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7300000006

第6章 解读弟子规(六)弟之一

画外音: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在开篇总叙部分,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遵守“孝道”和“悌道”。毫无疑问,“孝”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居首位,可是“悌”为什么也如此重要呢?“孝”和“悌”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悌道曾经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履行悌道,《弟子规》又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钱文忠:

今天要讲的是《弟子规》的第三部分:出则悌。什么叫“出则悌”?出,就是指离开自己的小而言之房间,中而言之离开自己的家庭,大而言之离开自己的家族。换句话说,要和别的人去交往,要进行某种社会交往,这叫出。悌,当然我们知道原来的本意是指兄弟友爱。

在第三部分开始,《弟子规》就是这么几句:“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而作为弟弟,对兄长要恭敬。而兄弟和睦,孝也就体现在其中了。因为我们知道,传统中国家族意识非常强,往往一个家族,兄弟举族同居,不分炊的,换句话说共用一个厨房。而且这个兄弟不是说指一母所生的兄弟,有的时候是同高祖、同曾祖、同祖,我们今天叫叔伯兄弟,整个家族是住在一起的,而如果整个家族维持一个大食堂,没有每家每户有个小食堂每家每户开点小灶,这是美德。如果你要分炊,一般人家都认为,你们的家庭不和睦了,每人打小九九。如果要分家,那是天大的事情。周围的人就看着你这个家族有点怪,所以在中国古代是聚族而居的,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请问这样大规模的一种家族形态,这个家族怎么管理?我们现在都在讲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大学里面有MBA班、EMBA班,还有PMBA班,实际上我们应该回头看看,中国传统当中怎么管理庞大的家族的,这里边有重大的智慧。

画外音:

讲求悌道,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无数庞大家族和顺、友爱的重大智慧。而被中国百姓传诵千百年的“孔融让梨”、“赵孝争死”等故事,也正是兄弟友爱、履行悌道的重要典范。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家族里,悌道究竟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又能够产生怎样巨大的作用呢?

钱文忠: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叫陈昉百犬,有个叫陈昉的人,他家里有一百条狗,大家一听这不是很奇怪,你在讲出则悌,讲人与人之间的悌道,怎么还带上狗了?这故事妙就妙在这里。陈昉是宋朝人,这在宋朝的中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大家族,大家知道这个大家族有几代人吗?十三代人居住在一起,这可能是古代中国一个很高的纪录。他们的祖先陈崇,非常有名的人,德高望重,为家族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孝、悌”,就是要求这个家族子孙都得履行孝、悌,希望子子孙孙确守不疑,代代相传,这样他认为我这个陈氏家族就能够绵延不绝。果然做到了,陈氏家族枝繁叶茂,每代都出贤人,都出非常好的人才,全家族上下一片吉祥、安宁、和顺。

俗话说锅碗瓢盆都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人一多,口舌一多,是非就多,这个庞大的家族,13代人,700口人,从来不吵架,非常和睦,怎么做到的?我告诉大家,陈昉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个大厅在村落的中间,七百多口人同时吃饭,规定的,早饭、午饭、晚饭都是整个家族一起吃。到吃饭的时候,大家就换上了比较得体的衣服,干干净净扶老携幼来到这个厅堂,彼此见了面,当然每天都见面,一天见三次,分外亲切,相互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按照年龄、按照尊卑辈分,次第而坐。大人尽量按照辈分和大人坐在一块儿,小孩按照辈分和小孩坐在一块儿,只要全家有一位在家但是没有当场,陈家有个族规,等。谁都不吃饭,700个人这样就形成一个家族凝聚力。同是陈家的人,没有不守时的到后来,为什么?我一个人晚来,那么多长辈都不吃饭等着我,所以这是一个家规,吃饭的时候奉行一个规则,什么规则?食不语,所以鸦雀无声,吃好饭以后,大家在相互聊聊天,一下又喧闹起来,有好多事情及时沟通,就免除了家族里面的误会,非常友爱。

跟狗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跟狗有关系呢?妙就妙在,这个七百多人的大家族,大家想想吧,养了一百多条狗。我们都说狗学主人样咱们有句话,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狗。大家到马路上去看,我已经发现了很多老人家养的狗,也比较慈祥好像,跟着老人家,很多非常漂亮的小姐养的狗,基本上烫着头发,身上喷着香水,大家都可以看到,有些壮小伙养的狗就跟狼一样,陈家有一百多条狗,这一百多条狗非常有意思,性格非常温顺,这些狗不大叫的,跟路上的野狗完全不一样。更妙的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一百多条狗也是一块儿吃饭的,它看主人都这样,都在一个公共食堂吃饭,陈家的食堂外面就是一个很长的槽,就像喂马的马食槽,一百多条狗都在那儿吃饭。每到吃饭的时候,慢慢的这些狗居然也拖家带口地来,狗爷爷带着狗爸爸,狗爸爸带着狗孙子,排着队来的,到这找到自己这一段槽在那吃东西。吃完东西以后,非常有规矩,辈分高的狗先走,辈分小的狗就在那儿玩儿,在那儿热闹。而每次吃饭开始前,有几条很威严的老狗蹲在槽口,清点狗数,他们家的狗很有意思。而有一次史料记载出现了很感人的一幕,这就是陈昉百犬的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几条老狗,狗长辈看看,怎么一条狗没来啊?缺一条狗,所有的狗就趴在槽边谁都不吃饭等着这条狗。原来有一条狗怎么了?家里洗澡,洗完澡以后不是耽误时间了吗?赶紧跑过来,而这条狗旁边喝多人看到,居然还非常抱歉地跟大家摇尾巴,来晚了,还低头跟别的狗打招呼。这个家族居然以家族的友爱影响到了家族所豢养的狗,这就叫陈昉百犬,在宋朝的时候这个家族美誉传遍全国,陈昉百犬就成为中国传统家族友爱,履行孝道、悌道的一个典范,名垂千古。

画外音: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和“孝道”一并被古人列为传统美德之首。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么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失去它的价值呢?现代人又应该如何理解“悌道”呢?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钱文忠:

当今的社会形态已经改变,中国除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区域,比如客家文化区域还保存着一些大家族聚居的情况外,当然这个也已经不太多,我们现在都是小家庭居多,其他的都是小家庭居多,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以后,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越来越多,悌道也就越来越难以被今天的孩子们所理解,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这绝对不等于说悌道在现代社会当中没有意义,就彻底失去了价值,不是这样的。同样请大家不要忘记的也是我们古人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什么意思?不就是悌道吗?悌道也正是我们讲的泛爱众的基础。泛爱众是什么?博爱,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博爱完全是西方的东西,不是这样的。最早有这样一个概念出现,也是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只不过叫泛爱众如此而已。泛爱众,悌道,说到底就是一种博爱,一种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一种和平喜乐的地球人情结。把这样的精神融合起来,我们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不和谐?完全不可能(不和谐)。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我们也许认为悌道就是指兄弟友爱,就是兄弟之间才讲悌道,这个观点也是不妥当的。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乃至妯娌之间,也是要讲悌道的,只不过以兄弟之间先举一举,概括一下,实际上都要讲。兄弟之间讲悌道的故事太多了,不必讲了。我来讲一个姐弟之间的故事,我们知道在唐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叫李勣,他本名叫徐懋功,在唐朝乃至中国的历史上,这位李勣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将入相,位至三公,享尽人间荣华,而且经历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三朝元老,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被朝廷倚为“长城”。我们中国后来的历史学家、我们学者一直在研究李勣这个人为什么会那么成功?他这一辈子的人生之路为什么走得那么好?我们就总结出来,除了大家知道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之外,这个都不必说,有几点更重要的。

第一,与友义,跟朋友之间、兄弟之间非常讲悌道,他在瓦岗寨的时候,曾经跟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结拜为兄弟,单雄信,《隋唐演义》好汉之一。武德四年,洛阳被攻平,洛阳被唐朝打下来了,当然单雄信就被抓住了。这个时候,李勣就去跟唐朝的皇帝讲:单雄信是好人,非常骁勇,我愿意拿我的官职来赎他的命,但是李世民没有同意。李勣说:那好,我不跟你说了。流着泪告退。这个时候,单雄信还责怪李勣:我早就知道你不办事,你就嘴上说说,什么兄弟义气,你根本就没有拼命救我,还错怪了李勣。李勣怎么回答的大家知道吗?:“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我不惜余生,我愿意跟兄弟你一起死,但是两方面我没有办法死:一方面,我身已许国,我已经答应李世民,要跟他打天下,我不能死;第二,如果我死了,兄弟你的妻子、儿女谁来照顾啊?我们今天一听嘴皮子功夫,说说而已,李勣拿出刀,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交给单雄信:“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不负昔誓也!”这块肉陪着兄长埋到土里,因为单雄信要被杀了,这样我就不辜负当年我的誓言。这是李勣。

李勣这个人,他最为中国老百姓所知的一件事情,是他如何对他的姐姐,到了李勣的晚年,已经贵为仆射,宰相了,他姐姐生病了,李勣以宰相之尊亲自为他的姐姐熬粥。当他的老姐姐看到自己贵为宰相的弟弟每天为她煮粥的时候,而且有的时候烧粥,他胡子长,还把胡子给烧了,所以姐姐就跟他说,“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家里有的是仆人,有的是男仆女佣,你何必要这样累着自己,苦着自己呢?弟弟,李勣回答:“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他不是因为家里没有人,而是说姐姐你老了,弟弟我也老了,就算我想经常为姐姐煮碗粥,可还能煮多少次呢?这件事情要说小事,但是《资治通鉴》里面原原本本把它记录了下来了。《资治通鉴》惜墨如金,中国的正史用一个字都要掂掂分量,原原本本把这个故事记载在《资治通鉴》上,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悌道是个人品德,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跟你的军功,跟你的丰功伟绩是相提并论的,我们把人伦道德看得很重,所以《资治通鉴》里边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画外音: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钱文忠:

至于“兄弟睦,孝在中。”那就不必讲了,现在我们知道很多老人家,就在当代社会里我不说古代,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又不必子孙养着,有医疗保险,本来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为什么好多老人家有的时候晚年的情况不太好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子女不和,兄弟不友爱,兄弟之间不讲悌道,家庭里边闹,老人家觉得心不安,看着自己的子孙后辈不放心。所以《弟子规》讲:“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了,就是孝了。换句话说,孝和悌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对于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悌。

画外音: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接下来,《弟子规》会告诉我们哪些履行“悌道”的具体要求呢?

钱文忠: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如果兄弟朋友之间不友爱,如果兄弟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有争端,往往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往会导致不和。所以《弟子规》说得非常明白:“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大家都把财物看得轻一点,哪里还会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语上相互忍让一点,心里的不满也就自然而然会消除。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话肯定是很绝对的,但是在经济日益成为大家重要关注点的今天,由于财物方面的问题引起兄弟不和的例子恐怕实在是太多了。而中国传统是非常注意在兄弟之间的财物分配的,非常关注,在中国传统当中认为兄弟之间谦让是应该的,但是如何谦让得更妙,这是有讲究的。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武,父亲早亡,剩下两个弟弟,兄弟仨。许武是哥哥,他对弟弟特别好,平时种地的时候,哥哥种,他不舍得让他们干农活,因为岁数还小,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为什么看着呢?多少学一点种地的本事。而晚上,大家想想这个哥哥许武种了一天的地已经累得是不行了,但是晚上他亲自教两个弟弟读书。如果弟弟调皮不听话,许武也舍不得去责备弟弟,他不责打弟弟,他就自己跑到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号啕大哭,以此来感动两个年幼的弟弟。

后来,大家看到许武很好,道德高尚,还有学问,我们知道汉朝的时候叫举孝廉的,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度,是靠大家,群众推荐的,邻里都说许武好,好人,国家要用,所以,就举了孝廉。这个时候,许武干了什么谁都想不到,许武把财产分成三份,把爸爸留给他的财产分成三份,自个儿拿了最好的一份,把最差的破房子、瘦牛、烂犁,最差的东西分给了两个弟弟。大家听到这里说你是不是讲错了?这哪里是悌道?这简直是偷盗啊!老百姓也是这么看的:说你是伪君子,原来你就是为了当官,为了骗取声誉你做给我们看的。一旦你举了孝廉,有了当官的机会,原形毕露啊你。许武就一直被别人这么骂,但是不知不觉之间,两个弟弟的声望起来了,大家突然发现许家三兄弟这两个弟弟拿了最烂的东西也没跟哥哥闹翻,还很感激哥哥在他们小的时候种地养活他们,还感激哥哥每天晚上不辞劳苦地教他们读书,慢慢的两个弟弟的声望越来越高。大家觉得许武我可是看错了,看样子好的是两个弟弟啊。于是,大家一致推举两个弟弟又举了孝廉,认为这是好人。到了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许武跑到父亲的坟前号啕大哭,哭完回来把家族所有的亲戚包括邻里百姓召集到一起,把自己原来有的最好的这份财产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弟弟,自己什么都不要。当时大家认为这是真正的悌道,因为他根本不是要财产,而是在汉朝的社会氛围底下,弟弟还小你给他财产没用,但是你要给他一个良好的声誉,能够让他尽快地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能够举孝廉。这是在中国古代关于悌道的故事里边最奇怪的一个。

画外音: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讲求“悌道”,“谦让”二字最为关键。兄弟之间一旦能够做到相互礼让,“财物轻”也自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在处理财物的问题上,兄弟间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钱文忠:

在中国传统当中是强调兄弟共财,兄弟之间要共同享有财物,不得计较,不要说你多吃了,我多占了不要计较。元朝的时候有个人叫张闰,这个张家八代人不分炊,就是说八代人都在一块儿吃饭,没有各自做各自的饭从来没有,大家一块吃。整个大家族一百多口人,但是没有什么闲话。这个家里怎么干的大家知道吗?白天,男性该种地的种地,女性就在家里一块儿做女红,做好以后怎么办呢?男人出去打的猎、砍的柴,家里的女眷做的刺绣、做的鞋袜,全部统一放到一个仓库里,每个小家庭没有一点点私自收藏的东西。这个大家族到后面到什么地步大家知道吗?如果有个小孩哭了、饿了,马上就会有个家族的妇女,在哺乳期把这个孩子抱过来喂奶。慢慢的,这个家里的小孩子就分不清妈是谁。为什么呢?只要一哭,就有一个妈妈抱过去喂奶了;又哭,又一个妈妈抱过去。小孩子不知道谁是妈,小时候,大了以后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兄弟、妯娌、姑嫂之间的感情啊!

还有一点,兄弟之间共有财物,分配的时候要公正,特别是家庭的族长,或者我们说主事的,当家的人要心理公平,绝对不能偏私。明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叫郑濂,他家里也是七代同住,他家里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匾,叫“天下第一家”五个字。这五个字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被称作天下第一家,郑濂是一个当官的,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有这么一个家庭七代同堂,一千多口人从来不吵架,大家开心得不得了。朱元璋有点想不通,就把郑濂召来:说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啊?启禀皇上,一千多口。皇帝就问:一千多口?你有什么治家的法则可以保证大家和睦相处啊?郑濂回答:皇上,也没有什么,就是不听闲话,不传闲话,言语就忍啊,不听。皇上说:很好很好,来,领赏。朱元璋要赏东西给郑濂。赏什么大家知道吗?这朱元璋够小气的,赏了俩梨,就给俩梨。郑濂家里一千多口人,弄俩梨,也没办法,但谁也不敢说皇帝赏得少,千恩万谢,谢恩,揣着俩梨就回去了。

画外音:

两只梨虽然少,但却是皇帝的赏赐,理应让全家每个人都享受到。但是,郑濂怎样才能把这两只梨分给全家一千多口人呢?

钱文忠:

郑濂回到家里,举着两只梨:今儿皇帝赏了我俩梨,就两个大家看清楚了。搬上一口大水缸,叫人打上来一缸水,把梨捣碎了泡在缸里,一千多口人每人喝一碗梨汤。这不是梨汤里面有没有梨味这谁都不知道的,每人喝一碗,喝的人当然也很惨,就喝了一碗水,还得磕头谢恩,1000多个人,磕半天,但是,大家知道朱元璋看到了这一幕,他派的校尉看到了这一幕,回去禀告:说佩服佩服,这个家长绝对没有私心。所以朱元璋一高兴,就封这一家为“天下第一家”。这在中国传统当中都是确实存在的,大家别以为是笑话,在这个故事里边,除了分梨分得很均匀,也不可能不均匀,当然他也没有说剩下的梨渣到底谁吃了,这没人管,那么这里边也提到了什么?不传闲话,在兄弟之间别传闲话,别传二姑娘怎么说,三弟弟怎么说。不传。

这就是“言语忍,忿自泯”。“言语忍,忿自泯”里边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忍。忍字是什么?心上一把刀,很难啊,我这个人好多时候忍不了的,我这个脾气比较躁,但是忍这个功夫是中国传统很强调的,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也很有名,叫张公艺,他家也比较狠,九代人同居,也是很和睦,也从来不吵架。唐高宗就想不明白,把张公艺给叫来:说你家九代人,都说你们家很和睦,你有什么秘诀啊?这张公艺可真绝,一般皇帝问你,那你肯定就回答,我们家努力做到以下三条:第一,第二,第三。但张公艺没有,一句话不说,请皇上赐笔墨和纸给我,皇帝一看,你还挺绝,还准备写报告啊?我也就问问你,没打算让你写报告,笔墨拿来,这位张先生非常逗,低着头在那儿写,就不抬头。皇帝一看这什么意思,写半天你有那么长的经验要教给我啊?呈上来,张公艺呈上去一看,满纸一个字:“忍”,就这一个字。所以我们知道,“忍”这个功夫实际上很难做,但是对家族来讲,尤其对兄弟、对血亲或者邻里、或者社会上结识的同事朋友之间,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忍基本上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忍是一个修身的功夫,你就是要修身,修得住。

画外音:

兄道友,悌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钱文忠:

“出则悌”这个部分,当然讲的是“出”,就是离开自己的小家庭,离开自己的家族,离开自己从小生活和熟悉的环境。那么,出去以后还有哪些礼节你要注意呢?有哪些规矩你要恪守呢?请大家听下一讲。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大千世界之顶端

    大千世界之顶端

    大千世界,包容万象,万族争锋,成王败寇。战争,友谊,爱情,自由。我所追求的不过是纷扰中的宁静。。。
  • 问仙行

    问仙行

    一个世家之子,由于兄长的一场祸事,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从小就遭人白眼,寄人篱下,受人欺凌,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性子。经过重重磨难,像一颗种子一样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人说他是一个蠢笨的人,有人却说他是一个内秀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绝情的人,有人却说他是一个痴情的人;有人说他很低调,可是有人却说他经常绝地反击。亲情爱情友情五味陈杂,武艺内劲造化缺一不可,且看他一步步如何破碎虚空,踏仙而去。
  • 魔界异事录

    魔界异事录

    仙魔大战之后,魔帝战败,魂魄被迫逃入人道隐匿,却在多年之后意外“邂逅”了拥有魔族血统的林淼,他们会在今后的修炼之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又会遇到怎样的强敌……
  • 咖啡咖啡

    咖啡咖啡

    从咖啡的历史起源,到人文故事;从品种特性,到种植采收;从加工烘焙,到研磨冲泡,从品鉴方法,到设备器具;从成品制作,再到创意研发……101个章节逐一详解,500多张图片完美呈现。可以说,咖啡的前世今生,灵秀气质,技术细节和恢弘伟大,尽在本书之中。全书专业严谨中不乏优雅风趣,庄重沉稳中不失轻松诙谐。作者以特有的笔触视角和难得玩赏的姿态,携手读者真正品味咖啡之趣,体验咖啡之妙,享受咖啡之美,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 护花使命

    护花使命

    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一个平平凡凡的少年,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来的一切,有人逃走,有人死去,他却不顾一切的去解开神秘的面纱,这里不仅仅有国家的机密,人类的灾难,更有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到了最后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人故意安排,是继续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 琉璃晚

    琉璃晚

    她是丞相的爱女,是当今圣上亲封的皇妹。却执着的喜欢琉璃!喜欢到嫁给一个不喜欢她甚至是恨她的男子。只是因为那流光溢彩的琉璃是他做的。但是,难以跨过的鸿沟,要用多少泪水来填埋。他不过是一介商人,世代经营琉璃生意。可是心爱的女子因为琉璃不能和他在一起,娶她不过是不得已。谁会娶一个不爱的甚至是痛恨的女子为妻,只是注定的,要纠缠在一起的。没有办法回到过去,至少可以为她坚持点什么吧,比如心。为他,不惜走上公堂,为了这个不爱她的男子,差点没了命。虽然是她一厢情愿的,但是谁叫输了心的那个人,是她。但是最后的最后,是她哭着问他为什么。他只是别开眼去什么也不讲。最后的最后,琉璃碎了。
  • 千玺萌萌哒

    千玺萌萌哒

    "为什么?你们怎么能这样说?千玺很棒!"千羽哭看说。"呵!都是易烊千玺,他颜值那么低还加入tfboys!"千羽“以前的好朋友”说着。"好!我会让你们看见千玺发光发热的样子!"千羽坚定地说。便跑了出去,回到家千羽便给千爸说:“爸爸,我要去北京!”千爸和千妈不解地说:"为什么?成都不好吗?""我……我要去北京找千玺!"千羽说。"那好吧!反正我北京公司有事,我也要去北京。"千爸笑呵呵地说。北京,"那么多人在干嘛呀?”新人驾到,有什么建议请说,加QQ:912051007
  • 雨化神

    雨化神

    九霄玄雷误击现代小学霸,撕裂维度空间,青年学霸小宅男突变玄幻男神二少爷,从此踏上了玄幻之旅,缓慢掀开了玄幻世界的面纱;精神混血,实力悬殊,上天宫斗神祗,入幽城斩魔尊,闯冥界诛冥王,回头血路浸染。雨化为神,涅槃泽世,你的视角就是我出现的理由。
  • 骨帝噬魂

    骨帝噬魂

    天之九眼中哪个最为强大,天道之眼,天罚之眼,天数之眼……曾经未完成的天道到底有多少?这个世界是被谁开天辟地所创造的。天有多高,我林天就有多高。地有多厚,我林天就有多厚。守护者以死,那我来当守护者,天上地下,谁能阻我?
  • 网游之逆袭狂徒

    网游之逆袭狂徒

    一人一法杖。一人一血剑。左边站着巨大神猿,右边的半空一条巨龙背上坐着一个手拿红剑的黑暗战士。而中间,王座上的年轻男子单手持剑,口中发出冷冷的声音:“犯之吾人,必以十倍偿还。”抬头,眼中射出青绿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