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2100000003

第3章 沙漠文化的缔造者——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2)

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狮身人面像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更令人痛心的是,当拿破仑入侵埃及时,曾单独闯入金字塔墓穴,出来时,被憋得面白如纸,盛怒之下,他下令炮轰石像,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打掉了一大块,一部分王冠也被炸飞了。

近年来,石像的颈、胸由于风化不断脱落。埃及和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纷纷献策来“医治”石像,试图使其重现当年的风采。

砸碎偶像的少年——伊卜拉欣

伊卜拉欣的父亲名叫阿宰尔,是一位木雕艺人。阿宰尔为族人们雕刻他们崇拜的木头偶像或石偶像。因为周围都是崇拜偶像和星宿的人们。当偶像刻成后,阿宰尔交给儿子伊卜拉欣,让他到集市上去卖。

伊卜拉欣在卖偶像时常说:“这些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他这么一说,谁也不买他的雕像了,于是他原封不动地将偶像带回家。有人把伊卜拉欣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他的父亲阿宰尔,阿宰尔非常生气,把伊卜拉欣狠狠地揍了一顿,警告他今后不许再这么做,也不再把偶像交给他去卖。

伊卜拉欣从小就讨厌偶像,他常常喜欢独自思考周围的一切,他认为安拉是世界的主宰。于是,他成了当时大地上唯一相信安拉的人。

伊卜拉欣被安拉挑选为先知和使者,并被派到他的族人中,去说服他们放弃对偶像、星宿和国王的崇拜,皈依到遵从安拉命令的正道中来。

伊卜拉欣首先劝说他的父亲阿宰尔,他非常和气地对父亲说:“我的父亲啊,你为什么要崇拜那种既不会听又不会看,对你又没有任何益处的东西呢?”

阿宰尔听到伊卜拉欣的话后十分气愤,他说:“你怎么可以亵渎我们的神灵呢?”伊卜拉欣又说:“我的父亲啊!没有降临于你的知识,确实已经降临给我了,你顺从我吧,我要向你指出一条正道。我的父亲啊!你不要去崇拜恶魔,恶魔确实是违抗仁慈的主的。我的父亲啊!我的确怕你遭受从仁慈的主发出的刑罚,从而变成恶魔的朋友。”听完儿子的话,阿宰尔勃然大怒,大声地朝据传这是先知伊卜拉欣的立足处伊卜拉欣喊道:“伊卜拉欣啊!你厌恶我的神灵吗?告诉你,如果你不停止你的言行,我一定会用石击你。你应当远离我一段很长的时期。”就这样,父亲阿宰尔完全拒绝了儿子的劝说。于是,伊卜拉欣又去劝说他的族人们。

当伊卜拉欣看到族人中有许多人在崇拜星宿,他就努力去劝说他们放弃对星宿的崇拜,告诉他们那些星宿是安拉的被造物。只有至尊的安拉才是最应受崇拜的,一切星宿都是时隐时现的,唯有崇高的安拉是永恒、永存的。尽管伊卜拉欣再三说服他的族人们,但他们根本不相信他的话。面对这一切,伊卜拉欣说:“指安拉发誓,你们转身离开之后,我一定会设法毁掉你们的偶像。”当族人们外出过节时,伊卜拉欣快步走进神庙,看见一个个的偶像前摆放着各种食物。伊卜拉欣看着这些供品,抬头望望偶像,然后用嘲讽的口气说:“你们怎么不吃东西呢?”“你们怎么不说话呢?”于是他拿起斧头打碎了所有的偶像,只留下一个最大的,他把斧子挂在这个最大的偶像的脖子上,扬长而去。

当族人们返回神庙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互相询问道:“谁对我们的神灵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个人实在是不义的。”有人立即回答说:“曾经有一个青年,名叫伊卜拉欣……”人群沸腾起来,族人们纷纷要求质问伊卜拉欣。当伊卜拉欣来到族人们的面前时,他毫不畏惧。族人们问:“伊卜拉欣啊!你对我们的神灵做过这件事吗?”伊卜拉欣回答说:“不然,是这个最大的偶像做了这件事。如果它会说话,你们就问问它吧!”对伊卜拉欣的回答,族人们非常惊讶,他们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于是,他们责问伊卜拉欣:“你明知它不会说话,为什么还让我们去问它呢?”伊卜拉欣说:“原来你们也知道这些偶像不会说话,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崇拜它们呢?是我把它们全部砸碎的,只留下了这个最大的偶像,你们所制造的这些偶像,它们没有任何力量,连自己都无法保护,怎么能够保护你们呢?只有至尊的安拉才是应受崇拜的。”

族人们听完伊卜拉欣的话后,认为他亵渎了他们的神灵。其中有人说:“你们烧死他吧!你们都来援助你们的神灵吧!”于是族人们联合起来,抓住伊卜拉欣,堆起柴火,点燃了熊熊烈火。族人们齐声高叫,将伊卜拉欣投到烈火中。在这紧急的时刻,安拉启示说:“火啊!你对伊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就这样,尽管火焰很高,但伊卜拉欣没有受到一丝伤害,他安然无恙地从燃烧的火焰中走出。族人们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但这一伟大的奇迹也未能改变这些执迷不悟的人们,他们并没有从这件事中得到教训,仍然继续崇拜着他们所制造的偶像、星宿和国王。

当时的奈木鲁德国王自诩为神灵,尽管伊卜拉欣告诉国王“我的主能使死者还生,生者死去”,国王反驳说:“我也能使死者还生,生者死去。”接着又说:“有两个人,我可以赦免和释放其中一位,而另一位我要他死,他只能去死。”面对国王和族人们的顽固,伊卜拉欣只好离开了他们。

渗渗泉的动人故事

伊卜拉欣遵从安拉的命令,带着还在哺乳的儿子伊斯玛仪和妻子哈吉尔,长途跋涉来到了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麦加。伊卜拉欣给哈吉尔和儿子留下了一些水和粮食,转身就要离去,妻子哈吉尔一把抓住他说:“伊卜拉欣,你要去哪里呀?难道就这样把我们母子扔在这无水无食的不毛之地吗?”

面对妻子的质问,伊卜拉欣沉默不语,妻子哈吉尔边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问着:“难道你就这么狠心地走了?”伊卜拉欣仍不回答,也不看妻子一眼,哈吉尔又问道:“难道是安拉命令你这么做的吗?”

伊卜拉欣这才坚决地回答道:“是的,是安拉命令我这么做的。”听到这话后,哈吉尔不再追问伊卜拉欣,而是回到儿子伊斯玛仪的身边,她暗自思忖:“只要是安拉的意愿,安拉决不会抛弃我们,一定会保护我们的。”

望着远处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伊卜拉欣流着泪举起双手向安拉祈祷:“我们的主啊!我确实已经使我的部分后代住在一个没有庄稼的山谷里,住在你的禁房附近,求你让一部分人的心依恋他们,求你供一部分果实给他们。”就这样,伊卜拉欣按照安拉的命令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留在山谷里,自己就离开了。

哈吉尔回到儿子伊斯玛仪身边,给儿子喂奶,自己饿了就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点水罐中的清水。没过几天,伊卜拉欣留下的水和干粮都没有了,而年幼的儿子也没有奶水可吮了。饥饿和干渴使母子俩无法待在那里。哈吉尔饥肠辘辘,怀中的孩子也因饥渴哭泣不止。看着怀里消瘦的儿子,哈吉尔心里非常难过,她将孩子放在帐篷里,独自一人去沙漠中找水。找了好久,仍不见一滴水。太阳照着沙漠,空气干燥灼热。哈吉尔实在受不了,打算回帐篷去,但一想起她的宝贝儿子伊斯玛仪,她自言自语道:“我怎能不带水回去呢?没有水,儿子就要渴死呀!”

在无可奈何之际,哈吉尔只好朝远处走去。她爬上一座名叫赛法的山,在山顶上四处眺望,可是连个人影都没有。无奈中,她下了山,又爬上另一座叫麦尔维的山,仍然没有找到水。就这样,她来来回回,爬上爬下,每一次都没有收获。最后,她的唾液干了,舌头不能动了。当她第七次爬上麦尔维山时,儿子由于饥渴用双脚蹬地,不一会儿,一股清泉从小儿子脚下汩汩涌出。哈吉尔欣喜若狂,飞奔到泉边,用双手捧起清泉水,一掬一掬地将它装进罐子。水一直在汩汩涌出,她一边捧水,一边喊“宰目,宰目(停住,停住)”,水却越用越旺,不竭不止。哈吉尔自己和孩子都喝得饱饱的,年幼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

这股泉水就是有名的“渗渗泉”,伊斯玛仪和母亲哈吉尔就在靠近渗渗泉的地方住了下来。由于清泉的到来,山谷里渐渐来了许多驼队和其他族人们,他们围绕着这眼清泉居住下来。几千年来,这眼神圣的渗渗泉带给阿拉伯半岛的人们永不枯竭的福音,滋润着远道而来朝觐天房的朝觐者的心田。

古老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爱心和信念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念和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善良的人们,只要相互关爱,矢志不渝,生命的泉水就会涓涓不息,美好的生活就会不再遥远。

伊卜拉欣将妻子哈吉尔和年幼的儿子伊斯玛仪留在麦加后,自己返回了巴勒斯坦;由于饥渴,哈吉尔奔跑于赛法和麦尔维两山之间七次,去寻找食物和水。在毫无希望的时候,真主安拉在伊斯玛仪的脚边赐予母子俩一眼清泉。于是各地的商队、驼队以及吉尔胡木的族人们都定居在清泉(渗渗泉)的周围,不毛之地的麦加城逐渐繁荣起来了。

年幼的伊斯玛仪和母亲哈吉尔也过着幸福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伊斯玛仪渐渐长大了,他从吉尔胡木人跟前学会了阿拉伯语,他口齿伶俐,聪慧机灵。

有一天,生活在巴勒斯坦的伊卜拉欣在梦中听到一个声音说:“安拉命令你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梦醒之后,伊卜拉欣决定按照安拉的启示去做。于是,他从巴勒斯坦启程,赶往儿子伊斯玛仪居住的麦加。到达麦加后,伊布拉欣将安拉的命令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为了不使儿子感到恐慌,他说:“我的儿啊!我确已梦见安拉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吧!”听完父亲的话,伊斯玛仪毫无惧怕之意,毫不犹豫地对父亲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行的命令吧!如果安拉意欲,你将会发现我是坚忍者,我能够经受住安拉对我的考验。”伊斯玛仪就这样完全服从了安拉的命令。于是,伊卜拉欣拿着锋利的刀和一些绳子,带着儿子朝着执行安拉命令的地方走去。伊斯玛仪心甘情愿献出自己,他顺从地躺下,让父亲动手宰他。当伊卜拉欣正准备动手宰儿子的时候,儿子对父亲说:“父亲啊,请您把绳子捆得结实点,这样,我就不能乱动了;请您把我脱下来的衣服放远一点,以免它沾上血迹;还有,请您把刀磨得锋利一点,以便迅速地割下我的脑袋,减少疼痛,尽快地执行安拉的命令。”

伊卜拉欣爱怜地看着儿子说:“我的儿啊,你真是个真心顺从安拉的人啊!”伊卜拉欣决定按照儿子的话去做,他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吻了又吻,泪水不禁潸潸而下。面对儿子对信仰的坚定和对安拉的顺从,先知伊卜拉欣非常感动。于是,他拿起刀子,在儿子的脖子上用力割,然而锋利的刀刃却如同钝了一般,根本不起作用,伊斯玛仪的皮肤也一点没有被损伤。

这时,伊斯玛仪对父亲说:“父亲啊,请你把我的脸转向地下,如果你看见我的脸,就会因心疼我而下不了手,这样,你就无法履行安拉的命令。”伊卜拉欣听从儿子的劝告,把儿子的脸朝下,用刀使劲割儿子的脖子,但儿子仍是安然无恙。

正当为难之际,伊卜拉欣和伊斯玛仪同时听见了一声召唤:“伊卜拉欣啊!你确实已用行为证实那个梦了。”先知伊卜拉欣和伊斯玛仪接受了也经受住了安拉的考验,他俩都是顺从安拉的忠实仆人。

就在听见安拉的召唤时,伊卜拉欣发现一只肥壮的黑头羝羊出现在眼前,安拉启示伊卜拉欣将这只羊宰了,以代替伊斯玛仪献给安拉。

从这以后,为了感谢安拉,穆斯林在每年的“宰牲节”都要宰牲,以纪念先知伊卜拉欣,表达对真主安拉的敬畏和顺从。

赛伯邑王国

大约在公元前750年,有一支南阿拉伯人的望族赛伯邑人建立了赛伯邑王国。赛伯邑人兴起于也门地区纳季兰南部,后来打败了麦因人及其周围的一些小国,曾一度拥有整个阿拉伯半岛。赛伯邑人属闪族,他们把闪族文化带给土著居民。由于他们熟悉南海航线、港口以及变化莫测的海上季风,因此被誉为“南海的腓尼基人”。他们开辟了半岛上著名的“贸易商道”,以也门为起点,沿半岛西岸向北行,经麦加和皮特拉,然后分三条路北上:一条到埃及,一条抵达两河流域,一条通往加沙。

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10年,赛伯邑人在位于萨那以东80公里外的塞尔瓦哈建立起他们国家的首府。公元前610年至公元前115年,赛伯邑王国建都马里卜(Marib)。马里卜在古代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马里卜还以它附近的大水坝马里卜大水坝而闻名于世,这个大坝是国王萨姆胡·阿里·雅诺夫和他的儿子们共同修建的。水坝的建成对赛伯邑王国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马里卜地区成为一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地方。

《古兰经》的“赛伯邑”章中,记载了那时的情景:“赛伯邑族,在他们的居处,确有一种迹象:两个园圃,分列左右。‘你们可以吃你们的主的给养,你们要感谢他。一个肥美的地方,一个至赦的主宰。’”(34:15)这里所指的“两个园圃”,便是马里卜水坝左右两个泄水口排出的水流灌溉所到达的大片农田。由此可以看出,在那时这里已是一片绿洲。

当马里卜水坝建成后,赛伯邑人对此水坝进行了多次加固和修缮。但在公元1世纪时,一次暴雨将水坝冲塌,正如《古兰经》中所提到的:“随后,他们悖逆,所以我使水库的急流去淹没他们,我把他们的两个园圃,变成两个只生长苦果、柽柳,和些微的酸枣树的园圃。我因他们的忘恩而以这报酬他们,我只惩罚忘恩的人。”(34:16-17)水坝倒塌后,赛伯邑人虽然曾多次试图重建,但终未成功,人们开始离开这块逐渐荒芜的土地,赛伯邑王国也从此开始走向衰落。

在赛伯邑王国里还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女王贝尔姬丝会见先知苏莱曼的故事。至今,也门人民仍在歌颂着这位女王。

希木尔王国约公元前115年,在赛伯邑王国走向没落之际,新崛起的希木尔王国取代了赛伯邑人的统治,定都著名的香料集散地采法尔。这样,希木尔人便成为麦因—赛伯邑语言文化的继承者。

希木尔人的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主,他们还精于建筑。公元1世纪在萨那修建的雾木丹宫便是他们的杰作。后来罗马商船进入印度洋,加上基督教和犹太教传入也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希木尔王国的繁荣,希木尔人的经济受到了威胁,他们已不能独占红海的贸易。同样,社会秩序也开始动荡不安,信仰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人曾两度攻占也门。公元340年,埃塞俄比亚人完全攻占也门,统治也门长达40年。在此期间,国势动荡,水坝坍塌,农业凋零,经济每况愈下。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人的怂恿下,最终使希木尔王国覆灭,希木尔王国退出了阿拉伯半岛的历史舞台。

奈伯特王国

在古老的约旦河东部,生活着一群游牧的部落。后来,部落的人们赶着骆驼,拉着帐篷,迁移到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交界地区,定居下来。公元前6世纪,这一部落建立了奈伯特王国。最初,这一王国并不很大,直到国王哈里斯四世在位时(约公元前9—40)王国逐渐强盛,疆域北到大马士革,西至西奈半岛,南及希季尔。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姓氏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姓氏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热门推荐
  • 离开你,我看到了全世界
  • 穿越斗罗大陆执子之手

    穿越斗罗大陆执子之手

    为家族奉献一生,最后却死于家族之手。喜欢你的人却为你奉献出了生命。你守护的家族却夺走你的一切。当穿越异世。你是守护,还是杀戮,人生现在开始。
  • 神奇的动物世界

    神奇的动物世界

    揭开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探索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让你身临其境,保受益无穷。书中还有不少观察和实践的设计,青少年读者们可以亲自动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广大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的那些琐事,快乐并痛苦着。所谓的好朋友,就是默默在一旁陪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有事没事损损你的人……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和平凡人家的男孩女孩也只不过是一指之差……楚清明,一个冷而开朗的孩子,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法忘记的青春,被青春那些琐事纠缠一生……谁说青春只有快乐?谁说青春只有疼痛?谁说青春只可以谈恋爱?楚清明一脸认真的对着天空大喊:“我要逆天改命!我要不一样的青春!我不要帅哥,我只要忠诚的人!”苏悠翻了个白眼“天都亮了你居然还在做梦。”
  • 捕蝗考

    捕蝗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繁华初见

    繁华初见

    我没想过遇见你,只是就这样遇见了。也许今生不会再见,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会过的很好!
  • 宅单身:女王日记

    宅单身:女王日记

    爱情是什么味道?他曾告诉过我,是幸福的味道。可是,在多年后,我才发现,原来,幸福也有苦涩!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在你伤心的时候,能够借给你一片天空,大声哭泣的人。如果你不能教会我微笑,那么,也请不要教会我哭泣。现实的社会里,唯独自己的心没有变的随波逐流!
  • 肥胖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肥胖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你还是住在我的回忆里

    你还是住在我的回忆里

    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剂,它可以抚平一切。因此我以为忘记,放下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够久就能忘记。可是打开窗,你还是住在我的回忆里,时间越久记忆就越清晰。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时间也是一味发酵剂,时间越久回忆越浓!曾经的我从来都不相信会有什么刻骨的爱情,因为在我心里友情永远万岁。但这样的我却和闺蜜喜欢上了同一个男生,而且还放任自己陷入四角恋的泥潭。青春年少的我们,大人眼里的懵懂时期,可是我们明明比谁都清楚、敏感,所以为了友情我们都在互相拼命的装傻。本以为毕业会是一切的结束,可是它好像就是一场电影中间插播的广告,精彩总是稍后继续、、、、、、
  • 家国四十年

    家国四十年

    东北是个比较有特性的地方,从1910年到1950年之间,仅仅40年的时光,中国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离不开东北。南北议合,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满蒙独立,直奉大战,郭松龄返奉,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伪满建立,一直到解放战争,国共两军争夺东北政权,都发生在这40年之间。本文通过查尔图和查国栋父子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从而反映东北近四十年的历史变迁,属年代历史大戏。敬请各位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