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8100000003

第3章 血脉亲情(2)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一件事: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位苏军将军准备率领部队突围,为此他不得不抛弃了一些重伤员,轻装前进。在军事上他作出的选择也许是正确决定。但是若干年后,一场政治斗争袭来,有些人便站出来指责他没有感情,在关键时刻抛弃战友逃命。由此来看,在不同的人生时刻里,人们看待同一问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里面是很难确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因此说人生选择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或者唯一正确的结果。

由于个人眼光不同,对待同样事物的结果和效果也会因人而异。科学要求还原事物的真实形象,强调事物自身的客观性。但人类生活恰恰需要体现人的丰富个性,强调人的自我色彩。因此说在每个人的眼里,世界都是不同的,意识中的世界也随着人生阅历不断变化。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再去面对生活中的争论与矛盾时,就会发现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应当学会如何理解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固执己见。因为生活中的真理并不是唯一的,所谓争议往往只是各执己见的结果。

了解了这一层含义我们也就会明白孔子上面所讲的话的深意了。也就会明白如何去处理家庭生活中的代沟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会和父母意见不一致。孔子认为当我们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可以陈述自己的见解,但不要固执己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是一种多向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有着自己的一种理解方式,所以不必强求为一。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去包容和理解别人。只有我们真诚地理解了别人,也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理解别人的程度将决定着我们自身世界的大小,这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必要手段。

就孝顺父母而言,意见本身不同不要紧,如何去理解父母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理解父母的想法其实比纠正他们的行为更重要。我们大可不必笑话他们如何老套,如何不合时宜。因为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面临如此的境地。我们所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真诚地去理解父母的世界,而不是去强行地改造他们的世界,更何况人生的真理并不是只有一种选择。这才是尊敬和孝敬父母的基础啊!

作为为人之本,孝贯穿于人类生活中,而理解与宽容则是尽孝的一贯精神。一个不能理解父母,只是固执己见的人是难以真正对父母尽孝的。因为他和父母生活在两个相互隔绝的心灵世界中,这是很尴尬、很悲哀的一件事。而要想真正理解父母还在于善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实现他们的心愿。至于这么做是否经济划算已是次要的了。别忘了,孝的根本就在于愉悦父母,而我们在父母身心愉悦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心灵的满足。所以孔子讲“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所谓孝的意义亦由此得以体现出来。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家庭中的许多争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员之间的冷漠,都是由缺乏相互间的理解和承受、过于固执自我所造成的,而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相互伤害。所以孝敬父母一定要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这个角度说,天下父母本无所谓对错。

尽孝最难看脸色

【原文】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

【译文】

子夏向孔子询问孝道的含义。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顺从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满意最重要,可是也最难做到。至于家里有事,子女替父母多干点活;有好酒食,先进奉给父母食用,还算不上尽孝。”

孔子对人情冷暖有着很深的认识,所以他与子夏谈论孝道时,告诫子夏不要以为替父母做点事或者弄点美味就算尽孝了。用现代话讲,就是别以为我们花钱雇个保姆来照顾老人,或者节假日送给老人一堆东西就算孝敬了。尽孝远不是那么回事。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孝敬老人呢?孔子说“色难”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的意思是说,能够一贯真诚地、和颜悦色地侍奉老人是最重要的,可也是最难做到的。

为什么真诚、和颜悦色地侍奉老人最重要呢?因为对人来说,其生活幸福与否往往最终取决于他的精神感受而不取决于他的物质享受。我们细心体会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没钱的人往往会憧憬好的物质享受,而一些有钱的人对于物质刺激则往往渐趋麻痹。他们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都因为局限于物质享受而普遍缺乏幸福感。物质享受所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就犹如黄粱一梦,总是使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患得患失的两难困境。而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又总可以看到一些人无论物质贫穷与富足,整天都是乐呵呵地在享受生活。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个快乐天真、心无牵挂的老顽童一样,幸福感亦总是伴随着他们。

由此可见,精神问题是关乎人生幸福的一个大问题。只有那些精神富足的人才会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和颜悦色地待人自然能够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这远比那些物质刺激有效持久得多。对父母尽孝尤其应该如此。孔子甚至以为这比为父母干活或提供美食更重要,因为它带给父母的是心灵上的巨大安慰与舒畅。

关于善待老人,古时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做“张良三进履”。张良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的得力重臣,一生具有传奇般的经历,如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就是他在青年时所为。这一事件反映了他性格中豪侠意气的一面。除此以外,张良还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历史典范。相传张良年轻时有一次在下邳这个地方闲逛,结果在一座桥上遇见一个老人,老人经过张良面前时故意将鞋掉到了桥下,随后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帮我把鞋取上来吧。”张良虽然感到老人的要求有些唐突且语气傲慢,但觉得还是应当帮助老人一下,便遵照吩咐到桥下取来了老人的鞋子。老人又说:“替我穿上它吧。”于是张良又坦然地跪下来为老人穿上鞋。如此三次后,老人安然受之后大笑离去。随后又返身言道:“孺子可教也。”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张良殷勤对待老人的做法,方才换得老人开怀一笑。如果一味计较老人的态度,使气任性,则必然是不欢而散的结局,也就谈不上孝敬老人了。据说老人后来授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张良据此辅佐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就了历史上的一代伟业。

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虽然重要,但是真正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古语云:“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给父母一个笑脸容易,但是在生活中处处为父母着想,每天如此就很难做到了。一些现代人在社会和自身生活双重压力下往往疲惫不堪,且充满着种种铜臭的味道,他们的情感世界逐渐变得功利和麻木,结果往往把别人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于是亲情往往被物质与金钱取缔,善良与真爱的笑容便这样被埋没,由此来看,孔子说色难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我们依然要说,这世上也许真的没有比真心的微笑,深情的呵护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更能体现真正孝道的含义了。因为它需要人们付出真实的感情和宽容豁达的笑容以维系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以体现人类生命的高尚意义。

钱财与亲情,哪个更重要

【原文】

【17.19】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阳货第十七》)

【注释】

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但是每个季节用于取火之木不同,故称改火。见于《周书》。

【译文】

孔子的弟子宰我问孔子:“父母去世后,需要守孝三年,这时间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治礼乐,必然礼崩乐坏。而一年之间,便会旧谷耗尽,新谷长成,钻燧取火者也已因季节的变迁而改变出火之木。所以说守孝一年足矣。”孔子说:“那么在剩下的两年里,你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内心是否安宁自在呢?”宰我说:“心安宁。”孔子于是说:“你要是内心安宁,那你就这么做吧。君子之所以守孝三年,就是因为这段时间里内心难过,无心品味美食佳肴,乃至寝食难安。所以坚守三年。既然你内心安宁,那你就自便吧。”等宰我走出去后,孔子很生气地对其他弟子讲:“宰我实在是太没良心了。孩子生下来三年里常在父母的怀抱,备受呵护。正因为如此,父母去世后,才要守孝三年。这是天下通例。可是宰我却不干,实在是对不起父母三年的养育之恩啊!”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中许多传统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总是让人喜忧参半。过去人们说人生有三大乐事:金榜题名——代表着事业成功;洞房花烛——代表着生活幸福;早生贵子——代表着人丁兴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观念渐渐模糊淡化了。现代一些人似乎仍在追求所谓的事业成功,甚至希望被吹捧成为某类的明星大家,然而透过表面的浮华,我们也许更多看到的是这其中围绕物质利益所进行的残酷争夺。以至于这种动物式的求生目的使所谓的成功亦失去了它应有的人类尊严,而成为一种为了活着而使用的手段。而人类的情感世界也就在这样的动物本能式的疯狂中渐渐荒芜了,这正是许多人拥有财富却不幸福的原因。

在此影响下,一些现代人对爱情婚姻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淡化。那种生死相依、相濡以沫的恋情似乎只有停留在影视作品中,许多现代人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就如同汉堡包、麦当劳和肯德基,成了典型的快餐,乃至近乎于生理本能。情感的升华反而越发成为奢侈品,因则,生儿育女就更加难以做到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父母都明白生养一个孩子是多么艰难!从怀胎十月到长大成人,需要父母投入不计其数的金钱与精力。那是任何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很难做到的。反之我们甚至可以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必定有着一种天使般的品格,那实在称得上是一种伟大。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对其望而却步,于是所谓的丁克家庭产生了。从这样一个角度看,为人父母者恰恰表征出一种无私的美德。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下,我们更可以深刻理解以上孔子与宰我的对话。宰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领受父母三年不离怀抱的无私养育之恩,却无感恩之良知,乃至在服丧期间,心安理得地享受锦衣玉食,这岂不等于是养了一个禽兽吗?真可谓狼心狗肺;二是宰我重利不重情,太过急功近利了,人家服丧期间心中悲痛得要命,茶不思、饭不想,可宰我却在那里嘀嘀咕咕地算自己的经济账,考虑什么守孝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这便有点不够厚道了。孔子气的倒不是宰我账算错了,而是他重利不重情的自私自利的卑鄙心术。

一个人对养育他的父母都如此冷漠,缺乏感情,那么他才能再高、经济再富足又有什么用呢?那只不过能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谋生、毛坚爪利的聪明禽兽而已。这类家伙弄不好极可能成为社会祸害。世界历史上那些聪明绝顶、心狠手辣而又祸国殃民的角色大多如此。可悲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关注的总是所谓的聪明才智,却往往忽视人的德性培养。因此千万别忘了,现代社会中还有宰我这种人的影子。所以大家要留神,千万别养虎为患。至于家长教育孩子就更要当心了!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年龄呢

【原文】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第四》)

【译文】

孔子说:“一个孝子应当知道父母的年龄,其意有二:一则父母高寿,可喜可贺;一则父母年老体弱,自己内心忧惧不安。”

每个人都熟识自己的生日。除了自己以外,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记事本上也许还记着众多朋友、同学、老师、上司等其他人的生日,以便我们能够提醒自己去及时地为他们送去祝福。可见,过生日已渐渐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我们中有许多人却不大能说得清或记下自己父母的年龄与生日。有人说,人是一个习惯于忘恩负义的动物。从以上角度看,这话虽然有些刻薄,却也算得上是有感而发了。

其实细细体会一下,我们所接受的父母的关爱才是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最丰富而又最无私的一种情感。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对它一种真实的写照。但是现实中当我们沐浴在这份如此丰富而无私的情感中时,我们往往变得麻木不仁,习以为常。一些人仿佛总有一种惰性,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变得漠视和漫不经心,直到有一天,当行将失去的时候,才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子女在老人生前漠然处之、不胜其烦,甚至冷言冷语,而在老人死后,却痛哭流涕,悲伤不已,进而轰轰烈烈地操办丧事。这很让人费解。因为我们实在是弄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了痛悼死者、表达自己的忏悔还是为了表彰自己,做给别人看。不管怎样,他都已永远地失去了那份真挚而无私的爱,无从找寻了。人生最大的遗憾也许莫过于此。

其实我们的许多遗憾与悔恨往往就源于自己对自身已有生活的冷漠。相反,我们对自己未曾得到的东西则总是充满渴望和关注,并且孜孜以求。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劣根性。它使我们在不断求取外在新事物的同时,又不断失去自身所拥有的更宝贵的东西。试想一下,这世上还有比父母之爱更无私伟大的情感吗?

由此看来,孔子说“父母的年龄子女是不应该忘记的”就是在提醒每一个子女在领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无限爱护的同时,还给父母一份真爱。因为每一个完整的人生都将经历生命中的角色更替。这是人生的四季轮回。由此每一个人也必将经历由被人爱到爱别人的过程。这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基本的使命。

面对父母无私的挂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冷落甚至是忽略他们呢?当我们两眼四顾茫然的时候,其实最美好的东西从不曾离开我们身边。当然我们所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记住父母的年龄。我们尽可以为父母的高寿而欣喜,因为世上最爱你的那个人还在,只要他还在,你便会拥有一份美好而完整的生活,不必独自面对整个世界。你便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对你比你自己还有信心,为此他甚至会付出整个生命来证实。

当然,每一次岁月年轮的划过都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惆怅。我们眼见着父母衰老,惊惧着岁月无情,不期然便在心上涌出一道挥之不去的哀伤。于是我们所能做的便只有细数着一个个的今天。所以请记住父母的年龄,用心去关爱他们,珍惜每一个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炎黄源流歌述

    炎黄源流歌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政治改革,农民起义,民族和战,经济兴衰,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出色人物比肩接踵。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知中国历史?我常想: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易诵易背,有些学科的知识,因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所以容易掌握,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农谚凭着口头传诵,使耕作要领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历史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于初学历史的人岂不很有帮助。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热门推荐
  • 青衣飘飘

    青衣飘飘

    枕边出现的纸飞机,竟是穿越契机。前世今生,似梦似幻。天意注定,苏青衣,你该如何抉择?冷酷王爷可是真爱?一切疑惑无从而知,草木之神兽会一一解答。
  •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本书将从楹联(即对联)这一特殊的角度,讲述湘军水师大佬、晚清主战名将、咸丰同治年间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曾左彭胡”的“四大中兴名臣”之彭玉麟的故事。作品将从楹联这一角度,以湘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为背景,讲述晚清的军政风云。作品参阅了大量史料,创作态度严谨,拒绝戏说。
  • 无憾人生

    无憾人生

    前世林安疾病缠身,不得所爱。今生的江云水随身处宅门,但却身体安健。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这世的江云水是否能为前世的自己谱写圆满的人生呢?
  • 娇妻太惹火:总裁别缠我

    娇妻太惹火:总裁别缠我

    苏绫守则第一条就算做错了事,也要摆出理直气壮的姿态!说不过就跑,绝不纠缠!第一次见面,她把他当成色狼,还把他踢了一脚。第二次见面,他裸着上身出现在她身后,她大胆的说总裁,你真的好身材……从此就开始了女追男,男追女的故事……
  • 阡骨恋

    阡骨恋

    如果没有白子画,如果没有这一切,下一世,如果杀阡陌和花千骨在一起了,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作者大大带你颠覆原著,来共赏这一段阡骨恋。)(喜欢杀阡陌和花千骨在一起的,多多支持我哦!!!对了这本书是萌系列的~不喜勿喷)“姐姐,我喜欢你”“小不点,那就别叫我姐姐了”“那叫什么?”“叫我夫君”“夫君~”“哎,娘子”
  • 谋成

    谋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越完善则成事机会更大,这成事在天则不可违,天道缥缈不可琢磨,只可善待,为自己结下善缘弥补天道,则谋成也。
  • 医学哲学

    医学哲学

    医学哲学走向未来,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讲,需要突出医学哲学反思批判的学术特征,积极发挥应用哲学的功能。医学哲学要关注社会焦点,焕发医学哲学的学术活力,揭示掩映了医学现象之中的本质内涵,反思医学的感性经验和思维方式,批评偏离医学人文思想的话语和行为;医学哲学要走进科研和临床,增强医学哲学和医学的亲和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角度进行医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医学形而上的普遍问题的研究,使医学哲学在医学中萌生、在医学中发展;医学哲学要扎根医学教育,通过促进医学教育模式和观念的转化,为医学的明天贡献医学哲学的睿智和赤诚,使未来的医学工作者成为科学思维方法、医学人文关怀能力。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萌狐快到碗里来

    萌狐快到碗里来

    场景一:出生携带神器之一,体质神奇,魔法上升加满分“你可知脖子上的项链是何物?”紫灵摇了摇小脑袋。紫极老人慈爱的接着说到“这是'残梦项链'”。这会把紫灵愣住了,残梦。残梦?残梦!!!场景二:长了十几年,从没下过山,小脑袋可琢磨着山外头的奇世界。一日,小脑瓜子一转“师兄,听说山下有好多好吃的,难道师兄不想吃吗?就上次二师兄不是带了个什么水晶鸭,那味道...啧啧”说着还不忘斜眼看了看三师兄,三师兄吞了口口水,顿时觉得手中的鸡腿对比那水晶鸭确实黯淡了几分。场景三:稀里糊涂,救了他?呵呵!救了他,那人把自己丢门口.......这下OK了,咱俩没完,没完!!!!!!
  • 逆天毒女四小姐

    逆天毒女四小姐

    现世死亡,灵魂被引,原主还是一个自小被称作傻子,不但娘过世,爹不疼,家中的妾室,庶姐更是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当然这些在她所谓的回归之后将会被重现刷写,看她如何出招拿回自己的一切,更是一步步傲立强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