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900000061

第61章 胡朴安讲国学——文字学ABC(4)

(甲)明了六书:中国的文字,都可用六书来包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造字的四法,很容易明了;况且四法中形声最多(《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象形三百六十四;指事一百二十五;会意一千一百六十七;形声七千六百九十七。)。形声的方法,尤其是简便;属于鱼部的文字,必是关于鱼的;配合的是什么音,便读什么音。其他从乌、从金、从水、从火无不如此。用字的二法,假借比较复杂些,但是能明了借音借义的原则,也没有什么困难。

(乙)认识字母:中国文字,虽不是拼音母而成,却也是由少数字母组合而成。《说文》中五百四十个部首,便是中国的字母;五百几十个文字,自然不难记熟;记熟了,再用六书造字的条例,分析一切的中国文字,便可以触类而通了。

[附注]《说文》五百四十个部首,有许多不是纯粹的字母。章太炎先生著《文始》,举出准初文仅五百十个。

(丙)略明文字变迁的源流:中国文字,因经过几次体例上的变更,许多文字失去了制造的条例;例如:“鸟”有四足;千里草为“董”。倘能明白六书的条例,再略有点文字变迁的知识,明了变迁的痕迹,这困难也不难解决的。

上举三则,(甲)(乙)两则,是文字的本身;(丙)则是文字的历史。三则中以(甲)则“明了六书”最为重要。

四组织的原素同,而组织的条例不同,音义不同

中国文字,虽可归纳于六书的条例,但往往有组织的原素同,而组织的条例不同;组织的条例同,而音和义不同。研究中国文字,不能忽略这种事例。

举例于下:

(甲)一是会意,一是会意兼形的:例如“天”是会意;“立”“夫”是会意兼形;同是从“一”“大”。

(乙)一是会意兼形,一是会意兼声的:例如“术”是意兼形;“市”是意兼声;同是从“屮”“八”。

(丙)一是象形,一是形声的:例如“易”是象形;“昒”是形声;同是从“日”“勿”。

(丁)同是会意,而音义不同的:例如“屯”同是从“屮”“一”。

(戊)一是会意,一是形声的:例如“善”是会意;“詳”是形声;同是从“羊”“口”。

(己)同是形声,而音不同的:例如“吟”“含”同是从“今”“口”。

古人制造文字,只用少数的初文,互相配合,以避重复;有不能避免重复的,便将组合的位置,变更一下,既达出事物的形意,又不背六书的条例。但是有意义的变更组合位置,指事、会意是如此;而形声却不如此。形声的配合位置,完全是避免重复,大都是没有意义。例如“忠”解释忠诚,“忡”解释忧愁;倘造字时,“忡”作忠实,“忠”作忧愁,也没有关系的。

(第二章)象形释例

一象形概说

八卦、结绳之后,便产生象形的文字。象形即是描画物体的形状,和绘画的线条,没有差别;用金文,龟甲文来证明,更是明显。

象形的性质,有下列几种:

(甲)属于天象的例如“日”“月”

(乙)属于地理的例如“水”“水”

(丙)属于人体的例如“子”“吕”

(丁)属于植物的例如“艸”“木”

(戊)属于动物的例如“牛”“羊”

(己)属于服饰的例如“冃”“巾”

(庚)属于宫室的例如“門”“户”

(辛)属于器用的例如“刀”“弓”

象形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甲)从前面看的例如“日”“山”

(乙)从后面看的例如“牛”“羊”

(丙)从侧面看的例如“鸟”“马”

(丁)变横形为直形的例如“水”当横看为“?瘙椾”

(戊)省多为少的例如“吕”象脊骨,用两个概括多数。

象形文字,是中国文字的渊源;虽然指事也属于独体的初文,但是许多指事文字,是根据象形文字而造成的。例如上章(一)节所举的“刃”字便是。《说文》中象形文字计三百六十四;除去不纯粹的,还余二百四十二;再除去重复的,和由一个形体而演化的,只得一百几十个,占现在的文字,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说:“中国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的”,是可以的;说:“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便不通了。

二象形分类

象形分类,有下举三位学者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又分天地、山川、井邑、草木、人物、鸟兽、虫鱼、鬼物、器用、服饰十类;(二)侧生:又分象貌、象数、象位、象气、象声、象属六类;(三)兼生:又分形兼声、形兼意两类。

(乙)郑知同的分法:(一)独体象形;(二)合体象形;(三)象形兼声;(四)象形加偏旁;(五)形有重形;(六)象形有最初本形。

(丙)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这三种里面,郑樵的分法,最不可靠;混合指事、会意、形声三例在象形的类别里,太没有辨别的眼光。郑知同的分法,虽比较明晰,但是他主张不守《说文》一定的形体,似乎不适于初学,现在本王贯山的分法,在下节详述。

三象形正例

象形正例,即象物的纯形,可分五类:

(甲)天地的纯形:例如“日”外面象太阳的轮廓;里面象太阳闪烁的黑影。“月”象月的缺形。

(乙)人体的纯形:例如“口”“目”纯象口目的形状。

(丙)动物的纯形:例如“隹”象短尾的禽;“鸟”象长尾的禽。隹是水禽;鸟是山禽。“牛”“羊”象牛羊从后面看的形状。

(丁)植物的纯形:例如“艸”象草的丛生;“木”象树木的冒地而生。

(戊)器械的纯形:例如“户”象半门;“门”象两户;“豆”“皿”象食器。

上举五例,纯然象物的形状,毫没有意义,这是象形的正例。

四象形变例

象形变例,即是用事、意、声辅助象形,使字义明显;但是不能属于指事、会意、形声的条例,因它仍以形为主,所以叫做象形变例。可举下列八例:

(甲)一字象两形:例如一象草木深函的形;一象花未发的形。

(乙)减文象形:例如象羊角,由“羊”字减省。

(丙)合体象形:例如“臼”外象臼形,中象米形。

(丁)象形兼意:例如“果”“田”是象果形;“木”是会意。

(戊)形兼意而略异:例如“为”母猴,形兼意;但爪由猴生,和果由木生略异。

(己)形兼意别加一形:例如,“厂”象眉形;“目”会意;加象额理形。

(庚)形兼意兼形:例如“齿”,象齿形;(口犯切,象张口。)“一”(齿中间虚缝)两文会意;“止”形声。

(辛)似无形而仍为象形:例如“衣”,“亠”(篆文作)象衣领;(篆文作)象衣襟。

[附注]“衣”字本是纯形,因《说文》所解有疑问,所以另作一例。许叔重的解释是:“象覆二人之形”。王贯山说:“以意为形”。都不能通顺。

上举八例,都是象形变例,较象形后起。所以不能属于象形正例者,因不是独体的初文,而须借助于他种条例。所以不能直接属于他种条例者,因以形为主,而不以声意为主。

(第三章)指事释例

一指事概说

指事一例,古今异说很多,要以许叔重之说为主。许氏说:“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六书中指事字最少,而最难分辨。许氏所举“上”“下”两例,恰巧是最纯粹的,以致弄得异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代小学专家,若段玉裁只心知其意,不能说出定义。即江艮庭精研六书,也往往认会意为指事。其他唐宋元明各家,如贾公彦、徐锴、张有、戴侗、杨桓、刘泰、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朱谋讳、张位、吴元满、赵宧光等,或拘泥于许氏所举的“上”“下”二例;或误认会意为指事;或与象形、会意相混杂;或举例不明确;或发挥不精到详尽;都不能得指事的真旨。只有清代王贯山的解释,最明白易懂,他说:“所谓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然物有形也,而事无形。会两字之义,以为一字之义,而后可会;而‘丄’‘丅’两体,固非古本切之‘丨’,於悉切之‘一’也。明于此,指事不得混于象形,更不得混于会意矣。”根据王氏的主张,我们可以替指事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如下:

“凡独体文,或两体三体而有一体不成文或全体不成文的文字,没有形可象,没有意可会者,叫做‘指事’。”

[附注]“不成文”即不是独立的字母。

二指事分类

指事分类,有下举三家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二)兼生,又分事兼声、事兼形、事兼意三类。

(乙)杨桓的分法:(一)直指其事;(二)以形指形;(三)以意指意;(四)以意指形;(五)以形指意;(六)以注指形;(七)以注指意;(八)以声指形;(九)以声指意。

(丙)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这三家中,郑樵的分法,条例虽不错,而每类所收的字例,标准混乱,往往把合体的会意,混作指事。杨桓因误认指事在会意之后,所以有九类的分法,错误自不必说;至于他所收的字例,较郑樵更乖谬,没有采取的价值。现在本王贯山的分法,在下节详细说明。

三指事正例

凡独体的初文,不是象有形之物的,都属于指事的正例,略举几例于下:

“一”、“上”、“下”、“亅”、“八”、“纠”、“口”、“丿”、“乙”、“九”、“乃”、、、“入”、“出”、“行”、“齊”。

观以上所举,我们应该知道指事和象形的界限,应该以文字的性质区别,不应该以文字的形式来区别。例如:“八”“纠”“口”“丿”四文,许叔重说是象形,其实和“上”“下”没有区别。“八”虽是象分别的形状,但究竟是什么物件的分别;“纠”虽是象纠缭的形状,但究竟是什么物件的形状;和“上”“下”的虚指其事,同一条例。至于“齊”三文,虽有一定的形状,但是花叶的下垂,不是花叶;是果实的累累貌,不是果实;“齊”是禾穗的整齐,不是禾穗;仍是虚事而不是实物,这是不能和象形相混的很明显的界限。

四指事变例

独体文不是象有形之物的,都属于指事,上节已经说明了。但是也有合体文字,不象有形之物;而其组合的原素,一成文一不成文,或几个个体中有一个不成文;在六书的条例上,不能归于会意、形声的,便是指事变例。举八例于下:

(甲)以会意定指事:例如天象的表示和观察示象的意义;从“二”(即上)是会意,指日月星的下垂,是指事。

(乙)以会意为指事:例如“喦”多言的意思;“品”从三口是会意,不是山水的“山”字,不成文,是指事。

(丙)指事兼声:例如艸木水火的形状,从“八”声。

(丁)增体指事:例如树木曲头止不能上的意义;增在“木”上,表示曲头。

(戊)省体指事:例如张口,省“口”以指事。

(己)形不可象变为指事:例如“刃”用“、”表示刀刃。

(庚)借形为指事:例如“不”从“一”从;象鸟,“一”即是天,借鸟飞上不下的形状,指出“不能”“不可”的事。

(辛)借形为指事而兼意:例如“高”,“冂”象界,“口”和仓舍的“口”同意,象筑,借台观崇高的形,指高低的事,再兼“筑”的会意。

(第四章)会意释例

一会意概说

许叔重定义会意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会意一例,许氏的解说本很明白,自从郑樵作《六书略》,会意一类,所收的文字,许多错误:例如把并木为“林”,归在会意里;把并山为“屾”,又归在象形里;重夕为“多”,重戈为“戔”之类,入于会意;而重火为“炎”,重田为“畕”,又归入象形里,以致后人每每有会意和象形相通的误解。许氏会意的定义,段玉裁、王筠二人解释最明晰;其他唐、宋、元、明各家,虽大致不违背许君宗旨;但解释不及段、王二人精到。现在根据二人的解释,再简括的定义于下:

“会合两文三文的意义,成一个字的意义,便是会意。例如‘信’字的意义,是由‘人’‘言’两文会合而成的。”

二会意分类

会意的分类,有下列七家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又分同母之合,异母之合,两类。(二)续生。

(乙)杨桓的分法:(一)天体之意;(二)地体之意;(三)人体之意;(四)人伦之意;(五)人伦事意;(六)人品之意;(七)人品事意;(八)数目之意;(九)采色之意;(十)宫室之意;(十一)衣服之意;(十二)饮食之意;(十三)器用之意;(十四)飞走之意;(十五)虫鱼之意;(十六)生植之意。

(丙)吴元满的分法:(一)正生;又分本体会意、合体会意、二体会意、三体会意,四类。(二)变生;又分省体会意、意兼声,两类。

(丁)赵宧光的分法:(一)同体;(二)异体;(三)省体;(四)让体;(五)破体;(六)变体;(七)侧倒。

(戊)郑知同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又分重形、意兼形、反形、意兼声、省旁,五类。

(己)近人某君的分法:(一)纯例;(二)意兼形;(三)意兼事;(四)意兼声。

(庚)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以上所举,以杨氏的分法,最无足取,其他各家,也不能尽善。这里还是本王贯山的分法,稍加变通,在下节说明。

三会意正例

会合几个文字,成一个文字,意义相附属,而没有兼其他条例的,即是会意的正例。会意的方法,可分下列四项:

(甲)顺递为义:例如分牛为“半”;八(即背)厶为“公”。

(乙)并峙为义:例如“分”从“八”(分别)“刀”;两文意不连贯,并峙见义。

(丙)配合部位为义:例如,“闰”从王在门中,“益”从水在皿上,若移置部位,便不能成意。

(丁)叠文为义:例如两目为;两木为“林”。

上举四例,以第一例最纯,正和许叔重所举“武”“信”两例相合;其余三例,也都是正例,因其所取义的都成文,和意兼形不同;所从的文都有义,和意兼事不同;并且无所兼,无所省,无所增,无所反倒,虽与第一例稍有差别,但不能归于变例。

四会意变例

会意变例,略举下列八例:

(甲)会意兼形:例如“牢”从“牛”,“冬”省;“冬”省是借为牢的形,不是意。

(乙)会意兼事:例如“登”解作上车;从是会意;从“豆”是指事,《说文》虽解“豆”为象登车形,但“登”是上车,是虚事,不是实物,所以仍是指事,不是象形。

(丙)意外加形:例如“爨”从“臼”。“门”“大”(即)“林”“火”是会意是加的形。

(丁)变文会意:例如“屯”草木难出的意思;从“一”即地,从即变形。

(戊)增文会意:例如“廴”长行;从“彳”引长,“彳”是小步。

(己)省文会意:例如“枭”,从“鸟”省,鸟头在木上。

(庚)反文会意:例如反“正”为(即乏),“正”是受矢,是拒矢。

(辛)倒文会意:例如“币”从倒;是出,倒出便是周币。

上举八例,都是会意的变例。此外还有一例,可以说是变例中的变例:——意会在文字的空白处;例如“爽”从会窗隙的意思。

讲会意的又有两例:

(甲)以展转相从的字会意。

(乙)所从都是省文的会意。

著者因上列两例,《说文》中不多见,便不举以为例了。

(第五章)形声释例

一形声概说

六书的应用,形声最广,也最便利。许叔重说明形声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解释这段话说:“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其别于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其别于会意者,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声。”此段解释,极为明白;形声一例,本很简明;不过有纯例的,有变例的,因此发生枝节。历来解释形声的,大致都相同,这里不必多举。不过关于命名上,有“谐”声和“形”声的异见;著者以“形声”二字,比较概括符实,所以采取“形声”为名。

六书的应用,形声最广。近世研究文字学的学者,都注重声音的研究。章太炎氏著《文始》,用五百十字,演成五六千文字,可以说极声音之妙用;不过他的条例,不便于初学。朱氏骏声、戚氏学标,倡声母的学说:朱氏用一千一百三十七声母,统《说文》全部的字;戚氏用六百四十六声,统《说文》全部的字;虽不能字字即声求义,而文字底声音的应用,可以说是包括无遗了。这里将朱氏戚氏所著的书,各节录一条于下:

(甲)朱骏声的条例(见《说文通训定声》)

“东”声母,从“东”得声的四字。

“重”从“东”省声;从“重”得声的九字。

“童”从“重”省声;从“童”得声的十三字。

“龙”从“童”省声;从“龙”得声的十九字。

(乙)戚学标的条例(见《汉学谐声》)

“一”声母

“聿”“一”声;从“聿”得声的三字。

“寽”“一”声;从“寽”得声的十字

“血”“一”声;从“血”得声的三字。

“七”“一”声;从“七”得声的三字。

“立”“一”声;从“立”得声的十二字。

“戌”“一”声;从“戌”得声的二十四字。

“日”“一”声;从“日”得声的三十字。

“末”“一”声;从“末”得声的五字。

“兀”“一”声;从“兀”得声的三十字。

“不”“一”声;从“不”得声的三十九字。

“音”“一”声;从“音”得声的二十九字。

据以上所举,可见声音和文字关系的密切了。

二形声分类

形声的分类,有下列四家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二)变生;又分子母同声、母主声、主声不主义、子母互为声、声兼意、三体谐声,六类。

(乙)杨桓的分法:(一)本声;(二)谐声;(三)近声;(四)谐近声。——关于配合的方法,杨氏亦分五例:(一)声兼意或不兼意;(二)二体三体;(三)位置配合;(例如左形右声,右形左声等。)(四)散居;(即一字分拆配合,例如“黄”从“田”“炗”声,“炗”散居上下。)(五)省声。

(丙)赵古则的分法:(一)同声而谐;(二)转声而谐;(三)旁声而谐;(四)正音而谐;(五)旁音而谐。

[附注]赵氏所指的声即平上去入四声;音即宫、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

(丁)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同类推荐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谚语类工具书。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热门推荐
  • 笑得文明

    笑得文明

    本书搜罗中外笑话,汇集成书,包括名人笑话、生活笑话等,让读者在欣赏笑话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
  • 爱我的人请举手

    爱我的人请举手

    [花雨授权]帅哥,从来都是寂寞的。这是帅哥相对于男性群体而言。帅哥,从来都是不寂寞的。这是帅哥相对于女性群体而言。作为帅哥的一员,蒋可把上述真理,身体力行地加以诠释得十分彻底。
  • 执爱灭魔

    执爱灭魔

    他,是世间不死的存在,可是他却遇上了她,注定一生要为她挡风遮雨。她,一生凄凉,可是她却遇上了他,注定一生要陪在他的身边。他为了他,可以忍受撕心裂肺般痛苦的重生。她为了他,宁愿魂飞魄散,坠入魔道,也要永生陪在他的身边。他和她的相遇注定会轰轰烈烈!!!
  • 重生异界召唤

    重生异界召唤

    悲剧的王鹏穿越了,穿越原因是在玩游戏时候刷出了一本秘籍却碰到了开关电源被电晕了奶奶的,着异界大陆还真的有意思,语言和汉语差不多,还有什么魔法,什么天神,我也能召唤的,而且召唤出来人物要给自己一些好处啊而这秘籍主人更是神秘,所有神王见了都要躲开
  • 杀手巅峰

    杀手巅峰

    他是一个狼孩,六岁才开始直立行走,吃熟食,还有玩枪!雇佣兵界顶尖战士邪狼回国后进入一所大学开始正常人的生活,一个偶然的原因,他踏上了凶险重重的巅峰之路。平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大学生萧逸。工作的时候,他是杀手,他是霸主,邪狼萧逸。他被杀手界誉为枪皇,可是只有他知道,他最擅长的不是枪……
  • 致兰

    致兰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多少感人肺腑的作为这只是一篇纪念过去的文章,一些值得珍藏的过往。或许你我都曾有过这样的相似的经历只是我们不去谈,不愿意去想就如同很多时候我不敢展望将来.是怕自己会失望。这个时候,我能做的就是静静的回忆,那些即使已经失去.却曾是真正的拥有过的一切。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如果彼此曾真的在乎.真的珍惜过,那么时间将抹不掉过去的一丝一毫。
  • 丫头,你是谁

    丫头,你是谁

    十二年前他们是道上呼风唤雨的“神雕侠侣”,十二年后他是叱刹风云的商场赢家,她是世界顶级黑客。一份战书,一位少女,是命运的转折,还是是上天无情的折磨......
  • 毒已攻心

    毒已攻心

    本书继原著《你丫上瘾了》第二百二十一章续写。“我静顾夕阳西下,你望白日依海平线尽。”-海因“他杨起微笑道别,他思君心尤如西江水。”-猛其曾以为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如今已美满的实现。站在礼堂中央的他们,再也无需任何顾及,对着在座的来宾表达出彼此的感情。婚礼顺利美满的结束,几位最好的朋友硬是朝着要来闹洞房,白洛因和顾海拗不过他们就只好给他们闹了。各种损招层出不穷,闹得两位新人直直求饶......海因步入新的生活,新的麻烦悄然而来,尤猛又该何去何从......
  • 3001旅途那点小事

    3001旅途那点小事

    “我要去恐龙时代!”一个顽皮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个女子坐在一张玻璃凳子上,周围是一个封闭式的圆形玻璃隔离。黑衣男子站在玻璃隔离外面,嘴旁带着一个对讲机,身前正有一台平面电脑立在半空之中,仿佛是投影一般,平面投影上面正播放着女子的情形……
  • 重生炮灰农家女

    重生炮灰农家女

    上辈子苏清因为轻信了别人的话而过早放弃念书,而后打着最低贱的工,领着最低的工资,自己因为过度劳累年纪轻轻的就染上不治之症。为了给自己凑钱治病,最后还害的老爸活生生的累死在工地,老妈因受不了这个打击而一夜白头。重活一回,苏清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