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1100000052

第52章 唐纪(10)

郭子仪是山西汾阳人,年轻时,身高臂长,武艺超群,后来成为唐朝著名的军事家。他的仕途开始于武举。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夕,他已经官拜太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马上就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负责平定安史之乱事宜。平定叛乱之后他被封为汾阳郡王,之后又帮助唐代宗平定仆固怀恩的叛乱,借助回纥的兵马,打退吐蕃。他一生戎马,建功无数,使唐朝得享20多年的和平时代,是历史上罕见的“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大臣。除去平定安史之乱不表,只说郭子仪单骑闯回纥,说服他们帮助自己攻打吐蕃。这还要从仆固怀恩的叛乱开始说起。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为了满足北方镇压叛军的需要,所以唐朝开始抽调西部的军队,这时候西部的边防能力下降,吐蕃也开始乘虚而入,进攻唐朝,很快就要打到长安城下了。就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也开始叛乱了,并且和吐蕃和回纥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唐朝。这时候唐朝同时面对内忧外患,已经岌岌可危了。

说到这个仆固怀恩,他是铁勒族人,在安史之乱中和郭子仪、李光弼一起多次立下战功,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封赏和加官晋爵,所以对朝廷很不满,也因此他与朝廷之间互相猜忌,最后终于发动叛乱,在汾州屯集了自己的军队,并将汾州以下的各个县作为自己的属地。

在他发动叛乱的第二年,和吐蕃、回纥和党项一起率领数十万的兵马开始南下,京城上下一片惶恐。这时候皇上召见郭子仪,询问他是否有什么抵御敌人的妙计,当时郭子仪就从容地回答皇上说仆固怀恩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他这样说,皇上当然会询问缘由,于是郭子仪将自己的看法讲给皇上听:“仆固怀恩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并不得人心,他曾经还是我的偏将,他身边的部队有很多人也曾经都是我的部下,我曾经对他们也算还不错。现在我是大将,他们一定不会忍心对我刀锋相向的。”

随后他们开始进攻汾州(今山西隰州),郭子仪让自己的儿子率兵赶去救援,自己则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等到仆固怀恩的先锋部队到达丰田的时候,不断地在城外挑衅,郭子仪的部下都纷纷要求出战,但是郭子仪却说,他们的兵马远道而来,锋芒正盛,而且他们的优势就在于速战速决。但是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以前的部下,如果拖住他们,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叛离。如果现在出战逼迫他们,只会加速他们的战斗,这样胜负就不好说了,如果再有说要开战的人就以军法处置。按照郭子仪的策略,对方果然不战而退,仆固怀恩的第一次入侵就这样被打败了。

但是他仍然不死心,很快又带着吐蕃、回纥和其他的部队一共30万军队卷土重来了。这一次他们直取长安,唐代宗赶紧命令郭子仪前往救援,郭子仪率兵驻扎在长安北边的泾阳。这时候郭子仪只有一万兵马,被敌方重重包围,明显地处于不利地位。他命令四面都要死守,自己则率领兵马去侦察敌情。

这个时候仆固怀恩已经身染暴病,在途中病死了,敌人已经群龙无首,都是各自为战。看到这种局面,郭子仪心中暗自高兴。但是由于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这场仗依然没有取胜的把握。特别是回纥的士兵,不仅人数是他的5倍还多,而且个个都骁勇善战。所以回纥王非常得不可一世。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智取,不能力敌,所以郭子仪派得力干将前去游说。回纥王一听是郭子仪派来的,非常惊讶,说仆固怀恩对他们说唐朝皇帝已经逃跑了,郭子仪也死了,所以他们才决定和他一起的。得知郭子仪还活着的消息,回纥王非要见郭子仪一面。郭子仪知道只有争取回纥和唐军联盟,才有可能打退吐蕃,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他马上就下定决心到回纥的营地走一遭。

他的部下都劝他不要去,但是他决心已下。部下看说不动他,又劝他要去的话也要带上几千精兵一同前去,但是又被他拒绝了,说那样只会招来祸患。他决定只带几名亲兵单骑去会回纥,就是他的儿子也没能拦住他。

回纥的将领害怕唐军耍什么阴谋诡计,做好了射击的准备。郭子仪一看,将盔甲和枪都扔了。回纥首领看清楚之后,赶紧将郭子仪迎了上来。因为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曾经向回纥借兵,有共同战斗的情谊,在回纥中的威信很高。看见郭令公来了,他们都向他跪拜,郭子仪将他们扶起之后和他们畅谈起来。这时候郭子仪趁着气氛和谐,就向回纥提出和唐军重归于好,回纥也答应下来了。就这样郭子仪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让回纥重新变成了自己的战友。

吐蕃知道郭子仪和回纥会师之后,就连夜逃走了。回纥部队负责追击,郭子仪负责断后,在西原地区大破吐蕃,歼灭5万吐蕃军队,还俘虏了上万人。

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发生在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由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领导,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也涉及惩治贪官、削弱藩镇势力等方面。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囚禁了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为帝。这样,前后持续一百多天的永贞革新就宣告失败了。

唐代宦官专权的现象非常严重,始于唐玄宗高力士,唐中后期以后,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唐顺宗听从大臣王叔文等人的建议,宣布罢免宫市和五坊小儿,以削弱宦官的势力,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唐朝皇室的日用所需是由民间提供的,朝廷设立宫市负责采购皇室日常用品。最初,宫市由专门的官员负责。采购的时候,朝廷根据货物的价值付给百姓相应的费用。由于宫中每日所需的物品很多,而且付给百姓的价钱也不少,所以百姓还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当时长安分为东、西两市,这两个场所有固定的开门和关门的时间,每天来往买卖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后来,宫市被宦官掌控,宦官开始把宫市作为他们谋取利益的方式。经常有宦官派来的人驻守在东西两市,这些人四处张望,看看哪里有人在卖东西,他们就是所谓的“白望”。就是说,只要他们看到的好东西,就走过去说自己是宫中派来采购的人,抢夺百姓的东西,但是从来没有人敢和他们讲价。从此,百姓曾经以为获利的宫市就变成了宦官搜刮财富的手段,东市和西市也变得萧条了。

当时有不少文章是反映宦官们的贪婪蛮横的,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文章描述一个卖炭的老翁被自称是宫中采购的人欺凌的事情。这位老翁以卖炭为生,由于烧炭,他的脸烤得非常黑。有一次,老翁拉着一车炭来到宫市上。老翁打算把这车炭卖了,用这些钱买一件棉衣避寒。虽然是冬天,老翁身上仍然穿着一件单衣。不幸的是,老翁遇到了宫中的太监,他们假借皇帝的名义,不顾老翁的苦苦哀求,抢走了老人的炭。这些人只是在老翁的牛车上挂了半匹纱和一丈绫,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除了宫市,还有一个让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就是五坊小儿。五坊小儿,即专门为皇上饲养鸟的人。他们平时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最初,他们在路上撒网,只要有人冲撞了他们,他们就以冲撞了鸟儿为名,对路人进行敲诈勒索。后来,他们干脆在百姓家门口或者公众场所撒网,比如,水井旁边。他们经常威胁打水的百姓,使百姓们既不敢回家,也喝不到水,百姓恨透了他们。此外,五坊小儿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从来不付钱。每当他们表明身份,熟习他们的一些饭店老板就诚惶诚恐地招待他们。一些不了解他们的饭店老板向他们要钱,不但要不到钱,还要被五坊小儿毒打一顿。

永贞元年,王叔文等人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必须进行改革。于是,王叔文等人就向唐顺宗建议革除这些弊端,唐顺宗就下令废除了宫市和五坊小儿。百姓听说以后,非常高兴,纷纷为此欢呼雀跃。不但如此,唐顺宗还下令裁撤宫中多余的人员,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宦官势力的壮大。

除了打击宦官,革新人士还主张削弱藩镇的势力,惩治贪官污吏,这些建议都被唐顺宗采纳。为此,唐顺宗下令改革各个地方向朝廷进贡的制度。当时许多人为了讨好皇上,在一般的进贡之外,仍然向皇上进贡。有的人每月进贡一次,即“月贡”。还有的人每天进贡,称为“日贡”。这样一来,受苦的却是广大的贫苦百姓。此时,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王叔文等革新人士纷纷上奏唐顺宗,唐顺宗就下令废除了除一般进贡以外的其他进贡,还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极大地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朝政渐渐地清明起来,百姓的生活也向好的方向发展。

既然是变革,肯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王叔文等人发起的永贞革新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利益,在宦官俱文珍、大臣武元衡等人的阻挠下,这场革新举步维艰。

同年六月,王叔文被俱文珍免去翰林学士之职,后来自知无法维持革新的王叔文称病回家,不再过问政事。同年七月,俱文珍等人逼迫唐顺宗退位,拥立太子李纯为皇帝,即唐宪宗。

俱文珍等人还任命和他们关系密切的袁滋、杜黄裳为宰相,将唐顺宗囚禁在兴庆宫,将王伾贬到外地做官,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后来刘禹锡又被贬为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和实施,俱文珍等人将革新人士彻底排除在朝廷政权之外。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也失败了。

韩愈谏佛骨

韩愈谏佛骨,是一次发生在唐宪宗时期的事件。佛指骨在当时象征着皇权,唐朝皇帝多次迎奉佛指骨。佛教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佛教。唐朝时,佛教的发展更加迅速,不少皇帝举行了盛大的礼佛活动,最有名的是唐朝举行了七次迎奉佛骨的盛事。

公元819年,唐宪宗下令宦官杜英奇带人去法门寺恭奉佛骨。杜英奇领命,朝廷规定沿途各个地方必须举行盛大的仪式迎接佛骨。各地要搭建五彩缤纷的彩棚,用红毯铺地,黄布缠裹沿途的树木,以表达对佛骨的尊敬。于是,在从法门寺到长安城的二百多里路上,各个地方的寺院都建有高台。佛骨所到之处,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跪拜,声势非常浩大。

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长安之后,城内许多有钱有势的人纷纷争着迎奉佛骨,处处可以见到用金银堆砌的高台、树。城内迎奉佛骨的场面非常壮观,街道上人山人海,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为了表示敬佛,很多人使用了非常残忍的手段。有的人砍断自己的胳膊,以此表示自己非常尊敬佛;而有的人却献出自己的儿女,也是为了表达敬佛。最残忍的是,一个老妇人在贞洁坊前,硬生生地让女儿喝掉一壶水银,导致女儿当场死亡,竟然也说是为了礼佛!这种行为残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得知佛骨到了长安以后,唐宪宗就在大明宫建立道场。唐宪宗率领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乃至天下百姓向佛骨行叩拜礼仪,整个场面颇为壮观。然后,佛骨就被安放在了皇室中。为了表示自己虔诚的敬佛之心,唐宪宗还决定天天吃素、焚香,而且经常不去上朝。看到皇上如此敬佛,许多贵族也争先恐后地拜佛,生怕落在别人的后面。

看到整个长安城中的百姓这么疯狂,甚至皇上也沉迷于佛骨的事情,刑部侍郎韩愈再也忍不下去了。韩愈非常愤慨地写了一篇文章,上奏朝廷,这就是有名的《论佛骨表》。

首先,韩愈陈述佛教的存在对统治的影响。韩愈说,上古时候帝王在位的时间很长,但是自从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原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韩愈认为应该归咎于佛教,并说人们本来想借助佛教求得庇护,不料却招来祸患。韩愈纵古论今,陈述佛教的弊端。

接着,韩愈又说唐高祖曾经与大臣商议废除佛教,但当时大臣们没有远见,不懂得利弊,因此禁佛这件事情就没有实行。由此看来,只有文武大圣皇上英明神武,刚登基的时候就下令不许百姓出家,也不许建立寺院。现在听说全国臣民都进行浩大的礼佛活动,弄得长安城内一片混乱。百姓们都说:“天子这样的人都敬佛,何况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人们纷纷断指断臂卖儿卖女,只为了敬佛。本来我以为皇上会继承高祖的志向,进行限佛,没有想到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皇上不立刻制止,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国家不久就会受到影响的。

最后,韩愈说佛祖本来就是夷狄人。佛祖和我们汉人的语言不通,服饰不一样,不说汉话,不穿汉人的衣服,不懂得君臣父子之礼。如果佛祖还活着的话,来到我们大唐,也只能是接受陛下的接见。然后,陛下赏赐他一些财物,并且派人护送他回国。如果是这样,佛就不会祸乱人民。现在,象征佛祖的他,是一个死人,只有腐朽的骨头,这怎么能允许进入皇宫呢?先师孔子对于鬼神,都是敬而远之。古代诸侯国祭祀的时候,都是让巫师用桃木符咒除掉不祥的事情。现在,陛下对于这样肮脏的东西,不但不用桃木符咒镇压,反而亲自到近旁观看。即使其他大臣们不说什么,我都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所以,我请求陛下下令把这个佛骨烧毁,以断绝后人敬佛的祸患。只有这样,百姓才会觉得这是圣人应该做的。因为得到民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如果佛祖怪罪的话,所有的罪过都由我一个人承担,我毫无怨言。

正沉迷于礼佛的唐宪宗,看到韩愈的上表,气得差点昏过去。然后,唐宪宗下令要杀了韩愈。在大臣裴度等人的极力劝阻之下,韩愈才没有被杀,只是被贬到潮州做刺史。韩愈虽然没有劝谏成功,但是不断地迎奉佛骨的唐朝也很快灭亡了。

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是指封建大夫为了夺取权力,结党营私,不同集团之间展开的争斗。争权夺利的事情,各朝各代都有,而唐朝的时候,影响较大的一次是牛李之争。这场权力争夺战竟然持续了数十年,从唐宪宗开始,中间经过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直到唐宣宗才结束,严重影响了唐朝的统治。

唐朝时期的牛李之争起始于一场科举考试,唐宪宗元年(公元808年),朝廷如期举行科举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有三个考生的试卷得到了考官杨於陵、韦贯之的赞赏,这三个考生是牛僧孺、李宗闵、皇甫。牛僧孺等人在考卷中评论当时的朝政,他们的许多言论是对宰相李吉甫的指责,这一切都惹怒了李吉甫。

李吉甫决定报复牛僧孺等人,就对皇上说:“这次科举考试中,翰林学士王涯等人阅卷时作弊,他们推荐的人陛下要慎用啊。”唐宪宗非常气愤,就下令分别将裴、王、杨、韦等四人免职了。牛僧孺等三人也没有受到重用,只是被朝廷派到地方上任幕僚。很多人都觉得牛僧孺等人被冤枉了,认为这是宰相李吉甫嫉妒牛僧孺他们的才能。有人就对唐宪宗说了这些话,唐宪宗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下令贬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还提拔裴为宰相。

同类推荐
  • 戏说雍正

    戏说雍正

    且说,清朝在入关前的第一位皇帝名曰努尔哈赤,第二位皇帝则是皇太极。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福临。--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名曰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第三位皇帝雍正帝其名曰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本小说就是主要说这胤禛的所作所为。
  • 天下治

    天下治

    大兴朝灭亡一百余年,天下本应从战火中窃得安稳,街头巷尾的小孩子们口中却传唱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歌谣。黎人有一骑,背负家国深仇,辗转十六国,以口舌震庙堂,以拳脚慑江湖。他搅乱了这时代,却收刀入鞘,稳坐五岳,笑问苍天:这天下,当治否?
  • 君子学

    君子学

    秦风:读书人应该先做好自我,进而管理好一个家族,方有能力管好一个国家,终而能消除天下不平,达到公平公正,世道太平。所以,只有从最基本的做起,多读书,明道义,识大体,修缮自躯。此诚为人大道。
  • 袍哥传之亡清

    袍哥传之亡清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改写历史,也被历史改写。他们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曾经证明过的,会成抹不去的记忆,只是不希望现实再把这种记忆复活。
  •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本书运用史学、考据学,兼及国际法等多学科理论方法,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史料舆图的爬梳整理,去伪存真,使该书脉络清晰、逻辑严密,为进一步论证“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之立场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热门推荐
  • 超能都市行

    超能都市行

    幸运的齐云被系统附身了我有穿墙术,才不会入室行窃我有隐身术:才不亏偷窥呢这些行为都太低级了,我齐云才不屑去做呢作者:你他喵的在一开始干了什么齐云:所以说我不做低级的事么,看我第一次做的事是多么的高大上作者:警察,我举报,呜呜,别捂我的嘴,呜呜
  • 婚姻家庭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婚姻家庭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本书告诉你:婚姻家庭承担哪些职责,哪些亲属之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是什么,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是否受法律保护;夫妻身份会带来哪些变化,婚后财产是归夫妻共同所有还是归个人所有?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之间有法律上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法律对于家庭财产有哪些规定?家庭成员死亡时遗产如何继承?离婚有哪几种途径?法定离婚理由有哪些?离婚时子女抚养应当如何安排?离婚时夫妻财产如何处置?
  • 重生阴神

    重生阴神

    当地府的强大阴神重生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金钱?美女?豪车?nonono!老子原本就是神!这些东西难道还要我自己去挣吗?—是的,因为你现在只是个人......—那就让你看看,来自地府的神如何在阳世闯出一片天!成就霸业!开创商业帝国!横扫恶鬼!—我觉得你还是先吃饱饭再说吧......
  • 末日之城主

    末日之城主

    末日前夕,一次意外触电事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命运。
  • 责任重于一切(第2版)

    责任重于一切(第2版)

    管理者抓住“责任”这个突破口,就找到了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方。因为正是责任心造就了员工的自律,促使员工自觉地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普通员工抓住“责任”这个突破口,就拥有了在平凡的工作中脱颖而出的利器。因为经验、能力固然重要,但缺少责任心,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 EXO十二星

    EXO十二星

    十二个星球,十二个故事。生活在这个地球的你又会和这个地球的他发生什么故事。注:比喻Kris的结局完事就是下一个鹿晗的故事。另一部作品《EXO元素学院血族》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浮生救赎

    浮生救赎

    浮生乱世,列国纷争,群雄争霸,风云四起,终,谁得救赎能量与武斗的激撞,正义与邪恶的颠覆,他,他们,在挣扎中苟活----怪物,与怪物的战斗,纵是逆天,依旧不能改命,他们终将,何去何从
  • 无限好汉

    无限好汉

    现实世界里我没有的,在无限世界里我得到了;现实世界里我失去的,在无限里我夺回来了。所以,我会伸出我的双手,牢牢地守护!此书已完结。新书已经上传,请大家移步观赏,算是这本书的2.0升级版,点作者的名字就能看见,哈哈。
  • 吾执

    吾执

    万年的布局,千年的实践,一位天才脱颖而出......万年的执念长存,混沌是否能够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