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2100000020

第20章 “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时期的阿拉伯人(5)

今天的艾资哈尔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还在全国各地设有众多附属中、小学和附属师范学院。艾大不仅每年接受各国学生来这里学习深造,而且还派学者前往许多国家弘扬阿拉伯文化。艾大还建立了许多科学研究中心,如国际伊斯兰人口研究中心、伊斯兰商业研究中心、心脏外科研究中心、肾病研究中心、产妇和儿童保育中心、妇女和保健研究中心、医药副作用研究中心、病毒医学中心、小家畜集约繁殖中心、新沙漠种植研究中心、埃及奶酪制作标准化研究中心、谷物生产和存储研究中心、工程咨询中心、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艾资哈尔图书馆成立于991年,藏有大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不少文献是极为珍贵的手抄本图书以及著名学者遗存的手稿,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前来查阅。艾大办有理论性刊物《艾资哈尔杂志》,是享誉伊斯兰世界的权威刊物,每期发行量高达120000份。

埃及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自19世纪以来,开始有中国穆斯林学子前往艾资哈尔求学深造,如清代经学大师马复初、民国时期著名伊斯兰学者王静斋等都曾到艾大学习过。20世纪以来,更有许多中国学者留学艾大,原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马坚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纳忠先生等都是留学艾大归来的著名学者。

伊斯兰的卫士——萨拉丁

北流而去的滔滔尼罗河,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迭,古老神秘的埃及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也造就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公元1171年,萨拉丁在这片土地上结束了长达262年的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自立为素丹。尽管阿尤布王朝只存在了80年,但因挫败十字军东侵的辉煌战绩和繁荣的学术文化而在阿拉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萨拉丁也被称为伊斯兰的卫士,至今仍然是阿拉伯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萨拉丁(1138—1193年)实际上是库尔德族人,1138年,萨拉丁的父亲纳吉姆丁·阿尤布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就在这一年,萨拉丁在底格里斯河畔的提克里特镇出生,纳吉姆丁为儿子取名为“萨拉丁”,意思是“宗教之廉正”。纳吉姆丁希望儿子能一生廉洁刚正,为伊斯兰事业做出贡献。萨拉丁8岁时跟随父亲从提克里特迁到大马士革,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当时动荡的生活磨炼了他的坚强的意志,塑造了他刚毅的性格。

萨拉丁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历了十字军东侵的战争,就在他刚到大马士革的那年,即1147年的秋天,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1093—1152年)和法兰西的路易七世(1120—1180年)联合组织的十字军又一次发动了进攻巴勒斯的战争,并将大马士革城团团包围,持续四天之久。这次十字军东侵前后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十字军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在萨拉丁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彻底消灭惨无人道的十字军。

1164年,十字军乘埃及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1160—1171年在位)朝政衰败之机,向尼罗河地区发起了进攻。当时萨拉丁的叔父希尔库是叙利亚总督努尔丁的得力副手,应阿迪德的请求,努尔丁派希尔库和26岁的萨拉丁于1164年和1168年两次率兵进军埃及,迎战十字军。

战斗中,年轻的萨拉丁担任先锋官,身先士卒,率部英勇作战,大败敌兵,初次显露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1169年,阿迪德任命希尔库为埃及首相,不料希尔库当年便去世了,31岁的萨拉丁便继任了叔父的职位。

至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业已站稳脚跟,便开始着手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萨拉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更换了许多什叶派的法官和将领,代之以逊尼派的法官和将领;同时加强军事建设,严格训练。不过,此时身为埃及首相的萨拉丁仍附庸于赞吉王朝。到1174年宗主努尔丁急病去世后,萨拉丁便宣布埃及独立,并出兵占领了叙利亚。与此同时,萨拉丁的兄弟突兰沙也成功占领了也门,从而使包括圣城麦加在内的整个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全部归附了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从1176年到1186年的10年间,萨拉丁苦心经营,建立起繁荣、强盛的阿尤布王国,将埃及、叙利亚、苏丹、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以及希贾兹和也门地区都纳入自己旗下,为抵抗并最终彻底战胜十字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萨拉丁曾形象地说,埃及和叙利亚就像两个大磨盘,会把夹在中间的十字军磨成粉。

1187年,萨拉丁调集6万大军,向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发起进攻,在赫淀城包围了十字军,并点燃了军营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喘不过气,加之缺水断饷、极度干燥,使十字军在盛夏的酷热中因饥饿而亡者过半。万般无奈之下,十字军将领雷蒙下令冲出突围,萨拉丁便命令围城军队给敌人留出一条缝隙,让他们逃跑,然后合围分歼,就这样,十字军几乎全军覆没。13天后,萨拉丁率军围困耶路撒冷,十字军守军无力还击,进退无路,不久便被迫投降。这次战役不仅给十字军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令整个欧洲震惊。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轮十字军东侵,史称“诸名王会战”。

1189—1192年,素有军事天才之称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1157—1199年)、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1123—1190年)、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1165—1223年)联合组织大军,又一次向东方进发,发誓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腓特烈一世在行军途中渡河时不慎溺水而亡,军心大乱,许多部下不战而返。残部则与英、法军队汇合,继续前进,并向地中海的阿卡城发起猛攻。这是中世纪最大的战役之一,从1189到1191年,十字军围攻阿卡城达两年之久,阿拉伯守军被迫投降,十字军攻入阿卡城后,狮心王理查下令杀死了2700名战俘,随后又率兵攻打雅法和阿什克伦,两度进逼耶路撒冷。

萨拉丁率领阿拉伯大军,坚持与敌人进行迂回曲折的战斗,多次重创十字军。至1192年双方在雅法对峙并展开会战,结果不分胜负。战斗中,理查王的马摔倒在地,具有骑士风度的萨拉丁让弟弟阿迪勒送两匹好马过去。之后,理查王又患病不起,萨拉丁便派人给他送去水果,还派医生前去医治,最终迫使理查王签订停战条约,这次十字军东侵终于以萨拉丁的胜利而告终。萨拉丁在攻克耶路撒冷、收复失地后,没有杀死一个战俘,没有烧掉一栋房子。最后,萨拉丁宣布释放所有战俘及大乱奴隶,还为其中许多人安置了生活。

萨拉丁在位24年,其中有16年是抗击十字军的戎马战斗生涯。萨拉丁不仅对外成功地阻击了十字军,而且对内治国有方,廉政爱民,赢得了广大阿拉伯穆斯林的极大信任和拥戴。据说他临终时只留下1枚金币和47枚银币的遗产,还叮嘱其子:“要敬畏真主,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

1193年3月3日,萨拉丁病逝于大马士革,安葬在著名的伍麦叶清真寺附近。

斗转星移,萨拉丁成了阿拉伯历史上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被阿拉伯穆斯林民族视为伊斯兰的卫士,也被西方视为具有骑士风范的英雄。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最后的王朝——马穆鲁克王朝

“马穆鲁克”(意为“奴隶”)原指阿尤布王朝招募的突厥奴隶组成的禁卫军。阿尤布王朝第七任素丹萨利赫于公元1249年病逝后,其遗孀舍者尔·杜尔自立为埃及国王,执政80天后她找来一位年仅6岁的阿尤布家族后裔艾什拉夫·穆萨(1250—1252年在位)出任素丹,并自封为摄政王,独揽国家大权。为笼络日益强大的马穆鲁克人的势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决定嫁给禁卫军首领艾伊贝尔。于是在1252年,舍者尔·杜尔宣布废除年幼的素丹,一手埋葬了阿尤布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并任命艾伊贝尔为新王朝的第一任素丹(1252—1257年在位)。其后相继有47位素丹执政,历时达267年之久。

而第四任素丹拜伯尔斯(1260—1277年在位)被认为是马穆鲁克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为拜伯尔斯素丹不但率军打败了十字军,而且战胜了潮水般从东边涌来的蒙古大军。1260年9月,在耶路撒冷以北的艾因·扎鲁特的一战,使蒙古军全线崩溃,统帅怯的不花等大将也被击毙,从而使埃及幸免于像巴格达所遭受的那样一场劫难,并为埃及、叙利亚的重新合并奠定了基础。拜伯尔斯还对十字军进行了毫不退让的讨伐。1263—1271年,相继攻克拿撒勒、凯撒里亚、埃尔苏夫、萨法德、安提俄克、西斯尼等地,大挫十字军的锐气。

拜伯尔斯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重大举措,不但重组了陆军和海军,开拓疆域,巩固国防,与蒙古人和欧洲人缔结了一系列盟约,而且确保埃、叙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兴修水利,扶助文化,修建了大量清真寺、图书馆和学校,为巴格达沦陷后从四面八方汇集来此的阿拉伯文人学者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他在位17年,使埃及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出现了马穆鲁克王朝建立以来繁荣发展的盛世局面。

拜伯尔斯去世后,1290年又出现了一位足以继承拜伯尔斯事业的强有力的新素丹——盖拉温(1279—1290年在位)。盖拉温曾于1280年在霍姆斯大败蒙古军,对十字军的反击战也取得了辉煌战果,被誉为“胜利之王”,相继光复的黎波里、克提尔、麦尔盖卜等阿拉伯重镇,彻底摧垮了十字军在东方的侵略势力。盖拉温为人刚毅公正,体恤民情,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可以同他的前任拜伯尔斯媲美。他兴建清真寺、学校和医院,特别重视眼科医院的建立,提倡眼科的研究,他建立的一所眼科专门医院,历经扩建,一直延续至今,位于开罗市中心,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享有盛名的眼科医院。

随着16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奥斯曼人不仅在阿拉伯的东方取代了蒙古人的统治,而且也席卷了阿拉伯的西方。1516年8月,土耳其军在阿勒颇战胜马穆鲁克军队,征服了整个叙利亚。1517年1月,马穆鲁克军队在开罗城郊与土耳其军的决战中全军覆没,从而导致马穆鲁克王朝灭亡。至此,中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和各穆斯林王朝的历史永远倾覆了,全世界穆斯林的精神领袖从阿拉伯人那里转到了奥斯曼土耳其人手里,哈里发的首都也从阿拉伯名都开罗迁到了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古代阿拉伯人在中国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最早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交流从此不断加深。

据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了鼓励追随者寻求知识,曾讲过一段著名的圣训:“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充分地表达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据中国史书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大食遣使来华次数多达39次。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向大食求援,大食即派军帮助平定安史之乱。这些军人后来大多留居中国,此外,还有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华,并长期定居,这些阿拉伯人便是后来成为中国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人的先民。

在当时中国的都城长安,到处都有穆斯林商人的身影,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城市,更是阿拉伯穆斯林客商的云集之地。这些地方阿拉伯穆斯林初建的古老清真寺以及他们的墓地、碑刻等历史遗迹至今犹存,是古代阿拉伯人留居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阿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写照。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和航海家伊本·白图泰都有关于在中国见闻的记载。他们对中国风土人情的大量记述,使得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留居中国的阿拉伯人不仅从事商业活动,沟通中阿贸易,而且热衷于文化交流,他们不仅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带到中国,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都传到了中国,同时,他们也将中华文化带到阿拉伯乃至欧洲,中国的造纸、印刷、制瓷、纺织等技术也都传到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至欧洲。有的阿拉伯人还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和研究,甚至有人考取了唐朝的进士。例如,阿拉伯人李彦升就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考中进士,成为在中国学而入仕的第一位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倡导求知,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智慧是穆民走失的骆驼,当寻求智慧,无论在哪里发现,都当捡回。”古代一批又一批的阿拉伯人,秉承先知的教诲,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求知,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文明的交往,堪称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典范。

同类推荐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本书应用了使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种评论及排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和《耶鲁大学内部指南》,从美国超过2100所本科学校中选出171所学校,并在书中一一列举了它们的概况、排名/声誉、有无经济资助、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校园文化,帮助中国父母根据需要设定个性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就读的学校。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热门推荐
  • 九转姻缘

    九转姻缘

    九世轮回一缕孤魂,每一世都窝囊的死去,转世后又带着前世憋闷的记忆继续生活,然后再窝囊的死去。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世皆如此。小玖怒了,谁让她每一世的性格设定都那么软弱无能任人欺凌,每当她想暴走发怒便会晕倒。所以,除了懦弱无能她又多了一项技能——可以随时晕倒,只要想晕倒发怒就可以,怒火未出人已倒,醒来又是郁闷生。现代?古代?修仙?魔域?异世?不好意思,转世太多次,各个时空转了个遍,请叫我时空穿梭小能手,谢谢。咦?这个讨厌鬼看着好生眼熟。朱小元,你给我站住!!!且看这九世轮回的啼笑姻缘如何爆笑开场。
  • 桃李园诗集

    桃李园诗集

    高中,主要是大学桃李园校区,写的几首诗。毕业几年后柴米油盐的纠缠,网络小白的熏陶······
  • 带着起凡闯天下

    带着起凡闯天下

    想看赵云么?我带你去看!想看黄月英吗?看跟我走!想知道洛神是什么样子吗?一起来吧!姜武:“喂这些都是我变的啊,不是本人。喂这个不能摸!嘤~~~~”本人新手不喜勿喷
  • 回到清朝当王爷

    回到清朝当王爷

    晚清,满洲贵族绑架着整个中国走向亡国灭种的危机。如何解开这个节,有过这样一个说法:满汉同头。我认同这个说法。所以有这么一个汉人思想,满人身躯的角色设定。至于其他可能,譬如徐一凡式,譬如雨辰式,李富贵式,都是很好的方法。但个人才情有限,抱歉则个。之前曾规划唐代的题材,但花了三个月时间泛读一遍相关年代,人物,体制,民生,军制,地理,风情,城市等等资料之后,越看越不敢写。因这么一个认识:粗浅的看些入门的资料,反而有写下去的雄心,但真正去研究后,便不敢写了。原因不细说。晚清,算是个人最强项的一段历史,因此有些逻辑性不通的路子,本能的不会去写。书中特别会写当时的思想,咸同期间,乾嘉汉学式微,程朱理学复兴,曾李何以不造反?因为思想在束缚着他。同样的,也在束缚着天下的——人。破除束缚只两途,某月一声炮响,和……
  • 今日长安凤冠霞帔

    今日长安凤冠霞帔

    ——我还欠你一个在长安街上的婚礼。——可以不同意么。——可以。如果可以,我想和你牵着手走过长安那繁华的街道,看尽路旁花开花落,赏遍城中每一个角落。你知道的,有一句话叫:若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我叫玛丽苏

    我叫玛丽苏

    一个冷面暖男,一个贴心女主,没有二三四的打扰,简简单单爱情的故事。
  • 晚安,伯爵大人

    晚安,伯爵大人

    顾乾秦:你舅舅欠债不还,把你卖给我了,熟背情人手册,安分守己。孙令仪:我不懂安分守己,但是我懂欠钱的才是大爷。顾乾秦:没看出来孙小姐还是个滚刀肉,二皮脸。但是我最喜欢吃生肉!不许闭眼好好看着镜子的自己!看我是怎么一寸一寸吃肉的!
  • 六道戮

    六道戮

    天地有六门,一门一道,一道一世界。天地有两堂,幽冥死堂,九天生堂。人有精气神,武者练气,文者养神。文武双修的单修,身怀千古霸王项羽的霸气,一代杀神白起的杀气,承载着格斗宗师龙言的孤独。如何纵横天道,妖道,人间道?如何驰骋地狱,恶鬼,修罗道?
  • 爱情从未迟到

    爱情从未迟到

    “如你所愿,祝你青云直上,如果可以,我只愿永不再见。”我有多幸运才会遇上你,穿越千万人海找到停靠的港湾。因为有你,我又开始相信爱情,老天开过玩笑,但爱情从未迟到。
  • 血影王冠

    血影王冠

    凯恩遇到了一个神秘女人,问他是否要改变命运,凯恩选择了是,于是他的未来不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