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1400000030

第30章 宗教禁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信仰宗教的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而该神秘力量或实体统摄着万物,拥有绝对的权威,并主宰着自然界的进化,决定着人世间所有生灵的命运,从而使人类对该神秘产生出一种敬畏感及崇拜心理,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各种仪式活动。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宗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目前,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的教徒人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民族宗教,如印度教、犹太教和神道教等。在人类早期的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而在现代社会,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中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宗教,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他说:

生命短促的人类,川流不息地,一代一代相继来到这世界,又相继离开这世界;每人都肩负著恐惧、匮乏和忧虑,跃进死亡的怀抱。当人类如此地生死相继时,他们从来不厌其烦地问什么东西使自己烦恼,这个悲喜剧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向天呼求,但天道无言。天没有给我们回答,却来了一批带著启示的教士。

但是,如果一个人还认为那些超人类的存在者曾经替人类带来信息告诉我们有关自己或世界存在的目的,那么,这个人便仍然停留在童稚时候。各种启示一定有错误,就像所有有关人类的事物一样;往往包含在奇怪的寓言和神话中并因而称为宗教,然而,除了智者的思想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启示。因此,在这个范围以内,不论你相信自己的思想或他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相信的都是人类的思想和意见,而不是别的东西。然而,人类往往有一种缺点,总喜欢相信那些自称其智识来自超自然力量的人,却不愿相信那些自己头脑有思想的人;可是,如果你记得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巨大不平等,那么,便可以知道,某一个人的思想,在另一个人看来,很可以作为启示。

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波罗门教也好,回教也好,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所有教士僧侣的基本秘密和狡猾的地方,都像下面所说的。他们认识并抓住了人类形而上需要的巨大力量和牢不可破性,于是,便先称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方法,他们说,用这种需要,可以把解决人生大疑问的答案直接带给人类。一旦他们使人们相信了这种说法,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引导和支配他们。比较慎重的统治者便与他们联合起来,其他统治者本身就为他们所统治。可是,如果能绝无仅有地让哲学家做国王,那么,整个笑剧便在最不适宜的方式下结束。

恩格斯在《路德维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精辟地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他又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恩格斯的这一观念,已经为大量的民族学方面的资料所证实。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信仰。在人类的各个民族中,都有朴素的根本信仰,而宗教正是借助巫术、洗脑等各种迷信手段,为朴素的信仰披上了华丽而神秘的外衣。宗教只要求人们虔诚地相信,而不允许人们追问其中的原因。在与历史、政治、社会和世俗不断的互动过程中,迷信的外衣变得越来越绚丽夺目,渐渐遮蔽了朴素信仰的光芒,所以可以说宗教是一种误导的信仰,本质上是高度理论化、系统化的迷信体系。宗教从世界观方面来说,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例如上帝、鬼神、灵魂、天堂和地狱等,本来都是虚构的,但宗教神学家和宗教信仰者却认为真有其事。当然,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虚构出来,也并不是毫无一点客观根源的,它是按照人类的现实生活加以想象而构成的。

从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来说,它曾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们精神的“鸦片”。宗教从来都是把世俗的社会道德纳入其传教的范围内,而宗教职业者则作为行善的使者和劝说者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使有些善良的人们在这种宗教道德的熏陶下而成为忠实的信徒。这种宗教道德的作用,有时比世俗道德规范和成文法律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具有一种“感化”的力量。统治阶级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可利用宗教,煽起信徒的宗教狂热,为统治阶级的利益去火中取栗,历史上的某些宗教战争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宗教教派之间的斗争,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宗教,都宣称自己是真理。实际上,无论我们如何给真理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它都应该是能够正确地帮助人类追求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的一种东西,而宗教作为毒副作用极其严重的精神诱导剂、迷幻剂和麻醉剂,是与真理有着天壤之别的,不可同日而语。

种种宗教都宣称自己促进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这是以偏概全。实际上,在宗教活动中真正起到推动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作用的,恰恰是被宗教力量深深纠缠、束缚、误导和扭曲了的朴素的信仰的力量。如果人类能够摆脱宗教的干扰,正确地认识和发挥信仰的力量,那么人类创造精神成果的能力就会得到真正的释放。

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是有区别的。宗教禁忌主要指宗教的教规、教义民间化之后所形成的约定俗成式的禁忌。在这各种各样的禁忌内容中,惩恶扬善是其最根本的目的。

在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宗教禁忌中,凡是有宗教标志如塔、寺、庙、观等的地方,也就是宗教供奉献祭及信徒聚居修行的地方,禁忌任何人擅自接近,更禁忌毁坏和践踏。

在佛教信仰的民族和地区,由于教派的不同,许多佛教禁忌的内容也不相同。在藏区,禁忌随意进入经堂。禁忌他人随意触摸寺庙中的佛像、经书和钟鼓,禁忌随意触摸活佛的身体,也禁忌他人随便触摸一般人身上佩戴的念珠和护身符等“圣物”,否则会被认为是触犯神灵,招致灾祸。裕固族也信仰佛教,旧时各家都敬奉“毛神”。外人的枪支、弹药、牧鞭、生肉和生皮等物禁忌进入自家的帐篷。禁忌食用驴肉和马肉,否则死后不能升入天堂。在藏传佛教地区,禁忌食用鱼和虾。

对于住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众,佛教有许多需要遵守的禁忌。例如,禁忌留女人在寺院过夜;禁忌外出时不穿袈裟;在诵经时,禁忌摇头晃脑,禁忌随意走动,禁忌随便发出怪声。在大多数佛教寺院之中,都要求僧众必须遵守教规中的“五戒”、“九戒”或“十戒”。所谓“五戒”,是指“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道谎;五,不饮酒”。佛教认为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受持五戒的人,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如果受持了五戒,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满足一切智、如佛所学而学、智者不毁、不退誓愿、安住于行、弃舍生死、慕乐涅槃、得无缠心、得胜三昧、不乏信财十种利益。此外,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途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在藏传佛教中,“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和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分别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则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恪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所谓“九戒”,是指在“一,不杀生;二,不偷不盗;三,不奸淫妇女;四,不开玩笑,不说谎,不打人,不骂人,不挑拨离间;五,不吃酒,不抽烟”的基础上再加上禁欲及按时就餐;不打拳、不跳舞、不冲鼓、不吹箫、不弹弦、不看戏、不擦粉、不戴花;只许睡一尺高的床,不许垫棉;不做买卖、不备金银这四条。因此,无论戒律条文的多少,都旨在规范僧人们的行为,而以尽善尽美为最高目的。

道教在我国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汉族民间最为流行。道教中的禁忌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佛教,也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说法。其中“五戒”的内容基本上与佛教相同,也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所谓“八戒”,就是在上述“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上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不得香油华饰、不得耽著歌舞三条。《玉清经》中的“十戒”为:一,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不得淫乱骨肉、姑姨姊妹及其他妇女;五,不得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不得污漫静坛,单衣裸露;七,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八,不得裸暴三光,厌弃老病;九,不得耽酒任性,两舌恶口;十,不得凶豪自任,自作威利。从中也可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伦理因素。总的来说,道教戒律主要以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贪欲、戒纷争和提倡诚信、尽忠孝等内容为主,以贵生为人类社会的思想美德,要求道尼及居士以及普通人等都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善待万物,积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一切公益事业,“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太上感应篇》)不得做有损于社会公序良俗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扬善止恶,认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经》)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保护,对于普通老百姓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思想伦理的自律,这些禁忌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在继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功效。

生活在甘肃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总体而言,伊斯兰教提介诚实和谦虚,认为诚实使人行善,善行引导人上天国,谎言使人行恶,恶行使人入火狱。伊斯兰教律禁止撒谎、爽约、隐瞒、诬蔑、作伪证、谗言等。教律还规定,同他人谈话时不能看不起对方而别转脸去,走路时不能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伊斯兰教提倡语言文明、优美,规定说话要低声,待人和颜悦色,切忌粗暴,不能对人讥讽、攻击、以诨名相称、以恶语排谤。伊斯兰教还提倡宽恕、公正、排解纠纷,禁忌正怒、妒忌、背后非议、刺探、恶意猜测等。

喇嘛教在甘肃和青海两省的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同一套法规,对当地的人们具有约束的力量。对于寺院,裕固族有着自己的禁忌。禁忌俗人经过寺院时不下马,而是要在距离寺院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神的尊敬。搬家时,禁忌人们从寺院前面经过,而必须从后面经过。禁忌妇女走到寺院的佛像跟前,更禁忌产妇进入寺院。如果违犯了上述规定,轻的罚跑,重则处死。此外,所有的牧民家庭,如果有结婚、生子、卖牲畜、搬家以及盖新房、打井、出门、过年,甚至妇女戴头面等事情时,都必须到寺院中算卦送礼,禁忌自行其是。新婚后的新妇第一次出外放牧牛羊,要到寺院中请喇嘛打卦,选择吉庆日子,禁忌随意自作主张。婴儿出生,也要请寺院中的喇嘛念经。给婴儿行命名礼,由父母亲来命名。牧民家中如果死了人,寺院还规定要在“头七”、“二七”和“三七”必须请寺院中的喇嘛诵经超度。在诵经期间,死者家庭除供给喇嘛正常的饮食起居外,还要将死者生前使用过的衣物送给寺院的僧家,否则对自家不利。裕固族还保留着祭祀祖先的习俗,每逢过年和重要节气时,人们全家都要携带抓肉、炸馃或者包子等上佳食品,去到山林中扔掉,以表示对自己祖先的祭祀和怀念。

对于中国民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佛教和道教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大宗教,但同时也还有许多的民间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是封建社会中流行于社会下层的多种宗教的统称,由原始宗教演变而来。但由于经常遭到封建政权的取缔和镇压,被斥为“邪教”、“匪类”,因此其活动呈秘密状态。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民间宗教所崇拜的神祇大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受到百姓的敬戴而逐渐演变成神。这些神有的是地域性的,如妈祖只受到沿海地区祭祀,禹王庙只存在于大禹活动的山西和逝世的浙江地区,各地的城隍和土地都是当地有名姓的历史人物;也有的在全国各地受到普遍的崇拜,如财神赵公明、关帝等;有的神演变为行业神,只受到特定行业的崇拜,如鲁班作为木匠和泥水匠的祖师受到祭拜,唐玄宗李隆基是戏班的祖师爷,梁红玉被妓女作为保护神等。中国民间宗教的神祇大部分被道教所吸收,有的甚至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部分,例如佛教地狱中的判官,甚至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真人。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释、道、儒三教合流的特定的中华文化氛围中,民间宗教的普及已经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任何能让普通民众怀念的人物,在逝世后都有可能被建立庙宇,逐渐演变成为民间宗教的神祇,如郑成功等。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民间宗教的发展、演变大体经过了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民间道教如张角的太平道、南北朝至北宋时期民间佛教异端和摩尼教、南宋至明代中叶兴起的白莲教、明代中叶至清末的民间宗教等四个阶段。其中明代中叶至清末这一阶段,是民间宗教最为活跃的时期。新兴民间宗教再度兴盛起来,数以百计的教派宗门纷起林立,构成封建社会后期下层社会民众运动的中心内容。明清两代主要民间教派除罗教外,尚有黄天教、西大乘教、东大乘教、弘阳教、龙天教、长生教、三一教、鸡足山大乘教、青莲教、八卦教、一炷香教和真空教等等。这些教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为了安身立命,每个教派独立兴教,一般都要编撰一种或数种本教的经典,即所谓的宝卷,用来阐述其教义思想。这些宝卷大都通俗易懂,便于咏唱讽诵,为群众喜闻乐见,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民间宗教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及近代,它和秘密结社一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乃至政治制度都起过特殊作用。但对于西北地区的民间而言,民间宗教的禁忌内容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中的禁忌为主,同时佛道两教中的教义戒律互相渗透,在普通老百姓的禁忌观念中已经水乳交融而混为一体。

中华民族一向有卓越而朴素的自然主义信仰。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本民族的朴素信仰做了精辟的总结,同时从精神家园中彻底地扫除了迷信的蔽障,并为后世留下了呵护心灵、完满精神、抵御偏执的智慧良方,老庄哲学就是这些光辉思想的集大成者。当今世界,复杂纷扰,只有朴素圆融的中华原生大智慧,才能够真正帮助大众,抵御宗教迷信的蛊惑,克服科学的片面,谱写幸福的人生,营造祥和的社会。老庄哲学与科学并不矛盾,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懂得中国古典哲学里朴素的体用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科学,造福人类。现行的教育制度,严重阻碍了传统智慧的传承,造成现代国人的心灵空虚和迷茫,给了异端邪说可乘之机,是莫大的难以补救的遗憾。作为一个希望追求完善的精神世界,而又同时拥有独立、完整、不偏颇的思考能力的中国人,应该首先努力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再去关心各种所谓宗教和信仰,以便能够真正地“择其善者而从之”,获得利益。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本书是一本集中展示宁夏电力职工文化生活成果的图书。全书收辑了职工围绕“三集五大”活动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演讲、发明、建议、征文以及格言警句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文章数十篇,从而也集中展示了宁夏电力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建议出版。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西藏生死线

    西藏生死线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热门推荐
  • 现代化大唐

    现代化大唐

    李恪穿越了,穿越成为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可是他却发现这个大唐却有些不太对。长孙皇后拿着对讲机指挥宫女做事,太子李承乾正在玩策略战棋游戏,李靖正在在电脑面前分析战局,李世民正在心里面酝酿着无纸化办公。而这一切,都要从三年之前出现的那个时空虫洞开始说起。而刚刚魂穿过来成为了一个穿越者眼中的土著,正琢磨着怎么样借助穿越者们的力量,实现大唐的四个现代化。
  • 黑暗炽耀之书

    黑暗炽耀之书

    力量,人们所追逐的最终目标与永恒的渴望。当苏图第一次握紧手中那本书时,他感觉到光滑轻薄的书页的间隙中暗藏的无限可能与终极力量。但苏图依然恐惧,还记得自己在首次死亡之前,书页上浮现的是,赤裸裸毫无掩饰的欲望。
  • 青灯录

    青灯录

    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种东西的,人人是孔子,是孟子,是庄子,是释迦牟尼,是慧能,是岳飞,他们都在,他们幻化成一个时期的各种精神的气象,我相信他们没有消失,他们还是在我们这里,如果你读到我以上讲的这些东西,感到了一种冲动,说明它在你的身体里面。就是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三五十年、七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人最后还是会变成那个样子,就是那种气象(梁冬)
  • 桃花朵朵开(五色光阴系列之橘色)

    桃花朵朵开(五色光阴系列之橘色)

    辞职,失业,重新找工作……她的生活好像一下子就掉进了逆风而行的状态里。这个男人也真是莫名其妙,外人眼前的彬彬有礼分明都是假象,在她看来,他冷漠、凶巴巴,是她碰到绝对会绕道躲开的那号人。可是,相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他收起冷脸温然微笑的样子,她会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让人移不开视线呢?缘分这种事,从来都是说着好玩的吧?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难道真的会在现实里上演吗?
  • 前世今生:扶桑

    前世今生:扶桑

    女人香不是香,扶桑也不是小妖。九天之上,是谁先付出的真心?堕入轮回,又是因为什么?中了你的毒,爱上你的魂,我早已万劫不复!似魔非魔,似仙非仙,前世今生怎样的纠葛,如此缠绵纠结的相爱之路,最终能否换一世白首偕老?
  • 惹火蛮妻

    惹火蛮妻

    他是冷酷睿智的集团总裁,玩世不恭的花心阔少,习惯了游走于无心无情的风流游戏,却屡屡被这个变幻莫测的女人搅得一塌糊涂。当冤家路窄渐渐变成浓浓牵挂,当心底曾深爱的女人终于可以为她放下,她却已经为别人穿上嫁衣,看向他的双眸里满是疏离,“你从没爱过我,我只是个替身。”他愤怒的几乎将她撕碎,“没错,可我就算不爱你,也不许你爱别人!”……纷乱复杂的爱恨情仇中,当重重的误会和伤害接连来袭,霸道的他,骄傲的她,挚爱的真心又该何去何从。
  • 重生网文之重登神位

    重生网文之重登神位

    “今天,一颗闪耀在文坛星空之上一颗最明亮的星辰陨落,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与损失。”-------国际文学联盟主席安罗思“一代传奇今日成为永恒。”-----------------美利坚联邦文化团团长“经研究决定,将今天作为世界文坛领袖墨云的纪念日。”-----------------中华文学主席张开风“联合国今日通过决议,将新发现的天马座一颗超行星命名为墨星,以纪念世界文坛领袖墨云。”------联合国秘书长蒋基文
  • 黑空的夜

    黑空的夜

    他们是一群个坏孩子但是,他们中也有个好学生有的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坏孩子有的只是学习不好的好孩子但是,他们都顶着同一片天空,只是,不一样的夜而已。
  • 圣灵天帝

    圣灵天帝

    郁莽苍原,吾恐沉浮。蛰居起卧,俯览天下。无尽洪荒,引动四方。谁主今朝,我必逆道。不为天生,不为地灭。英代翘楚,因我黯淡。吾生吾死,吾死吾灭。染尽凡尘,圣灵天下!
  • 夕阳下的奇缘

    夕阳下的奇缘

    她,只是个相貌平平的女大学生,学习成绩还一塌糊涂,却有一个超级完美的老哥。一天,她来到山崖上采一个百年不得一见的蘑菇,不料却被她哥的“爱慕者”踢下悬崖,穿越了。其实这年代人人玩穿越,但为什么她却穿越到一个像沙漠有不是沙漠的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