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1900000031

第31章 《潜夫论》卷七(2)

且凡人道见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见瑞而纵恣者,福转为祸;见妖而骄侮者,祸必成,见妖而戒惧者,祸转为福[1]。是故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康吉[2],祀于群神,然后占于明堂,并拜吉梦。修省戒惧,闻喜若忧,故能成吉以有天下[3]。虢公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有吉,囚史嚚,令国贺梦。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4]。《易》曰:“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5]。”凡有异梦感心,以及人之吉凶,相之气色,无问善恶,常恐惧修省,以德迎之,乃其逢吉,天禄永终。

[注释]

[1]且凡人道见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见瑞而纵恣者,福转为祸;见妖而骄侮者,祸必成,见妖而戒惧者,祸转为福:看见吉祥的预兆能修身行善福运必然降临,相反,放纵骄横则福转为祸。看见凶恶的预兆骄横肆慢灾祸必然酿成,相反,警惕回避则祸传为福。

[2]是故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康吉:因此,周武王之母太姒做了吉祥之梦,周文王不敢因此而安于欢乐。康:安乐。《诗经·唐风·蟋蟀》:“老已大康,职思其居。”《毛传》:“康,乐。”

[3]祀于群神,然后占于明堂,并拜吉梦。修省戒惧,闻喜若忧,故能成吉以有天下:文王之姬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乐其吉,乃设坛祭神祈祷,并带武王拜谢,修省戒惧,闻喜若忧,所以能成就吉祥获得天下。

[4]虢公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有吉,囚史嚚,令国贺梦,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虢公梦神灵向他赏赐土地,自以为吉,兴奋无比,下令全国庆贺,正由于他闻忧而喜,酿成灾难,最终丧家灭国。见《国语·晋语》《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5]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既要使人们懂得惊惧而警戒自己,又要使人们明察忧患之所在及其原因。语出《周易·系辞下》之“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释难

〔题解〕

本篇设喻类比,议事取理,主要论述了尧、舜俱贤,非矛盾之说;周公尊王,故诛管、蔡;耕者食之本,学为耕之本;贤人忧国爱民,亦为人为己。此四者盖时人有疑也,王符设为客难而答之,故谓之“释难”。

[原文]

庚子问于潜夫[1]曰:“尧、舜道德,不可两美,实若韩子戈伐之说邪[2]?”潜夫曰:“是不知难而不知类。今夫伐者盾也,厥性利;戈者矛也,厥性害。是戈为贼,伐为禁也,其不俱盛,固其术也。夫尧、舜之相于[3],人也[4],非戈与伐也,其道同仁,不相害也。舜、伐何如弗得俱坚?尧、伐何如不得俱贤哉?且夫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此非前烛昧而后烛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二圣相德[5]而致太平之功也。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众良相德[6],而积施乎无极也。尧、舜两美,盖其则也。”

[注释]

[1]庚子问于潜夫:庚子:王符虚设之对辩者。诸如伯叔、秦子均如此也。潜夫:王符自喻。古代贤达之士阐发其见解,常常采用设为论难而进一步解答的文体,诸如西汉东方朔之《答客难》是也。

[2]韩子戈伐之说邪:韩非子矛盾之说也。韩子,韩非子也。“戈伐之说”即“矛盾之说”。彭铎注云:“邪”疑“也”。高按:从之。

[3]相于:“相厚”之意矣。高诱注《吕氏春秋·不侵》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曰:“‘于’犹‘厚’也。”

[4]人也:即仁也。相亲也。

[5]德:彭铎注云:“德”疑“得”。高按:从之。即“二圣相得”。

[6]德:彭铎注云:“德”疑“得”。高按:从之。即“众良相得”。

[原文]

伯叔曰:“吾子过矣[1]。韩非之取矛盾以喻者,将假其不可两立,以诘尧、舜之不得并之势。而论其本性之仁与贼,不亦失是譬喻之意乎?”潜夫曰:“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2]。物之有然否也,非以其文也,必以其真也。今子举其实文之性以喻,而欲使鄙也释其文,鄙也惑焉。且吾闻问阴对阳,谓之强说;论西诘东,谓之强难。子若欲自必以则昨反思,然后求,无苟自强[3]。

[注释]

[1]吾子过矣:先生错了。《仪礼·士冠礼》郑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2]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譬喻就是打比方。由于对要阐述的道理无法直接表述清楚,所以就借用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表示它。《墨子·小取》:“辟也者,举物而以明之也。”“辟”即“譬”。

[3]子若欲自必以则昨反思,然后求,无苟自强:假若你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应反复思考,然后再认真推敲,不要随意武断,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彭铎注云:“自必”以下疑有脱误。高按:从之。

[原文]

庚子曰:“周公知管、蔡之恶,以相武庚,使肆厥毒,从而诛之,何不仁也?若其不知,何不圣也?二者之过,必处一焉[1]。”潜夫曰:“《书》二子挟庚子父以叛[2],然未知其类之与?抑抑相反[3]?且天知桀恶而帝之夏,又知纣恶而王之殷,使虐二国,残贼下民,多纵厥毒,灭其身,亦可谓不仁不知乎[4]?”

[注释]

[1]庚子曰“周公知管、蔡之恶,以相武庚,使肆厥毒,从而诛之,何不仁也?若其不知,何不圣也?二者之过,必处一焉”:庚子说:周公明知管叔、蔡叔二人为人险恶,却让他们任武庚之相国,使他们肆忌横行,然后却又以大逆不道诛之,为什么那样不仁道呢?如果周公不了解管叔、蔡叔,又怎么能说他圣明呢?这两种情况,周公只能居其一。此言周公诛管叔、蔡叔事。管叔、蔡叔,周公之第也。武庚,纣王之子也。周武王灭商后,封武庚为诸侯,使管权、蔡叔二人为武庚之相国治理殷商之遗民。武王死,成王幼,周公辅政,管叔、蔡叔暗放流言,诬周公有篡位图谋。于是与武庚联合起兵叛乱。周公率兵东征,杀管叔,流放蔡叔。见《史记·管蔡世家》。

[2]《书》二子挟庚子父以叛:《尚书》记载管叔和蔡叔二人挟持武庚举行叛乱。“庚子父”即武庚,名禄父。《汉书·翟方进传》:“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叛。”

[3]然未知其类之与?抑抑相反:但是,《尚书》上没有说周公放纵他们任意暴虐,难道是记载错了。彭铎注云:此句疑文有脱误。高按:从之。

[4]且天知桀恶而帝之夏,又知纣恶而王之殷,使虐二国,残贼下民,多纵厥毒,灭其身,亦可谓不仁不知乎:再说,上天明明知道夏桀的恶劣行径,却让其做夏之国君;又非常清楚殷纣的残暴,却让其做殷商的帝王,使他们行其暴政,残害百姓,作恶多端,然后又灭亡了他们,难道这也是不仁不智吗?

[原文]

庚子曰:“不然。夫桀、纣者,无亲于天,故天任之而勿忧,诛之而勿哀。今管、蔡之与周公也,有兄弟之亲,有骨肉之恩,不量能而使之,不堪命而任之,故曰异于桀、纣之与天也。” 潜夫曰:“皇天无亲,帝王继体之君,父事天[1]。王者为子,故父事天也[2]。率土之民,莫非王臣也[3]。将而必诛,王法公也[4]。无偏无颇,亲疏同也。大义灭亲,尊王之义也。立弊之天为周公之德因斯也[5]。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6]。”

[注释]

[1]皇天无亲,帝王继体之君,父事天:上天用人没有亲疏远近,唯德是举,唯才使用。因而受命帝王及继位之君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上天。

[2]王者为子,故父事天也:帝王是天的儿子,所以他就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上天。《汉书·郊祀志》:“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

[3]率土之民,莫非王臣也:普天下的民众,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语出《诗经·小雅·北山》。

[4]将而必诛,王法公也:若冒犯君王必遭诛伐,这是王法的公道。

[5]立弊之天为周公之德因斯也:扶立谁或破败谁都是顺承上天的意愿。所以周公的功德也是如此。彭铎注云:此句疑文有脱误。高按:从彭说。

[6]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我就一无所知了。语出《周易·系辞下》。

[原文]

秦子问于潜夫曰:“耕种,生之本也;学问,业之末也。老聃有言:‘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1]’而孔子曰:‘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2]。’敢问今使举世之人,释耨耒而程相群于学,何[3]?”潜夫曰:“善哉问[4]!君子劳心,小人劳力[5]。故孔子所称,谓君子尔。今以目所见,耕,食之本也。以心原道,即[6]学又耕之本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7]。’天反德者为灾〔8〕。”

[注释]

[1]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立足于实际,不立足于浮华。

[2]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耕田种地,免不了挨饿受穷;读书学习,可以做官得到俸禄。语出《论语·卫灵公》。

[3]敢问今使举世之人,释耨耒而程相群于学,何:请问,如果让世间所有人都放弃锄头农具,群起相随而从事学问,那将会是什么状况呢?彭铎注云:“程”“群”疑互易。王肃注《家语·儒行解》“程功积事”:“‘程’犹‘效’也。”“群相程于学”,言群起而相效于学也。高按:从彭说。

[4]善哉问:问得好啊!

[5]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语出《左传·襄公九年》。

[6]即:彭铎注云:“即”疑“则”。高按:从之。

[7]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语出《周易·说卦》。

[8]天反德者为灾:违犯自然法则,就会造成祸害。《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原文]

潜夫曰:“呜呼!而未之察乎?吾语子[1]。夫君子也者,其贤宜君国而德宜子民也。宜处此位者,惟仁义人,故有仁义者,谓之君子。昔荀卿有言:‘夫仁也者爱人,爱人,故不忍危也;义也者聚人,聚人,故不忍乱也[2]。’是故君子夙夜箴规,蹇蹇匪懈者,忧君之危亡,哀民之乱离也[3]。故贤人君子,推其仁义之心,爱之君犹父母也[4],爱居世之民犹子弟也。父母将临颠陨之患,子弟将有陷溺之祸者,岂能墨乎哉[5]!是以仁者必有勇,而德人必有义也。”

[注释]

[1]呜呼!而未之察乎?吾语子:唉呀!你没有考察清楚吧?我告诉你。吾:我。子:你。

[2]夫仁也者爱人,爱人,故不忍危也;义也者聚人,聚人,故不忍乱也: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就不忍心看到别人有危难。所谓义,就是聚人。聚人,就不忍心看到百姓遭受离乱。语出《荀子·议兵》之“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

[3]是故君子夙夜箴规,蹇蹇匪懈者,忧君之危亡,哀民之乱离也:因此,君子从早到晚告诫自己,忠贞而不可懈怠,这是由于他忧虑着国家的危亡,伤感着百姓的离乱。蹇蹇:忠直的样子。《周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4]爱之君犹父母也:敬爱君王如同敬爱父母。彭铎注云:“爱”下疑有脱文。高按:从之。

[5]岂能墨乎哉:岂能默不作声呢?彭铎注云:“墨”疑“默”。高按:《说文》:“默,读若‘墨’。”

[原文]

“且夫一国尽乱,无有安身[1]。《诗》云:‘莫肯念乱,谁无父母[2]。’言将皆为害[3],然有亲者忧将深也。是故贤人君子,既忧民,亦为身作[4]。夫盖满于上,沾溥在下,栋折榱崩,惧有厥患[5]。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6]。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7]。《易》曰:‘王明并受其福[8]。’是以次室倚立而叹啸[9],楚女揭幡而激王[10]。仁惠之恩,忠爱之情,固能已乎[11]?”

[注释]

[1]且夫一国尽乱,无有安身:国家一旦大乱,人们就无处安身。

[2]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没有人想要国家大乱,试问谁人无父母。语出《诗经·小雅·沔水》。

[3]言将皆为害:这是说人们都会遇到灾难和祸害。

[4]既忧民,亦为身作:君子既忧虑民众,也忧虑自身。彭铎注云:“作”疑“忧”。高按:“忧”字合宜,即“亦为身忧”。

[5]夫盖满于上,沾溥在下,栋折榱崩,惧有厥患:房屋的顶子漏水,屋内必然遭湿。栋梁断裂,椽子崩塌,就会发生灾祸。彭铎注云:“满”疑“漏”。“溥”疑“濡”。高按:从之。

[6]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房屋如果出现了倾塌的危险,屋子里边的人不需要什么命令,人人都会争着用柱子去支撑。“移”通“陊”,毁坏。彭铎注云:“其”疑“共”。 高按:从之。

[7]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凡有仁义之心者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自己。

[8]王明并受其福:帝王圣明,百姓共享其福。语出《周易·井》九三爻辞。

[9]是以次室倚立而叹啸:因此,春秋时鲁国的次室有女子,因国君年老太子年幼不能继位而倚立屋柱而叹息。相传,春秋时鲁穆公年老,而太子幼不能主政。漆室的地方有一女子担忧国家命运,倚柱而叹,观之者无不感动。见《列女传》。彭铎注云:“立”疑“柱”。 高按:从之。即“倚柱而叹啸”。

[10]楚女揭幡而激王:楚国的民女为规劝君王,举旗拦路陈述国家祸乱之根源。相传,楚襄王荒淫无度导致楚国濒临衰灭,襄王外出游览,遇一民女举旗拦驾,述说国家衰败的根源及挽救危亡的办法,由此,楚襄王悔过自新,勤于朝政,楚国得以复兴。见《列女传》。

[11]固能已乎:难道能阻止得了吗?

同类推荐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识人之道”和“相人之法”两个篇章。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3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3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转眼间,四子入山已过三年。庞涓习得《吴起兵法》,自觉技艺已成,告别鬼谷子和其余三人下山。他先入齐,再入魏,助魏惠王与七万齐军决战黄池,击退秦、赵、韩联军,尽解魏围。由此,庞涓封侯拜将,名扬天下。他的杀父仇人陈轸深惧报复,仓皇投秦……
  • 你是我的妖

    你是我的妖

    一场关于兄妹的爱情游戏,谁若先沉沦,谁便是输了……
  • 宋金武林旁录

    宋金武林旁录

    宋金年间,男主人公出身贫寒,命运之神将他打入谷底,身受折磨。待到拨云见日之时,竟疑惑是否暴雨欲来。
  • 跟我恋爱吧

    跟我恋爱吧

    荆棘鸟为了一生只有一次的歌唱把自己挂在尖尖的荆棘上然后让它的歌声四处飘扬飘得好远…她为了一生唯有一次的真爱也一样颠倒一样痴狂。囍儿客栈书友交流群105398043,接头暗号:书名哦!
  • 玲珑丫头狠嚣张

    玲珑丫头狠嚣张

    参加同学会喝高了,居然就这么穿越了?穿也穿了,还是个小乞丐?最关键的是还得去玉府做侍女?她肿么就这么倒霉啊!哎,既来之则安之:她陪陪少爷读书,捉捉小贼领功,看来也很爽!什么?少爷喜欢他?还要娶她?哈哈,丫头要翻身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雅升锡岚,一生系源

    雅升锡岚,一生系源

    顾雅升从小就是那么单纯,她和他同是豪门,却因为一场爱的故事被卷入一次天翻地覆的生活!她们的爱情让人们讨厌,让人们疯狂,让人们后悔!因为一场意外,他们的生活就此改变,他和她之间一份最美好的爱情就此化为干净。他们最后或是一无所有,因为少了爱。
  • 我们都有过彼此的青春

    我们都有过彼此的青春

    曾经,我们总是在说曾经,可是曾经早就过去。小印和官琪见证着彼此的青春岁月,可是中间为什么夹着苏加。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小印,苏加,张艺,官琪,车轩逸五个不一样的青春。可是命运把她们捆绑在一起,打了错的结,他们的故事要怎么收场?青春,青春,青春,我们的青春,那么短暂,那么多遗憾,那么多不可预想,可是它还是要走。
  • 恋上复仇为呆萌

    恋上复仇为呆萌

    她是黑道中闻风丧胆的‘血色彼岸’and‘凝泪尊主’、是全球排名第一‘Q’公司的幕后总裁、是六大家族之首冷夜氏的大小姐...她是以前那个柔弱的上官蝶,是现在身份令人恐惧的冷夜千蝶。而现在,为了复仇,放下全部的身份,以特优生而进入圣音贵族学院,名为颜沐月,一改平常冰冷无情的性格,伪装成呆萌女...直到最后身份揭晓,她冷冷一笑:“以前的一切、全都是虚、假、的。”...【看冰山伪装成呆萌女,如何痛快滴复、仇!】
  • 绝色废材:妖孽魔皇至尊妻

    绝色废材:妖孽魔皇至尊妻

    她,二十一世纪的超一流杀手。她,魔武大陆的废材三少。一朝穿越,当她成为她。废材之身,不会魔法,不通斗气,爹不亲娘不爱,受尽欺辱。然她已不是她,欺她者,她定要让他们千百倍的偿还回来。你有魔法斗气,我有万兽臣服,素手一拂,天下风云动。待崛起之日,逆天血脉,睥睨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癫狂!然而,谁又能料到如此惊才绝艳的她,竟会是女儿身。“女人,跟我走。”“少打我主意,不然我吃了你!”
  • 古书隐楼藏书

    古书隐楼藏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