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4500000030

第30章 未来出版之配方

文/郝明义

出版的未来何在?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得先问另一个问题:今天的出版问题何在?

从台湾的出版业(含上游出版及下游通路业者)来看,主要问题也分全球性的和在地性的。

全球性的有两个,一是读者在书籍之外,拥有了许多新的阅听选择,因而出版业者所需要因应的创作、编辑、生产的方式都需要大变化;二是在传统的书店之外,出现了许多新的销售通路,这使得大家过去所熟悉的种种经营模式和促销工具都不再行得通。出版业的上下游,都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这就容易急于各谋生路,各行其是。而这种新的危机感所导致的各行其是,使出版业的上下游不但无法共同解决问题,还更容易彼此伤害,进一步造成问题的恶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爆发于出版业者和通路业者之间的烽火。

而台湾,则又加上了自己的在地性问题,就是之前所说的阅读文郝明义(1956—),台湾著名出版人,祖籍山东曲阜,生于韩国。历任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大块文化创办人暨董事长、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网络与书”发行人暨董事长、财团法人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曾引介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卡尔维诺到台湾。

化在第四道阶梯上的断层。由于这一道阶梯的断层,使得台湾的阅读需求不但缩水,而且还分裂。一个主要只求满足前三道阅读需求的出版市场,不但内容趋向单调,出版业者之间彼此厮杀激烈,并且这些单调的内容与主要诉诸于折扣的厮杀,会进一步破坏读者想要走进书店的胃口。愿意走进书店的读者越少,爆发于出版业者和通路业者之间的烽火也就会越猛烈。于是加重了恶性循环。问题不是没解,只看我们要不要解。而出版的未来,就是看我们要如何面对以上这些问题。今年五月,我应国际出版人协会(IPA)的大会之邀去演讲,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公式,或者说是配方。

这个配方里的第一个因素,是“分享”。

如果说图书馆是透过书的借出,来进行阅读乐趣的分享,那么出版就是透过书的销售(Selling),来进行知识与阅读乐趣的分享(Sharing)。

出版业要经营得好,必须兼顾“销售”与“分享”这两个部分。但是出版业在20世纪最后三十年的发展,随着产业发展的过程越来越商业化,大规模化,我们很容易越来越注重“销售”而不是“分享”。

网络时代来临后,传统的出版业者遭到许多冲击。网络阅读、数字阅读,似乎总是站在传统出版者、书店业者的对立面。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也许可以听到网络时代其实在提醒我们一些新的讯息。并且,也可能是一些我们自己都忘记了的本质。以网络书店来说,一些成功的网络书店,不只是他们多样的折扣方案与便捷的服务诱人。亚马逊书店(Amazon)的“读者评论”(readers'review),就是他们在“销售”之外,满足读者的“分享”需要,也形成他们的特色。

至于维基百科和博客之蔚为风潮,他们所立足的“分享”精神,则更不必多加赘言。所以我认为,出版业者面对读者拥有书籍以外的阅听选择、书店以外的其他购买通路,那就应该以网络为师、为友,重新重视也珍惜这个“分享”的本质与精神。出版是透过书的销售,来进行知识与阅读乐趣的分享。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了“知识与阅读乐趣的分享”。

这么说,我认为现在的重点不再是如何“开拓新的市场”(create a new market)而在于如何“创造新的阅读需要”(create new readership)。

“创造新的阅读需要”和“开拓新的市场”到底有什么差异?可以说很小,也可以说是很大。由我来说,端看你在“销售”行为中,注入了多少重视“分享”的心思。

在网络时代,出版业者和读者接触的机会是很直接的。所以我们在出版的内容和形式上,是否深入而真诚地体现“分享”的精神,也很容易被别人体会到。如果出版业者觉得读者在远离他们,可以反求诸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讨自己想“分享”的东西与方法,够不够吸引人。

“人性”和“社群”的关键词

出版业要“创造新的阅读需要”,除了“分享”之外,还必须用上另一个利器:“人性”(human touch)。

突出“人性”,可以是许多事情的解答。

譬如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网络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许多人都说,图书馆已死。但是,今天我们看全世界各地,会发现许多图书馆都以提供更有“人性”的环境、内容与服务,而发展蓬勃。

纸本出版也可能需要诉之于这一点。出版的内容,可以更有“人性”。书籍的形式,可以更有“人性”地展现。营销与促销的活动,可以更带有“人性”地进行。

“人性”,即使对数字出版,也仍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网络游戏的成功,仍然要归助于其仿真“人性”的元素。“人性”,是未来出版的第二个关键词。

“社群”(community)意识,则是第三个关键词。

出版业者的“社群”意识,有两个面向。一个是和读者间共有的“社群”意识,一个是在出版产业之内所共有的“社群”意识。

就第一点,也就是建立和读者之间的“社群”意识来说,出版业者需要放下过去习惯的“品牌营销”(Brand Marketing)而走向“社群营销”(Community-oriented Marketing)。

“品牌营销”和“社群营销”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所谓的“目标读者群”。

相异之处则有三:

一、“品牌营销”对“目标读者群”所提供的服务,不脱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的味道,但是“社群营销”对“目标读者群”所提供的服务,则必须从本身就是社群的一员来出发。

二、“品牌营销”主要发生在出版者与读者之间。但是“社群营销”必须纳进出版者、作者、书店、图书馆、读者等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大家共同形成一个“社群”来进行,并善加利用实体与网络上的一切工具。

三、品牌营销对读者所提供的服务,是经过商业计算的。社群营销对读者所提供的服务,虽然也要经过商业计算,但一定要加入更长期的,近乎“教育”的考虑因素。

至于唤醒出版产业内的“社群”意识,其实就是唤醒一种“伙伴”(&Company)的精神。我们应该记住,出版者、作者、书店、读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伙伴”的关系。许多出版世界里的传奇,譬如著名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Company Bookshop)正是一个代表。

而“伙伴”精神,也是一种“共同体”(Interdependence)的精神。

在出版的世界里,最原始的成功秘诀就是“共同体”的精神。只是在过去追求商业化的过程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里,大家很容易忘记这个产业的“共同体”的本质。

为了面对出版的未来,为了创造新的阅读需要,身为出版业的上游,出版者需要倡导并提醒大家这种“社群”意识。其中,出版者和实体书店之间的“社群”意识,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今天,网络书店对出版业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就纸本印刷的书籍而言,网络书店毕竟不是唯一的通路。不论怎么说,对于纸本印刷的书籍而言,实体书店还是最重要的通路。因此,实体书店和纸本出版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实体书店的发展不好,纸本出版的发展就无从好起;同样的,纸本出版的发展好不起来,实体书店的发展也无从好起。出版者如何和书店建立彼此“社群意识”的共识,又如何协助或配合书店往“社群书店”发展,势必是出版者的工作中极重要的一环。

如果说“分享”“人性”和“社群意识”是未来我们最需要重视的三件事,那么今天看看世界各地,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情况。

有些地区一直很注意这三件事情,有些地区则不然。因此,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机会与问题。而全世界的出版人,也可以发挥“社群意识”,像一个“社群”一般,大家共同来讨论,比较这些情况。让这个情况的发展,互相可以有更多刺激与学习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出版,纸张到底存不存在。

我们只知道如果没有“分享”“人性”和“社群意识”,出版是难以存在的。

同类推荐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为加深广大学员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理解及复习,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采取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及计算题等多种题型,共计116道题,基本覆盖本门课程中混凝土单层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此外,按课程考题结构编写了两套模拟考试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 失控:机器、社会系统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失控:机器、社会系统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问世不过只有数十时间。一方面,文化生态学本身学科体系还不健全,更不成熟;一方面,它的传播范围也极为有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它尚觉陌生。因此,本书所作的努力仍属于开拓性、尝试性的,且,只能以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为背景,在研究珠江三角洲文化态的个案基础上,建构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取其名为“文化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热门推荐
  • 预谋成婚,强宠傲娇御姐

    预谋成婚,强宠傲娇御姐

    十年前,白郁洁看上了闺蜜的正太弟弟,硬抢来当她的弟弟。十年后,白郁洁看着出现在她婚礼现场抢婚的男人,这个占有欲爆表的男人绝对不是她的正太弟弟!十年前,卓尔凡说当她的弟弟有什么不好,只要能看着她幸福就好。十年后,卓尔凡说当她的弟弟?对不起,他只想当她的男人!看着她幸福?不好意思,她的幸福除了他还有谁能给!卓尔凡的宠爱是一种奢侈品,但可惜白郁洁一点都不稀罕。
  • 爱,原来那么暖

    爱,原来那么暖

    28岁的大龄女青年潘小夏在相亲时遇到极品帅哥,自然要好好把握。正当她和帅哥相谈甚欢的时候,一个人打破了她的所有幻想。“潘小夏,我的内裤你放到哪里去了?”沈若飞!这已经是他第N次破坏她的相亲了!“沈若飞,拜托你不要这样了行吗?”“我做什么了?”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扫黑

    扫黑

    川江的黑恶势力十分强大,官、商、黑,几股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已经引起了警方的关注。一具布满谜团的无头男尸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公安和政界的一片哗然。以公安局长刘铁军和刑警总队重案支队长秦忠卿为首的正义一方,审时度势,明察秋毫,迅速实施了旨在扫除川江黑恶势力的“风云一号”行动。以长刀帮帮主常钰为首的黑恶势力,勾结公安局副局长江鸿均和市政府副秘书长林凡,企图扰乱川江扫黑行动。制造了一起起破坏事件。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日久情生:腹黑总裁宠妻无度

    日久情生:腹黑总裁宠妻无度

    迷糊之间进错了房,从此夜夜笙箫,这日子……罄竹难书!惹不起,她不会溜吗?可溜的代价太大,为了自己的小腰,顾倾歌觉得还是不溜为妙。只是,顾倾歌推着男人,怒吼,“唐默沉,我都乖乖留下了……”溜不溜,都要短距离讲话,男人果然都是不可信!
  • 爱上伊公子

    爱上伊公子

    相遇相知,一颗心的空间只有你的地方,若你也走了,我该怎么办?你不离,我不弃,在唯美的誓言都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我执着等待,和你一起走过这漫长的一生。
  • 上古争强

    上古争强

    上古年间,早在中华统一之前,天下并非穴居没有城池,此间一段故事今已失传于世。唯有一人所得一本上古年间的古书,详细记录了天下各族争斗以及文明再一次失落的故事。
  • 鬼王妖妃

    鬼王妖妃

    上一世,苍国丞相之女上官沫,绝美倾城,性子却太过软弱,被孪生妹妹抢尽了所有风头,却在银月国要求联姻之时,被亲人毫不留情地推了出去,只为保住她那个如珠如宝的妹妹。这一世,云门大小姐云风轻,还有一个身份,上官家家主上官沫,同样不受家人喜爱。因为小鬼勾错了上一世的魂,这一世的云风轻不得不顶替上一世的上官沫活着,再次睁开眼,那个云淡风轻的女子又将勾走多少人的魂?迷了多少人的眼?又有谁能看透那无欲无求的表象下掩藏的是怎样的本性?
  • 四国纷争

    四国纷争

    讲述主人公巴克李在四方大陆西神国发生的故事,母亲虽然是实权贵族家庭掌上明珠,却因为未婚生子而被逐出家门,虽然衣食无忧却饱受非议,巴克李更是被剥夺了贵族的身份,但爱子心切的母亲仍然在小巴克未见过面的父亲的帮助下为巴克植入未知等级的魔晶,不是贵族却享有贵族才能拥有的魔晶,巴克开启了在四方大陆西神国的一段传奇经历。
  • 妖灵秘籍

    妖灵秘籍

    四千年前,妖灵星上,妖族灵族发生过一场大战。妖族战败后,妖族领袖被分解成七大罪恶元素,封印在地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