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09400000017

第17章 道教与女性(1)

一、从道教神仙传记看女性崇拜

当我们对女性崇拜的起源及基本表现形态有个大体了解之后,就可进一步来考察它在道教产生之后的状况了。

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正式产生于东汉;,但其渊源却是很古的。道教不但以西汉之前的老庄道家为母体,而且沿袭了巫教、方仙道(方仙这是指方士利用战国时邹衍关于“终始五德之运”的五行阴阳思想以解释其方术,从而形成的学说)、黄老道(黄老道是神仙方术与黄老之学、原始宗教仪式相结台的产物,它把黄帝和老子当作神明一样崇拜,是“准道教”形式)的某些观念和修持方法、仪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道教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这就很自然地会吸取以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作为表现形态的女性崇拜的内容和方式。实际上,我们可以说,从东汉以后,女性崇拜的传统主要是在道教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的。

首先,道教对女性崇拜的继承就表现在它不仅以秦汉之际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的融合为起点,而且把原来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女性神仙基本搜罗并置于自己的体系中。一方面,两汉之前那些记载女性神仙故事传说以及崇拜仪式的典籍,有相当一些被道教奉为经典,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这样,原来受到崇拜的女性神仙继续受到道教中人的崇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另一方面,道教中人又在活动中不断创作新的神仙传记,从新作典籍中仍可看到原有女性神仙名称的频繁出现。她们的故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重复着。如《三洞群仙录》卷十写道:“葛氏蛟帐,女娲云幕。”卷十五:“月娥窃药,江妃解佩。”卷二:“道君授剑,玉女献环。”卷十六:“仙君枯井,神女竹坛。”又卷四云:“王母击节”等等。在这里,从创世神女娲到众女仙之长西王母,从月宫嫦娥到巫山神女的故事,都通过极为简练的诗句表达出来了。还有《仙苑编珠》亦屡提古代女性神仙之名,这也是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她们的崇敬之情的。至于以传记等散文形式直接记叙西汉前古代女神仙的“灵迹”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当然,古老女性崇拜的内容和形式并非仅是得到简单的重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宗教文化传统在道教中获得大发展。正像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过程一样,道教对女性崇拜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在东汉,道教刚刚建立的时候,各方面还比较粗糙,来不及整理旧神仙系统,也未创造新的神仙传记。从魏晋开始,道教进入了重要的建设时期,活动地盘逐步扩大,道教化的神仙体系也形成了。西晋末东晋初,著名道士葛洪在汉代流行的《列仙传》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史料和当时传闻,写下了《神仙传》十卷。他撰这部书的意图,按“序言”所说,乃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仙化可得,不死可学”,并不是专门表现女性崇拜的,但不可否认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就在序中,他便直接宣扬了古代女仙的“神迹”:女丸七十以增容。”这里的“女丸”当作“女几”。“女丸”之名出《道藏精华录》。按《正统道藏》本《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墉城集仙录》均作“女几”。故“女丸”当是“女几”之误。《列仙传》卷下谓之为酤酒妇人,因遇仙人过家饮酒,以素书五卷为质,女几开示,方知是养性神仙书,于是依法行之,三十年后颜色更如二十岁人,后追仙而去。从这个记载和《神仙传序》的语气可知葛洪对这女仙是颇为推崇的。另外,葛洪还在《神仙传》卷七中记下了古《列仙传》所无的六个女神仙的故事传说。她们分别为:太玄女、西河少女、程伟妻、麻姑、樊夫人、东陵圣母。这六位女神仙的传说当是继《列仙传》之后在民间和道教团体中流行的。葛洪把它们记下来,反映了他的崇信态度。这些故事传说所占篇幅大多不长,当大致保持了原貌,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葛洪侧重对其异术的描述,具有道教化的倾向。如写麻姑降蔡经家述说沧海桑田之变化,预卜未来之吉凶事就较为详细。《神仙传》卷七所录大部分为女性神仙故事,这说明葛洪已经考虑到对这类故事传说记叙的专门化问题。

继葛洪之后,东晋至六朝间,女性神仙的故事传说大量涌现。在东晋道士杨羲所出的上清部道经中已有不少这类故事。梁代陶弘景所编《真诰》录有当时的许多所谓“女真降谕”诗作。如《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示许长史并与同学》、《九月九日云林右英夫人喻作》等。这类作品实际上是受示者假托而作,不过也表明了女神仙在道教活动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女性崇拜,到了唐末,形成了发展中的一大高峰。其主要标志是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一书的出现。

杜光庭,字宾圣,或云字圣宾,自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公元八860~873)中,应九经举不第,遂入天台山学道,声名顿著。从僖宗朝到前蜀王建执政时期,杜光庭屡被皇帝王公召见,受赐道号“广成先生”。杜氏平生著述甚多,收入《道藏》的就有二十余种,《墉坡集仙录》是他在神仙传记方面的主要著作。与其他前代人的神仙传记不同,该书是专为女性神仙立传的,可谓是开了女神仙集传的先河。

按杜光庭的设想,女性神仙有一个总归宿,这就是“墉城”。墉的意思是城垣。《诗·大雅·皇矣》:“以伐崇墉。”《传》释云:“墉,城也。”另外,墉还有高墙城壁的意思。在神话传说中,墉多指仙宫。“道藏”本《汉武帝内传》说:“至四月戊辰,帝(指汉武帝)夜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舒侍,忽见一女子著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向为王母所使,从昆山来。’”传说墉城或墉宫就在昆仑山上。如《水经注·河水注》称:昆仑山“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我们知道,昆仑山的仙主即是西王母,故立于此山中的墉城自然是为王母所治。昆仑山的位置说法不一。或谓之为月亮神山,或谓之为海中十洲内的仙山之一等等。但不管其具体所指如何,在神话仙话中,它为西王母管辖这一意义则是可以肯定的。显然,杜光庭也是把墉城作为昆仑山中的女仙宫阙的。《墉城集仙录》六卷,所收女仙故事凡三十七个(含三十八人,卷五所记“湘江二”,一条内含两人),由于作者设立了女仙(注意:女神在该书中也是仙)的总归宿,本来较为杂乱缺乏内在联系的女性神仙就有了一个谱系。

作为第一部较有系统的女性神仙集簿,《墉城集仙录》是不会撇开汉代以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女神仙故事簿说的,甚至是汉魏以来为道教崇信的女神仙在该书中往往也可以找到由古老女神脱胎而出的痕迹。如“九天玄女”即是一个。按该书所述,九天玄女是黄帝的老师。圣母元君的徒弟。这位女仙之所以被看作黄帝师,据说是因为黄帝在与蚩尤交战而败北之际,她授给黄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帝策使鬼神之书”等“天书”。黄帝获得这些“法宝”之后,复率诸侯再战蚩尤于冀州,遂灭之。这个传说事实上是由《山海经·大荒北经》关于“天女”以止雨术助黄帝战蚩尤的故事演变而出。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由此可知,“九天玄女”实即《山海经》中天女魃的变型。而天女魃在古代是被当作旱神崇拜的,恰好女娲也具有旱神特征。魃通发,与叠韵转音,娲从,故女魃当与女娲同。

更有趣的是,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所写的女神仙有相当一部分还具有“氏族血缘关系”。如南极王夫人,名林,字容真,据说是西王母第四女;云林右英王夫人,名媚兰,为西王母第十三女;云华夫人,名瑶姬,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紫微王夫人,名清娥,字愈音,为西王母第二十女;太真夫人,名婉罗,为西王母之小女。在杜光庭的笔下,似乎西王母的氏族中,女神仙成群结队。这个氏族式女神仙谱系显然露出了编造的痕迹。如该书卷三谈到女仙云华夫人在民间的影响时曾涉及宋玉的《高唐赋》,并极力攻击之,谓其作“寓情荒淫,托词秽芜”。这虽然可以显示杜光庭的道貌岸然,但无形中却告诉人们,他所说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云华夫人原来就是由巫山女演变而成。因为大家知道,宋玉的《高唐赋》正是有感于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而作的。再说,杜光庭在“云华夫人”传中也记下了民间立祠祭神女事,称:“有祠在山下,世谓之大仙,隔峰有神女之石,即所化之身也。”这就完全证实了云华夫人的原型确为巫山神女。从古文献上看,巫山神女与西王母并无什么氏族联系。把她说成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并加上“夫人”桂冠是一种附会。不过,这种带有血缘特征的女神仙谱系的结构,则又使人想起了红山文化遗存中的女神庙。在那里的女神不也是具有某种血缘关系么?

还值得一提的是,《墉城集仙录》所写带有氏族血缘关系特征的女神仙,往往有许多男性高徒兼崇拜者。如在“金母元君”(即西王母)传中除了叙及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周穆王之外,还用了相当长的篇幅写汉武帝、东方朔、董仲舒、茅盈、茅固、茅衷(茅盈、茅固、茅衷为三兄弟,被上清派茅山宗尊为“三茅真君”,是茅山宗主神)等人崇拜“金母”的举动,又如西王母第四女南极王夫人,据说曾于汉平帝(公元1~5年在位)时降于阳洛山石室授清虚真人小有天王王褒(字子登·《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四有传,谓之为范阳襄平人,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尝入华山修道,得神人真要,九年道成仙去)。《太上宝文》等经三十一卷;再如西王母第二十三女云华夫人,据说尝授予大禹“策召百神之书”。还有西王母小女太真夫人,据说治愈了马鸣生的血疮痼疾,鸣生感激涕零,即当了太真夫人的役夫。(马鸣生,《神仙传》卷二有传,谓临淄人,本姓和,字君贤,少为县吏,因捕贼为贼所伤,险些亡命,忽遇神人,以药救之,便活,遂弃职学仙,后炼丹为地仙。)安期生(《列仙传》卷上有传,谓之琅邪乡人,卖药东海边,时人称千岁翁)请教天地运数,太真夫人告以“阳九百六”(术士推算天地运数的一个术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否泰之期”(否泰系《周易》中的两卦,居上经第十一与第十二。因筮及泰为吉,否为凶,故否泰又为吉凶象征)等等。这方面的内容有的是从汉魏以来流行的故事传说、典籍(如《汉武帝内传》)中撷取材料,有的则出于杜氏的“新创”,但无疑反映了汉魏至唐时期女神仙在道教中所受推崇的程度是颇深的。

唐代以后宋元之间,女性崇拜在道教中又有新发展。元代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作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下略称为《后集》)凡六卷。与《墉城集仙录》一样,这也是一部女神仙集传。该书所记女神仙凡一百二十一位,比杜氏《墉城集仙录》多八十三位。这部书乃模拟《资治通鉴》而作。赵氏自称: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释氏通鉴》,唯道家独缺,故集古今得道仙真事迹,名之曰“通鉴”。按,《后集》是继“正编”及“续编”之后的,故称为“后”。在体例上,该书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同,它虽名“通鉴”,却不用编年体,而用纪传体。作者对“通鉴”作了新的解释,谓之为“通天下之人可得而照鉴者”。《后集》的特点是广泛搜罗元以前历代女神仙事迹。凡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立传的,在《后集》里基本上都可见到,但其中有些差别。一是传记的次序不同,二是有些女神仙的名号不同,三是详略不同。当然,赵道一取材比杜光庭要广得多。在《后集》中有七十四位唐代以前的女神仙是杜氏未曾立传的,唐以后宋元之间有十八位更是杜氏不可能知道的。与杜光庭相比,赵道一所作《后集》关于唐前女神仙诸传之语言较为朴素,内容上以叙述成仙路径、缘由为主,同时兼记民间信仰情况。

又,清代道士王建章曾在赵道一所作《仙鉴》的基础上复修《历代仙史》。该书卷八亦专载女性神仙故事。

王建章,号玉枢真人,生于清初。门人豫沐于跋语中说:是时,王真人“奇姿天挺,飘然出尘虑,学仙者之流于荒渺幻惚也。”又说:“真人度世之深心,其亦可以不朽于终古矣。”这说明王建章作《历代仙史》不仅是出于个人的癖好,而且力图影响于世人。《历代仙史》卷八所记女神仙凡一百三十三位,这又比《仙鉴后集》增加了十二位。其中有关明清时期新产生的女神仙故事着墨较多,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张扬的。

总之,纵观神仙传记的历史,可知道教不仅继承女性崇拜的古老传统,而且大大丰富其内容。随着道教的发展,女性神仙成员不断增多,她们的形象由简单到复杂,其“灵迹”越传越奇,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从道教符咒斋醮看女性崇拜

前一节,我们从神仙传记方面探讨了女性崇拜在道教中的继承和发展;下面,我们要从“符咒、斋醮”的角度继续研究这一问题。

为明了表现于符咒斋醮中的女性崇拜,有必要先弄清符咒斋醮本身的含义。概而言之,符咒斋醮是道教祭祷神灵、刻鬼禳灾、修身养性的重要法术仪式。

所谓符咒系符箓与咒语的合称。符是一种以屈曲的笔划为主,点线合用、字画相兼的图形。据说它起源于古老的“云书”,相传黄帝作“云书”,故以云为纪。观察过天象气候的人都知道,流云有飞龙变化之状,狂风有猛虎下山之势,所以古称“风从虎,云从龙”。大概“云书”即是模拟云彩飘动之状而成的。作为一种古文字,云书在早期为巫师所垄断。当巫教作为重要源头被道教所吸收时,云书也变为道教的主要法术之一并加以变迁,又因黄帝在道教中以天神的面目出现。所以传为出自黄帝的云书也就有符合神意的义蕴,故又有“符”之称。至于“箓”则是道教记录天曹官属佐吏之名的一种秘文。《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引“隐居先生”(陶弘景)曰:“箓者,本曰赤文洞神式。这里的“赤文”指明了箓的书写方式,而“洞”即为“通”,“洞神”就是通神。因为符与箓的书写方式和基本性质大体相似,所以二者后来便归为一类而合用之。按道教的说法,符箓有召神驱鬼、镇邪治病的功效,修习服用(烧成灰泡于水中饮服),据说也能“长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法术,符箓被道教中人用来召请神仙,当然不会把女性神仙排除在外,这是可想而知的。从《灵宝六丁秘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以女性神仙命名的符箓、符印。例如:九天玄女印、丁卯王女符、丁丑玉女符、丁亥玉女符、丁未玉女符、丁巳玉女符、丁酉玉女符等。该书还对这些符箓的“功用”进行解释。在《后序》中,它说:“黄帝曰:六丁玉女神(指上述以“丁”字为头的六位仙女,下面还要进一步分析),能长能短,能有能无。”据称,能心存六丁玉女,意注六丁神符,即可令房宅清洁。五毒不近,灾难不生,求仙得仙,求官得官,万事如意,真是“神妙”极了!这种功效自然只是制造者的一种愿望,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其真实与否。在这里所要证明的就是:女性崇拜的观念确已被“灌注”于符箓的制造和应用过程中。

道教对于符箓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它的施行过程往往还伴有咒语,这与女性崇拜也是有关系。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民族、宗教问题很敏感,民族、宗教工作很重要,民族、宗教关系很重大,一句话,民族、宗教无小事。
热门推荐
  • 终极:少年与火力

    终极:少年与火力

    哈莱王消失的几年里,魔仙王宇良(翁嘉宇饰)一直寻找在魔仙堡不翼而飞的哈莱王(王子环饰),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最后拜托铁时空的灸舞盟主(翁嘉宇饰)用铁时空最完善的网络进行人肉搜索,发现哈莱王到了十二时空Z轴上的风时空,但是一直没有现身,所以就派东城卫的队长呼延觉罗.脩(易阳饰)带着东城卫全员加上终极铁克人夏天(孙龙辉饰)一起去风时空调查这件事,也同时跟风时空的盟主打好了招呼。
  • 78年我的捉妖经历

    78年我的捉妖经历

    “事物反常必有妖!”这是我想起巴图时就立刻浮现在脑海中的话。其实我并不认识巴图这个人,关于他的一切我都是从老叔(卢建军)那里听来的,但也就是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异事、刀尖跳舞的经历让我对巴图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让我有种不得不把他这些事迹写下来的冲动。今年年初,老叔把他三本日记邮寄给我,这里面记载着都是他和巴图一起去捉“妖”的事情,我正巧就以此日记里面的内容为纲,并加入了一些我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攥写了《捉妖》。老九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来让更多的人能知道老巴这个人,体验老巴与卢建军做过的那些事,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妖的存在,但绝不是西游记中那些蛇鬼魔神,而是确实、真切的在我们周围。
  • 稻草人谋杀案

    稻草人谋杀案

    三具诡异的尸体揭开令人费解的稻草人谋杀案;令人疑惑的两具男性裸尸拉开了撸管谋杀案的序幕;是谁会对几个月大的婴儿刀起刀落制造出无头婴尸案;诡异谋杀,怪异死法,谁如此丧心病狂,杀死几月大婴儿?你以为这本书只是这样子吗?你错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头……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扑克牌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扑克牌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exo之离开我

    exo之离开我

    你们不愿意相信我,好啊,那你们就离我远一点好喽,我不需要你们的同情和怜悯,这些东西,留给你们相信的人吧,以后再见面,我们就是敌人了
  • 误惹狂拽校草:丫头哪里逃

    误惹狂拽校草:丫头哪里逃

    她是纯腹黑的数学天才新生,他是高冷的风流校草。一次冰淇淋意外她误惹上他,两个不同的人生有了交集。他第一次遇见她就说过,要让她呆不下去。她时刻都和他作对,两人不断发生冲突,到最后,两人早已不知什么时候陷入这场爱情之中。
  • 地球联邦之地球保卫战

    地球联邦之地球保卫战

    希蒙.卡察夫,作为地球联邦总司令,他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带领地球联邦千万大军来抵挡依拉莫兹星的入侵,保卫地球的安危。正版交流群476056511,欢迎大家加入。
  • 深海:你是谁

    深海:你是谁

    再次重逢她失忆了?你是谁?这个女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深不可测,她的心他永远也猜不透。她问你喜欢我吗,他的沉默,他的逃避。苏珊?沈爱人?你到底是谁,在这场游戏里,他一直都是被玩的那一个!714房间的诅咒还是逃不开吗?你会背叛我吗?你只是他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你真的觉得自己对他重要吗?林逸舟,我不爱你了。付赫宣,清醒一点好吗,你喜欢的是苏珊!
  • 三国之兵戈铁马

    三国之兵戈铁马

    三国乱世,群雄何其之多,谁才是平顶这乱世的真龙天子,何旭,乱世之星,因穿越到三国致使空间崩溃,迎来了再一次诸神时代......楚霸王(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蒙恬(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时)蚩尤(涿鹿之战千古传,轮回千古终回归)......神话再现,时空错乱,远古战魂,重现九州,神魔乱世,唯旭之歌。
  • 我就是龙卷风

    我就是龙卷风

    “虚无岛火山爆发,喷出来的岩浆竟被暴风稳稳托在天上。观众朋友们,这简直就是神迹。”“金宇码头,秦明少爷。大家猜猜,这次的神迹,是否还和秦明少爷有所关联?”“……”关掉电视机,秦明朝窗外勾了勾手指,不多时,一股难以用肉眼察觉到的细流从窗外涌了进来,没入他的手指尖里。“明少,您这本事真是逆天了,不拿来做电影特效真是白瞎。”“电影特效?我拍不来电影,但电影特效我倒是能做。说说看,你是想要暴风对抗龙卷风呢,还是要龙卷风对抗台风,或者干脆对抗陨石?还是直接的对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