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7300000007

第7章 解读弟子规(七)弟之二

画外音: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通过描述孩子和尊长相处时的各种情境,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具体规范。那么,在古代孩子和长辈在一起时都必须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呢?《弟子规》通过“出则悌”这个部分,希望能够培养孩子怎样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弟子规》中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么,钱文忠教授会如何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解读“出则悌”的内容呢?

钱文忠:

“出则悌”这部分当然讲的是“出”,就是离开自己的小家庭,离开自己的家族,离开自己从小生活和熟悉的环境。那么,出去以后还有哪些礼节你要注意?有哪些规矩你要恪守?《弟子规》非常明确地交代给大家:“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喝东西、吃东西的时候,或者就座的时候,走路的时候,都应该长者在先,幼者在后,而这样的长幼有序的情况,传统是非常讲究的。只要你孩子已经到了读书年龄,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了,长者走在前面,小辈走在后面。而且还有一个规矩,一般小辈不能踩长辈的影子,你不能走在长辈的影子里。天很热,也没树,我躲在我爷爷的阴凉底下,这在中国传统是不行的,一看就没规矩,过去一定是这样的。当然在现代社会这个情况变了,所以《弟子规》有些东西我们还是要改一改。像“长者先,幼者后”,今天不行,比如自动转门,你让老人家先走进去,老人家晕了在里头,这是不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幼者在前,替长辈把转门挡住。还有自动扶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小辈在后面,长辈在前面,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种场合应该是小辈在前,挡着长辈,然后侧身,自动电梯这样的,长辈这样往下走,小辈应该是这样在长辈前面的,要稍微照顾一下长辈,防着长辈最后一步自动电梯走的时候绊倒。所以《弟子规》主要是一种精神,有些东西我们今天是要改的。

画外音: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钱文忠: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者如果要叫人,要找人的话,小辈应该代他去叫。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这里的“叫”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叫”,大家知道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来讲,认为大声说话像我这样是很辛苦的活,伤神,所以不能让长辈高声叫。大家看到电视连续剧里,皇帝什么话跟旁边的太监说,太监说,退朝,没有皇帝说退朝,皇帝站起来说下班没有的,为什么?都是这规矩,旁边人代叫,旁边人代说。第二个是找,不一定要叫,我要去找谁,小辈应该代劳,多走几步,别让长辈劳动。如果找的人不在,我们现在很多晚辈,第一,爷爷奶奶叫人,我不管,你自己找吧。如果找的人不在呢?我们现在可定去找找,我帮你已经算很好了,对爷爷奶奶很孝顺,我去找一个人,一找那个人不在,就算了,不行,古人的规定,你自己要马上回来。为什么?第一,复命。告诉老人家,您要找的人不在。第二,问问老人家,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做的吗?这个都是非常细节的东西。但是,这样的一种习惯,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已经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了,这些规矩已经不懂。

画外音: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首先要求孩子从小培养长幼有序的观念和照料长辈的意识。接下来,《弟子规》则通过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尊长相处时的各种情境,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当孩子遇见尊长的时候,应该怎样称呼才是合乎礼节的呢?

钱文忠: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对年龄、辈分都比自己高的人,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对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你不能直呼其名。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家,一位老人家,年高德寿、白发苍苍,你上去就直接叫人家的名字,人家肯定觉得你这个小辈粗鲁,没有教养。一个学生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你会觉得这个学生懂礼貌吗?这样的习惯,或者我们今天认同的文明礼貌标准,实际上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因为我们民族一直有这个避讳心理,你不能叫的,那么怎么办?

对尊长依然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可以有很多变通的办法,比如,一般多是加辈分尊称,比如我们称姓李的为李爷爷、李叔叔、李伯伯,这都是可以的,辈分尊称。还有一些职务,比如李校长、李院长、李部长,这也是一种尊称。还有一种称职称,比如像李老师、李教授。这都可以的,尽量要回避直呼其名。这个习惯我们现在好多年轻的孩子没有,现在有的时候孩子回家,很小的孩子会:爸爸,我们今天老师特别有意思,他讲了一个故事,我们老师,老师的名字就出来了,这个时候要提醒孩子,不要直呼老师的名字。比如,有的现在孩子很聪明,孩子有的时候很小,刚刚知道爷爷的名字觉得很好玩儿,到处说,昨天谁谁谁带我买糖去了,他把爷爷的名字挂前面了。你就要告诉他,爷爷的名字你不要叫,叫爷爷或怎么样。这种规矩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

画外音: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钱文忠:

《弟子规》还讲到,“对尊长,勿见能”。对长辈和尊长你不要去显示你的能耐,这一点我们今天更不注意了。我在来这里讲课的火车上,我乘火车来,旁边有个小孩子,一个女孩子,大概是在大学里读市场营销的,而且是读房地产营销的,她对过坐着一位老人家,这位老人家一看就是搞设计的,这位老人家在看一本房产设计的书。这个女孩子就去跟老人家谈话,滔滔不绝,一路大概一两个小时没有停过嘴。就讲自己对房地产理论怎么熟悉。那位老人很和蔼地看着她,也没有说什么,实际上旁观者就会很反感。为什么反感?你在长辈面前见能。有的我们好多孩子完全不懂,比如在长辈面前,我们现在比如看电视,突然听一首英文歌,长辈听不懂,这是什么?你这个不懂,这是英语,给长辈念一遍。这个实际上在传统当中是避讳的,尤其你不要在长辈面前过多夸耀,因为年轻,体力好,除非你是要为长辈干活,这是两回事。奶奶,我给你这桶水扛上去。这可以,那么奶奶心疼你,你是不是病了?不,我年轻,我有劲儿,这个是好的,品格高尚的。但是,不要在另外一个场合说:奶奶,你看你,一筐菜都拎不动,我能扛一只猪。这种叫见能,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个前提是出于对长辈的尊重。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对长辈知识的尊重。因为长辈年岁比较大,人生经历丰富,他的人生智慧,所以过去讲,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个话当然不能绝对来看,今天不能绝对的看,但是在传统当中,对长辈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小辈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要对长辈由于自然规律导致的体力的下降,体能的下降,健康状况的改变,更要保存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你得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白发多了?为什么他的腰弯了?为什么他的腿脚不灵便?你不能在任何场合,给长辈带来一种刺激,所以《弟子规》讲,“对尊长,勿见能”。

画外音: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展现自我,却很少有人记得告诉孩子,对尊长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份谦虚谨慎的态度,而这也正是《弟子规》要提醒我们的。接下来,《弟子规》告诉我们晚辈如果在路上遇见长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钱文忠:

《弟子规》讲,“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按照《弟子规》的要求,一个小辈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长辈,小辈先不能说话,要小步、急行、迎向长辈。你不能看见长辈还晃悠晃悠地走:老爷子,你好。这不行,得小步,略弯着腰,显示一种恭敬,比较快地来到长辈面前行礼。

假如长辈没有跟你说话的意思,有些老人家比较威严,或者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心事,老人家在想心事,那么按照《弟子规》的规矩,你不能上去一把拉住老人家:老爷爷,您好您好,咱们俩聊聊,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动画片,我打了一个游戏。都不行,如果长辈没有意思跟小辈说话的话,小辈应该怎么样呢?退避路旁,小辈应该退避在路旁,恭恭敬敬站着,古人要垂手而立,手要垂着,你不能这么站着,不行,要垂手而立,要恭候,让开道。因为长辈既然无意跟你说话,你得让长辈往前走,退避在路边。假如小辈出门的时候遇见长辈,这当口小辈正好骑着马,或者乘着车,乘着马车,那么一定要赶紧下来,绝对不能说你骑着马,在马上跟长辈打招呼,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要赶快下来,跟长辈大好招呼待在路边,等长辈先走,你还不能扭头就走,你必须等长辈过去百余步,百步余,一个意思,过去大概一百步的距离的时候,你才能重新上马或者乘上你的马车。你在去忙自己的。这就是《弟子规》的意思。

画外音: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钱文忠:

这些礼节在古代是必需的,古人都懂,都会,在今天,当然就没有办法完全遵照。因为今天时过境迁,你不能照搬了,比如,我们今天一般不会有人骑着马跑在路上,那么你如果你坐公交车、坐地铁,当然不可能因为你遇见了你的外公,公交车给你停下来让你打招呼,这个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可能的。你如果自己开车,交通规则也不允许你,你路上看见一个长辈我靠边,爷爷好奶奶好的,这个是不允许的,因为你会妨碍交通,等着你的结果。你如果完全按照《弟子规》做的话,基本上就是等罚单,没有别的可能了。

然而,这并不等于我就可以说《弟子规》上面的要求完全过时、应该完全作废了,绝对不是。

画外音: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尽管《弟子规》中关于“路遇长”的一些具体要求,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是,蕴含在其中的尊敬长辈的美德,却早已根植在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那么,今天如果在路上遇见了尊长,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合乎具体情况,又不失礼节呢?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钱文忠:

既然《弟子规》的这段话,我前面已经讲过,有些在今天不再合适,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了,那么,假如我们今天在路上遇见了尊长,我们应该懂哪些规矩,我们应该守哪些礼节呢?这个是不是我们应该搞清楚呀?我想,根据《弟子规》要求的传统规矩,再结合今天现代社会的特点,我们或许可以这么做。

在路上遇见长辈了,小辈应该快步迎上去,但是别冲过去,小伙子厉害,火力壮,冲过去,你把老人家给吓着了不好,把老人家撞着更了不得,所以略微加快脚步迎上去,上去以后先请安问好,这是一个规矩。如果尊长有事而又不需要你的陪伴,有时候现在老人家身体也很好,现在70多岁有些老人家很健康,80多岁都很健康,他也不需要你陪伴,那么小辈应该侧过身去让开正面侧过去,让尊长通过。如果尊长有意和小辈谈谈,小伙子好久没见你了咱们聊聊,一般来讲小辈应该恭敬,应该从命,陪老人家多说几句。今天年轻人都很忙,都有很多工作,如果实在不行,那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要求,传统的要求不可以的,我管你行不行,长辈在你给我老老实实待着,那现代社会不一样,如果有很重要的工作做,有很重要的会开,那么你应该坦诚地向长辈禀明情况:对不起,老人家,我今天正有事,我得先告退了,下次我再来看您得说明。如果小辈在公交车上看到了长辈,那么一般来讲就不必打招呼了。如果你公交车开过去看见长辈在路上散步,你叫一声,你影响了车上的乘客,那不吓一跳,你叫谁呢?第二,老人家也未必听得见,如果老人家听见了,老人家扭头来找,你走了车把你给拉走了,反而弄得老人家心里挺不落忍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怎么听见有人叫了我一嗓子啊,回头一看又没有人,反而给老人家增加麻烦,如果你自己开车,看到路边有老人家,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是应该靠边,在交通规则和路况允许的情况下,问问老人家:我能不能为您效劳?您是不是需要搭车?我能不能捎您一段?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老人家,有些老人家不服老,有些老人家觉得我很好,我出来就是散步的,你也别非把老人家摁在你车里,这也没必要。老人家我就是散散步,我刚出来溜弯就被你摁车上给拖回去了,这也没有必要,所以这种我们讲,都应该还是讲究的,在现代社会,我们把传统的一些礼节、要求还是要在现代社会把它传承下去,但是你要考虑实际的环境和条件。

画外音: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钱文忠:

《弟子规》讲完了路上遇到长辈应该守的礼节以后,接着又讲了另外的一套礼节:“长者立,幼勿坐”,假如长辈站着,小辈肯定不能先坐。“长者坐,命乃坐”,不是长者坐下去了,你小辈就可以坐了,不是这个意思,长辈坐好了,还得叫你坐,你才能坐。长辈坐好了他不打算叫你坐,你小辈也只能站着。还不仅如此,真正讲礼节的话,出现一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很多现在年轻人不知道怎么。

比如,长辈说:请坐,小钱,你请坐。我坐下了,长辈不坐,这情况有的,你站起来,我不敢坐,你坐下,你坐下,恭敬不如从命,你坐着,长辈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你怎么办?现在好多孩子就这么坐着,长辈在前面走他不管,不可以的。过去是要随着长辈的步向,走向哪里,调整坐姿的。长辈走到那里,我坐着,我们应该这样慢慢转过去;长辈这么走过来,我慢慢转过来,等长辈开口跟你说话。我们不能木头一样坐着,长辈爱怎么走怎么走。这是不可以的,这些规矩都是非常细微的,非常讲究的。

关于“长者坐,幼者立”,我们传统当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程门立雪。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宋朝,有两个年轻的学子,一个叫游酢,一个叫杨时,后来都是相当有名的,他们去拜理学大师程颐为师,有一天这两个学生又去拜见老师,一去发现老夫子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两个学生大家知道怎么样?毕恭毕敬站着,他不能坐,他更不能因为老师睡着了没瞧着我也坐下,这个更不可以了。结果哪知道,老夫子闭眼在那儿养神,养着养着还睡着了,他实际上是睡着了,而且一睡,睡了一宿,这两个人还在那儿站着,毕恭毕敬站着,不动的,当程老夫子一睁眼的时候,发现窗外的雪,门外的雪积到了一尺厚,一夜下了一场大雪那么这个故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两个年轻学子也在房间里头站着呢,那么还好,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强调年轻人对老师的尊敬,非常强烈的守礼的精神,说他们也在雪地里站着,那么这两个人基本上是变成雪人了,所以叫程门立雪。

画外音: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弟子规》接下来讲跟长辈交谈时要遵守哪些礼节。我们都知道,同尊长交谈要尽量使用“请”和“您”这样的礼貌用语。那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呢?和尊长交谈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细节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呢?关于这方面《弟子规》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

钱文忠: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首先,对长辈说话你声音要轻,不能对着长辈嚷嚷。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小辈对长辈几乎都是嚷嚷的:爷爷,你过来。爷爷啪啪啪地跑过去。奶奶,过来。奶奶也啪啪啪地跑过去。好了,我自己玩儿,你们可以走了。爷爷奶奶跑了。基本都是这样现在小孩子,很多的,这个是不可以的!你对长辈说话声音要轻一点,要柔和一点,表示一种敬意。但是长辈年纪大了,一般耳朵听力不太好,所以声音太轻也不好。“低不闻,却非宜”,听不见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根据你和长辈的交往当中,知道长辈能够接受多大的音量,你用多大的音量说话。

“近必趋”,你上前跟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小碎步,当然也不能过分,不能踮着脚尖走,这也太过了,快步接近长辈。“趋”不是简单地向前走的意思,还是要微弯着腰、略低着头往前走,这样靠近长辈。“退必迟”,你跟长辈说完了,该谈的事情谈好了,我们现在孩子一般都是拜拜,扭头就跑了,不是,去和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略快,动作节奏略快,告辞的时候,动作节奏要略慢,这是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你不能给长辈有这种感觉:老人家,你真烦,真啰嗦,我来跟你说话是受罪,跟你少待一秒钟都是好的,所以我赶紧走,这种感觉千万不能让长辈有,你也不能这么想。第二个,告辞的时候,一般来讲前两步是面对长辈后退,你不能在长辈面前一个向后转,后脑勺往长辈面前一晃,不可以,先退两步,再转身退走,所以必须迟缓。“问起对”,长辈如果有所询问、如果指教要发问的话,你得站起来回答。

“视勿移”,这一点今天注意的人可真是太少了。现在我们发现,我们考虑自己,我们比如跟长辈说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东张西望习惯?东看看,西看看。一个长辈问我:小钱,你昨天去干吗了?我昨天到那儿看了一场球,明天我还去听场音乐会,是不是这样?这个是不可以的!你视线必须恭敬地看着长辈,不能眼神飘忽。不可以,但是,是不是那么简单,是不是这样就理解了《弟子规》的“视勿移”?也不对的。视线看着长辈,怎么看?你要视线略低于长辈的视线,不能跟长辈瞪着,那你两个人掐架还是怎么,你跟长辈比眼睛谁厉害?不能瞪着长辈,不是这样,略低于长辈的视线,不要移动。你也不能把眼睛看得比长辈的视线高,那你在长辈的头上找虱子还是找什么?这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这是一套非常明确的规矩。《弟子规》的这些规矩都是由儒家经典作基础的。像上面我们讲的这么一大段,都是根据《礼记》来的。我们知道《礼记》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礼记》里讲:“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那就是讲“问起对”。类似这样的规定,在《礼记》当中很多。

画外音: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在即将结束“出则悌”部分的时候,《弟子规》对这段内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这部分内容要告诉孩子的道理。那么,钱文忠教授认为,《弟子规》“出则悌”的部分究竟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培养怎样的观念,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钱文忠:

在行将结束“出则悌”的部分的时候,《弟子规》补上了十二个字:“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什么叫诸父?实际上,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家族制、宗法制的社会,都是以家族为一个计算单位,不像我们今天的小家庭是以家庭为计算单位的。诸父就是伯父、叔父,叫诸父。有的时候还包括堂伯父、堂叔父。但是一般来讲,要求对伯父和叔父,也就是父亲的兄弟叫诸父,对他们要像对自己的生身父亲一样尊敬。

事诸兄,如事兄。诸兄就是伯父、叔父的孩子,自己的堂兄叫诸兄。对他们要像对自己同胞兄长一样,这是过去传统的要求。古时候,关于叔侄之间的感人故事非常多,这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放到国外,放到欧美,一般认为叔叔和侄子的关系就相对来讲比较疏远,除非一些特殊的大家族也有,但是不普遍。中国传统当中很普遍。你一读如果不告诉你是叔侄,你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父子。比如楚国《先贤传》里面,讲到汉朝有一个人叫阴嵩,这个人后来当官去了,当官了以后他突然告退,跟皇帝说我不当了,为什么?我家里老家还有一个长辈,我得回去伺候,你如果不知道这个背景,你不了解这个人你一看以为是什么?以为是回去伺候自己的父母,不是,阴嵩回去伺候他的叔叔,为什么呢?因为他从小父母双亡,是跟着他的叔父长大的。叔父对他有养育之恩,有抚养之恩。他成长起来了被朝廷征召为官了,但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叔父,这就是什么?事诸父,如事父。把叔父当自己爸爸一样看待,一样要伺候。

现代社会我们都是小家庭,基本上是三口之家。除了运气特别好的才有双胞胎,一般都是三口之家,这样的观念,特别要强调。因为现在我们的亲戚,直系血缘关系的亲戚越来越少,孩子成长环境越来越小,如何让他从小学会爱的对象,应该尽可能地多,爱心所施展的范围应该尽可能地大,那么当然应该从《弟子规》做起,“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如果你连对自己的,已经没有几个了,不像过去的大家族,你连对自己的伯父、叔父,对自己的堂哥、堂弟都不能有爱心,有非常好的一种交往的话,你怎么可能将来到社会上跟别的长辈、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尊长,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呢?你怎么会跟自己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同事,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呢?还是应该从小做起,从家族范围里做起。我想这个12个字对我们今天现代社会,以小家庭为细胞的现代社会,特别特别有意义。

到了这里《弟子规》的“出则悌”的部分就结束了,接下来,《弟子规》进入了另外一个新的部分:“谨”,谨慎的谨。《弟子规》是怎么来讲述“谨”这个部分的?孩子应该从小养成哪些谨慎的习惯?或者“谨”这方面的举止?请大家听下一讲。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惊世预言

    惊世预言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预言到后来成了现实,这就不由得让预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不得不有些怀疑:说出这些预言的人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超人能力。除了2010界末日的预言之外,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呢?
热门推荐
  • 爱,在指缝中滑落

    爱,在指缝中滑落

    故人总是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端起的酒杯也过是这个故事里应该有的道具而已,是谁为谁青杏煮酒,是谁为谁梅子雨冷,是谁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是谁为谁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那么又是谁为谁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许多的美丽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的指缝中滑落,依稀耳边响起的总是聆听不断的丁零……
  • 天才少年时空之战:荣誉辉煌

    天才少年时空之战:荣誉辉煌

    传奇少校龙明辉在历经卫国之战之后意外来到地球在地球第一战他会打赢吗后面还会有什么等着他呢精彩的冒险绝丽的场景,神秘的地域在等着他的探索,亚特兰蒂斯,圣域还有以及被称为死亡之地的冥域,到底是阴谋还是使命,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探索,终有一天你也会书写出自己的传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老公,接招吧

    老公,接招吧

    「老公,我餓了!」江維薇道「老婆,我也餓了!」韓安道「去煮飯」「不,我先吃妳,生米煮成熟飯」他是她在學校的老師,到了晚上卻變成一隻幼稚又腹黑的色狼
  • 炽职速域

    炽职速域

    校联赛第一名司徒落烨带着他的队伍在军队麾下任职,三年后领取任务开拓宇宙边际,碰到异星殖民者进攻,后整个宇宙都被当做奴隶贩卖。司徒等人被卖到地下机械厂当奴隶,开始了真正的宇宙生活……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属于你的嫁衣

    属于你的嫁衣

    为你披上属于你的嫁衣,是我一生的幸福。第一次写希望喜欢
  • 名门盛宠:诱妻入局

    名门盛宠:诱妻入局

    蓝欢颜千里寻情人,不料惹上了神秘男人,差点丧命机场,大难不死必有后祸,这个什么男人开始软硬来诱惑她,这是尼玛什么个情况啊?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他的祖辈从明朝末年起定居湖南浏阳,世代为官。祖父谭学琴,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父亲谭继洵,在进士考试中遥遥领先,获得一甲第二名,因此担任了户部主事,后升任户部郎中。父亲37岁那年(1865年),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斓眠胡同一座大宅第中。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给谭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然而,谭嗣同却生不逢时,大清王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到这时已荡然无存,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却接踵而来,从士绅到百姓,他们都感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度外异行

    度外异行

    视线之外,认识之外,常识之外,此即为“度外”。十年前大混乱的余波还未散去,新的冲突和阴谋又开始在密语中酝酿滋生;旧时代的规则还未来得及彻底死去,新的制度却已经迫不及待要萌芽——魔法对决刀剑、子弹对决异能,以混乱的邪恶都市为舞台,不知所谓的现代乱斗剧,在此上演……
  •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