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47

第47章 第十三讲(1)

前言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祗国会上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让我们先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如母有情可以速速地从生死轮回的迷梦之中,觉醒过来,所以我们来学习金刚般若法门。现在讲一合理相分第三十最后一节。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一节分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前面须菩提呈述了自己的见解,这里须菩提就得到佛的开示了。佛陀给他印可说,一合相本是缘起性空,不可以说没有自性,但是凡夫众生为妄见所蒙蔽,妄生贪著,以为有和合相的实体。这一分的名字是一合理相,一合相是什么?就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一个相。比方说,因缘和合形成一个人的身体,我们执著于我,这是一合相。因缘和合有了一朵花,这花也是一合相。因缘和合有了我们当下这个法会,这次法会也是一合相。一合理就是讲因缘和合之理。一合相在实相中不可说,但是在名言之中,因为凡夫的贪执而成立。

第二个要点,这分的名字是昭明太子所分的。昭明太子文学才华非常好,所以分名都非常典雅。但是对于佛法的领悟,对于般若空慧的领悟还没有真正地透彻。不过,我们也随顺他这个分来讲说。

前面所说的“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种语言模式在《金刚经》中好多。我们学习佛法要懂得她背后的语言模式、思惟模式、行为模式,你不能够单单从表面上去分析,你去分析就是用大脑思惟。

曾经有人统计过,这种语言模式在《金刚经》中总共有三十四个。如来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就是《金刚经》的经典语言,她总是运用这种语言模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事相跟理体的关系。

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事相。即非世界,这就是讲本体。本体显相的时候,才叫做是名世界。本体是不可以说的,你如何去知道这个本体的存在呢?就是要透过相看到非相,那就是看到本体,就是看到如来。你要成就无为法,真正的无为法是不可以言说的,能说的就不是。那怎么办呢?你要由有为法去当下悟无为法,你通过相,然后即非相。这个非相就是见体,见到这个本体,见到这个性体。

第三个要点,我前面讲过,不可以色身见如来,不可以音声求如来,乃至于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个目的,其实都是破众生的人我执。一合理相分说微尘非微尘,世界非世界,目的就是破众生的法我执。为了让众生彻底地解脱,佛陀才反复地宣说二空真理。

第四个要点,我说过了《金刚经》有外层义、内层义、密层义、密中密层义。讲经事实上只能讲外层义,稍微讲一点点内层义。

外层义是什么?外层义就是文字般若,通过种种的譬喻言说,让我们心开意解,让我们能够由大脑思惟提升到灵性生命思惟。由片断式的、有局限性的、非此即彼的思惟,提升到《华严经》事事无碍境界的那种无穷尽的灵性思惟。这都是什么?用语言来说都是属于外层义,都是属于文字般若。

内层义就是观照般若,她就是实修的方法。你怎样来证悟般若?其实我在前面讲的那个方法,就是告诉你们证悟般若的方法——我透过眼睛在看,而法身我透过色身这个工具来看。你这样就分得很清楚了,这个本体在起妙用。你再一直去觉照,功夫深了,不是单单知道,而是见道,见到这个道的存在。道是什么?真如啊。你那样去修,你就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体悟到真如的存在。《金刚经》内层义的瑜伽行实修,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修习我空、法空、空空的修学体系。我从开始讲述《金刚经》到此地,事实上本经已经开示了完整的证我空、法空、空空的体系。

在《辨法法性论》上面,弥勒菩萨有归纳,跟这个应该也是相通的四层修法,也就是:离所对治、离能对治、离真如相、离证智相,这四层的修法。

第一层离所对治就是对现前诸法不作意,以舍离对外境的种种分别;第二层离能对治就是以不作意舍离对六波罗蜜的分别想:第三层离真如相就是破除对于此即空性、此即真如的分别想。你连这个是真如、这个分别念都不可以有。

第四层就是离证智相,行者此时有证得初地乃至十地的分别想,有严净佛上,成熟众生的分别想,对这些都要舍离。我在这是略略地提一点内层义。

《金刚经》上面,究竟无我分第十七说:“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那就是出到菩提的成熟众生而离分别想。“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是说的严净佛土而舍离分别想。所以,如果我们从内层义来讲《金刚经》是完全不同。但是我们假名安立这四个级次第,让我们能够真正地证得是诸法空相,离一切相而契入无分别境界。名为极善安住无分别界,就是佛的证量。

在《入三身门》之中有一个偈颂归纳说:“除无垢真如,及无分别智。别无有功德,为诸佛所具。”就是说,诸佛的功德其实就是无垢真如开显了,还有就是无分别智。我们愿自他、愿法界一切的如幻众生,都能够成就无分别智,开显无垢真如。

一合相则是不可说。这一合相本来是缘起性空,无有自性,在实相之中是不可说的。但是凡夫众生贪执,贪著其是,执著于这个相,就会起我人四相、起我人四见。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这一节是究竟菩提示现化身事业的说无我教,可以分为六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开示说:“须菩提啊,如果有人说佛说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啊,这人能够真正理解我所说的法义吗?须菩提回答说:世尊,此人并没有真正通达如来的密意。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胜义实相之中以理观察的时候所执的我人四相,能执的我人四见都并非实有,就能够契入诸法平等大空性,能够摧毁一切世间的边执邪见。

第二个要点,众生其实是由过去的业因和合现起的幻相,没有实性的真我,没有真正的我。但是众生妄执,在无我之中执著有我。所以佛说众生有我见,这是生死的根本。

(世尊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入中论》里面就说:“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常说我及我所。”佛陀虽然没有身见,但是在显现上常说有我及我所。佛说我见,是随顺众生的颠倒想而假名安立,能够使闻法的人知道我本无我、我见即非我见而契悟无分别性。我们要知道《金刚经》都是这种语言模式: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前面是讲现相界的,中间这句“即非”就是讲本体、讲性体。所以我们由相而见性,由看到这个世界的相要“即是非相,世界即非世界。”看到这个非相,就是看到本体。是名世界,就是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由依他起性的缘起幻有。

《大智度论》上面说:“痴,实相即是智慧。取著智慧相即是痴。”也就是说,如果执著于有一个我见消除以后的无我,凡夫众生总是偏著。听说轮回的根本是因为有我见,所以要能够消除我见,他就以为有一个消除我见以后的无我,这其实就错了。你以为有一个消除我见以后的无我,这个无我其实就反倒成为我见了。我见是由凡夫的大脑思惟模式产生的。如果不能够提升到这种灵性生命思维来悟佛法,那么大脑思惟就会执著于有一个我见消除以后的无我,其实还是我见。凡夫众生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强大,它闻到什么,就能够了觉它,并把它扭曲,甚至于闻到佛法说空性,如果你用大脑思惟,它就会让你偏到一种顽空去。你要说无我,它就会让你执著于有一个我去消除,有那么一种无我,事实上还是一种我见。所以说取著智慧相即是痴,这是龙树菩萨的教诲。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所见的自我不可得,能见的我见也不可得。我们由这所见的自我不可得,能够悟到能见的我见也不可得,依此而假名安立为无我。

第三个要点,我们怎样在当下来实修“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来的开示,须菩提说: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因为鸠摩罗什法师知道中国人喜欢简略。事实上你修的时候要把它分开来,先就是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我们怎样在当下来实修?我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如果你能够真正明白如来这里面所开示的,明白须菩提所回答的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就能够使我们的人际沟通没有障碍,亲子交流没有障碍。我们都知道,进入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有一个所谓的叛逆期。以前他很小的时候,你给他买什么他都说好,他都喜欢。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说:“这个不要,我要那个。”这就是他产生了我见,从凡夫的角度来说,这是他在自我肯定,他已经长大了,有他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他的见解已经和你不同了,有智慧的父母就要懂得运用“我见,非我见”。

在孩子的观点、意见背后,是他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我们要能够跟他融合,去感受他的心,你才能够充分了解他。为什么会有矛盾?因为有对立。有对立是因为人家都有我见、有我相。有对立就不能够充分了解,所以误会就产生了。所以,我们能够明白“我见,非我见,”我们就能够完全融入他,感受到他的心,就能够充分地了解他。只有充分了解他,才能够亲子之间没有距离,去欣赏他、鼓励他、成就他。

如果你执著于用自己的我见去掌控他,那么亲子之间的对立就开始了,心与心的距离就越来越遥远,甚至于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形同陌路,大家好像陌生人一样,缺乏交流。为什么?因为都有我见,碰撞以后就受伤了,大家都害怕,就逃避,就形同陌路。,这都是因为执著于我见的缘故啊。如果做父母不知道“我见,非我见”,你只是用你的大脑思惟希望去控制他,说到底是你叛逆还是他叛逆呢?所以,“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就是用灵性生命思维活在当下,只是觉照和欣赏,就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心,也能够了解别人的心。我们平时了解自己的心吗?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心。我们了解的是什么?我们通过学的知识来解读自己。你要知道,认识自己跟认识自己的知识是两回事。其实我们平时并不了解自己的心,也不了解别人的心。了解自己的心就是智慧,了解别人的心就是慈悲,自他之间就没有距离,就能够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充分了解,就能够使自他都快乐自在。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能够真正地看、真正地听,要学会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识。真正地看、真正地听,就是我见非我见,是名我见。比方说,我们看一朵花,凡夫众生是通过大脑思惟在看。他看这朵花的时候,只是概念地看,不是真正地看。我们会运用自己记忆系统里面的知识去解读这朵花的相,判断这花叫什么花,事实上就是调动你以前的记忆来解读,并不是当下去看这花,不是当下去感知这花的生命力。所以你只是去解读这花的相,其实只是花的光泽、颜色等等的相,通过你的识去了解它。要知道,你也是因缘和合的相,花也是因缘和合的相。你只是看到花的相,就有了我相、有了法相,就有了距离,花是花、你是你,分别、取舍就开始了,妄念轮回就开始了。所以说,我们不是真正地懂得看。

有些人说:我进到一间房子,没有灯光,黑漆漆的,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你在打妄语,你看到那个黑漆漆也是看到一种相。然后灯一开,你说,我看到了花,我看到了佛像。你看到了吗?如果你用大脑思惟,你没有看到,你看到的只是花的相,没有看到真正的花。所以,我们用大脑思惟并不会真正地看、真正地听。为什么说我们只是看到花的相,没有看到真正的花呢?

比方说,有天文学常识的人知道,有些星星是多少光年以前就已经毁灭了,但是这个星星的光还在宇宙之中向前。所以现在你看到的只是这个星星的光,而这个星星在多少光年以前早就毁灭了。同样的,如果你运用你的大脑思惟来看你先生或者看你太太,你也没有看到真正的他或者她。你看到的只是你先生或者你太太在你心中的形象,你调动过去对他(她)的记忆,来解读他(她)现在的行为。所以,虽然说世间的人执著于情感,虽然你每天都说“我爱你”,但是其实你并没有了解他(她)的心,你爱的只是你自己心中的形象。所以说,你是你,他(她)是他(她),你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关系。因此,夫妻之间的争吵就开始了。

我们要知道,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我见,我见使我们变得愚蠢又冷漠。我见使我们活在过去的记忆里面,不了解当下的自心,就没有智慧;执著于我见,就不能够了解别人的心。你没有用你的生命力去感受他的生命力,感受他的心,就没有慈悲。如果你说,那我要消除我见,一切不执著。一切不执著当然对,问题是大脑思惟把这句话就歪曲成懒惰。一切不执著以后,他就堕到顽空里面去了。我看到有很多佛弟子都是这样的。应该是非常痛心,开口就说我一切不执著,任何事情他都很冷漠、很麻木,一直活在那种惯性生活里面。事实上,这不是精进,这是无记业。并且你要知道,你要消除我见的念头还是我见。只要你用大脑思惟,不管你怎么做都不对,你一定要超越到灵性生命思惟。

我们执著我见,使我们变得愚蠢又冷漠,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须菩提说:“世尊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懂得《金刚经》的人,就能够学会不是概念地看,而是真正地看,是我透过眼睛在看,就能够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要知道,凡夫说我在看,他是指色身。这就是颠倒。我透过眼睛在看,是指法身,要站在法身的立场。你能够真正地“我透过眼睛在看”,就能够不断地开启生命的活力,不断地能够激活我们的灵性生命,就能够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

当我们看一朵花的时候,不是去解读和判断,而是我当下明空现的生命力与花鲜活的生命力平等无二。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是全然地开放地去了解他的心,没有距离,就能够充分了解当下的他(她)的心。所以我们只是全神贯注地用生命力去觉照,那运用的就是当下活的生命力,没有用那些无生命力的观念和知识。生而无生,不起妄想;无生而生,起般若觉照。这就是《华严经》的事事无碍法界的修法,也是禅宗即心是佛的弹法。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三一教研究

    三一教研究

    本书是“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之一,全书分为林兆恩与三一教的创立;三一教的分化和嬗变;莆田地区三一教的现状;三一教的信仰;三一教的制度;林兆恩思想与三教;林兆恩及其思想的性质定位及评价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葬烬

    葬烬

    帝者一世万年,终化枯骨!仙者贯彻古今,不朽不灭!前世,妖帝梦仙尘,自斩道果,自封于尘!今世......
  • 冰城少年

    冰城少年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白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精彩的故事!冰城少年的奇遇历险等待着您真诚的收藏!
  • 灰眼睛

    灰眼睛

    我怀念的不是那个人,而是我回不去的青春,本文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在校女大学生与中苏混血浪子的生死爱恋,浪漫,纯情,怀旧,又悲苦。春日的阳光,映出那少年满身的光辉,哗的一声,姜虹感到全身如同一股温暖的电流通过,不远处那小屋,那窗前的桃花树下,她看见了树下满身的桃花的阿明,正睁着灰色的、薄雾一般的眼睛,望着她,望着她忧伤地微笑.......
  • 十地义记

    十地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败家教师

    败家教师

    欧阳雪:“混蛋,你给我去死!”杜月笙:“赵大哥,你别这样!”林倩:“为什么老是有人举报你违法乱纪?和我去小黑屋!”叶美景:“我看上的男人就是帅!”众多学生异口同声问道:“老师你是神吗?”赵啸杰强势登场:“我不是神,我只是神一般的男人”
  • 续仙缘

    续仙缘

    笑看主人公在嬉笑怒骂中成就传奇人生。
  • 冥王的宠妃:妃要逆天

    冥王的宠妃:妃要逆天

    一朝穿越,她赌遍天下无敌手。世人皆道他心怀天下,殊不知,却是最最冷情之人。她近乎疯狂地追着他的脚步,却总是遥遥无期。于是,她累了,倦了,不再执着了……于是,他一向没有表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裂纹……于是,她一步步挤进他的生活,又一步步退出他的世界……于是,换她来追她!
  • 亦心妖

    亦心妖

    在圆柱型的立体空间里,表面刻有神秘雕纹的铅色砖石砌成墙壁,熔点奇高而不惧恶龙的火焰,有4根铁链将那东西束缚住不能离开牢笼。太阳从来不被允许探望那条恶龙,连月亮也不行,只有淡淡的萤石光影能够到达那个地方,除了那一点的碎光,就只剩下寒冷与湿腻。
  • 我的大美女老婆

    我的大美女老婆

    我是一个屌丝,而我的老婆是美女,我是一名保安,而我的老婆是总裁,别人都说我是小白脸,而我的老婆却说我是好男人,一名保安的逆袭之路,一名"小白脸"的正名之途.
  • 毕竟话少

    毕竟话少

    有什么挥之不去,一切都可以很单纯。一些偏灰色的街道,一群远去单薄的鸟,一捏就破碎到不行的回忆。而这些都变成一个点,时不时勾起一网又一网执念,不知不觉陷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