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说明事情真相的现象应予以肯定;但对他的错误的一面要进行教育,两者要分清。这有利于孩子与家长接近,说心里话;而家长也可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对孩子的要求要合乎他的实际。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常孩子智能的水平有所差异,所以也不能苛求。
对孩子说的话要进行调查,不要轻信,尤其对孩子的话有疑点时,更需进一步弄清,使得孩子以后不敢再说谎。孩子说真话时要及时表扬。
与孩子讲理不听怎么办
从心理发育来说,2~3岁的孩子有自信与不自信的矛盾。在这年龄阶段已会独立走动,活动范围扩大了,还会自理大小便、自己吃饭,因此觉得自己样样都行,可以不依赖父母,遇到什么事都是“宝宝自己来”;但实际上有不少问题还得依赖父母。对幼儿讲道理之所以听不进去的部分原因即与此有关。
与孩子讲理不听怎么办?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要以理说理,不能以武力代替说理
孩子做错了事或者不听话,要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但说的道理要真的有理,使他容易接受。即使目前不能接受。千万不能以武力来压服他。这种“热”处理的方法非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反抗的心理。因此还是以“冷”处理为妥,讲明道理之后如果他不接受暂时不去理他,事情过后再谈。
2.要选择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人进行说理
一个家庭中,在小儿的心目中总有“权威人士”。他只相信“权威人士”的话。这类“权威人士”往往比较和气可亲,说话算数,平时对孩子也比较关心,因此孩子对他(她)说的话容易接受。相反,有的人平时对孩子要求过严,限制过紧,他(她)的说理工作孩子非但不听,反而会有反抗情绪。
3.要给点面子
说服教育孩子时要看场合,尽量不要当众训斥,要个别谈,让孩子知过而改。有时为了改正某一缺点,孩子会提出一些理由作为条件。例如小儿在地上乱爬,妈妈叫他不要爬。他可能会说:“不,要么您抱我到街上去看热闹。”作为父母,如依顺他提出的不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小面子,使孩子觉得很高兴,就会自觉地从地上爬起来,跟着家长到街上去。
4.非原则问题不一定都要服从
小儿长大后有他自己的意见、行为。只要这些行为对周围的人,对小儿自己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就不要去多管,不要坚持“父母之命,不可不听”。给他一点小自由,对培养他将来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很有好处。
5.平时不能让其任性自由发展
因为任性的孩子往往听不进正确的道理。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逐渐增强,讲理不听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吓唬孩子有什么坏处
有的孩子走进医院大门就叫,一看见戴白帽子、白口罩的医护人员就哭,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家长在对待孩子没有办法的时候曾经多次地说过:“你不吃饭送到医院去看病,叫医生、护士给你打针。吃了饭就不去医院。”孩子就勉勉强强地吃几口饭。家长有时还吓唬孩子:“把你关在暗房间叫老虎、野猫来咬,叫人民警察把你抓去”。他们说吓唬孩子的话,让他求饶,承认错误,保证下次不再重犯。确实,用吓唬的方法来制服任性、不听话、爱淘气的孩子,有时也能收到暂时的效果,而且在短期内反复使用还是比较灵的。于是有的家长就用吓唬的手段作为教育子女的一个法宝。
其实孩子是被家长吓倒的,孩子并没有认识他的缺点、过错在哪里。例如不吃饭对身体有哪些坏处,随便打人的结果如何……孩子都不知道。多次吓唬后孩子的胆量也逐渐大起来,偶尔有一次被家长关在黑房间内却没有见到老虎、野猫来时,孩子会说:“老虎没有,野猫也没有,妈妈、爸爸说谎。”或者按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医生、护士并没有给他打针时,孩子会感到家长在吓唬和欺骗他,很可能重犯错误,而且错误愈犯愈大,造成恶性循环。
采用吓唬的手段,对孩子的心理也会有不良的影响。原先胆小的孩子愈是吓唬他,他愈是胆小,将来懦弱无能,缩手缩脚;原先胆子比较大的,当你吓唬无效后更是横冲直撞,不讲道理,无所畏惧。
用吓唬的方法对待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无能,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长此以往家长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做父母的威信。因此还是应以正面教育、说理启发为主,虽然当时不一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旦生效,却是持久的。
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
目前,独生子女中任性的孩子不少,家长对这类孩子感到棘手,明知任性对孩子将来性格的发育没有好处,但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纠正。
仔细分析一下,一个孩子在家出现任性的机会比在托儿所及幼儿园多。例如一个孩子在家不吃蛋,到了幼儿园、托儿所就吃,这说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法,日久之后造成孩子任性的坏习惯。
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呢?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不合理要求绝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并且应该从小时候开始抓起。孩子往往见机行事,看到家长稍为让步,他就会采用各种方法(如哭、吵、闹、地上打滚等等)迫使家长来满足其要求。如果家长百依百顺,下次就“如法炮制,一定成功”;如果坚决拒绝,孩子也无可奈何。长此以往,小孩也就觉得无“利”可图,自动“收兵”了。
2.抓紧平时的教育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等方法,让他知道什么年龄应该做到哪些,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使孩子养成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孩子在1岁以内家长抱着他上街是正常现象,但到2~3岁时仍然要抱着上街那就不应该了。此外,还可以结合浅而易懂的科学知识,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改去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孩子有挑食的习惯,就要讲明身体的营养需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孩子任性发作时与他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事情过后再讲道理,这时比较容易接受。
3.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
婴儿期的孩子是以眼见为实的,即认为眼前看到的东西是存在的,拿走后看不到了,他就认为东西不存在了。例如婴儿看到一件玩具后想要,家长认为这种玩具很精巧容易损坏而不给他,双方发生“冲突”。在这种场合下家长如何处理呢?讲道理,他不懂,责打,也不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家长或别人将玩具拿走,不在他的视线之内。当时可能孩子还哭一下,但不久发现玩具不在了,他也不想要了。
4.家长之间的意见要一致
父、母亲之间的意见要一致,而且同祖父、祖母之间的意见也要一致,不让孩子有“空子”可钻,否则家长的正确意见就无法付诸实现。另外,父母的行为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总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
5.不去理睬
对已经很任性的孩子,由于他掌握了父母会百依百顺的心理,如果这次偏偏不去理他,即使他哭吵得比平时更凶也不去理他,使他感到这样下去达不到目的,便会停止哭吵。父母坚持几次之后,他就会改正这种坏习惯。
已经相当任性的孩子,纠正起来要有一段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取得预期的成效。
棍棒教育有什么害处
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对独生子女家长来说,尤其如此。但个别家长则信奉一句老话“棒头下面出孝子”或“棒头下面出龙凤”,因此棍棒教育在个别家长的心目中成了教育子女的一个法宝。
这些家长认为棍棒的皮肉疼痛会使孩子牢记不忘,迅速地改正缺点。但是事与愿违,棍棒教育非但收不到父母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下列不良的后果:
1.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关怀、爱护他。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爱比维生素还要重要。”对孩子的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动力。孩子偶尔受到父母责打之后不久,他会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而仍旧亲着爸爸妈妈,这是日常生活常常遇到的例子。但是经常打骂使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种感觉,为什么我的遭遇和别的孩子不同?难道我是家庭中的多余者?久而久之,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认为反正我是家庭的多余者,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加深。当他还年幼无法与父母抵抗的时候,他能暂时忍受,一旦长大有了力气、足以与父母对抗时,就会导致家庭感情破裂。
2.心理的偏离
经常受到责打的孩子,他们的心情比较抑郁、沉默、畏惧、缩手缩脚、很少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自卑心理突出。在他们的脸上很少见到欢乐的表情,甚至失去孩子应有的天真。
3.走向反面
为了摆脱家长的惩罚,孩子不得不违心地说假话。日久之后欺骗、吹牛成为他的绝技。即使在棍棒的压力下承认了错误,内心也有怨恨,把自己的委屈、怨恨在别处发泄。他可以虐待幼小的动物,例如弄死蚂蚁、肢解蛤蟆、吊死小猫;甚至模仿父母的“棍棒法”以暴力来制服比他年龄幼小的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可能出现违反社会治安的行为。
孩子总是孩子,年幼不懂事,大人告诉他的不可能完全理解或执行。即使本身从实际经验中受到挫折或失败也不一定会从中吸取教训,而可能下次重蹈覆辙,更何况孩子有他的自尊心理。切忌成人化的教育、切忌棍棒教育。只有耐心地说理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父母应在孩子前建立怎样的威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认为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了“绝对威信”后,教育孩子才方便,样样听“老子”的。因此有的家长为了建立威信而“不择手段”:
(1)通过严厉获得威信。摆出一副“老子”的架子,不分事情大小,孩子的一切行动都要家长同意才行,要求子女对家长绝对服从,不能说一个“不”字。有时家长明知自己有错误,也不承认,坚持下去。
(2)通过高压获得威信。“棒头下面出孝子”是理论根据,孩子一有错误就打。打得孩子服服帖帖,叫饶说“下次再不这样了”才罢休。
(3)以爱抚获得威信。对子女的要求百依百顺,对其错误行为采取姑息的态度,不予教育。平时随便许愿奖励,以取悦孩子。
以上三种威信都是假的威信。因为孩子恐惧、无力反抗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所以暂时地服从,但这种假威信对孩子的心理会起到深远的不良影响。时间一久,这种威信就要失效。
要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真正的威信,主要靠父母自身的示范形象,让孩子看得到,学得着。首先,家长要有自我修养。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表率。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出口骂人,孩子也骂人;母亲说谎,孩子也学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家长为了教育下一代,自己首先要克服某些缺点及不良习惯,不让孩子跟着学。其次,家长应该成为爱好学习的榜样。家长平时抓紧时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就能影响孩子也热爱学习,天天向上。很难设想家长不爱学习、天天吹牛扯皮、游手好闲,他们的孩子却会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