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8800000016

第16章 自觉:无上智慧的超越(3)

人类因为有的善恶的分别于是有了世界,因为有了世界于是有了自我意识,因为有了自我意识于是有了苦难。人类要超越苦难,就必须要超越自我意识,超越善恶的分别。没有自我意识的我,就是无我的我,就是无限的我,就是无漏的我。

人的自我意识总是或隐或现地渗透着人的私欲。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善恶分别之心的产生正是源于人的私欲。人类的始祖在混沌的伊甸园中,本来无忧无虑,自在快乐。然而,蛇对亚当和夏娃说:你们应该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在蛇的诱惑下,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慧果。智慧果,也就是知善恶果。人类于是有了善恶的分别,并根据人的善恶判断建立起人的现实世界。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个暗示,人的善恶判断是建立在人的一个潜在的私欲上:要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更进一步说,人估根据自己的善恶判断而建立起的现实世界,正是人的这个潜在私欲的满足。人类相信自己可以像上帝一样全知,人类对世界的种种知识就是一个例证。然而,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分别之上。人先对世界有所分别,然后才有知识。在佛教中,这些分别的知识被理解为心灵对外境有所执着而著相。

人类通过对世界的观照而获得自我意识,人类对自我的种种执着和设计于是产生了“我相”。有了我相就必然会有人我的差别,于是他人之相(人相)产生了。我相和人相的产生也就是现实人生中的一切贵贱差别和阶级的真正起源。有人我之分,就会有人我的比较,于是产生了凡俗之相(众生相)和神圣之相(寿者相)。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正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种种执着,而这一切相,又都归根于人的私欲。

一念动必有所象(相)

人类所有的意象(意相)都隐含着人对自我的执着。

人类所有的意识都渗透着潜在私欲的扩张。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私欲自私,是人类有始以来的本性。人类因为自私而发展了人类自身。人的存在首先是有私欲的存在。人通过私欲的对象化而确立人自身的存在。早在人还是猿的时候,猿人便发展了领地的意识,这时的猿人称为领地猿。猿人的领地意识直接演化为后来的人类社会。从领事馆地到部落、到国家,这中间贯串着一个核心——人的占有欲。因为人是通过对世界的观照来确立自我,因此,人必然要执着,要占有,要对世界作种种分别。从此,人类便陷进自我精心编织的牢笼中,永受轮回之苦。

然而,佛陀告诉人们,人所赖以存在的世界,并非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一个根据自我善恶判断而设计的虚幻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无形无相的,是无限的虚空,是不可言说的无。人类的自我意识将无限的虚空切割成一个有形的世界,著种种相,从而掩盖了世界的本质实相。而世界的种种相,乃至法相,都是人类心灵的虚妄。

我们所说的世界,就是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质实相,而是人的观念的世界。客观是观,是观念的范畴。客观不等于客体,更不等于本体。客观世界是一切生灭现象的总和,是因缘的合和。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因缘和合而有五蕴(或称五阴)。人类赖以存在的世界就是一个因缘合和的五蕴世界。

所谓蕴,就是主体与客体的有分别交感,是人类一切烦恼的起源,因此《楞严经》中也称为五阴烦恼。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受、想、行、识四蕴相当于精神,谓之“名”,色相当于特质,合起来称为“名色”,相当于特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

色蕴,是人对物质的执着。《大乘五蕴论》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也就是说,色蕴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组合起来的形形色色的事物。譬如人的自体色,眼耳鼻舌身五根,以及由五根所取之色,色声香味触五尘。人执着于色确立了自我的存在——五根证明自我的肉身(色身)存在,五尘证明自我的肉身有存在的地方。

受蕴,是人对感觉的执著,人执著于感觉并感觉中寻找自我。我存在于苦的感觉中,我存在于乐的感觉中,我存在于不苦不乐的感觉中。我存在于一切感觉中。感觉走到哪里,我就哪在里。跟着感觉走,我就是我的感觉。

想蕴,是人对思想的执着。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一流传广泛的名言表达了所有人的共同执着。人执着于思想并从思想中寻找自我。我存在于我的思想中,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正在思想。我存取于思想的逻辑中,我存在于思想的概中,我存在于思想的推理中,我存在于是思想的形而上的殿堂中。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于存在与观念之中划了一道等号,欺骗了几乎所有的世人,并开启了理性主义之先河。把自己等同于概念和逻辑,如同把地图等同于国土。然而人们乐于在思想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因思想的伟大而掩饰了自我的渺小,因思想的光辉而遮蔽了自我的阴暗。

行蕴,是人对意志的执着。人执着于意志并从意志中寻找自我。我存在于我的审之中,我存在于我的决断之中,我存在因为我正在决定我的一切。我决定自我将要前进,我决定自我将暂时妥协,我将愤怒,抑或友善。《大乘五蕴论》中例举了“五十一心数”,就是意志的种种现象。人在自我的意志中确定自我的存在。叔本铎甚至提出,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世界只不过是意志的表象,叔本华在存在与意志之间划了一道等号,并开启了虚无主义之先河。叔本华说,意志是错误的是人生苦难的渊源,由于他在意志和存在之间划了等号,通过否定意志从而否定了存在——这是一切虚无主义的之所以为虚无的真正原因。相反,由于佛教职工的“虚”和“无”包含着对存在(个体存在和整体存在)的肯定,所以佛教并不像世人所歪曲的那样,佛教不是虚无主义。

识蕴,是人对认识的执着,是心里活动的统一状态,是心灵的系统功能。如果说,前面的色、受、想、行是客观的所认识的对象——我所,那么,识则是主观的能认识的识体——我。人执着于认识并从认识中确立自我。我存在因为我能感觉一切情感,我存在因为我能思想一切问题,我存在因为我能决断一切行为。我存在于我的一切认识活动之中。

一切众生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由五蕴组成,然而,五蕴聚散无常,变化无常,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由五蕴组成的宇宙人生也是变化无常的。执着于五蕴,因而产生了我的概念五蕴世界都是变化无常,又怎会有一个永恒的我呢?只有破除对五蕴的执着,自我的对象不复存在,那么,自我也就消失。自我的消失不是说我不存在了,而是说破除了自我的执着,离开了自我的种种幻想,而呈现清净无相的本来的我——无我之我。

我们不仅要超越一切客观世界(色蕴),而且还要超越主观世界(受、想、行、识四蕴),超越了一切主观与客观的执着,我的对象不复存在,因而也就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此时,不再有自我之相,不再有他人之相,不再有神圣之相,不再有凡俗之相,离一切相,才能见到清净的本来的我。

这世界本来就没有神。也没有上帝。

这世界本来无我,也没有我所在的世界。

彻底打破一切执着,离一切幻想,我不再是一切,我就是我自己本身,就是此时此刻不可言说的存在。然而,我不是什么东西。我就是我,我就是不可分别的我,我就是不可言说的我。说我不是什么东西,并不是说我就不存在,而是我的种种分别之相已不存在。我已回到我的本来清静、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我。

我就是我自己。

我就是无我的我。

我就是无限的我。

我就是无漏的我。

我就是无形的我。

没有私欲就是无我之境,没有私欲,就没有我的种种分别之相;没有私欲,就没有我的种种烦恼;没有私欲,就是真正的解脱。

执着世间的种种色相,就会推导出自我之相。执着出世间的种种法相,也会推导出自我之相。要实现无我,不但要破除五蕴的执着,而且“破除执着”本身也要破除。就是说,不仅要把五蕴世界看透,而且还要把看透也要看透。执着于佛法,执着于佛果,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佛说:“须菩提,菩萨如果这样说——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就是执着灭度之相,不是真正的菩萨。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没有自我相,没有他人相,没有神圣相,没有凡俗相。须菩提,如果有人说,‘我当庄严佛土。’这仍然是执着于庄严之相,不是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即非庄严,所以才叫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之法,如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菩萨。”

“灭度无量众生”,本是佛菩萨的宗旨,然而,执着于灭度无量众生,就不是佛菩萨;同样,执着于“庄严佛上”,也不是佛菩萨。真正的有觉悟有道德的人(佛菩萨)既不执着于法,也不执着于非法,看透了一切,连看透也看透。不执着于一切,才能实现彻底的无我。

佛说:“须菩提,修行须陀洹的人,能认为自己得到了须陀洹之果吗?

须菩提说:“不能,世尊,须陀洹意即入流,而无不入。不入色、声、香、喷水、触、法是名须陀洹。”

你循看四圣谛的真理之光,步入神圣之流。然而你的心灵不能执着神圣之相。你步入神圣之流,然而好像没有步入任何地方一样。你不再执着于五蕴世界的种种妄想,你不再进入是非之地,你已彻底超越善恶以及善恶所生的世界。

有位追求佛法的人问一位禅师:怎样才能得到佛的真理?禅师说:“循着小溪流水的声音。”步入圣流,不入诸相,从这里走下去,就可以得到无限光明无限圆满的涅槃。

“须菩提,修行斯陀含的人,能认为自己得到了斯陀含之果吗?

“不能,世尊,斯陀含意即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所以才叫斯陀含。”

你已经远离了现实人生的种种私欲然而,你还没有完全摆脱生灭的轮回。你抛弃世俗的存在状态,步入天人合一的无私无欲的境界。你恍惚获得了一次彻底的新生。你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然而你仍然在轮回之中。你的精神升华不过是一次再生。斯陀含的境界是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你必须超脱一切生灭,才能彻底摆脱轮回。你已达到斯陀含之境。

你已经摆脱了欲界的种种劫难,还必须经受无色界的种种劫难。你只有在无边无际的劫难之中,才能寻找到你的解脱之路。

“须菩提,修行阿那含的人,能认为自己得到了阿那含之果吗?

“不能,世尊!阿那含意即不来,而实无不来。所以才叫阿那含。”

你已经经历了无穷的劫难,且在无穷的劫难中进入深邃的禅定。你已断尽了欲界的所有迷惑,超脱了色界乃至无色界的一切生灭。你不再爱生,不再往来于天上人间。你虽然达到阿那含境界,然而你不能执着于阿那含之相。否则,你的心灵便会堕入现实人生的种种迷惑,重新又往来于天上人间。

你到哪里呢?你哪里也不去。你如如不动于你存在的无限之中。

“须菩提,修习阿罗汉的人,能认为自己得到了阿罗汉之果吗?”

“不能,世尊!阿罗汉意即实无有法。如果修习阿晚宴汉的人,认为自己得到了阿罗汉之果,已证得阿罗汉之道,就等于仍然执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你已经到达了宇宙人生的最高境界。你的心灵如如不运,一尘不染,一尘不生。你超越了生,更超越了死,超越了无始以来的生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超越一切分别,离一切诸相。你已彻底突破自我的一切执着,而走向无碍的圆融。

一切无我,这是怎样伟大的情感哦!

只有自我彻底崩溃的时候,才能洞明自我的真正实相,才能体验自我的真实存在!

人们在追求知识时总是有一种潜在的欲望,就是渴望象上帝一样全知全能,象上帝一样伟大。人执着于自我的种种妄想并企图将自我设计得高贵而伟大。然而,事与愿违,企图高贵反而走向卑贱,企图伟大反而走向渺小。人类伟大的愿望只能将人推向渺小。人类只有彻底突破自我的樊篱,从无限的宇宙中观照自我,自我才能真正获得伟大的意义。就好象当你执着于一片山林时,你的意义只不过是一片山林;当你执着于太阳时,你的意义只不过是一个太阳;当你执着于一片土地时,你的意义只不过是一片土地。而只有当你破除一切自我的执着,你的意义于是推广到无限。

无我,才能走向真正的圆满!

无我,才能获得无上的菩提!

无我,才能超越无始以来的生死!

无我,才能走向真正的伟大!

无我的真理,才是最高的真理!

佛说,“一切法无我。”这无我的伟大情怀,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与慈悲只有无我,才能观照一切、容纳一切,拥抱一切!

我是无我,我不是我!

我是真我,我是绝对的我!

法印之三:涅槃

从一粒砂中看整个世界

从一朵野花看整个天

用手掌把握无限

在瞬息之中把握永恒

——布莱克

人类总是执着地追求永恒,然而,执着地追求永恒只是导向生死之有限。佛陀告诉人们,只有破除二元执着,离一切者相,了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才能真正进入无限而又永恒的境界——涅槃。

如果说,第一法印从现象上揭示了世界的无常性,第二法印从本质上揭示了佛法的无我性,那么,第三法印——涅槃寂静,则是通过实践了悟世界的无常性和佛法的无我性,从而从本体上揭示宇宙人生的真正实相。

涅槃为梵语,意即圆满寂静,简称圆寂,也译为灭。是现实人生的彻底超越,是人生苦难的彻底超脱!

灭一切烦恼!

灭生死轮回!

灭一切诸相!

大圆满、大光明、大寂静!

涅槃不是消极的死亡,而是积极的永生。灭不等于生命的毁灭,而是生命的永恒,灭是自我意识的寂灭,是情欲的寂灭、是私欲的寂灭,是五阴烦恼的寂灭,是一切执着的寂灭。只有消灭自我的执着与私欲的阴敝,才能体验到宇宙人生的真正实相,才能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达到人与宇宙圆满无漏的融合。

这是怎样空前圆满空前澄澈空前宁静的状态呢?

没有渴爱;

没有执着;

没有贪欲;

没有知识的层层阴蔽;

没有烦恼的种种炽烤;

你拥有一切而又一无所有!

你不再是你而你还是你!

你苦苦地追求永恒,而当你放弃追求的刹那,永恒就在你的脚下;你孜孜地追寻神圣的真理,而当你放弃追寻的瞬间,真理就在你的眼前。

涅槃不是追求可以达到的。当我们萌发追求的信念时,涅槃便成为一个遥远的不可企及的理想彼岸。然而,这超越了苦与乐的理想彼岸,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彼岸,它就在我们的现实人生中。

涅槃在灵肉之中,而不在灵肉之外;

涅槃的光明在黑暗之中;

涅槃的永恒在生死之中;

涅槃的清凉在烦热之中;

涅槃的极乐在痛苦之中;

涅槃的圆满在分别之中;

涅槃的自在在束缚之中;

涅槃的无限在有限之中;

涅槃的无形在五蕴之中;

涅槃的寂静在喧闹之中;

同类推荐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穿书重生之山间有妙龄

    穿书重生之山间有妙龄

    冰山男主:易封天。抽风吐槽小兽(兼女主):易小白害羞萌萌哒的故事风格。易筱筱无业游民,米虫一条。三流大学毕业一年,至今未找到工作。没有不良嗜好,唯一的喜好是看小黄书和睡觉。虽然每天被妈妈嫌弃,但是也从来没有轻生的打算。某一天,就在她睡的昏天黑地的时候,她穿越了。不是人见人爱玛丽苏,不是人见人恨的杰克苏,她举起自己的手,哦不!是爪子表示身为一只兽自己很满足。每晚21:00更新其他时间段不定时更新。
  • 迷三生

    迷三生

    穿越异世,变成废材纨绔,看她如何颠覆江山,看她和那一身白衣公子的孽世情缘。三生,前世今世后世,一场绝恋,迷离三生,三生成谜。前世,种下了虐恋纠缠今世,留下了一滴血泪后世,刻下了三生情缘
  • 与君伴行不知远

    与君伴行不知远

    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认识吗?认识、不认识、也许就是一面之缘,昨天、今天、明天,我只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俗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又有谁对我说:与君伴行不知远呢!
  • 墓中诡镇

    墓中诡镇

    一个女神一个女汉子,因为一部电视剧的拍摄,重逢在古镇中。还没正式开拍怪事就接连不断的发生,镇上的人将整个剧组的人赶走不愿意出租屋子,他们不得不搬进被镇子里人避之不及的凶宅……
  • 大神传承系统

    大神传承系统

    凌傲装逼的日子从今天就开始了,从此走上一条寂寞的道路“萧炎,就算你30年后在河西又怎么样”。“唐三,你认为转世就能把握一切吗?”。“路飞,翻滚吧牛宝宝”。
  • 降魔珠

    降魔珠

    半夜差点被鬼弄死,幸亏命运的转盘在此时轮转,将她带去异世。就在她要沦为行尸胃中食物时,幸得一人将她救下,奈何救她也不是因为心善。被美女带进降魔门,却被无良师傅收为徒弟。欺压与报仇,总是无限循环……终于,被整的惨不忍睹的师傅还没说什么,被欺负得实在受不了的某徒弟决定离家出走,可却被半妖半仙的美娇娘拐进锁妖塔……无良师傅打算将逃走的徒儿抓回来,可上司来了……而且目标就是他的蠢徒弟。那么,就且看他如何履行自己的师傅之责,放任他的傻徒弟在外逍遥……可人算不如天算,再次见面,正值天下大乱……
  • 守护甜心之唯美的爱恋

    守护甜心之唯美的爱恋

    “呵,爱情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吗?”那个女孩儿,她,变了。变得不再纯洁,可爱,变得心狠,手辣。是什么让她变了?是什么原因让她变了?小说里自会为你解答。
  • 真少爷的伪千金

    真少爷的伪千金

    小时候的那次意外,在两个幼小的心中,萌发了爱的初芽,十二年后,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们再次相遇,可是迫于各自的家族,让他们永远处在爱的平行线....“我喜欢你看着我睡觉,陪着我,一直陪着我...”叶紫怜对顾亦辰说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脑海...命运的捉弄,终于让他们分隔,看着病床上的紫怜,顾亦辰用修长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她苍白的脸颊,“怜儿,你不是说最喜欢我看着你睡觉吗?你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你,看着你,一辈子守护你,直到你醒来。”
  • 我这个101分的男人

    我这个101分的男人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李白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安社稷”、“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他终生不懈地寻找报国机会,与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对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丑恶现象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盛唐时代的理想主义和进取精神,使李白胸怀大志,关心国事,热衷仕进;而盛唐时代的自由精神和批判意识,又鼓舞着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傲岸不屈地与王公权贵抗礼,勇敢地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腐朽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