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8100000005

第5章 仁爱智慧(2)

所以从真诚,自然这个角度讲,“木”倒体现了仁者的风范。所谓仁者正是要完整地认识人的本性,实现人的使命,以真诚待人待物。如果无法做到真诚的话,那么也就难以实现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因为所谓诚便是要求人们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对待它。如果以私心来揣度别人,必然会出现隔阂,这便是不诚。当然仁者所谓的诚是立足于对事理人生的通达,实现理想人格完美境界的基础上的。所以还不同于木。

古代有个皇帝在位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个皇帝就问大臣: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大臣回答说:老百姓吃不饱饭,饿的。于是皇帝十分真诚而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做皇帝到这种程度也算做到家了,不是吗?所以单纯的木还不能说是仁,只是形象而已。它还缺乏内在思想底蕴的支持。

最后我们说讷。所谓讷就是说话迟钝,话不多。孔子的好学生颜渊就有点这个劲儿。

孔子给他上课,颜渊也是老老实实听讲,从不发言,更别说提问题了。弄得孔子讲着讲着心里也没底了,不知他听明白没有。好在事后观察发现,颜渊对老师的话是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行在身上,执行得不折不扣。这种闷葫芦人物民间统称老实人。之所以说它近似于仁,就在于真正的仁者境界乃是知晓天道,贯通物我的,换句话说仁者对人生世间及其为人的使命已经了然于胸,因而不存在什么疑惑,也不再介入什么无谓的是非争议中了,进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仁道乃是一个贯通、融合的境界,而语言相对于思想的无限空间,只是一种有限的手段,无论怎样表述,总要失之一偏。这里就用上《老子》的话了,诚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既然如此,一说就偏,那就难言了。所以仁者往往不假言辞,故而外在看起来是讷,其实心知肚明得很。

以上就是从外在形式上看近似于仁的四种品格,但要是想真正达到仁者境界还需要有内在的道德涵养,而不能流于形式。

人只能做自己本分的事

【原文】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②必于是。”

(《里仁第四》)

【注释】

①造次:言急遽,仓促不暇。②颠沛:指偃仆之意。偃是向后仰倒,仆是向前倒下。

【译文】

孔子说:“富者财多,贵者权重。此二者皆是人所贪求的。但是如果想不以仁道取之的话,这是仁者所不为的事。贫者乏财,贱者地位低微。此二者是人所嫌恶的。但是事物往往否极泰来。君子遵守人道,自得贵贱。如果想不以仁道而强行改之的话,那么仁者宁处贫贱而不为也。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就在于坚守仁道。如果违背仁道的话,何以称为君子?所以君子时刻不违仁道。即便处境局促,颠沛流离,身处困顿之中也是如此。”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是自己无法决定的。比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先天而生的才智和我们所面对的历史趋势。我们也无法改变作为生物所不得不面对的生死结局。所以有人感叹天道不公,生人有贤有愚。

有人感叹生不逢时,不能尽展人生理想,有人则是感时伤世,痛觉人生苦短,有如白驹过隙,不能长生不老。以上种种在孔子看来都是每个人生来所不得不接受的东西,孔子称之为命。就这一点而言,人在根本上是无从选择的。这也不是人所能决定的。该苦恼一样苦恼,该想不开一样想不开。所以孔子认为这些问题不是人之为人所应考虑,乃至强求的。如果硬要做下去的话,那必然会伤害自己的天性和为人的使命感。可是现实生活中恰恰有许多人执迷不悟。

历史上,唐宋时期重视文风,讲究教化,故而文官当政,文臣掌握大权。武将们往往因此受制,很难再像争霸天下时那样受宠了。这是历史时势所然。不能强行违拗。故而有人又讲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它表明了军人对命运本身通达的认识。眼下我们所处的是知识信息时代,科技实用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备受重视,这也是一种时势。然而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其他专业的人才不必有什么感慨,乃至胡乱比较,乱分优劣。假如时代风向一变,又当如何?如此变来变去,何谈成就自我,完成人生使命?

所以孔子认为人不应当拘泥于自己无法决定的天命,而应该在天命的既定形势下为人所应为。这是人能为,也当为的事情,这就是人的道德修养。孔子讲道德不是空言什么家庭社会伦理道德,而是成就人之为人的仁德之性,即人性。

《易传》中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诚之者性也。”《论语·阳货》中又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三句是孔子总论人性的话。我们可以细细把玩一番,然后才能明白孔子讲人性的含义,不至于误解,乃至自以为是。

孔子所讲的人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这个有是说人生为人,作为一个人应当有的东西,不是说他那时就已经具备了。这是两回事。就应当有而言,它既体现了人与万物相区别的地方,又表明人作为一个生物种类所应具有的天赋的共同特点。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孔子那里人性的完整实现需要一个不断认识和提高思想境界的修养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过去人们曾经发现过各种狼孩和鹿孩,他们虽然具有人形,但是从真正意义上讲已经不属于人类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活在人群中的人虽然也有强烈的物质需要,但是如果缺乏为人所有的真正的思想修养的话,那也不过是一个唯利是图,靠动物本能过日子的生物而已,也还算不上真正的人。

那么孔子所讲的人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孔子没有说明,但是在生活具体事件中体现出来了。孔子讲人之为人而不同于他物,就在于人能够在生活中反思自己,通过这种反思了解自身的欲求,进而推而广之,将心比心,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再进而明了人与万物各自不同的成长原则,尊重自然,从而使人与万物和谐共生于无限宇宙之中,并行不悖,各自实现自己的存在使命。这是人之为人的当然人生使命,生而为人的责任。不如此不足以体现人之为人的意义。

这种不断扩充的、重在彼此尊重和理解,以实现各自生命价值的思想便是仁德,他所达成的境界就是仁者境界,也就是人的理想人格、道德所在。他的动力源泉就是发于内心的真诚的情感——爱。由于个人天生素质不同,后天机遇不同,所以生活中具体的人们道德境界也不同。但是孔子讲为仁由己,这是不必外求于人的。因而没有不能做人的问题,只有不肯做人的问题。而做人的关键就在于守道,即仁德。

当一个人明了宇宙大道,为人之仁德后,便知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他便能以道来权衡人生际遇中的得失。所谓贫富、贵贱都是外在际遇,都是可以转变的东西。这种转变并不是人生目的,人生的使命在于成就人性,合乎仁道。天下大事合乎仁道,自然努力上进求取富贵功名,反之还要不择手段地向上爬,那就是助纣为虐,违背道义了。

同样,人各有其才智短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便是合乎道,合乎仁。反之嫉贤妒能,巧取豪夺,便是违背道义,为君子所不齿。由此看来,为人处世皆应以仁道为准则,首要在于成人成德,不可舍本逐末,即便身处逆境,亦要守定如一。这是为人的本分啊!所以古人说:君子谋财,取之有道。正是这个意思。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恰恰是它的反义写照。人之为人,为什么要选择鸟的活法呢?

没有道德的人更易困惑

【原文】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①”

(《颜渊第十二》)

【注释】

①诚不以富,亦只以异:来源于《诗经·小雅》,只,适也。意思是说即便不足以致富,也称得上标新立异了。在上文中是反义用之。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良臣谏章奏本

    良臣谏章奏本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热门推荐
  • 修元录之天生废物

    修元录之天生废物

    一个先天资质不足,又整日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的富家少爷。身染重疾,去向号称“见死不救”的张神医求救……将会在江湖中牵扯出怎样一段爱恨情仇?
  • 源仙之五行法

    源仙之五行法

    来到一界充满源之力的世界,却成逆天魔头,成众派追杀之人,而后险死重生,以源力五行法,逆修成仙,叛天下大道,寻登天回乡之路
  • 牡丹公子

    牡丹公子

    他本是一个翩翩公子,有着绝世容貌,但他风流成性。他素喜牡丹,他说它:国色天香,丰姿绰约,倾国倾城。没有花能和它媲美。故此,人们称他为“牡丹公子”。本轮不到他做宰相的,可以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一个风流公子,他有一个哥哥,替他挡下了宰相的这个位置,但,天不随人愿。他十六岁进宫为太后庆生的时候,被居于深宫的半老徐娘姬红给看中了。仲彦儒他一风流成性的翩翩公子,怎会居于深宫去陪一个快有自己娘大的老女人,这点姬红还是知道的,于是他变想办法杀掉仲彦儒的哥哥,由他担任这宰相之位。仲彦儒做了宰相,便要天天进宫,姬红的机会就多了。但姬红没想到的是,因为仲彦儒进宫,被和仲彦儒同龄的太子安闵言看上…
  • 梦回归处最真时

    梦回归处最真时

    繁华落尽,只是等梦醒来。一切那么美好,那么幸福,可是为什么却是一场梦,而梦醒来却是要面对那么残酷的现实。
  • 六界苍天劫

    六界苍天劫

    两个孤儿,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向了修真的道路,却卷入了一场惊天的阴谋。为了心爱的女人,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满天神佛,六界仙魔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仙魔敢阻,一概杀之与所有的人为敌又如何,只要自己的亲人朋友不受到伤害就行就算是这天要缚我,我也要打破这天这地要缚我,我就踏翻这地。
  • 黑铁战神

    黑铁战神

    黄金时代,人族高手辈出,有大能撕天裂地,覆雨翻云,与众神共治环宇。白银时代,人神大战,人族建白银帝国,率百族共抗神族。青铜时代,各族决裂,人族建青铜皇朝,与各族征战。黑铁时代,妖魔纵横,鬼怪肆掠,人族彻底沦落,饱受压迫奴役。“青铜皇朝后,黑铁再无王”。且看主角如何在绝境中逆天改命,率领人族强势崛起!
  • 爱,如何能断

    爱,如何能断

    “你会后悔的!”十年了,这决绝的话语还让她铭记在心。是啊,他做到了。十年了,她口口声声说要忘记,却又瞒着所有人爱他。爱,教她如何能断……
  • 幻想的召唤师

    幻想的召唤师

    大家好,初次见面,我是这本书的作者。于是第一次写书,如果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请指出来,我会尽全力修改。
  • 妃王

    妃王

    平域,一片广袤的大陆,在一次次江湖纷争和战火的洗礼中,孕育出的是人心对权谋的欲望。刚刚平息战火的平域看似平静,实则暗波汹涌。在一次次的金戈铁马后,是孤独的如影随形。
  • 妖魔共舞

    妖魔共舞

    心中若有魔,仙神皆可奴,心中若有邪,金佛难过劫;魔躯虽已死,魔念却难灭,一息若尚存,吾亦当不死!妖魔回归共舞日,诛灭天道进行时,无尽轮回犹再战,重塑真魔待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