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9300000035

第35章 多元时代

各种诗歌体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今日诗坛格局应该是多元并存的。首先是在新旧之间,新诗与旧诗应该并存。然后是在新诗内部,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应该并存。还有,以入乐与否分野,是诗与歌的并存,以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区别,是诗与民谣的并存。羿射九日,大可不必。

新诗与旧诗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龃龉,诗坛应该冷静而理性地看待诗的新旧之争了。新诗的诞生,只是使诗国多了一个更有时代特色、可能还更具表现力的诗种,但新诗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并不能完全取代旧诗。长期共存,相互砥砺,共同繁荣,应该是唯一理智的选择。

旧诗不要老想着贬低新诗,否定新诗。新诗的问世有其历史的必然,今日新诗已经不是昨日新诗,明日新诗一定会更加完美。这在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同样,也不必反感“旧诗”、“旧体诗”这样的称谓。本来,没有新诗,就无所谓旧诗。自从“五四”有了新诗这个名目,此前的古诗、乐府、近体诗、词曲,乃至黄遵宪们“我手写我口”的刻意创新之作,便统统没商量地归于旧诗一族。然而,正如“旧交”、“旧情”、“旧家”、“旧邦”,冠之以旧,未必就有多少贬义,不必为之耿耿于怀。今日旧诗界为张扬自己的正统地位,执意自称“中华诗词”,这倒似乎有一点挑衅意味,意在暗示新诗的非中华血统,讽刺新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虚妄了。

应该说,将这种新的诗体称作“新诗”也是不得已,因为“白话诗”、“自由诗”的称谓在逻辑上都不大通。白话是与文言相对的,如果新诗是白话诗,那旧诗就是文言诗了,可是,早在唐代,“近体诗”相对于它以前的“古诗”,业已经历了一次白话革新运动,试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不就是白话诗吗?更不待说宋词、元曲了。正如白话小说并非始于“五四”,宋元话本早已是白话小说一样,白话诗也并非始于“五四”,只是经过“五四”大潮洗礼,更为白话化罢了。新诗与旧诗的主要区别,在于突破了格律的束缚。不过,称这种新的诗体为“自由诗”也不妥当,因为它还包括了试图放弃自由、自加镣铐的现代格律诗。无奈之余,只好出此下策,以一个不涉及艺术特征的称谓“新诗”名之。唐人所谓“近体诗”、“今体诗”,其命名想必也有类似的苦衷。

反过来,新诗也不要以新自得,惟我独尊,一如项羽觊觎秦皇风光,老揣着“彼可取而代也”的歹意,想要打倒旧诗,消灭旧诗。唐人有了“近体诗”、“今体诗”之后,是并不否定“古诗”的。唐诗大家往往今体、古体兼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月下独酌》、杜甫《佳人》《丹青引》、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等,都是唐人的“古诗”名作。

传统的格律诗是五言诗、七言诗。时至今日,五言、七言的民歌民谣在民间仍然是不胫而走,五言、七言的儿歌童谣和古诗短篇在幼儿园仍然是母乳般备受欢迎。五言、七言格律,作为经典格律,历经两千年而不衰,其作品至今还被广泛地传诵着研习着,其格式至今还被普遍采用着,这是有其深刻的民族审美心理的依据的。认为古汉语多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词,五言、七言诗在今天已难以表达完整的诗意,其理由也并不充足。读宋元话本,对照现代汉语口语,并没有感到质的变化。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在中国可能比在他的祖国更为流行,就得力于中国诗人白莽的这种旧体诗的翻译。如果当初就忠实于原文,直译成下面这个样子,它在中国又会是怎样的境遇呢?

自由,爱情!

我要的就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将爱情牺牲。

如果说惯写新诗的胡风,在漫长的铁窗岁月中吟诗度日,“吟罢低眉无写处”,为了不致遗忘,才改做旧体诗,那么,大墙之外的郭沫若、臧克家等新诗代表人物,晚年纷纷“勒马回缰做旧诗”,就只能到诗歌艺术内部去找原因了。

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

作为介于格律诗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诗体,自由诗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在形式上既有别于格律诗,也有别于散文诗。不要说自由诗没有形式规范,在格律化与散文化之间,“自由化”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其规范就在于分行排列,行止自如,从容舒展,流利畅达,参差错落,意象的自由敷设,情思的自由抒发,诗美的自由展现。像陆俏梅那首《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对其进行任何削足适履的格律化都是多余的,格律化的结果只能是对天足的摧残,对自然天籁的扼杀。

自由诗拒绝格律化或深度格律化的动因,源于自由诗对自身内在美的自信:天体就是至美,美不拒绝点缀,却不需要更多的包装。正如女性与时装,对于天生丽质、魔鬼身材的少女,时装的意义仅仅在于点缀,在于如何合法地展示天体,只有对于先天不足或年老色衰者,才需要衣物的掩饰和矫正。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的视觉有一种追求图形完美的趋向,当某种不够完美、尚有缺憾的图形出现于我们眼前,我们的视觉会按照完整、对称、和谐的审美理想,自动地对其进行修补、整形。那么,这能成为新诗格律化的理论根据吗?如果闻一多、何其芳的格律设计可能是人们的视觉(以及听觉)追求的“完形”,那么,传统的五言诗、七言诗更应是“完形”。如果说,完形不止一种,简单而静止的图形(如圆形、矩形)是完形,那复杂的、动态的图形(如波浪形、蝶翼形、飞天形)又何尝不是完形?人们绞尽脑汁要为维纳斯复原残臂,不就是在追求一种复杂的完形吗?而自由诗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完形,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完形。如果说在自由诗草创时期,人们对此还不以为然,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潜移默化之后,人们应该是趋于认同了。如今,许多人写自由诗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追求诗行的参差错落、舒展自如,而不是整齐划一,中规中矩。

如果格律诗是冰,自由诗是水,散文诗是云,不要期望自由诗的流动的水,都凝成格律诗的沉静的冰。不妨你溜你的冰,我戏我的水,他腾他的云。而我相信,自由诗这高山流水,自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知音。

然而,新诗格律化的倡导和实验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正如我们尊重新诗自由化的坚持和探索一样。格律化的新诗与自由化的新诗同属新诗,两者在艺术上各有千秋,不妨长期并存,在竞争中各自发展。毕竟这是一个艺术民主和多元的时代。

尽管迄今为止,新诗格律化的成就欠佳,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新诗格律化的努力。完善的格律化新诗的出现,想必还需要时间,就像自由诗的完善和自由诗精品的积累还需要时间一样。假以时日,现代格律诗应该会有上佳的表现。我们说自由舒展的诗句不可削足适履,改为格律诗句,我们当然也不难找到反证,证明格律严谨的诗句也是不可改为自由散漫的诗句的。

而作为新诗的习作者,我对新诗格律化并没有抵触情绪,我自己的习作,也常在不经意中也表现出了格律化倾向,尽管我并未刻意追求格律规范。如这首《相约在五月》:

五月的云岭天蓝蓝

我们相约去爬山

山上有一座神仙庙

我们到庙里去看神仙

五月的西江水蓝蓝

我们相约去划船

江心有一座月光岛

我们到岛上去会婵娟

五月的丁香为谁瘦

五月的山水为谁秀

五月你为什么不守约

辜负了一枝相思豆

五月来了你没来

五月的日记一片空白

五月来了你没来

五月你还不清相思债

诗、歌与民谣

诗与歌的区分,在于是否入乐。这里的歌,是指今人为谱曲传唱而创作的歌词,也称歌诗;这里的诗,则指今天不入乐的各种体裁的诗,新诗和旧诗,自由诗、格律诗和散文诗,包括曾经入乐,现在却只是作为传统格律诗的组成部分的乐府诗、词和散曲等。

如今,歌词别是一家。当诗的读者流失,门庭冷落时,歌坛倒是一派繁荣,拥有众多的歌迷。诗歌的教化、陶冶和愉悦诸般社会功能,也主要是由歌承担着。有人由此而感叹,“唐诗”之后是“宋词”,认为诗的衰落与歌的鼎盛,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是的,歌是音乐与歌词的双重表达,音乐性与文学性相得益彰,借助音乐旋律的翅膀,让情思直抵人的心灵,歌自有诗所不及之处;可是对诗而言,音乐既是一种助力,也会是一种束缚,离开了音乐旋律,诗的语言表达会更加舒畅,诗的语言本身的潜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诗的文学性可能更加张扬,诗也自有歌所不及之处。所以,歌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诗,诗也就不必为自家前景过于忧虑。

由于歌是音乐与文学的双重表达,歌词的创作就需要更多的含蓄,不可过于舒张,需要礼让音乐,给音乐的表达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三毛(1943~1991)作词的《橄榄树》,那么婉转动人的一首歌,其歌词却如此简洁,除了重复的部分,仅此几行而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小鸟、小溪,尤其是那橄榄树,那梦幻般的诗家意象,那海市蜃楼般的人生憧憬,就这样飘飘渺渺,载于音乐的空间。永远令人神往,又永远不可企及。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

王健(1929~)这首《歌声与微笑》同样简洁,同样以其隽美的情韵和理趣感染听众。不过,还是这位王健,她的另一首《憔悴琴魂》有感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而作,却显得汪洋恣肆,泼墨如云。阿柄的《二泉映月》如怨如诉,意境幽远,凄楚动人,但曲中究竟表达了些什么?对人生命运的不平,对世道人心的抱怨,对黑暗社会的诅咒……我们似乎感到了许多,又似乎都很朦胧。为此,王健为之演绎,一首《憔悴琴魂》对其情思内涵作了富于激情和创意的阐发。只不知这种才情纵横的抒写,对于歌词的简洁和礼让原则,是不是一个例外: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转弯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声绕丛林,嗯——琴音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儿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淹留。

年少青丝,转瞬已经变白头。

苦伶仃,举目无亲友,

风雨泥泞怎忍受,荣辱沉浮无怨尤。

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晨昏常相伴,苦乐总相守,

酒醒人散余韵幽。

莫说壮志难酬,胸中歌千首,

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家家笙歌奏,

年年岁月乐无忧。

纵然人似黄鹤,一抔净土惠山丘,

此情绵绵不休,天涯芳草知音有,

听见你琴声还伴着知音流!

回望天边月,照彻古今愁,

繁华落尽,看身后,何所有?

未若寒泉映月,化作高山流水,

琴韵常绕人心头……

民谣是当代一大文学景观,足以与诗、歌抗衡,鼎足而三。民谣的兴盛,是政治开明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在钳民之口、舆论一律、文字狱盛行的时代,真正的民谣是不可能兴盛的。

民歌、民谣常常并称,唱者为歌,诵者为谣。当今流行者,都是传诵的,不是传唱的,所以都应该算作民谣,不宜称为民歌。

曾有人问,民谣是不是诗?我想,民谣不仅是诗,而且是最本真的诗。所谓本真,既是指其内容的本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讲真话,不矫情,也是指其形式的本真,直言其事,直抒其情,不藻饰,不做作。“下岗女工不流泪,挺胸走进夜总会,干起活儿来又不累,不拿工资拿小费,谁说妇女没地位,啊呸!那是万恶的旧社会。”(《下岗女工》)当新诗苦于无人喝彩时,这有口皆碑、不胫而走的民谣,倒是提供了诸多启示:“领导来了怎么办?先进宾馆后吃饭;吃饭以后怎么办?请到舞厅去转一转;舞厅转过怎么办?请到桑拿去涮一涮;桑拿涮过怎么办?找个小姐来按一按;小姐按过怎么办?你说咋办就咋办。”(《领导来了怎么办》)

有的诗人刻意模仿民歌的创作,也别有韵味。如陈有才这首《小槐树,槐树槐》:

小槐树,槐树槐/槐树下面搭戏台/人家的小哥哥早来了/俺家的小哥哥咋还不来/莫不是大雪要封山了/他又到山里去打干柴/莫不是栗炭要涨价了/他烧炭上了陡石崖

小槐树,槐树槐/槐树下面搭戏台/看人家成双又成对/我丢个眼色他直发呆/我喉咙里长棵山歌树/情歌像花儿朵朵开/眼看着花儿要落地了/小哥哥就是不敢摘

今夜晚月色多么好啊/快拉我去那陡石崖/我白天和你烧木炭/我夜晚和你放木排/假如是老虎吃了我/我还落个肉棺材/我上山不用你来抬/我自己刨坑自己埋

至于1958年的大跃进民歌(其实也多是不入乐的民谣),那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既是配合浮夸风的需要,也是反右之后百花凋零,急于制造文艺繁荣景象的需要。在“上有所好”倡导和监制下的“下必甚焉”的东西,与本真的民歌已经相去极远,譬如,包括《红旗歌谣》在内的众多民歌选本里,居然没有一首本色的情歌。有的,只是亘古至今未曾见过的《公社的山羊》:“公社的山羊长的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的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呀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不过,在这无数天真轻狂的泡沫“民歌”中,也偶有一二不乏诗意之作,如《稻堆》:“稻垛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块白云擦把汗,凑上太阳吸袋烟。”还有《月宫装上电话机》:“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同类推荐
  • 国学讲演录

    国学讲演录

    《国学演讲录》是南怀瑾高足魏承思先生在其国学经典导读班中讲学文稿所整理而成的国学讲演录,全书是由讲稿整理而成,开篇讨论国学的概念、定义、范围,接下来对诸子百家学说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以儒释道墨法数家为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进而以朝代为线索,探讨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等流派,勾勒出了我国古代思想流变的树状脉络,接着以四书五经、诸子学说与二十四史等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文笔浅白易懂,为我国国学经典作品展开了引人入胜的推介与条理清晰的剖析,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入门读物。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为了心中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

    作者高文瑞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用神经觉触及社会,体察纷繁的生活;用身心走出家门,接受大千世界的雨露阳光。笔者深入到社会的各层面,《为了心中的梦想》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真情中体会社会,品味艺术人生。《为了心中的梦想》是“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系列之一。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热门推荐
  • 冷酷校草的小笨蛋

    冷酷校草的小笨蛋

    李沫汐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洛亦轩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当呆萌遇上冷酷会有什么故事呢?
  • 次元书

    次元书

    身为宅男的凌霄,有一天被次元书选中开始穿越的生活!魔禁编辑中.................
  •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老俞我已经转来腾讯来写书了!舰娘同人!欢迎大家阅览哦~
  • 旋风少女之对不起我变了

    旋风少女之对不起我变了

    她是旋风少女戚百草,因为顾若白的离开她当起了松柏的主心骨,后来她终于遇见了他,是在全国元武道大赛,可是却发现他失忆了,他努力唤醒他的记忆,他恢复记忆了,但是最让她痛苦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是她的仇人,她做不到还可以向原来一样心安理得的和他在一起,只能选择复仇,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厂墓处

    厂墓处

    大学毕业被离奇的分配到一家火葬场上班,没想到这里以前居然是。。。
  • 庶女国色

    庶女国色

    胡非非表示很无辜,随便逛个街都能碰上“电梯逆天故障”这种事。她做自由落体运动被穿越后,发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普通公司小职员,穿越成绝色小庶女,各种幸福卖萌秀恩爱,扁扁渣男,揍揍碧池,最终抱得美男归,还顺便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励志甜宠”故事!
  •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她,是上古世界强者紫燃捡回的弃女,从小,她与几个师兄师姐一同生活在那个世界,没有师姐的偷逃,她也不会出去,一场意外,她遇见了他。“师夫说,这个世界有一种毒药,那种毒药,无药可解,但有一种是活在幸福中,而令一种,却痛苦万分……”“我中毒了……中的……是你的情毒!所以……你休想甩开我独自去死!”他,是想让天下合二为一永无战争的魔帝,本该与她没什么瓜葛,但,遇见她时,他的心,乱了。
  • 重生影后:系统买一赠一

    重生影后:系统买一赠一

    喻曦韵以为这个世界,自己重生已经是一个最大的bug了,没想到不经意间救得一个人,竟然是个更大的bug。从此,他步步紧逼,在她心中没发现的角落,已有了一个他。她以为,他两永远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殊不知,这是命运开的大玩笑……
  • 异界之玩命法则

    异界之玩命法则

    对于敌人,咱从来都不和他客气,打不过?呵呵!打不过咱直接跟你玩命,以血还血,以伤换伤,谁让咱有NB的技能治疗术呢,咱玩死你!对于强大的敌人,咱可以打不过,但是咱死也要扒你一层皮,恶心恶心你,谁让咱有BT的重生呢!咱恶心死你!面对敌人,咱从来都不会和他多说什么,就一个字,干!干死他丫的!
  • 花千骨番外篇之画情透骨

    花千骨番外篇之画情透骨

    花千骨和白子画师徒俩人复活了,又会有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