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000000014

第14章 孙子、老子与孔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是说男人的成功离不开女人的支持;丈夫的成功离不开妻子的理解与帮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想事情成功,离不开众人的相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说一个人要善于以别人为借鉴。

以上格言、警句概括讲就是一个意思,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众人的帮助。如何获取众人的帮助呢?对此,孙子、老子、孔子这三位圣人都各有圣言,下面分述之。

一 孙子讲的是“谋略”

孙子是我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他从谋略的角度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败。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别人,这样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成功。只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这样胜算只有一半。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做事情是半点把握也没有。反过来讲,做事情要有十分的把握,就必须努力做到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这样去做事情才会有把握。也就是孙子说的,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有什么意义呢?具体说从哪些方面去把握“知己知彼”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子从“道”的角度、从四个方面作了回答。

二 老子讲的是“道”

《道德经》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段话的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高明。战胜他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知难而进的人有志气。不失原则的人长久,肉体死亡但精神仍在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这段话老子从四个方面告诉我们知己知彼、谋事在人的智慧。

1.知人知己 用人如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怎样才算知人呢?做到知人要明白三个问题。别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能帮助你干什么?明白了这三个问题可以算作知人。如能知人,自己才能做到君子用人如器。

怎样才算知己呢?知己最少也要明白三个问题。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这三个问题想明白了,才算知己。如能知己,才有容人之量。

一个人能做到知人知己就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如器。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他的长处,就一定会有他的短处,君子用人如器,就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一个人既明白了自己能干什么,又不能干什么;明白了别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会注意、利用发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注意防止、规范由于不足而产生的危险。当然,“知人者智”,不能仅仅局限于人,他是包含世间万事万物。“格物致知”,只有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增长、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做到因势利导。这是第一个方面,是事物成功的基础。

2.胜人胜己 趋利避害

一个统帅或者一个管理者除了做到知人善任,而更多的、更难得的是有没有可供善任之人,明确地说有能力之人能不能、让不让你善任,或者说你有没有能力驾驭有用之人。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老子告诫我们,“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战胜别人是有能力的。怎样才算是战胜别人呢?就是善于造时势,造时势的目的就是控制别人。让有能力的人应该干什么,而不该干什么。

“自胜者强”,就是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坚强的。怎样才能战胜自己呢?就是识时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事情。

一个人能胜人胜己,就能识时务,造时势,顺势而为。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控制别人的行为,办事情能识时务,能掌控局面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五丈原,最后取得胜利,就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结晶。诸葛亮千方百计刺激司马懿,诱使其应战,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局面。无论诸葛亮怎样羞辱,司马懿打定主意,闭关休战。很多将帅忍受不了诸葛亮的羞辱,要出兵迎战。司马懿借请示皇上为由镇住了将帅的焦躁情绪。司马懿的冷静使诸葛亮一点办法也没有。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求战心切的心理,也深知与诸葛亮正面交锋无胜算的实际情况,才采取避而不战的拖延战术,控制了自己,控制了对方,也控制了局面,最后不战而胜。这是第二点,是第一点的深入。第一点讲知己知彼,用人如器。这第二点讲,胜人胜己,趋利避害。只有做到知人知己,用人如器,才能做到胜人胜己,趋利避害。

3.现实、理想 阶段推进

老子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现实与理想之间是有距离的,要实现理想就要有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意志。“知足者富”,面对现实,要懂得知足,理想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推进。“强行者有志”,怀抱理想要有不屈不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就是告诫我们面对现实,要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既有腥风血雨的低潮,也有山花烂漫的壮观。革命的成功是积小胜,为大胜,创业的成功是积小成而集大成。低潮时,要懂得积蓄力量,蓄势待机,高潮时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为、乘胜追击。“知足者富”,是富于知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强行者有志”,是有志者强行,胜利时要懂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失败时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耐心。决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挫伤了自己的锐气,因此失志而使事业半途而废,这是告诉我们要处理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办事情既要有长远大计,也要有短期规划。仅有宏伟蓝图而没有脚踏实地积小胜、为大胜的耐心,宏伟蓝图无疑是空中楼阁。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在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时告诫全体同仁,饭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仗仗地打。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不能幻想一夜之间就将其赶回东洋,但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我们也无需害怕,只要我们坚持抗战,就一定能赶走强大的侵略者。这就是“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道理。

4.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老子说“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叫“不失所者久”呢?就是谋事在人,“所者”,就是根本,根本就是用人之道,能不偏离用人之根本,才会有坚持到底的本钱,才会取得最后胜利。只有懂得“不失所者久”,懂得谋事在人,才会创业有成,守业有道。毛泽东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死而不亡者寿”,是成事在天。成事在天是指时与势,也就是常说的时势造英雄。这是第四个方面,是告诫我们注意处理好“用人”与“用势”的关系。会“用人”不会“用势”,或会“用势”不会“用人”,事业都难以成功。刘备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用人”与“用势”造成的。称帝之前,就是“用人”与“用势”的成功。成功地利用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才。成功地利用了三足鼎立之势。刘备的失败也是“用人”与“用势”不当造成的。用关羽守荆州导致了大意失荆州,导致了败走麦城的悲剧。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倾全国之军力,水陆并进,导致陆逊火烧七百里军营,落得白帝城托孤的悲惨结局,这是对东吴的误判而成的恶果。

“知己知彼”的意义,老子从道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认真研读《道德经》三十三章内容会使我们在用人方面受到启迪。怎样做到“知己知彼”呢?孔子以儒家的身份从“术”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 孔子讲的是“术”

知人知己,秘诀何在?也就是说怎样才能知人知己?这不是智慧,而是技巧。老子只讲智慧,不讲技巧,而且反对这种东西。他认为“民多技巧,奇物兹起”,而另一位圣人倒不忌讳这些,这位就是孔圣人。怎样知人知己呢?孔圣人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根据人的成长过程,将其分为六个成长阶段,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知自己。

他说,“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无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一般的书是这样翻译的,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就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人们这样理解不知多少年了,流传下来自然有其道理。如将这段话与《易经》联系起来,我觉得是在告诉人们怎样认知自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成长阶段。一个人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三十岁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十有五而志于学”,一般人认为十五岁立志好好学习,这顶多对了一半,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十五岁开始立志发奋学习,只有发奋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这也可以叫做人生的启蒙阶段。

第二句,“三十而立”,这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到了这个年龄段,终于明白自己应该好好地干几件事。只有好好地干几件事,才不愧于此生。但到底干什么却不明确。这个年龄段,多数人血气方刚,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干。经商也不错,如经商,要不了几年,肯定会成为亿万富翁;从政也不错,如果从政,也能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做学问也行,如果潜心于学问,也能成为大学问家。总之,自己能够干的事不少,就是到底干哪一件定不下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人生应该干件有意义的事。通过十年的磨炼,到了四十岁才真正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是“三十而立”的意思。

第三句,“四十而无惑”,这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自己人生的黄金阶段。“四十而无惑”,不能理解为到了四十岁什么都知道了,没有一点迷惑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而没有迷惑,这不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哲学是活到老,学到老,不知多少没学到。“四十而无惑”,是指人到了四十岁才算走过了血气方刚的年龄,才知道锅是铁做的,才走进了成熟期。对于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再也不会三心二意,朝三暮四,精力、意气都很专注,人生努力的方向已明确。再努力拼打十年,就会功成名就。“四十而无惑”是指人生到了这个年龄,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明确、坚定了人生目标。

第四句,“五十而知天命”,不是说到了五十岁就懂得天命,而是自己到了这个年龄段一切都瓜熟蒂落,木已成舟。或功成名就,或一事无成,或碌碌无为,一切都水落石出。知天命是说自己由听天由命的打拼到了命中注定的定型,明白了上苍对自己命运做的安排,这个阶段到六十岁是人生的守成阶段。

第五句,“六十而耳顺”,人生到了六十岁对一切都很淡定,不在乎别人说好说歹。因为,人到了此时,已再无精力与世事计较长与短了。

第六句,“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人生七十古来稀,民间还有一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从年龄上讲,人到此时,生命已处于“物壮则老”阶段,从事业上讲,到了这个阶段或成功,或失败已不重要了,也不必计较了。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里无论怎样作为也不会有所超越,也很难超越。别人对自己的随心所欲,似乎也是漠不关心。随心所欲,不逾矩,我认为,人生到了这个年龄,无论你怎么奋发图强,都冲破不了自己一生无意有意为自己设置的藩篱。不逾矩是再也没有能力创新,也不想创新了,再也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过去。

孔子认为要很好地认知自己,就是要将人生分为这六个阶段,抓住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认知自己。

知己可以知人,了解别人以自己做借鉴。孔子的观点也是如此,如何认知别人呢?他老人家也是这么说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于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矣。”孔子说,年轻人应该敬畏,为什么要敬畏年轻人呢?因为你怎么知道,他的未来也会像现在这样呢?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他还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那么,这个人就不值得敬畏了。从这两段话看,知人知己的方法都一样,不要把一个人看死了,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看,要从不同的发展阶段看。要重视年轻人,要敬畏年轻人,要趁年轻时发愤图强。

孔子实在,讲话直白,诚实可信,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价值的身体力行。

“心有灵犀一点通”,知人知己,外国人的认知方法,也如孔子所说的一般。现将外国人的《儿子眼中的父亲》抄录在此,以供大家鉴赏。

儿子眼中的父亲

七岁的时候:“爸爸是个伟大的人,他什么都知道。”

十四岁的时候:“好像爸爸有时候也犯错误。”

二十岁的时候:“老爸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二十五岁的时候:“老爸什么都不懂。”

三十五岁的时候:“如果爸爸当年有我现在这么聪明。他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否我应该和父亲商量一下这件事,也许他会给我一些建议。”

五十五岁的时候:“很遗憾,父亲已经去世了。坦率地讲,他的有些主意的确不错。”

六十岁的时候:“我亲爱的爸爸,你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知的人,只可惜我太迟认识到这一点。”

外国人只是将人生的成长阶段提前了几年,表述详细些,但认知方法惊人的相似。如,“二十五岁,认为父亲什么也不懂”,就与孔子“三十而立”前相似,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办到。

如,“四十五岁时,就觉得有些事情应该和父亲商量一些,听听父亲的意见”,这就是孔子讲的“四十而无惑”的成熟阶段。

如,“五十五岁时,认为父亲的意见确实不错”,这就是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以后的是物壮则老阶段。

如,“六十岁时,认为父亲什么都知道,可惜我太迟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孔子讲的“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阶段,不管你怎样奋发图强,一切于事无补,只留下绵绵遗憾。

“知己知彼”,这一问题,我们在这一讲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孙子从军事家的角度,从谋略上提出了“知己知彼”这个命题;老子以道家的身份,从四个方面、从道的高度解读了“知己知彼”的意义;孔子以儒家的身份,从“术”的技巧上,回答了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的问题。至于如何运用“知己知彼”的智慧,这方面刘邦是顶级操盘手,欲知其详,请听第十一讲:刘邦、项羽与知人知己。

同类推荐
  • 说论语

    说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他言行的记录,孔子是一个志向高远、命运坎坷的仁者,也是一个富有心灵能量,不谈神论鬼的智者。更是一个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学者。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双生花的绽放

    守护甜心:双生花的绽放

    双生花,据说是一个共生的物种却互相争夺,一花会汲取另一朵花的所有营养直至它的凋零,两朵花相爱相杀……直至另一方的死亡。姐妹的归来,转学生,唯世的背叛以及……身世的秘密。当一切真相大白时却又扑朔迷离……身世的秘密,她们的使命以及……她们的宿命该何去何从……
  • 强婚:兽性总裁强夺爱

    强婚:兽性总裁强夺爱

    当时隔十年薛紫苏再次遇到方子昊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真是衰到家了!况且还是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不得不跟这个恶魔低头,同他做一场不平等交易!她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他身边,却一点点被他霸道下的温柔所感动,就在她一点点迷失自己的同时,她竟忘了这个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男人,其实是一只恶魔!
  • 爆笑穿越:失踪到古代

    爆笑穿越:失踪到古代

    小白文,笑点高的勿入。(有雷~霍霍嚯~~)一个变扭腹黑江湖大侠和一个女扮男装狗腿十足的仆人一段忍俊不禁的爱情史。爱贪小便宜又淘气的现代女生钱多多,因说一块玉佩是地摊货,被玉精灵报复,施错魔法带到陌生的古代,遇到一群古代帅哥,本以为能像每个穿越女生一样被人华丽丽的怜香惜玉一番,谁料,被众帅哥当成男人,逛个街却被一冷面美女追了几个巷子,钱多多只能唉叹求饶。威胁玉精灵打探到消息,这个古代有个可怕的皇帝,专门抓女人进宫练毒,钱多多只好老老实实做个男人,八字胡一贴,帅气十足的闯荡江湖,由于看中萧锦墨家的钱财,夜闯锦墨阁,结果,迷了路爬个墙,跑太子家去了,被前皇帝劫持,当个人质还满大街遭通缉,为了逃避通缉,运用现代化妆术,化了一个熊猫眼,四处游荡,吓坏路人无数,谁知竟是误会一场,被当朝皇帝选去当和亲使者,惹来一串乌龙事件。
  • 冷面校草的调皮公主

    冷面校草的调皮公主

    简简单单的生活因为你的出现而变得不再简单冷冷清清的心因为你的出现它出现了裂痕这个青春有你我不后悔
  • 重回豪门:杀手暖妻

    重回豪门:杀手暖妻

    她是杀手界的女王,接下保护神秘总裁的任务,她来到他身边,他竟然是她的初恋。他于她,是无法代替的温暖。古月:“莫总,我是你的保镖,不是你的女人。”莫总:“你睡在我的身边,我才有安全感。”古月:“莫总阅女无数,美人绕膝,挑一个结了婚,也就省事了。”莫总:“不阅女无数,怎么知道你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小丫头。”
  • 上古修仙

    上古修仙

    末法修士,上古修仙!
  • EXO,BTS遇见你们,真好

    EXO,BTS遇见你们,真好

    这讲述的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来的韩国留学,在偶遇中认识了一些韩国明星,而那些韩国明星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对琦佳芸(女主角)产生了好感,她(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了,最后女主角会选择谁。。。。。
  • 无敌修仙少年王

    无敌修仙少年王

    貌比天仙的美女校花愿意为他暖被窝,野蛮泼辣的美女警花硬逼着他做男友,性感妖娆的美女医生抢着当他未婚妻,高贵优雅的美女总裁求着让他做老公……且看偶得“神站”相助的少年叶浩,带着他的生肖军团,诛邪魔、灭世家,一步步杀向九天之上!
  • 何以召唤师

    何以召唤师

    西湖亭,湖水边,淑女入莲,一瞬间,一朝穿越,外遇红尘。历经风雨,三男爱女,可是她不爱他们,她爱上另一个不爱她的男人。……他们三个皆因我而死,他们错爱,他们不应该爱我,而我也是错爱了,我爱的人竟密谋杀害了他们。她仰天大笑,一瞬间,岁月瞬息,头发由黑变白,封印在冰川之中,泪滴,冰川溶,鲜花野草遍地开,冰馆现原来,是梦,为何如此真切。再见,以是物是人非。
  • 楚胜邪

    楚胜邪

    “吾以吾身为媒,释放尔等心头欲念“百年前大妖怪曲牙遭天罚被封印之时,以身体为代价诅咒把自己封印的人类,百年间人类百国征战不断,妖魔化为人样与人共居,阴阳师,武士,僧侣,巫女,为寻找各自的宿命而挣扎在这末世,无数或欣喜或悲剧的故事在楚胜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