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3400000012

第12章 尘世杂俎(杂文卷)(11)

不过,“言之教”毕竟只是“教”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宋人李之彦的《砚谱》中说,有一后生学书法于师,数年,白以为艺成,便欲告辞,其师亦不挽留,只交给他一箱东西,让他携至山下。下山后,那后生打开一看。原来内装有几十块磨得有了大窟窿的旧砚,显然是老师所用过的,这后生深感内疚,立即返山重新拜师,“皓首方毕其艺”。想来这为师者也是一种“教”,即“无言之教”,虽“无言”然而使人深省和顿悟,这种“教”较之“言之教”其理性更深刻,其艺术性更高,因而其效果也就更佳。汉文帝倡导戒奢俭约,他自己总穿粗布;曹操要部下严明军纪,他先自治其罪,“割发权代首”;诸葛亮要属下精忠报国,自己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教育效果远在“言之教”之上,个中的真谛,正如一位英国哲人所说的那样:“行动本身就是最精彩,最令人信服的语言。”

如果把“教育”比做一个走路的人,那么“言之教”与“无言之教”就是这个“人”的两条“腿”。要真正做到“春风化雨”、“迪示来者”,只有两者的紧密配合,相伴而行。倘若咱们的教育者只乐于前者而不屑于后者,那其教育效果就实在令人遗憾。不信,请看看你身边一些“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教育者”。

(1988.5)

“孤芳”何妨“自赏”

巷子里住着一位诗人H君。诗人嘛总是说诗吟诗写诗。然而这一切与巷子里大多数人又总不那样协调,因为这里大多数人似乎不需要诗,有谁一大早就念“青山郭外斜”,“长河落日圆”什么的?更多的人只知道白天需要面包、咖啡和巧克力,还有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晚间则是逛大街、看电视、上舞厅或卡拉OK,唯有高雅不胜乐的H君才遨游于韵律优美的浪漫王国里,邻人皆谓之书呆子,孤芳自赏。

H君之“芳”确实有点“孤”。然而我以为这“孤芳”中毕竟还有“芳”;“自赏”中毕竟还是在“赏”;有“芳”,有“赏”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古往今来,多少名家伟人、醇儒巨匠都是这么“孤”着过来的。当年“伏清白死以直”的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直言极谏之品性可谓“芳”矣,然而就不为世道所公认,于是只好“自赏”高吟一首《离骚》,发数声“天问”,抱石沉汩罗江以遂其志;陶渊明愤世嫉俗辞官归田里饮酒以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赏”其“孤芳”悠哉悠哉;东汉学者扬雄埋头著《法言》、《太玄》,其友刘歆笑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扬雄听罢,只淡淡一笑了之,可谓“孤芳自赏”之极致。西德科学家弗罗伊德为写一部有关狼的权威著作,深入一个大森林“与狼为伍”十五年,可荣膺现代“孤芳自赏”最佳奖。今人中的醇儒巨匠钱钟书,一生潜心治学,淡泊得出了格也出了名。正是“孤芳自赏”使他们耐得寂寞学有所成,潜心治学“芳”扬海内。

“孤芳自赏”是治学者的一种成熟,也是一种专注和沉着,是做事业的一种坚韧的耐力和懿德,它与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之品性大有共同之处。有了它,事业之“花”才能够“芳”,其学问之峰才能“独秀”,知识的琼浆才能醇厚。

其实世界上绝不会有绝对的“孤芳自赏”,只要是“芳”,总不会永远“自赏”,就像国宝是注定不会被某个人所占有的一样。宋人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君不见屈大夫的《离骚》,陶渊明的《饮酒》,扬雄《太玄》、《法言》,弗罗伊德的“狼专著”,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早已成为世人“共赏”的“芳品”乎?只要有人,便会有“芳”;只要是“芳”,就终究要为世人所共“赏”——这大概是“芳”与“赏”的辩证法。

(1992.4)

牢骚

身边有的人总处在一个牢骚的世界,一壶浊酒下肚,就会端出肠肚怨天尤人,没完没了。用眼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端起饭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那天急着要找人办事,倒霉又碰着阿美。阿美是我高中的同学,出众的牢骚派人士。一扯上就无休无止怨骂个半天。其内容绝大部分是牢骚别人,牢骚自己,牢骚社会。譬如自己干了八年副科还没有“转正”,而某某人又怎样青云直上呀,还有至今仍住不上好房呀,还有虽然埋头苦干与世无争,可单位的头儿和同事总是要白眼看自己,总是要找岔子给小鞋穿呀,骂得声音发颤。在生活方面也怨不绝口,丈夫不好,总是又打又骂(当然她也打丈夫),家中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地震。结果同林鸟各自飞,至今孑然一身,顾影自怜。总之世道上十有八九不如意,还有什么奔头。

听了阿美的牢骚,我心里凉得忘了饥饿,有点儿哀其不幸。然而哀其不幸之余,又怨其不争。干嘛总老这么多牢骚。自己不好好检查自己做得像不像人,却总一个劲儿怨天尤人。牢骚能当饭吃么。

说实在的,人在世上该骂该怨该生气的事儿多着呢。记得在乡下的学校呆过几年,工余饭后,与同伴联袂闲行于青山秀水之间。书生意气,不平则鸣,指点江山,纵论天下,骂不正之风,贪官污吏;骂假酒假药,缺斤短两;骂水霸电霸,吃拿卡要;然后怨生不逢时,命途多舛,大才难用。每每正气凛凛,热血奔腾。不过骂了就累,累了回家又打牌的打牌、杀鸡加夜餐的杀鸡加夜餐。春去秋来,岁月流逝,依然是做不成人,混不出名堂,惟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是牢骚,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可怕。

人难免有牢骚,也不可能没有牢骚。夫物有不平则鸣,理所当然。有点牢骚,可激发思考,活跃思想,有利于改造人生改造社会;可怎样的牢骚法,应有一本谱。牢骚开始牢骚结尾百无一用,最无出息。牢骚开始,奋发结尾才是真的强者。我的一位朋友,人家怨天尤人,骂娘泄愤,他一言不发,可人家骂得快累了,他却说关键是自己怎么做。光骂娘不做无异镜花水月。人生在世,谁没有三大箩五大筐不顺心的事?关键是要从我做起,庄敬自强,奋发图强,把人做好了,事业上去了,一切都会顺心的。

我想,太凡牢骚派人士应学一学我这位朋友,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从我做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牢骚当前,最好是“不以物伤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此事是不可抗拒的话,那你就干脆忘掉它,专心干你的事业。须知,干事业是没有功夫生气的。过于牢骚,一个劲无休止地牢骚,一是血压升高,肝火骤烧,有悖于养生之道;二是会颓靡沉沦,于个人发展不利;三是会导致过激行动,有害社稷。过分牢骚,凡我智者君子之所不取也。这是大真话。

(1996.9)

潇洒些

对门当县长的王爹在换届中落了选,整日价长吁短叹失魂落魄似的,那次楼梯口相遇,问之上街去吗?却答之曰:“吃过饭了。”

不由得为其难过更觉其可怜。盖因他活得太不潇洒了。一日不做官,茶饭皆无心。春秋时的柳下惠,三次罢官皆赖着不肯离去;北宋的柳永,虽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佳句,然却一生醉心于功名,这王爹谁说没有点“二柳”味?不做官不得好活,这等当官意识何其强烈乃尔。

与王爹持相反,还有另一类人。远古的巢父、许由,德行高洁,隐居深山,尧以天下让之,逃而不受。《左传》中有介之推不言禄之载,言春秋时晋文公赏赐跟他一起流亡的人,介不讲自己有功劳应该享受俸禄,因此高官厚禄没有他的份,他没有怨言,隐居于山上,晋文公到处找他不着,就将绵上之田封为介之推的祭田。后传说晋文公终于找到了他,请他做官,他死活不干,文公烧山逼他出山,他因不愿而被烧死。巢父、许由,介之推们不求功名利禄这一点值得称道;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归居田园的陶渊明,鄙夷权贵周游天下斗酒吟诗的飘逸太白,知足常乐、官轿面前不动心的王冕,他们活得有多潇洒!古往今来备受人景仰和羡慕。

大丈夫当志存高远,但这并非意味着都要居高堂当大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官,只是其中的一行,当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同样是雄飞高举的状元,又何必都去挤做官那条羊肠小道?即令是一个以官为业的人,一朝丢了官,也大可不必萎靡颓废、一蹶不振,另起炉灶必有柳暗花明。人家外国尚有当不了总统则做电视明星,选不上首相便当乐队指挥,咱们这里为何不可以有当不了县长便去经商、务农、任教或操别的什么业呢?

人,还是活得潇洒些的好。

(1990.8)

轻松一点

一位戴眼镜的书呆子挤公共汽车。人多拥挤,急刹车时,书呆子不慎扑在一位姑娘怀里,立遭姑姑呵斥:“德性!”书呆子对曰:“小姐,不是德性,是惯性!”姑娘转怒为笑,车厢里的人都给逗乐了。

美国著名影片《音乐世界》中有这样动人的场面:年轻的姑娘玛丽亚到一个有7个小孩的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刚上任的第一天,便遭到那群孩子们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恶作剧性的嘲弄。她没有哭泣,没有闹,更没有向上校告状或拂袖不干什么的,而是在丰盛的晚餐上轻轻一笑地说:“这里一切都太好了。感谢孩子们每人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像今天这样对待我。”不说不打紧,一说,一下把孩子们感动得全哭了。

唐代《国史补》中载有一则“呷醋节帅”的故事。一个叫任迪简的判官,一次赴会迟到,按规矩该罚酒。倒酒的卫士一时马虎,错把醋壶当酒壶,给他斟了满满一杯醋。任判官一喝,不好,是醋!只见他眉头略皱,不动声色一饮而尽。回到家中则大量吐血。原来军使李景治军极严,若讲出“是醋不是酒”来,侍卫必有杀身之祸。因此,任判官就泰然处之地饮了这杯醋。

瞧,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突如其来,然而在乘车的书呆子、玛丽亚、任迪简们都处理得多么轻松!这种“轻松”,化险为夷,逢凶化吉,轩然大波一下子归于平静。不难设想,倘若这书呆子、玛丽亚、任迪简分别换了张飞、李逵、阮小七之类的人,那光景可想而知!

轻松是一种感情克制。被人怒骂,被人捉弄,喝酒却喝上了醋,谁不火从中烧?然而,“轻松”处之,“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正是君子的一种超群的修养和完美。轻松,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智。从“德性”说到“惯性”,饱蕴着“书呆子”知识的力量,洋溢着一片理性和幽默。帮助他人克服、夷除其缺点,厉色疾声地批评往往不如讽刺和幽默有力量,对缺点轻松巧妙地“点击”,远胜于正面的教育。这就是轻松的魅力。

轻松,又是一种生活的微笑。它像充满着人情味的绒球,温暖和感化着那一颗颗冷酷的心。心灵与心灵之间靠近了,沟通了,人还需要切齿瞪眼、剑拔弩张吗?

生活有时是沉重、冷酷的。沉重和冷酷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痛苦、烦恼、遗憾和眼泪。然而,每当你学一学那大巴上的书呆子,年轻的玛丽亚,“呷醋节帅”的任迪简,你的苦恼、遗憾和眼泪也许就会烟消云散……

朋友,当生活中的沉重、冷酷扑面而来时,请你记住:轻松一点。

(1992.6)

做官与从文

大凡做“官”(父母官)者很少有业余从“文”(文学或学术)的,其道理人人皆晓。为官者乃日理万机之人,理卷牍、爬文山、泡会海,忙碌于大大小小无完无了的任务……“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式的忙,决不允许为官者“躲进书斋成一统”。

然而这并不是说人做了“官”就决不能从“文”了。这就要看你这“官”怎么“做”,这文怎么“从”。古代不少为官者是写作圣手,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们为然。在现代,是有醇儒巨匠郭沫若,身居高官要职但他却从未辍笔,著述颇丰。吴晗、邓拓两位都是六十年代北京市党政领导,忙是甭说的了,然他们是“官”,做得非常出色,“文”也源源不绝,花团锦簇。吴晗著有著名历史剧《海瑞罢官》和大量历史论著。邓拓的杂文随笔写得呱呱叫,在《北京日报》上开辟的《燕山夜话》专栏,各界人士爱不释手。有这么一位做省委书记的,工作日理万机,可杂文、随笔、札记照样出版,做官与作文两不误。

夫为“官”者,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够受了,居然还能耍笔杆“爬格子”,著书立说,够“神”了。

说“神”而又不“神”。一位耍笔杆十载,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子的市长这样对人说:要工作又要学习,写作,忙得打老虎。然而时间就像海中的水,挤一滴出一滴,我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并且把星期天,节假日全给搭上了。这大抵就是“做官”与“从文”两不误的一点“奥秘”吧。有一位部级的领导将自己的散文起名为《涧泉集》,大意为自己之作品乃涧中之泉水一样,点点滴滴积累而成。

做“官”的也是人,更不是苦行僧。做“官”者也有七情六欲,理政之余,还应该有自己的乐趣。以文为乐,以文冶情,以文益智,显然是值得称道之事。以其为“官”之经历和素材,为“文”增添豪气壮色神韵;文以有成,华章秀美,冶益心身,情趣充实,反过来促进做“官”的事业,“做官”与“从文”两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不过,这话说起来总是如此轻松,而矢志笃行就并非易事了,得“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将别人喝咖啡、下歌舞厅的时间都搭上了啊!

(1993.5)

“玩物丧志”别议

“玩物丧志”,人都这么说。周幽王闲来玩烽火,终于玩得国破身亡;春秋时有个卫懿公,生来有个嗜好,那便是玩鹤,成天同鹤们在一起乘车子到处游玩,悠哉游哉。殊不料北狄兵起,自己也糊里糊涂被杀了头;南宋蟋蟀宰相贾似道,终日迷于搂群妾斗蟋蟀忘乎军国大事,导致蒙军入境,小朝廷崩溃。“玩物丧志”不愧为告诫儿孙后代的一句箴言笃论。

然而,“玩物”就必然会丧志么?怕也未必。记得孔夫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的“乐”,便是指音乐,实际上也就是“玩物”。在这里,孔夫子将“乐”视之为君子完善其修养的最高手段之一。可见“玩物”也有助于君子之“成”。事实上,许多名家伟人无不爱“玩”。列宁爱郊游、费米爱登山、铁托爱骑马、巴甫洛夫爱狗、大仲马爱烹调、鲁迅爱赏花、陈毅爱下围棋……他们这都是在“玩物”。有时还玩得入了迷呢!然而,这“玩物”毕竟只是紧张的工作之余的“换换脑”、“散散心”而已,决非成癖、痴醉。“玩”,是人性所在,人之常情,是一个人性格完美,心灵健康的表现,正像英国学者雷诺兹所说:“娱乐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真正性格。”

名家伟人尚且爱玩,凡人俗辈那就更不用说了。有部影片叫《迷人的乐队》,说的是乡下农民富起来后,便学会玩,玩琴玩箫玩锣鼓玩二胡,乐不胜收。只要你进入大城市中的游乐园,便可以发现那里一切都是供游人玩的:电子游戏呀、“过山车”呀、“摩天轮”、“星球大战”呀……准让你玩得心花怒放。广州市郊有个干部,素来酷爱玩花草,16岁就开始摆弄盆景,每天“玩”上三个多钟头,现在他住宅内外已有上千盆盆景。还有一位农民,爱玩的是古董,富起来后便潜心购置仿古家具,还有古书画幅。据他们说,玩一玩这些,乐在其中,可使精神愉快,工作起来精力更充沛。还有院子里那群乒乓球友,假日里总是提着球拍上门挑战,直打到汗流浃背、万家灯火才哼着小调打道回府。

时代日新月异,随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风之消逝,随着现代风之吹拂,人们逐渐懂得“玩”,学会“玩”了,“玩”毕竟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单元”,有了它,生活才是五彩缤纷,甜美馨香的。

同类推荐
  • 大冲动

    大冲动

    《大冲动》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热门推荐
  •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本书编选了162个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同时配有一些生动、逼真的图片。使小读者们更加了解、热爱、保护动物,更加认识到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 始觉夏意深

    始觉夏意深

    沈妈妈生沈放舟的时候明妈妈去帮忙,热心肠的明夏也决定帮一把,提前一个月降生了。于是两人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伪龙凤胎生活
  • 女巫栖息所

    女巫栖息所

    这是总是笑着的腹黑少女、活死人萝莉、僵尸公主和被封印的少年所开的咖啡馆,午夜十二点以前是做人类的生意,十二点以后则欢迎各式鬼怪光临。这里除了贩卖超美味的餐点,还贩卖一切你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只要你能付出足够的代价。准备好了么?女巫栖息所,即将开市。
  • 青灯纪:万世之尊

    青灯纪:万世之尊

    她冥冥中的命运是与死神抗争,唯一的生存就是冲破束缚,突然有一天,佛出现了,给了她一盏青灯,青灯能否改变她的命运,佛告诉她一切还是要靠她自己,她能否挣脱命运的束缚,摆脱死神的纠缠,故事由此开始!
  • 旋风少女的复仇爱恋

    旋风少女的复仇爱恋

    百草为什么离开了岸阳,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蜜丽又是谁,是好人还是坏人。知道真相的若白还能挽回失去的爱情吗?百草还会原谅若白吗?
  • 我的鬼圣人生

    我的鬼圣人生

    舒进上初三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修真小说。以为仙佛神魔都曾存在这个世界,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的都消失在人们眼前了。于是舒进找了本道德经,苦苦参悟,希望从中领悟修真功法。舒进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胡乱修炼道德经,终于走火入魔而死。没想到,舒进死后的魂魄,却因为道德经让他走上了鬼圣之路。
  • 拳道神宗

    拳道神宗

    这是一个使用真气的世界,这个世界所处的星球名为“真神星”。在这个世界里拥有真气的都被称为“修士”。身为少家主的李易,本为剑修天才,却意外出事成为一代废物,险被逐出家族,濒死之时奇遇一代宗师出手相救,从此踏上拳道征途......
  • 打劫天下

    打劫天下

    最高巅峰之上,若隐若现着一道萧索而孤寂的身影。云雾飘渺之间,常有世人隐约听到这样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咏唱:吾身为天地之门,逍遥一生,红颜无数。驰骋天下而无一合之敌,生有三恨:一恨不能劫尽所有美女之心;二恨不能劫下天地之身;三恨不能劫取万物之仁!呜呼哀哉……世人传言,那是一代枭雄之叹息,而这里,就是一个枭雄的传奇。经商家庭的独子,在家族遭变后,背负长辈的殷勤嘱托,携带着导致家族衰败,却未探明功用的重宝闯荡江湖,一个名叫童山的家伙的一生。————————————————————灵药有木有?木有;装备有木有?也木有;软妹子有木有?这……木有。走,跟哥打劫去,很快就神马都有了!
  • 醉太平·胜之不再战

    醉太平·胜之不再战

    你一刀,我一刀,是否就是江湖?手中屠刀,究竟成佛几人?战之胜之,就是天下无二?争斗后的争斗,杀戮后的
  • 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两位作者均为美国西北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与戴尔·卡耐基出生于同一时代。《攻心术》英文版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早6年问世,并受到了卡耐基的推崇与借鉴,对卡耐基写作《人性的弱点》产生了很大影响。两本书异曲同工,从心理和人性的角度阐述了人际关系的法则,对当时遭受经济危机重创后的美国百姓起了很大帮助作用,让他们树立信心、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在现实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本书两位作者费时多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教学的同时,博览数百位美国名人传记与历史记载,将他们的事例与心理学原理、人际沟通法则融为一体,写成了《攻心术》这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