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600000016

第16章 银翎的使命(13)

燕京大学校址小史

我校占有旧睿王园佟府村,米家坟及畅春园底一小部分。校内主要的建筑多在睿王园旧址。睿王园即明末米万钟底勺园。校里底湖就是万钟当日所浚底勺海或文水陂,故我校最初的地主实为米氏。米氏勺园为明末清初北方名园之一,其景物多为诗人所吟咏,可惜如今所存者只有文水陂上定舫底基址和几棵松树而已。

《明史》,康熙二十三年李开泰编纂底《宛平县志》,和李鸿章等纂修底《畿辅通志》都有米万钟底略传。万钟原籍关中,落籍宛平,字友石,号仲诏,明万历二十二年进士,从知县历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仲诏为魏忠贤党倪文焕所劾,因而削籍。崇祯初年,仲诏复起为太仆少卿兼理光禄寺寺丞事,卒于官。仲诏是当代一位大书画家,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华亭董其昌齐名,时人称他们为“邢,张,米,董”,又称为“南董北米”。他底著作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澄澹堂诗集》十二卷,《易集》四卷,《石史》十六卷,《象纬兵铃》四卷,《篆隶考论》二卷。李开泰《宛平县志》五卷,米万钟底小传载,“公生平嗜石,人称友石先生,著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十二卷,《易集》四卷,《兵铃》十二卷,《右史》十六卷,及他著述甚富,行于世。”(《右史》或是《石史》之误刻)。

万钟底儿子米寿都,字吉士,明贡生,官江苏沐阳县,著有《吉士诗集》。寿都子米汉雯,字紫来,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初官建昌县知县,康熙十八年授编修,著有《漫园诗集》,《始存集》,《宛平县志》等书。

米氏祖孙底著作,我曾向北平书坊征索,都得不着。万钟底诗文集在清代各藏书家底几种重要的目录里也没有。王崇简序《吉士诗集》有一句话说,“甲申之变,烟飘云散,迨归其新诗,而旧著一无存者。”(见《大清畿辅书征》卷一)这话很可注意,因为米万钟底园寓湛园,就在北平西苑西墙外,甲申底变故,那一带地方受害最深,寿都底诗稿既荡然无存,仲诏底著作也许是在同一命运之下散失了,看来仲诏底著作,纵然世有传本,也不致于很多。

《畿辅先哲传》(二十文学)《米汉雯传》里说寿都“……父万钟,官太仆时,筑勺园于海淀,招四方宾客,日夕觞咏,极一时之盛,尝绘园中景为灯,都下号曰‘米家灯’,题咏成帙。寿都亲侍左右,日与诸名士相酬倡遂以诗名。”又当时米氏底友人中有蒙阴公鼐者,均勺园作了一篇记,改过许多次然后脱稿。这篇记和米家灯底题咏必能给我们园里一个详细的叙述,可惜都见不着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旁的书籍找出勺园当时底景况;现在将关于勺园底记载从群书中抄录下来。

记得最简单的为《长安客话》:

北淀有园一区,水曹郎米万钟,仲诏,新筑也。曰勺园,又曰风烟里。中有曰色空天,曰太一叶,曰松坨,曰翠荷榭,曰林于澨。都人称曰米家园。

《图书集成》,《考工典》第一百十八,《园林部汇考》二之七,引宁所记《清华园》说:

海淀清华园戚畹李侯之别业也。淀之水滥觞一勺,都人米仲诏浚之,筑为勺园,李乃构园于上流,而工制有加。米颜之曰清华。

雍正十三年唐执玉等编纂底《畿辅通志》(卷五十三古迹)载:

勺园在宛平县北。《天府广记》“米太仆勺园,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尽则舟,舟穷则廓;高柳掩之,一望弥际。”米太仆,明米万钟仲诏也。

康熙二十三年李开泰《宛平县志》(卷一古迹)载清华园说:

……明武清侯李国戚园之。………今上辟而新之为御苑。旁为米太仆勺园,百亩耳,望之等深,步之等远,水,石,舟,桥,堂,楼,亭,榭,各有意致,遂与李园竞胜。

李武清侯底清华园于清康熙时改建为畅春园,今依水流的趋向考察,我校水道从畅春园东墙外东北注入,正当其傍之下游,故其地为勺园故址无疑。又勺园位于西勾东雉之间,查嗣瑮诗:“乐雉西勾地较宽,米园绝有好林峦,只因身住风烟里,画个朝参一笑看。”东锥不详,西勾即娄兜桥(或作嵝兜桥),此桥今名篓斗桥,在校友门墙南十余步。

《帝京景物略》(卷五,海淀二)载,

…………米太仆勺园百亩耳,望之等深,步焉则等远。人路,柳数行,乱石数垛。路而南,陂焉。陂上,桥高于屋。桥上,望园一方,皆水,水皆莲。莲皆以白。堂楼亭榭,数可八九,进可得四。覆者皆柳也。肃者皆松。列者皆槐。笋者皆石及竹。水之,使不得径也。栈而阁道之,使不得舟也。堂室无通户;左右无兼径;阶必以渠。取道必渠之外廓。其取道也,板而槛,七之,树根搓枒,二之:砌上下折,一之。容从桥上指,了了也。下桥而北,园始门焉。入门。客懵然矣。意所畅,穷目。目所畅,穷趾。朝光在树,疑中疑夕,东西迷也。最后一堂,忽启北窗,稻畦千顷,急视,幸日乃未曛。

仲诏游历南方,雅好江南山水,建筑勺园,为底是寄寓他对于那里底风景底追忆。所以明王思任《题勺园诗》说:

才辞帝卫里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

仲诏自作《勺园诗》也有“先生亦动莼鲈思,得句宁无赋小山”之句。他想南中底莼鲈、藕花,和碧水,所以勺园底景物都以合着南方意味有名。

仲诏性喜奇石,有米颠底遗风,相传颐和园里乐寿堂前那块青芝岫大石,便是他命人从房山县一个山里凿下来要放在勺园底。那石非常重大,仲诏费了许多金钱,才运到芦沟桥附近。他底财力枯竭了,便不能再运,直到他死后,那石还运不到勺园。到清乾隆时代,高宗才把那石移到颐和园,安置在现在的地点。

勺园底布景,除《帝京景物略》所载以外,《燕都游览志》也有点记载:

勺园径曰风烟里。入径,乱石磊羽,高柳荫之。南有陂。陂上桥曰缨云,集子瞻书。下桥为屏墙。墙上石曰雀滨,勒黄山谷书。折而北为文水陂。跨水有斋,曰定舫。舫西高阜,题曰松风水月。阜断为桥,曰透迤梁,主人所自书也。腧梁而北,为勺海堂,吴文仲篆。堂前怪石蹲焉;栝子松倚之。其右为曲廊,有屋如舫,曰太乙叶。周遭皆白莲花。东南有竹,有碑曰林于澨,有高楼涌竹林中,曰翠葆楼,邹迪光书,下楼北行为搓枒渡,亦主人自书。又北为水榭。最后一堂,北窗一拓,则稻畦千顷,不复有缭垣焉。

依这篇记载,当时园底正门当在现时校务长住宅东边,这园门底遗址现在还可以找得出来。现在的农科花园便是当日底风烟里,缨云桥当在现在建筑中底小学校舍后面,那里东西有两行柏树,南北相隔约五六丈没有树,大概就是桥址。桥北便是正门,《帝京景物略》所记底便是设想游人从那桥下望可以了观全园风景。《景物略》作于崇祯,作者与仲诏为同时人物,故所记无疑是亲见的。文水陂当在博雅塔前面底湖,同学们名它为无名湖底便是。定舫底基址现尚完好。舫西高阜,我们叫他做“岛”的便是。现在建筑中的“岛亭”便是当时的松风水月。勺海堂当在第三和第二宿舍之间。现在底宁德楼,丙楼,和施德楼的北部都是当日底白莲池,太乙叶,林于澨都在这一部分。在丙楼底北边,现在卧着两对石联:“夹镜光征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和”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暎柳荫多。”这四句或者是翠葆楼或其附近建筑底遗物。勺园建立时还没有淀北,朗润,圆明,诸园,所以“在园最后一堂,拓北窗一望尽是稻田”。

明叶向高评海淀当时两个名园说:“李园壮丽,米园曲折。李园不酸,米园不俗。“无怪一入清朝,两个园都为皇室所有。李氏清华园既改为畅春园,而勺园也改名为洪雅园。依清初底志书,勺园底名称仍然存在,也没载明属于何人,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直到雍正年间,勺园还是米氏底产业。到清乾隆时代底著作,《宸垣识略》才载:“洪雅园即明米万钟勺园,今为郑亲王邸第。”考郑亲王是清显祖底第三子在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底封号。济尔哈朗底第四子辅国公巴尔堪底曾孙经纳亨亦追封郑亲王。

这园俗名墨尔根园。墨尔根,或即巴尔堪底音讹。但巴尔堪于顺治十二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康熙七年降为二等奉国将军,八年复授三等辅国将军,十六年缘事革退,十九年卒于军中,乾隆十七年追封为简亲王。故墨尔根园底名字是不是由郑亲王底儿子巴尔堪而来,还有考究底必要。又我底蒙藏学朋友于道泉君对我说“墨尔根”是蒙古语“尊师”,“学士”,或“雅人”底意思。这是蒙古人对于学者底一种尊称。如果这样说法,也许墨尔根便是洪雅底意译。乾隆以后,洪雅园曾一度入于和珅之手。和坤败后园遂为睿亲王所有,故自嘉庆以后,海淀人便叫它做睿王花园。我们图书馆新得底那幅《西郊地图》是嘉庆年间底东西,所以也写洪雅园为睿王花园。这园与圆明园,畅春园等,于咸丰末年同遭英法军底焚毁,此后遂成一片荒废的苇塘,直到我校选它为校址,旧日底勺园才有现在的景象。

博雅塔西边底小庙现在只存一座大门。从门额上“重修慈济寺”底字意看,那寺或者是一个观音寺。可惜所有的志书都没记载它底来历,也许是勺园里底私庙。博雅塔东边底发电所和连阜后面底运动场原是成府村底当铺胡同,是我们知道底。成府明朝作陈府。听说“成”是成亲王,但“陈”是谁,还待考据。

圣哲楼前面与女部办公处之间为清四川巡抚杭爱底坟墓。女生宿舍前面两座石碑都是康熙年间立底。杭爱满洲人,为征西川时有功的将官。佟府也是由清朝国戚佟国维家而得名。佟府村底西边,现在校南门底大道为从前的御道。那条御道是从南向西北转底。在御道旁边,畅春园底恩慕寺与恩佑寺东边,现在本校围墙里,为集贤院,俗误作吉祥院。这院大概是属于畅春园底一所外馆,用来招待皇帝底宾客底,康熙朝底耶稣会士或者就住在那里。

燕南园底北边原是一座圆明园花匠所建底花神祠。现在还存着两座石碑,是乾隆年间立底。米家坟也在燕南园里。今年夏天,因为建筑教员住舍掘出米万钟底父亲米昆泉底墓志。李开泰底《宛平县志》(卷一坟墓)也载“米太仆万钟墓在海淀”,如果我们踏查一下,一定可以在燕南园找出我们学校最初的主人底坟墓。侗将军园底历史我知道底很少,只知园底东边原是明朝太监底坟墓,现在还有几块墓碑卧在那里。至于燕东园底来历更无可考。但这些都不关紧要,缺掉史乘也可以。

关于勺园底诗很多,如果把它们集起来也是燕京校史土一种有趣的资料。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得米氏一门的著作,如能得到,我们对于校址底过去就明白多了。

1929年12月

观音崇拜之由来本文为许地山授讲,梁嘉惠、石家驹记录。

最受崇拜的菩萨,是观音与弥勒,观音崇拜完全是宗教性的,而弥勒带些政治性,因为他是未来世的弥赛亚,自白莲教至义和团,教友与团友都尊崇弥勒菩萨,现在专讲观音。

观音是梵语“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的讹译,“音”(婆娑罗)乃是“自在”(伊舍婆罗)之误。自在在哲学上与信仰上,‘都指神、王、主而言。凡是求菩提的,无论其是否凡人,都可称为自在。凡菩萨具足菩萨性者,即是菩萨摩词萨。今日甘地受其同胞的尊敬,故有摩词萨(大有情)甘地之称。

从文法上讲,观自在应当解作以慈悲观察的主,可以见到一切,救度众生,他是世间的主,所以也称为世自在,他并无人性,其受人崇拜之始,约在纪元前一世纪与后一世纪之间。

他也是将死者的神,当病人快死的时候,家人总将观音像捧到他的床前,让他可以安然去世。

净土宗说观音是阿弥陀的儿子,阿弥陀是日神,住在西方日落处,观音与阿弥陀之日性,见于《阿弥陀经》。从《妙法莲花经》的“普门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慈大悲。虔诚的人,天天念“普门品”(《观音经》),在鸠摩罗什的《莲花经》里,观音有三十三个化身,就各人等级高低而随时现不同的身说法。

观音崇拜源于印度教的神妃派(Snktism)。梵,毘纽,湿缚是印度教的最胜三尊,湿缚的配偶最受普遍的信仰,她是毁灭与再造之神,隐为弥陀,为无量光,显为观音,为有限光。原来印度当一世纪时,神妃派大盛,每个神都有配偶,现在西洋人进入印度教的庙宇,看见了具有生殖器的神像,以为是非常猥亵的,其实,阴阳性器不过是生命的象征。

观音亦是生命的赐予者;观音送子,东西京大教授高楠顺次即说。“欧洲骑士风气与圣母崇拜,都是受着经小亚细亚而传入的印度思想之影响而产生的。”圣方济各沙勿略(StFrancis Xavi-er)将天主教传人日本之后,日本的幕府,有一时期迫害过天主教徒,那时圣母崇拜者,假称玛利亚为子安观音(即送子观音)。

中国的观音崇拜大约始于四世纪时,法显(399-414)留学印度时,只见一处大乘教徒,崇拜观音,而玄奘(629-645)至印度时,看见许多的观音像供奉着,大概朝拜佛迹圣地回来的人,不无助进观音崇拜的贡献。

补陀落迎即是观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岛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来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够洗去他们的罪孽(浙江定海县的普渡山普波山,现通作“普陀山”。,梵名亦为补陀落迦)。

在中国,不少关于观音有兴味的故事。南北朝时,年年刀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惟有念《观音经》,以求大悲之解救。同时,产生了不少关于神迹的故事;而观音像的形式,也并不一致。我们知道,观音的原始,是个阴性的神。不过无论说其是男神或是女神,总是一个观音;一个观音有多数不同的化身。且说唐太宗为了姓李的缘故,把老子当作祖先而重道教。僧法淋不以为然,他说皇室原属鲜卑,本没有汉姓。皇帝怒,定其死罪;限其用七天工夫,在牢监里呼求观音之名,且看他所信仰的菩萨来救他不救。第七日,他求见皇帝。皇帝问他是否天天求告菩萨,他说:“这七天内,我一心只呼求陛下。因为陛下实在是观音的化身,所以人民在这强盛而公平的大国里必不致无辜受死。”于是皇帝发动慈心,兔其死,将他放逐到岭南去。佛教徒当这件事为神迹。喇嘛教徒公认西藏的达赖喇嘛,为观音的化身。

中国与日本佛教艺术所表现的观音,可以列举出七种来:

(一)圣观音(大慈观音)。原始的最佛教化的观音,左手拿着莲花,右手放在胸部,是代表佛教的纯净和特殊性。

(二)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他有马的头,一对伸出口外的长牙,和八只臂,其中的两只,握着vaira和莲花,他代表佛教进步与非常的能力。

(三)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有十一个面孔,前面的三个是慈善的,左面的三个是忿怒的,右面的三个是训悔的,一个向上,是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态度。又有四只手,一只拿着念珠,一只拿着莲花,一只拿着水瓶,另一只手手掌向外举着。他显示对人类的关切,四面八方普照着。

(四)如意轮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普通都是二只手臂的,少数也有六个手臂的。是在深思的样子,头有些向右转,右手支腮,左手扶膝。如果有六只手,则其余四只拿着希望石,轮子,念珠与莲花。他满足人类的需求。

(五)准提观音(天人丈夫观音)。一个三眼十八臂的女性,代表光明与智慧。

(六)千手观音(大悲观音)。面上有三只眼睛,身上四十或三十八只手臂,每个手心上有眼睛一只。他拿着刀,剑,斧等物,是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

(七)不空羂索观音(与不空钩观音同体)。三面,八臂,手里拿着绳子。

同类推荐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跟穷人一起上路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的出现来自回忆,来自生命最初的忧郁,来自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80后。黑天才、刘卫东、恭小兵、萨之鱼、手指、陈错、刘脏、beaidid、杨莎妮、小饭10位80后的青年,带我们一起去体验这一代人眼中的世界……没有当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是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尚未泯灭的时代。让我们满怀希望,跟穷人一起上路。
  •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近代文化转型与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形态,左联的文化策略与报告文学的崛起,政治文化制导与报告文学的演化等。
  • 上课记2

    上课记2

    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这本书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 心灵放歌

    心灵放歌

    这些诗,或记忆,或咏物,或歌世,题材随性,用语率直洒脱;有感即放歌,意尽则收声;不示雕琢,不用假声。
热门推荐
  • 乡间杂录

    乡间杂录

    收录中国乡间鬼怪杂谈及无法科学解释的诡异事件。本书并非宣扬迷信,只是不否定这些而已,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三国异士录

    三国异士录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在谋士李儒的怂恿下,火烧帝京,动摇女娲根基。更有远古大魔魑魅借大火冲破封印,借机为祸人间。太傅袁隗,受袁绍袁术牵连,满门抄斩,幼子袁毅被左慈救回,从师左慈,学习仙术。而天庭,仙为上等,神和佛地位都不高。四大天王和众多天神趁女娲失了人间根基,联合以接引、准提为首的西方大佛,开始了夺权争斗。同时,身在海底的龙宫,也发生着巨大变动。各地妖魔见此情境,纷起作乱,黎民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救黎民百姓,众位奇人异士开始了与魔道斗争的旅程。
  • 网游之懒人记事

    网游之懒人记事

    到底是BT的人组成了纯良的人生,还是纯良的人组成了BT的人生?键盘网游,有点非传统。但是注意了,这绝对是一群有爱的人!
  • 史上最强Bug

    史上最强Bug

    谦虚的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史上最强Bug,我为自己代言!——布格
  • 萌性校草

    萌性校草

    他是全校风靡的校草,眼中却唯有她。她是借读生,被全校欺负,可那又有什么,有他替她摆平!但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没关系有他陪她去勇斗后妈小妹!“南宫琪!你又欺负我。”他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求安慰!”像极了一只被主人抛弃的小猫。“好似我拿你怎么了!明明是你现在在壁咚我!”......
  • 异瞳魔阵师

    异瞳魔阵师

    身怀异瞳,家族所弃,在被监视的三年后,强势崛起,一手上古文字,秒天才,泡妹子,不在话下。
  • 写意青春

    写意青春

    那个十字路口的转角,我们依稀还记得…一个人一个角落,一生一个人度过时间让我学会了孤僻,一个人走一个快速的不想停留,因为怕停下来会陷的更深每天佯装着我幸福、快乐…好累,好累…直至完我全忘记!
  • 魅影柬埔寨

    魅影柬埔寨

    "边走边画系列丛书”第一辑的三本书,是作者夏克梁行走在三个国家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作者所感兴趣的建筑景象。绘画作品中除了行程中的现场速写,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来后的创作作品,采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方法,以此来展示尼泊尔庙宇建筑的神秘和神圣、柬埔寨建筑遗址的沧桑和凄凉以及印度古老建筑的雄伟和颓废。这本《魅影柬埔寨》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包括“关于吴哥”、“初识吴哥遗迹”等内容。
  • 暮然得洛

    暮然得洛

    祁暮越过屏风,径直走向浴池,一笑,“不过他们失算了,疏不间亲。”景洛偏着头用手指缠绕祈暮垂落胸口的墨发,“你虽是我皇叔,但你不过是异姓王,毫无血缘关系,这个‘亲’字,从何而来?”祈暮把景洛放在浴池边的贵妃榻上,解开她的外袍,随手扔在地上,又解开自己的外袍,只穿着棉白的内衫,满头墨发散开,披散在身后,面孔白皙如玉,嘴唇殷红,眼神邪魅起来,整个人都透着一丝俊美的邪气,俯身在景洛耳边轻轻呵气,“肌肤之亲,算不算亲?”......
  • 千夜狂想

    千夜狂想

    修炼不是一瞬间,而是不断就积累。时间的堆积将代表你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