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300000003

第3章 博大精深——古典名著中的智谋(2)

进一步,老子说明相反对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他说:“正常随时可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变为妖孽。”“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埋藏在它里面。”(第五十八章)这使我们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来。人生过程中,福祸相倚伏,普通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状中反复交变着,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尽止的。老子看到事物无不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这一基本规律,他说:“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第四十章)这是辩证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是指矛盾着的对立物各向反面转化;二是指循环往复。老子泛指这两种运动情况,并没多作解释。可以看出,老子承认运动,这是一;他认为“道”的运动规律,是向反面转化,这是二;他还认为运动循环不断,周而复始,这是三。循环不断这很重要,但循环只是周而复始,这就是老子还提出了一些变化、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产生;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在脚下第一步开始。”(第六十四章)由此可以悟出,凡事从小成大,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不可忽略的是,在这里,老子已接触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他说:“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他死后身体变得僵硬。万物草木活着时枝干柔软,它死后枝干变得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应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应属于生存一类。因此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林强大了就会摧折。坚强处于劣势,柔弱处于优势。”(第七十六章)老子从人类和草木的生存现象中,说明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坚硬的状态。他的结论蕴涵着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明的。若从它们外在表现上来说,才能外露,容易招来祸患,正如高大的树木容易引来砍伐,人为的祸患如此,自然的灾难亦如此。狂风袭来,高大的树木往往被摧折,小草由于它的柔软,反而可以迎风招展。这是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但用今天的思想水平来衡量它,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具有片面性。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最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这个看不见的力量,能透过没有空隙的东西。”(第四十三章)老子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第七十八章)“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第八章)老子此处的“行为”指什么呢?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灾殃,才算得天下的君王。”(第七十八章)由此可见老子的辩证法带有保持自己的利益、以柔胜刚、以退为进的特点。他认为治国也离不开如下的原则:“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毁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拿给它。这就叫做深沉的预见,也就是柔弱必定战胜刚强的道理。”(第三十六章)老子有一句传诵很广的名言警句:“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扰动它。”(第六十章)这是用烹鱼比喻治国,小鱼很鲜嫩,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繁搅动,肉就碎了。这个警句在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喻示着为政要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发生灾祸的作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这一治国之道,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化的今天。粉碎“四人帮”以前,我国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每次运动都整得人人自危,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从社会到家庭没有一天安宁,国家更是大伤元气。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我们的国家能不繁荣昌盛吗?

另据1998年5月8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载:“治大国,若烹小鲜”,已被载入1987年美国政府的国情咨文中,可见,老子这一治国之道,不仅适用于东方的文明古国,也适用于太平洋彼岸的国家。

余论:综上可知,《老子》五千言,充满了哲学的睿智与诗的凝炼,深邃而优美,是一部值得阅读、使人开卷有益的智慧之书。学习《老子》,对我们思考宇宙,体验人生,观察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启迪。

《论语》——人人必读的人生智慧经典

孔丘

(前551—前479)

康立军

《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这些言行体现着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以及人伦、教育等思想。《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其中也有一部分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关于“论语”的命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是这样说的:“《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于是对谈话的记录,因此整部《论语》由语录组成,全书五百多条,每一条叫一章,章与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若干内容相近的章编连成一篇,共二十篇,每篇取首章二三字作篇名。在先秦,孔子的学说还只是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学说与其他各家呈争鸣之势。随着封建统一王朝的建立,孔子的学说被不断改造,为统治者所用。《论语》随即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是受教育者的基本读物。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体现,因而要了解《论语》,首先应对孔子作必要的认识。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动年代,王室衰败,社会动乱,“礼坏乐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他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对古代典籍做了许多搜集和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删修了《春秋》。同时,他也吸收了同时期涌现出的许多新思想,把那些零散的没有系统的思想加以总结,形成了有系统的思想体系,并广招门徒,使这些思想传诸后世。到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更是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所以,在我国思想史上,孔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时至今日,距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解和研究《论语》对每个现代人而言,是否还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在《论语》之中,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为政等多方面的智慧,这些智慧都具有普遍意义,它不会因时过境迁,而影响其自身的生命力。毫不夸张地说,《论语》的确是一部人人必读的智慧经典。《论语》开启人们的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人之道。众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仁”的论述贯穿《论语》始末。“仁”被孔子看成是人们应当毕生追求的理想的道德境界。因“仁”内涵丰富,孔子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作为一个平凡人。如何追求仁德呢?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告诫人们应具备刚正、果敢、质朴、慎言的品质。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另外,孔子对为人之道还有较为具体的论述,淡泊的物质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路篇》)厚重的品格、知错必改的勇气:“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积极自立的人生态度:“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社会责任感:“仁者先难而后获。”(《雍也篇》)结合自己修养学习的过程,孔子告诫人们应学贯终生,不可懈怠。孔子的人生轨迹已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为政篇》)同时,针对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弱点,提醒人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篇》)

二、交友之道。孔子认识到交结朋友是影响到个人修养的大事,首先应当“里仁为美”,择善而居。以仁者为友:“友其士之仁者。”(《宪问篇》)对朋友的取舍,孔子有明确的准则:“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者、诚信者、见闻广博者;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曲意逢迎者、表面和善者、花言巧语者。与朋友相处,其目的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绝非结党营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篇》)朋友有误,应忠言直告,恰当引导,但也要始终保持着自我与独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颜渊篇》)三、处世之道。纵观《论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倡导的处世之道有这样几个原则:诚信、爱人、中庸,其中,“诚信”是最基本的信条。所谓诚信,就是言而有信,为人诚实忠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篇》)“言必信,行必果。”(《子路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篇》),都是对“信”的论述。孔子学生曾参有这样一句话,更是对诚信的实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爱人”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另一项原则。所谓“爱人”就是对上者“忠”,对下者“恕”,凡事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体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中庸被孔子认为是至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篇》)实际上,中庸并不仅是一个道德的范畴,它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由此而提出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庸的基本思想是要掌握事物的度,及其对立面的度,使对立因素相互补充、协调,达到和谐。可见,中庸并不是无端的折中、调和,而是要适度。“过犹不及”(《先进篇》)是对中庸思想的最好体现。中庸思想反映在处世上,就是重视和,“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四、为政之道。孔子的政治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实行以道德教化为基础的贤人政治。“为政以德。”(《为政篇》)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一段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篇》)行政和刑罚并非治本之道,只有施以道德和礼法的教化,人民才能自觉消灭犯罪欲望,天下大治。要实行仁政,对统治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正人”先“正己”,统治者首先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篇》)仅此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施以教育,教化:“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为政篇》)可见政治、道德、教育三者共同构成维持社会安定的一个统一的系统。另外,孔子强调,举用贤人,也是实现仁德的必要条件:“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篇》)对于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呼唤,在今天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五、治学之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在《论语》是随处皆是。

孔子认为学习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必要手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可见即使是仁、知、信、直、勇、刚这些美德,也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

治学,首先应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其次,应有勤勉好学的精神。“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公治长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均是不倦学习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思结合。既不可生吞活剥缺乏思考,又不能脱离学习而苦思冥想,学、思二者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若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学而时习之”,(《学而篇》)只有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增加新知识,有新的发展和见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

余论:《论语》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伦理、人际关系等,儒家学说的核心仁、义、礼、乐、忠、孝、惠、慈、智、信等伦理均包含其中。本文限于篇幅,以上只是简明地概述了几个方面。《论语》中的许多格言警句已融入现代语言中,成为传统文化中超越了时空的珍品。例如“任重道远”、“当仁不让”、“德不孤,必有邻”、“见得思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忧道不忧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道不同不相为谋”、“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等,可以说是深入人心的精言妙语,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引用丰富。由此可见,《论语》的影响是多么深广,它智慧的语言和思想永放光芒。

《孟子》——机智雄辩的政治伦理书

孟轲

(前372—前289)

杨首茹

《孟子》,儒家的经典之一,是战国时大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的言论集,共七篇。东汉时的学者赵岐作注,把每篇分成上下两卷,于是《孟子》一书,共七篇十四卷。

孟子,名轲,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出生在鲁国的附属小国邹国,在今山东邹县。公元前385年出生,公元前304年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孟子崇尚孔子学说,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孟子针对战国时的战乱提出人性善的学说,主张仁政,希望达到天下统一。他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宣扬政治主张,善于辩论。《孟子》书中深奥的哲理与政治主张,本文不作评述,只就其中孟子的辩论技巧选择几个故事,学习他的机智雄辩,也是有意义的。

孟子劝齐宣王推行仁政,这是一个很难说透的道理。孟子巧妙地穿插生活故事,即兴设喻,打比方,把齐宣王说得心花怒放。仁政的内容,按孟子的设计,是五口之家的农民,有100亩地种粮食,有20亩地种桑,男耕女织,只交十分之一收获物的税,人人有饭吃,尊老爱幼。实现这一境界,要求国君少征税,轻摇役,不打仗,不奢侈。而齐宣王热衷于王霸之业,喜欢享乐,铺张浪费。孟子向他宣传仁政,难度很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先生可以告诉我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孔门弟子不讲霸道的事,只要大王推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枕边书

    做人做事枕边书

    作为家庭中的一具,你是否尽到了应尽的义务,是否时刻关心、挂念家中的每个成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你是否品德高尚、减实守信、言行一致、慎独自律?作为组织里的…名职员,你是否工作勤恳、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作为一名组织领导,你能否以身作则,。任入唯贤,用人不疑,赏罚分明?如果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有那么一丝迟疑,或有那么一些不确定,那么,你应该学习一下如何做人做事的学问了。这个时候,不妨翻开此书,细细品读,于世事浮沉中感悟做人做事的技巧和道理,相信从中你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成为你想要或为的人。
  •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本书选取了100则寓言小故事,教你从这些小故事中学到理财的具体门道、投资的学问、创富的细节、财商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 做一个被重视受欢迎的人

    做一个被重视受欢迎的人

    "不管成与败,都要和领导站在同一阵线,共生共荣;以领导的心态做事,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公司的顶粱柱,都是值得信赖、可以委以大任、永远被领导着重的人。乐观幽默、乐于从老同事那里吸取经验、适当“让利”、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关心异性同事,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受同事欢迎的人,都是滴同事愿意与之合作并且很乐意帮忙的人。本书为您全面介绍“如何成为既被领导重视又受同事欢迎的金牌员工”。书中选取职场中最典型的鲜活案例,展现职场生存中最普遍的困惑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可以让您找到自己的影子。"
  •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智慧往往隐蔽在这细微之处。睿智之人往往能通过些许的细节洞悉世界,通过细微的情感来感悟人生。阅读书中这些富含哲理,情节曲折,真挚感人的小故事,希望青少年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培养出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让生命充满阳光和雨露,从而打造出成功、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与心对话

    与心对话

    如何善待受之父母的生命?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如何将人生所得回馈周边?如何实现心灵的豁达与宁邃?放下我执,从容应对人生无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顿心灵,嘎玛仁波切从亲身体悟出发,深入浅出,阐述了生命循环规律、人生要义和开启心灵智慧的方便法则:只要经常洗心、静心,就会顺心、安心,就会有积极快乐、圆满充实的人生通途。
热门推荐
  •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收录雷池果中短篇言情或奇幻小说。人生苦短,世象百态;纷纷扰扰,虚虚实实;风花雪月,柴米油盐;嬉笑怒骂,天马行空。
  • 中论

    中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魔傲世录

    圣魔傲世录

    一个身世离奇的孤儿...一个魔界至尊之子的成长之路...魔血爆发,化魔屠神。“燚儿,冥冥之中,皆有定数。”又岂会是你一句不想不愿,就可违逆的?亲情,友情,爱情...一切的一切,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且随我,一起见证一个魔圣的诞生。本书交流群567334699
  • 胜魔法师

    胜魔法师

    剑气纵横,劈星斩月的世界,生死一念,残酷无情的世界。上古的的秘密.....文明的演变.....看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时代的巅峰,成为魔法之王!
  • 问道元始

    问道元始

    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孤儿;她,是一个传奇的开始!他为报父母家仇,立志变强;她为光大门庭,追寻天道!在战乱之中,他和妹妹失散,苦苦寻找多年……;在一场变故之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师父,却又偶遇自己……。踏破虚空,携手神游九天之外!板山书院QQ群455568153
  • 赤焰邪圣

    赤焰邪圣

    光明,是否代表着神圣?黑暗,全是邪恶的化身吗?小小法师为好友两肋插刀,与低级魔兽刀锋魔虎同归于尽一起摔落山崖,却破坏了魔法学徒布置的低级魔法阵——唤魂亡灵阵。牧易凡将死之际,禁锢在唤魂亡灵阵中的灵魂与他融合。在一个剑与魔法的大陆,拥有火属性魔法天赋和火、暗双属性斗气的牧易凡或者说是杨平。他!何去何从。光明与黑暗是否因其力量,而区别其正义与邪恶?
  • 妃常逆天:全能大小姐

    妃常逆天:全能大小姐

    她。被心爱的人所杀,穿到一个强者为尊的大陆。长得丑就算了,还被称为废物小姐。这些就算了。关键的是这些的由来全都只是奸人造成的。没有实力,没爹疼,没娘爱,叔婶还整天来找茬。天!这副身体的原主到底是有多可怜,竟然被“宠”成这样。没关系,驭万兽!活死人!肉白骨!毒医双绝!看她如何逆转。
  • 血花谣咒乱君心

    血花谣咒乱君心

    那一年,长安飞花满天,你与我向着不同的方向离去,你说,你手中所执之剑是为守护这瑶蓝国,你说,你不能因为儿女私情而放弃守护这天下,守护这黎明百姓,你终究还是为了这天下放弃我。那一年,你亲自送我上花桥,把我送到他的手里,你便这般狠心,独留我一人在这忍受孤独。在我生命绝望之时,你悄然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你的温柔,让我不自觉的沉溺在其中,当我满怀欣喜想和他过一生时,你却屠他满国,我成为你的皇后又能怎样,到最后我们的结局已被上天的注定,而我们都将孤独终老……
  • 毒鸩

    毒鸩

    爱情是一杯醇馥幽郁的毒酒..........醉人,醉心,醉情........浅尝一口,蚀骨难忘............................(本文有萌宝的戏份噢,双胞胎宝宝)
  • 创世尊师

    创世尊师

    刘小喜本是地球玄天宗的一名大长老,修行65年,终于突破到炼气期第二层,可喜可贺!正值高兴之时,噩耗传来:寿限到了!在自己得知寿元将尽,续命无望的时候,垂垂老矣的刘小喜,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史上最危险的上古修真遗迹——大虚无秘境!……天元大陆,天阳王国,天山郡刘家,唯一的男丁--刘小喜,开始了他的一段创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