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000000025

第25章 致虚守静与格物致知(2)

刘备就是这个故事里的老和尚,他的用人标准是放弃过去,注意当下,魏延过去怎么样,他不计较,他只看重魏延当下有勇有谋,能冲锋陷阵,是蜀汉政权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诸葛亮就是故事里的小和尚,抱紧过去不放,忽视当下不见,老是纠缠魏延过去背叛旧主不放,忽视当下忠心事汉而不见,所以不能正确看待、使用魏延。

以上我们将刘备与诸葛亮在对待魏延的不同态度上的分析,意在通过比较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方法,对指导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只有致虚守静,才能格物致知。在认识某一件事物之前,一定要像使用计算器一样,使计算器归零,只有使计算器归零,才能正确计算出结果。认识一种现象也必须从零开始,不戴有色眼镜,不抱成见,不先入为主,就像用杯子饮茶一样,要加入新茶就必须将先天晚上剩在杯子中的残茶清洗干净,这样才能较好地公正地客观地认识客观现象。

关于致虚守静的内容在《道德经》中多达十几处,可见老子对“虚”与“静”的重视,可见“虚”与“静”的重要性,下面仅从三个方面举例加以分析:

其一,《道德经》十五章结尾有这样的几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够使这浑浊静下来慢慢变清?能够使安静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地除旧革新。一个人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就能会使自己清醒,一个清醒的人就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安静,能安静就会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注意力集中。就能思考处理不利环境的良策。

古老的波斯王国有这样一则故事。

波斯帝国有位年轻的王子,在率军与倭马王亚军队作战时被俘,倭马王亚要立即处死这位王子。这位王子没有请求赦免,只是请求能给一口水喝,就死而无憾了。倭马王亚满足了一个临死之前的俘虏的不算过分的要求。王子没有立即将水喝掉。在倭马王亚一再地催促下,这位王子说,“我担心不等我喝完这碗水,你们就会杀掉我。”闻听此言,倭马王亚大笑起来,说,“我说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你尽管喝好了。我向全能的真主起誓,在你喝完这碗水之前,我绝不杀你。”王子见此,迅速地将那碗水泼到地上,然后说,“陛下,这碗水已经滋润了您的土地,我肯定是喝不完了,请您履行誓言吧。”倭马王亚一听,哑口无言,只好放了波斯王子。

面对人头落地的险境,王子能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句话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此可知什么叫做急中生智。急中生智就是在危急中,因为危急,摒除了一切欲望,只想一点,如何解除危机,这实际上就是“致虚寂,守静笃”而格物致知。

其二,《道德经》二十六章开头两句是这样写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基,静是浮躁的主宰。这一章的结尾两句是这样写的:“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其意思是轻浮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导。这一头一尾两句话告诉我们遇事稳重就会把握根本,遇事冷静就会有克敌制胜的良策,遇事轻浮就会破绽百出,自毁长城。对此,《三国演义》中,曹操与马超战于渭河的故事作了鲜明地解读。

曹操与马超战于渭河,被马超追杀得狼奔豕突,连红马褂都丢了,胡须也割断甩了,危在旦夕。这时警卫总长许褚赶来,将其救上船。马超的士兵还是箭如雨点般射过来,这时,有一县令见状,将大批牛群、马群赶到战场上。士兵见了牛与马,忘掉了追杀曹操,只顾抢牛夺马,使曹操得以逃命,这是“见小日明”。生死紧要关头,县令为什么能出此奇招?这就是心静的缘故。曹操逃过渭河,躲过一劫,仍是在劫难逃,还是被马超追得无法立足。谋士建议,取渭河沙土修筑土城,以抵御马超的进攻。但渭河沙土泡松,无法堆积,再加上马超兵马东冲西突,修筑土城难于上青天。这时,终南山上下来位隐士,隐士告诉曹操,北方的九、十月间,天寒地冻,利用沙土修筑土城,边筑边浇水,水冻冰结,沙与水就会凝固成坚固的“冰城”。曹操常年带兵征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常识,只是心慌意乱,失去了理智,才不知所措。而隐士超然物外,心静气定,所以才能于平凡中见妙招。

由此,告诉我们,遇事要坚持保持冷静,切记浮躁。记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县令与终南山隐士能于日常生活现象中想出克敌制胜的良策,而且这克敌制胜的良策也不是什么锦囊妙计,只是利用普通人贪财的毛病,只是日常生活现象的综合利用。而县令与终南山隐士能想到,而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想不到,特别是后面利用恶劣的冰冻天气,筑沙浇水,使其自然冰冻,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常识。正像终南山隐士所言,将军常年带兵征伐,不应该不知道。只是被马超追杀得无还手之力而急于逃命,心惊胆战而失去了理智,而县令、终南山隐士是超然物外,所以才能“清静为天下正”,由于清静而想出驾驭恶劣环境的良策。

其三,《道德经》三十七章有言:“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淳朴的大道,将使其回归无欲无求达到清静,天下将自动安定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下无所谓安静不安静,你认为天下安定是你自己内心的安静,自己内心没有欲望天下自然安静,天下安静,自己也就宴处超然。有个词语叫做“心静自然凉”,内心安静再是酷热难受,你也感受不出,任何一种环境都在于自己的感受。苏东坡有个“一屁过江东”的故事,用来说明这个道理也很恰当。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与金山寺的住寺佛印禅师成为挚友。他经常与禅师在一起谈禅论道,生活十分愉快。有一天,苏东坡认为自己对于禅领悟到一定的程度了,便写一首诗,来阐述自己对禅道的理解,然后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是这样写的: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万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见他写的诗,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字,然后就笑着交给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了批语后恼怒不已,马上动身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见苏东坡怒冲冲的样子,笑着说还“八风吹不动”呢?“一屁就过江东了”。

八风之威与一屁之微何止天壤之别,一个自诩“八风吹不动”的参禅大师却被另一位参禅大师“一屁”所激怒。由此看出,静与不静都是自己的感受,只是这种感受应是不知不觉的。因为没有欲望,所以不知不觉。苏东坡自诩“八风吹不动”,实际上就是心里不静,其心里不静,是自己有欲望。所以一下子就被佛印激怒了。如果以上故事你还觉得不能使你明白“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道理,那么,我再举一个故事以作佐证。

有位老人将自己的一头倔驴拴在一棵大树上,一会儿,又来了一位青年人,他将自己的驴拴在同一棵树上,老人告之说:“我的驴很凶,你要将驴拴在一起,小心你的驴被我的倔驴踢伤。”年轻人置之不理,拴好自己的驴就扬长而去。

果然,老人的驴将青年人的驴踢得遍体鳞伤。当年轻人见到自己遍体鳞伤的驴时,就要向老人讨个公道,要老人给予赔偿。老人告诉年轻人,“我已提前告知你。是你不听劝告,造成的责任在你。”两人争执不下,不得结果,只好诉讼于法律。

来到法庭,老人知道年轻人是个蛮不讲理的家伙,是无法和他讲道理的。当年轻人陈述理由后,法官转而问老人,老人总是不吱声。法官说:“这个老人是个哑巴,无法审理下去,提出闭庭。”年轻人大声争辩说:“他不是哑巴,他来时还与我争论过。”法官见状接着说:“既然你说他刚才与你争论过,那么你说说。老人是怎样和你争论的。”年轻人将老人提醒他不要把自己的驴与他的驴系在一起的话转述了一遍,法官听后接着说,“你既然知道老人提醒你,不要这么做,你不听,责任在你。”老人见时机成熟,立即开口说:“法官大人,您说得很对,责任不在我,而在这位年轻人,您判得公正,至于这么判案,理由也无可争辩,这都是年轻人自己说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人确实是一位不平凡的智者,一位懂《道德经》的智者,一个以无欲胜有欲,“天下将自定”的智者。老人面对强硬的对手,“不欲以静”,不想与之争辩,以静观其变,使强硬的对手在冷静面前束手无策,最后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完成一番自欺欺人的表演后原形毕露,老人终于不战而胜!

比较苏东坡与老人两种不同的态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可行性。苏东坡自诩“八风吹不动”,自诩无欲,实际上有欲,有吹捧自己的欲望,正因为有欲望,难以平静,所以“一屁”就将其激怒了。而老人有欲望,却有效地摒弃了欲望,没有了欲望,所以老人很平静,让年轻人恣意表演,老人以静制动,最后不费吹灰之力平息了纷争。

当然《道德经》中关于“嘘”与“静”的内容很多,至于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要说的是,认知事物一定要记住老子的教诲,做到“致虚寂,守静笃”,用使计算器归零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只有这样,才能冷静地观察事物,完整地认知事物,形成比较完整、正确的结论。有了客观、公正的结论,还必须坚持正确的处理方法,所谓正确的处事方法,就是依照事物不同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借用医学术语就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不能对症下药,那就是“药不对方,不怕箩筐装”,意思是说不对症下药,吃再多的药也没效果。对此,大而言之,就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堵,这就是道,针锋相对之道,一物降一物之道。关于此道《道德经》有何论述,请听十八讲:各司其职才能各尽其责。

同类推荐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本书遴选了儒家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上迄先秦的孔子、孟子,下至民初的王国维、梁启超,从他们的学术成就、人生履历、赓续设笔等方面描述出每一位大师在学术史上的创树、所起的传承作用以及所居的高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于学有养的简易中国儒学史读本。
热门推荐
  • 友人说

    友人说

    争取每天更新,文字都是灵感的累积。希望深夜留下的那些情绪,你们可以看得懂
  • 海谍

    海谍

    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了吗?海谍,谍海中的一朵浪。
  • 霸血天下

    霸血天下

    高考落榜生唐逸,为救一个小妹妹,意外穿越血灵大陆。成为一名小乞丐,无意间救了一位世家小姐却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面对世家的阴谋唐逸能否逃出升天。面对各个家族的野心,为了真正的自由,唐逸踏上了变强的道路,身怀吞噬血脉,掌握饕餮传承,唐逸霸血临天下。
  • 梦醉千年

    梦醉千年

    目前已经写了4W个字了,快要5W字了,猛一发现,居然没评论,没票,仅仅只有三个落落的收藏,本打算5W字后申请签约的,就这状态,我都没脸申请了,前面只是铺垫,后面入京才是高潮,求给力,别让我没动力。
  • 机通万界

    机通万界

    一个男人带着一部神奇的手机穿越各个位面的故事,如果你不喜欢看那就默默的?
  •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 西游之金翅大鹏雕

    西游之金翅大鹏雕

    老套的穿越,不一样的西游,圣人,只是天道的一颗棋子,形形色色的势力,战斗,只是为了活着,为了自己的那些兄弟,女人,不断地战斗。这里有许许多多实力、势力强大的敌人,这里有不同的法宝……
  • 香满清宫

    香满清宫

    不就是逃婚么?怎么就附身,变成香妃了,乾隆爱香妃,可我张小曼恋的是五阿哥永琪,身心分裂的情感,该何去何从?深宫的争斗,头大啊!
  • 紫花情梦

    紫花情梦

    [花雨授权]他可是万人迷的“太阳神之子”耶,她非但不把他放在眼里,还像小恶女似的要他叫她“姐姐”?!甚至叫他为“宝宝”?钢琴弹得好很了不起吗?明明十二岁不到却要装出一副大人样。哼,她偏要教训一下这个优雅的小老头,
  • 花千骨之君兮我心

    花千骨之君兮我心

    本文是按照花千骨原著果果写的,写了花千骨恢复五识后,与白子画所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当然在这里也有虐文,但是,不是很虐,文章都是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