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48

第48章 第十三讲(2)

《六祖坛经》里面有一则公案:一僧法海,韶关曲江人。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法海是《六祖坛经》的记录者,六祖大师三言两语就让法海开悟了。多么轻松自在、智慧充盈。如何修呢?“即心名慧,即佛乃定。”所教我们的其实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那个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要随时提醒自己,我透过眼睛在看。那么你对于色身的执著就销融了,我见就转化了。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我透过耳朵在听,事实上是我透过眼睛在看这花,没有运用我大脑思惟的那些记忆,没有运用那些知识来解读这花,而只是纯然地欣赏和觉照。花也是因缘和合的相,我也是因缘和合的相。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因缘的重组。你当下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因缘,如果你能够用你的生命去感知,这个因缘就重组了。重组就产生新的生命。怎么理解?我们都知道,色蕴跟受想行识合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这期生命尽的时候,把这个色蕴放下了,我们的色蕴只能抛下来,那个神识又跟另外的因缘组合起来,又形成新的生命,对不对?事实上,修行就是随时随地在每一个当下因缘重组。你能够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真正地去看,马上当下因缘成熟就产生新的生命。什么生命?灵性生命,即智慧。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就不会去起我见,不会去起执著。这样我们知道怎样去真正地看、真正地听,就能够逢缘对境,常生智慧。成一切相,就是对眼前当下的事情充分了解,而不生一丝毫的贪著心,离一切相即佛。因为你不贪著,就没有挂碍、无住,所以就离一切相。事实上,《坛经》就是《金刚经》的解读、演绎。很多实修的方法就在其中,六祖大师证悟生命实相的就在其中。

我们真正能够坚持如此用功,真正能够运用灵性生命思惟,随时随地逢缘对境,都是提醒自己:我透过眼睛在看、透过耳机在听、透过鼻子在闻、透过舌头在尝。你真实坚持去做,就会发现,根机好的人七天,整个身心气质都转过来了。如果妄念比较多一点,分别念比较重一点,也是不出三个月,身心气质都能够改变,生命品质就能提升。如果我们懂得这些修法,再来读《坛经》就恍然大悟了,再来看曹洞宗的祖师悟道的偈子就能有个入处。

洞山良价禅师是怎么开悟的?他到处参学都没有真正地开启自心。有一天,过一条小溪的时候,突然之间看到水中的倒影豁然大悟。悟到什么?就是我刚刚讲的,悟到法身。然后他就作了首偈子说:“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能够真正这样用功,真正的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真正的透过眼睛在看,你就能够对一切境界都不执著。所以黄檗断际禅师说:“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

第四个要点,我再解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我见即非我见,就是知幻即离,不假方便。我见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缘生法。我们的心如果攀缘的话,我见就随缘而起。如果能够运用灵性生命思惟,生而无生,不起妄念,我见就无从生起。无生而生,起般若觉照就是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就能够使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正如《圆觉经》上所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我见是妄心,但是你要知道,我见事实上也是我们的真如本体所起的用,不过是染用。本是真如本体随染而现。如果你要想去消除我见,就堕到顽空里面去了。所以,离幻即觉,妄想不起,当然就没有妄想境。所以于妄想境,不加了知。你不需要去了知自己是不是住妄想境。

一念不生即是般若生。不要误解说不起妄念是一无所知的无记状态,不是这样的,那是顽空。不起妄念是念念无住。好像前面我所说的一看到花马上结合,就有一个因缘重组,就有一个新的智慧生命产生。你看到人,也是马上因缘重组,就有一个智慧生命产生。而且,因为你能融入,所以你能完全了解他,你没有我见,能够感受到他的心,你自己的心也能够常生智慧。所以说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第五个要点,这一段经文也有归纳全经要义的作用。凡夫众生执著于这个身就是我,执著于世界为我所。那我及我所,都是起于见,所以身与世界是所执,见是能执。能执所执的相俱空,能空所空的念亦空,就是《心经》所说的“是诸法空相。”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亦就是此地所说的“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龙树菩萨在《法界赞》里面说,一切观修,无非是观身、界、智,一切的修法最终都是修身、境和智慧。我们作种种的本尊观,这是修身;我们作种种的观,净土十六观,或者观坛城等等,这都是观境。还有一个就是智。所以《法界赞》的偈子说:“庄严住者具力尊,及宏丽色究竟天。连同心识此三者,可合为一我敢说。”这其实就是归纳一切修法的总持窍决,也就是说身、界、智三无差别。最后归到即无所住。

第六个要点就是《金刚经六祖口诀》说:如来所说我人等见,不同凡夫我人等见。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说一切众生有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是人见。说一切众生本无烦恼,是众生见。说一切众生,性本不生不灭,是寿者见。要知道祖师就是超越了凡夫对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解说,他是完全从了义大中观见来开示我们见性之法。所以说,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这所指的是什么?是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是性德,空如来藏是修德等等。

关键是我们要明白,我们要真正地看、真正地听,不要概念地看、概念地听。我们每一天、每一个当下都要死掉,死掉什么?从已知中解脱。我们这个大脑思惟总是去分别,把它储存起来就形成记忆、形成知识。遇到新的事物就把知识调出来,来解读它,这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你要知道你起心动念处,如果你不会转,这就是轮回的根本。怎么转?你不能够概念地看,你要每一个当下都从已知中解脱,在每一个当下你都要死掉,然后都能活过来,所谓的大死大活就是如此。你都要死掉,意思就是说你的大脑思惟,那个分别念,那个解读也要死掉,你已知的知识要死掉,不要执著,不要用你的凡夫知见来看待这个世界。

那都要活过来是什么?你看到当下这朵花,就要跟它因缘重组,就要产生新的生命,这才是真正修行的地方,你才能明白那个法海,为什么六祖大师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开悟。因为他本来就差不多接近灵性生命思惟,就差那么一点点,祖师给他点拨一下就开悟了。同样,我们学《金刚经》也是如此,我前面讲了很多,大部分都是属于解门。佛法有解门有行门,但是要知道,行门就在解门中。你真正会听,你就知道,不是用你的耳根在听声尘,而是能够开启灵性生命,我们这样地来学《金刚经》就是真正地通达般若智慧。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一节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印可说:须菩提啊,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菩萨,对一切法,都要能够以般若空慧来摄持。如实了知,如是信解,不生任何法相。所谓的法相,就胜义实相而言,亦非法相,只是假名安立,权巧施设来度众生。

修任何法都应该要先如实了知,中间如实信解,最后如实在自相续之中生起不退转的定解。这个“如是”非常重要,你一定要去行、去实践,才能够产生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果你只是听,只是闻法,没有去修,你不可能有如是知如是见。

正如放在我们眼前的几盆菜,你理论上、知识上知道吃下去肚子会饱,但是你没有去实际地、真实地吃下去,还是不能够真正地产生如是知如是见。所以罗睺罗就有个赞偈说:“不可言说智慧到彼境,不生不灭虚空之本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三世如来之佛因。”我们精进地修持,自己也一定能够到达这种不生不灭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二个要点,(法相,非法相,是名法相。)佛陀说:发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法,近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无我的教法;远就是方便道里面所说的一切的菩萨行果。我们都应该是不可以执著于法相而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但是凡夫众生没有看到法,只看到法相。他每天都念《金刚经》,但是没有真正地开启智慧,这只是一种法相,他每天都活在惯性生命里面,过一种惯性的生活。这都是因为大脑思惟的缘故。

由此可知,如来说法相即非法相,这个即非法相就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透过相,我们见到非相、见性。所以说法相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就是一切法相都是真性变现的幻相,都是万法平等大空性变现的幻相。

第三个要点,(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我们要站在修行的立场来学习《金刚经》,不能够只是在知识的层面来学《金刚经》。如是:就是要有实际行动的体会和觉受。正如食物一样,你真实地吃下去,才会有一个如实的体验。佛陀在金刚般若法会将要圆满的时候重点强调,发菩提心者,于一切法要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其实就是教诫我们,不但要解般若义趣,更要实践修行。

解门当然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听《金刚经》,没有真正地悟入般若空慧,你可能念了十年、二十年《金刚经》,还是在用大脑思惟,还是不知道用灵性生命思惟,还是不知道如何来提升生命品质。那么,你是诵经不解义。所以,六祖大师说:众生有两种,一种是法行人,一种是信行人。法行人就是他悟性很高,一看到经典、一听到开示,三言两语他就能够见道,即见到真如的真实存在。他就能够以法身为重点,以提升生命品质为重点,而不会在色身上打转转。有些人表面是修行,但是还是在色身上打转转,执著于色身的种种的境界,又是什么什么气,还执著于种种的神通,其实都是执著于色身。

我们要知道法行人是一闻千悟;信行人是需要有一个解说,但是闻法以后还是要真实地去行。所以,行门也非常重要。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何知?要知道三藏十二部,其实都是讲我们现前一念心。修行就是恢复到我们本来的样子,恢复到我们分别念相对的状态还没有产生之前的绝对状态。恢复到本来样子就是修行,而不是要作成你想要的样子。有些人会设定一个框框,他听说修行就是这样的,证悟空性就是这样的,佛就是这样的。他会用框框把自己框起来,他就想象说,那样就是修行了。事实上,做成你想要的样子并不是修行,你还是活在你的知见里面,活在你的知识里面。

赵州禅师有一次请问他的师父南泉普愿禅师,说:“如何是道?”南泉普愿禅师就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为什么会知也不行,不知也不行?因为他用大脑思惟。如果般若智慧不能开,你陷在片断式的大脑思惟里面,不知道运用无穷尽的思惟,那么你的修行就不得要领,不是落在妄觉里面,就是落在无记里面,或者无明里面。你认为你很有修行,你打坐有种种境界、有种种光。事实上,你都是在妄觉里面,都没有超出五蕴的境界,你还认为你修行很高,其实错掉了。

还有一种人,我一切都空。事实上,你还是落在无记状态里面。不会学佛的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愚蠢。为什么?他总是在修无记,变得会越来越懒惰,他总是说“空”,听到般若法他就说“空”,事实上变得越来越冷漠和懒惰。听到净土法门,说我要一门深入,什么都不学了,但事实上,念佛心里面妄念纷飞。那就好像建房子一样,你搞个盛大的奠基典礼,埋个碑在那里,以后就不动了,你说我是一门深入了,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你用大脑思惟,而这个思惟模式不提升,修行是难以相应的。

金刚般若智慧已经开启的人就会恍然大悟:,道就在当下。所以祖师说:“密在汝边。”成佛的大秘密就在自己的心里面,这个心是真心,是六祖大师所指的自性。随时提醒“我透过眼睛在看,”就能够由色身透法身,就开始感受到真如的存在。所以要依靠当下活的生命力,不要依赖没有生命的知识。哪怕你执著的是成佛的窍诀,也还是著法相,你著法相就难以成就。所以一丝一毫的执著都不可以有,而你又不可以陷到顽空的境界里面。运用你当下活的生命力,不要活在知识、概念里面。

我说一个寓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要去买鞋子,他先在家里把鞋子的尺寸量好,再去鞋店。鞋店老板就要量一量脚的尺寸,他马上跳起来说:“我把尺寸记在竹简上,忘了带出来了。”然后跑回家去拿尺寸。

我们都会笑话这个人太愚蠢了。但是你要知道,很多人其实也是如此,跟那个人差不多。他跟人交往的时候,不肯依靠本具的灵性生命的活力,去了解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心,他只是依赖无生命的、僵化的知识和经验,执著于我见。所以看到的只是他人的形象,并没有真正地看到对方。你看到的只是形象,只是你脑海里面用过去对他的记忆来解读他,这不是真正的他,然后你是你,他是他,你们的生命是对立的。这个能所就有了,生死就有了。如果你懂得金刚般若法门,马上你们的生命就水乳交融了。你看到花,就跟这个花因缘重组,就产生新的智慧生命;看到一个人,你就跟这个人因缘重组,你的心里面产生智慧生命。所以,为什么六祖大师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智慧是这么生起来的。

因此,我们要运用灵性生命活在当下,不要用解读和判断,只是觉照和欣赏。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未来不迎,未来不要去妄想它,不要去做什么生涯规划,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现在的念头起来,不执著它、不取舍它,不会特别地追求它,也不会排斥它,只是觉照。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也没有觉照与被觉照者。这样就能够心中常生智慧,不起妄念,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所以说,生而无生,不生妄念。无生而生,常生般若。六祖大师开悟的方法就是这样的。见性法门,佛法无多指,就是这一句。你能够真实地去行,你能够感受到你灵性生命的存在。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

同类推荐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系统之只因为你

    系统之只因为你

    只因为是你,所以我创造了世界,只因为是你,所以我创造了系统,只因为想你来到我的身边,所以我给予了你我的一切……
  •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悲神之慕

    悲神之慕

    那个叫晨慕逸的男孩,走上一条没有光的道路......或许他会后悔,或许他会失去更多,甚至迷失自我,但他不能回头,他已经失去了回头的权利。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已经和太多人的未来联系到了一起,甚至这个世界的未来都将和他联系到一起,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一心只是为了复仇,最后他或许连恨谁的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没有绝对对错的世界…….注:本小说是以现代都市为背景写的玄幻小说。原名叫神墓降世,如果有好名字或能制作封面的朋友请联系我。
  • 幻想世界大降临

    幻想世界大降临

    时间,只剩下一年;神话和幻想的世界即将降临,人类将迎来最终的末日;我从末世的地狱中重生;发誓必将竭尽一切,阻止这一切的降临;哪怕化身灭世魔王,也将为人类留下希望之光;斩断恶魔的枷锁,推翻虚伪的神坛;我横刀亮剑高声呐喊:人类,永不为奴!!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此书以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为基础,从诵读实际出发,调整下少量长诗,增添一些孙选所没有的脍炙人口的短章。分体编排。入选作者,均对其诗歌的内容倾向艺术风貌作扼要介绍。为帮助顺利诵读,对一些语词作必要的简注。照顾到今人习惯,对孙选中“乐府”类按实际体式分别归入律、绝、古体。每体之中,各以作者生年为序。总之,一切设计都从方便诵读着眼。如果说普及唐诗的大型选本是丰盛的筵席,赏析专书是别味的自助餐,那末这个小型吟诵选本算是精致的名小吃荟萃,品种齐全,份量适中,清香可口,营养实惠。
  • 英雄联盟纪略

    英雄联盟纪略

    作者将英雄联盟中英雄的背景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多数英雄均得以出场,整部书中既有城邦中的普通战争,又有法师和巫妖之间的魔法战争,请君一读...
  • 快穿之心愿成真攻略

    快穿之心愿成真攻略

    (此文无男主)综合许多元素的快穿文,更新慢请注意!想看什么世界可以留言呀!兄妹,np,兽人什么的……肯定会有啦!咳咳,肉这种事情,你不说我不说文中肯定会有的只要你能找到(?ω?)(虐渣,养成,完成心愿,逆袭,攻略等等都有。)
  • 网游之文明的复兴

    网游之文明的复兴

    公元2038年,全球第一款大型网络虚拟环境游戏——《1206:文明的复兴》推出。一个退伍老兵肖禹,集合他昔日的战友,组建了一个工作室,加入到这个游戏中。谁知道在公测的第一天,一道球形雷劈中了肖禹的游戏舱,他的灵魂被禁锢在游戏之中,他也与工作室的战友们失去了联系。肖禹的游戏之路,也是一条找寻同伴,寻找离开游戏方法之路。且看猪脚为了解除自己的困境,在游戏中逐渐发展状大,打败强敌,最终赢取大汉民族文明的复兴。最后肖禹是否能够从游戏中脱困呢?敬请围观本文。
  • 旋转爱恋

    旋转爱恋

    传说有梦的人都会有笑容我们却时常被时间捉弄在爱情的世界里,有的人,你注定要辜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我爱你都能换来你爱我三年前,我毅然离开,我以为我可以把你忘却;三年后,台北的偶遇,我还是依旧心动如初都说往事应该随风消失,可是林夕,我该如何把你忘却?
  • 晶碑

    晶碑

    天晶大陆,每个孩子到了六岁就可以觉醒自己的本源之色,从而修练那所谓的晶力。十度晶之力,才有可能会被晶碑赐予一道晶魄,拥有晶魄的人,被称之为晶师。“你晶力怎么才五度,你晶魄叫什么?”有人问。“赛亚人,孙悟空”叶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