荣幸地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北师大培训的三个月,可以用“洗脑铸魂”四个字来概括。我被学府浓浓的文化氛围所熏陶,被知名教授、专家精辟的论点所折服,被众多同行渊博的知识所吸引,更加明确了肩上担负的历史重任。
时间稍纵即逝,不知不觉间,三个月的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聆听了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同志《骨干教师充电加油,做时代楷模》的报告,对加强素质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王炳照教授的《传统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专题讲座,使我们感悟到要弃传统教育之糟粕,扬传统教育之精华,改革和丰富现代化教育,使学生勤学、苦学、好学、乐学;肖川教授《教育必须关注完整人的成长》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其丰富的词汇表达能力,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熟练驾驭教学的能力,让人赞叹不已。他让我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之关键,是要让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为他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另外,田青教授、石中英教授、刘坚教授、檀传宝教授等来自教育前沿的专家报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明白了:要关注孩子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指责:如果儿童生存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攻击;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冷嘲热讽;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和抵触。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大度: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尽快更新观念,要学会无批评教育,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基础教育关注的是公平、公正、宽容与自信。
此次培训使我感触很多。我撰写的《人生旅途》《时代的召唤》《挑战自我》三篇稿相继刊登在北京师范大学刊物《木铎之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