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6600000019

第19章 民俗风情(2)

一个民族的服装形式,与该民族的文化渊源、传统观念和心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服饰史是文化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衣服的起因,是服饰史中一个极为重要而且有趣的问题。上述诸说何为其真?抑或兼而有之?尚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古人身上刺刻图案

文身,就是在人体上用尖利之器刺刻图案,使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性的花纹。由于颜料以黑色为主,如墨行文,故曰文身。

文身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习俗。成书于春秋时代的《礼记·王制》中有:“东方曰夷,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这是我国有关文身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知,远在西周时期,活跃在我国东部和南方的夷、蛮等古代民族皆有文身之习。古人文身的图案,视地区、民族而异,主要有“龙蛇”、“鸟翼”、“树木”、“花草”等;文身的部位,有面、胸、臂、背、腿、腹,几乎遍及全身。

关于文身的起源,即古人为什么要在身上刺刻图案,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图腾崇拜说。图腾是原始的宗教形式,古代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有亲属或其他的特殊关系,因此,他们就把它视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并刺在身上,顶礼膜拜,以求神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周太王欲立小儿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为自己的继承人,于是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太伯和仲雍就跑到吴越去,“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应劭注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我国古代的吴越一带百姓,生活在南方水乡、海边,终日在浪尖上生活,水中之王龙蛇自然成为他们的图腾对象,故人们文身多画龙蛇,太伯和仲雍的文身,是顺应当地的民俗。

华美说。佐山融吉在《蕃族调查报告书》中提供了我国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以文身为“华美”的许多例证。在泰雅人文身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文身以为美观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男人对一个女子说:“你的面貌甚丑,刺面必会转美”。这个女子同意后,那男人就用黑烟在女子衣服上画花纹教授其施术方法,从此就产生了文身为美的观念。又据传,昔日两个男人在敌方被割下的人头上,随便刺上花纹,发现花纹不褪色,他们认为很好看,就在自己的脸上刺纹,从此开始了男子刺花纹的习惯。泰雅人认为,文面是一种最讲究的装饰,身体刺纹的部位不长毛,不生皱纹,能保持青春的美,这与这个族的拔毛习俗是一致的。以文身为“华美”的习俗至后来就成为美的装饰,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朝文身曾盛极一时。当时文身不仅有专业的札工,而且市面有专卖刺札的工具,甚至发明黯印,“印上簇针为众物状,如蟾蝎杵臼,随人所欲。”唐以后,这种文身风尚仍盛行,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黎女歌》一诗中生动地记述了元代海南岛黎族妇女的文身盛况,甚至详述了文面的过程:“黎女豪家笄有岁,如期置酒属亲至。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侧点虫蛾折花卉,淡栗青纹绕余地。”

婚姻说。我国台湾地区高山族有关于文面起源的传说,说在很远的古代,一块巨石变为兄妹二人,因兄妹同祖,不能结婚,后来只好墨面欺骗天神,方才得以兄妹成婚(宋兆麟《原始社会史》)。海南岛的黎族也有类似的传说。由此看来,文身之俗竟起源于婚姻。文身在旧时黎族还是青少年成年的标志。是原始社会的重要礼仪——成丁礼的组成部分,只有经过文身,才有婚配的资格。据刘咸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南岛调查,黎族妇女在婚姻的不同阶段要依次文饰身体的不同部位,年龄、图案都有相应的规矩,不能改变(刘咸《海南岛黎人文身之研究》)。

记功说。台湾少数民族文身习俗中,一般都规定,只有那些经过成年考验,并对本氏族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男女,才有文身资格,而且所刺花纹的部位、图案是根据贡献大小来定的。由此看来,文身是被用来记功的。比如:泰雅人以及其他一些民族的男子,其文身的资格,文身的特殊部位和花纹,都与狩猎、猎头、猎物有关。刺颐是馘取敌首后方取得的资格;用规定的武器猎头者可以刺腹;刺胸、手是猎头多者才有的资格。赛夏人还具体规定,猎首两个者可在胸部刺横条纹;猎首三个者可在横条纹上加刺纵条纹。正因文身记录了一个人贡献的大小,故文身至后来就发展成为显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如排湾人在出现阶级分化后,文身成了区分贵贱贫富的分界线,文身又变成了贵族的特权,只有贵族家系出身的男人才有文身资格,平民要用大量的财物才能买到文身权,并且还要经过贵族的批准(参阅何廷瑞《台湾土著诸族文身习俗之研究》)。《后汉书·东夷列传》中也记有:倭国人“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

上述诸家观点各有其理,究竟何为文身之谜底,尚有待继续探讨。

灶神究竟是谁

过去,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神——“送灶”。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君”——灶神老爷。旧岁逝去前夕,灶神老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人们对这位“现管”的灶神老爷不敢等闲视之,唯恐他打小报告,故在送他上天前,总要供些酒菜和饴糖(麦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直至除夕再把他接回来。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动,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了一首《祭灶词》,对祭灶的习俗作了生动的描摹:“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色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令人惊奇的是,习俗模式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几乎没多大变化。汉应劭《风俗通·灶神》转录《礼器记》的规定,其“祭礼卑下”,供品也只是“盛食于盒,盛酒于瓶”。是一种级别较低,但流传广泛的具有戏谑性的祭祀活动。祭灶习俗由来已久,但灶神老爷究竟是谁呢?可谁也说不清楚。

一种意见认为,灶神老爷原是一位上古帝王或其后裔,具体指谁,各家说法不同。《淮南子·氾论》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太平御览》卷百八十六引《淮南子》佚文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条引《许慎异义》说:“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另一种意见认为灶神是美女型的一个普通人,《庄子·达生》记载人世间的鬼物,其中“灶有髻”是一种,《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家洽。”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灶神即是《史记·封禅书》索隐《白泽图》所述:“火之精曰宋无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对上述作了解释:“王基家贱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铬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显然,管铬把宋无忌当作了灶神。

有的学者认为灶神就是灶头边常见的蟑螂。袁珂在《神话论文集·漫话灶神和祭灶》一文中说:“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以为神物(或鬼物),崇而祀之,将它作了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所刻绘的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至于民间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则更多了。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名贪官,被人一巴掌贴在灶上,眼睁睁看人吃美食;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位喜新厌旧的薄情男子,遗弃前妻后,坐吃山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中被一妇人收留,温饱后才发现妇人是他的前妻,一时惭愧,无地自容,一头钻进了灶坑,死在其中,嗣后,封为灶神。还有的传说说他原是个赌棍,甚至与土地爷赌起老婆来;范成大《祭灶词》中刻画的灶神形象,似乎是一位贪嘴耳软的好好老头。灶神究竟是谁呢?看来是很难弄清楚的!

古代妇女穿耳戴瑱珰

在某些场合,我们能看到一些雍容华贵的妇女或年轻的女郎,其耳垂上附着一粒珠子,或是戴着短短的或长长的一串耳饰,走起路来,发出轻轻的悦耳的音响。

这是古代妇女穿耳戴瑱珰或明珠习惯的遗存。古时候,女孩长到10岁左右,母亲就会请人择了黄道吉日替她穿耳。一般的方法是,先用手指和着米粒,把女孩的耳垂摩软,然后用一支小针在耳垂凹部戳一下,塞进一根线,敷上土药,手术就完成了。慢慢地,这地方长成一个小孔,可以戴上瑱珰、明珠等各种耳饰。

古书中描写妇女戴珰情态的地方很多。曹植《洛神赋》有“珥(戴的意思)江南之名珰”语,晋朝傅立《艳歌行》有“耳缀明月珰”之句,北魏高允《罗敷行》亦有“耳穿明月珠”之言。史书记载,汉武帝谴责钩弋夫人,她吓得立刻脱卸珥玉请罪;赵飞燕做皇后时,她妹妹来宫中,皇帝喜欢她,赠给了合浦珥圆珠。晋朝甚至还下令平民百姓不许戴用珍珠的珥珰呢!

为什么古代妇女都穿耳戴上珰珥珠子?看来“戴翡翠,珥明珠”,走路时确有婀娜的姿态,人的神情也显得更典雅高贵一点。魏太祖某次弄到几副名珰,卞后选了中等的。她说,取最好的珰,我存心不正;取最差的,也非我本愿;我选中等的,不也很好看吗?说明耳饰确能给人添色。因此有人认为,古代女子的穿耳戴珰,是为了漂亮。

由于瑱玉、耳珰等都是要在耳垂穿孔后才能戴上去的,所以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上古时为了防范买来的女子逃跑,就在她的耳朵上穿了孔,戴一个环或是什么东西以作记号。即使女子把戴上去的东西拿掉了,但人家一看到耳垂上的针眼,就知道这是个逃奴,马上抓起来。谁知耳朵上戴了东西,走起路来很有一番风韵,于是贵妇人的争相效法,渐渐形成了穿耳戴珰、珠的风俗习惯。

也有人说,古代妇女在耳垂上附起一颗珠,最早本是蛮夷女子的妆饰。

古书说蛮夷妇女轻淫,喜欢走动,所以在耳垂上挂起一串东西,走起路来,啷当作响,十分美观中听。中原华夏族的贵妇人在她们的影响下,也渐渐如此打扮起来,遂酿成这么一种现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贵妇人讲究耳饰,民间妇女喜欢穿耳和戴瑱珰,自然是不待说了。

还有一种古老的说法。中国上古社会的宗法制十分盛行,男人是外当家,女人是内当家。主妇是不是贤明,是不是能干,对一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士大夫家里的贵妇人,其言行对她当官的丈夫从事政治,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当官的丈夫为了让妻子郑重,不偏听偏信,就在她耳边穿耳戴上瑱珰、明珠一类首饰,让她时时提醒自己,以做一个合格的内当家。它先在宫廷后在民间使用;汉代把瑱珰等定为皇后、妃子和贵妇人的正式首饰。《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云:“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赞“小君”(诸侯夫人)可与卫宣公白头偕老。郑玄注曰:“瑱,塞耳也”,就是说,小君能用瑱玉塞住自己的耳朵,不让流言语来影响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嘴巴使卫宣公受影响而做出不太有益的事来。《诗经》是周代的,郑玄是汉代的,可见当时这种说法是较为流行的。当时有句俗话叫“不瘖不聋,不成姑公”,正说出了妇人戴珰玉的作用就是防闲,要她装聋作哑,别管“闲事”,这样才能安稳地过日子,生儿子,娶儿媳,做婆婆(姑)。瑱的别名叫“充耳”,《诗经·齐风》中有一首讽刺“不亲迎”的诗,就提到“充耳”:“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就有讽刺“充耳不闻”的意思。戴着瑱珰不听闲言,一心顺从妇德——好一副“贤妇人”的样子。我们若是读过班昭的《女诫》,就知道古代对妇女的德行、言语、容止和工作态度的要求,很可能会同意此种观点。

但民俗学家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穿耳戴瑱珰或明珠,是原始社会的一种遗习。原始社会的人,其审美观点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把强健的体魄、熟练的劳动技能看得至为重要。谁能打到野兽,他就必定把野兽的牙齿或角插在自己的鼻孔里或耳朵上,以示自己的威武勇敢。人们把这种牙或角视作美的装饰品,能用它装饰的,就是美丽的人。妇女们的工作主要是采集果实、烧火做饭,所以只能把能代表她们的工作成果的柴棍之类插在耳朵上。后来,到一夫一妻制出现后,做丈夫的便把自己的这些“战利品”转让给妻子,让她打扮得美一点。当玉石、金属品的装饰品出现后,这些小巧、优美的东西便取代了原先粗糙而低劣的“战利品”,成为妇女们不可或缺的美容品。耳朵上便出现了精致的瑱珰和明珠,成为女子行路时婀娜多姿的一种装饰品,并由于它的优美中看而一直流传到现在。

古时婚礼为何“不举乐”

婚礼是人生之大礼,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礼记·昏义》说:“昏礼者,符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为此,古人创设了一整套繁冗复杂的婚姻礼仪。照理说,像男婚女嫁这样的大喜事,婚礼应进行得热闹喜庆,但是,与新婚之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我国古代礼制及历朝婚姻的礼仪中,都有婚礼不举乐(即禁止婚礼中鸣锣奏乐)的奇特规定。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受礼制“婚礼不举乐”的影响,历朝婚礼中也均无举乐之文,并且还制令引为明禁。如北魏禁止婚娶用乐。据《北史·高允传》记载,高允针对当时婚娶丧葬不依古式的现象,谏曰:“前朝之世,屡发明诏,禁诸婚娶,不得作乐。……虽条旨久颁,而不变革,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今诸王纳室,皆乐部给伎,以为嬉戏,而独禁细人不得作乐,此一异也。”北周亦禁婚礼作乐。《后周书·崔猷传》:“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猷又请禁断,事亦施行。”唐朝也尊古制,唐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请禁士庶亲迎广奏音乐,制从之(《新唐书·舆服志》)。又《唐会要》卷八十三记载:“会昌元年十一月敕,婚娶家音乐,并公私局会花蜡,并立禁断。”

那么,在古代礼制及婚俗中为何会有“婚礼不举乐”的规定呢?对此,古今人士众说纷纭,有许多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婚礼不举乐是出于儒家的阴阳观考虑。因为在儒家看来,婚为阴礼,属阴,“乐由阳来,声为阳气”,乐属阳。而“古之制礼者,不以吉礼干凶礼,不以阳事干阴事”。即说阴阳不相干,阴礼是不能用属阳的“乐”来与之相配的,故作了“婚礼不举乐”的规定。这就是《礼记·郊特牲》在解释婚礼不举乐时所说的:“婚礼不举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

第二种观点认为,婚礼不举乐是在于表示“重传世”及对父母的思念。

在古人看来,婚姻乃承“万世之嗣”,因此,婚娶之时,当思嗣亲,而“思嗣亲,则不无感伤,故不举乐”。《白虎通·嫁娶》说:“嫁女之家,不绝火三日,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感亲年衰老,代至也”。吕思勉先生也持这一观点,他在《中国制度史》中说: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都是“重传世之证”。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图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图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热门推荐
  • 双刀

    双刀

    摩辛大陆小少年,无缘无故爱上拜金女,官二代欺人太甚,赶尽杀绝!名为杀情敌,暗中利用女人把握政权!少年不堪受辱,流落江湖,偶得双刀,奇遇臧老,继承镇魔师之异能!
  • 我与委哥们的故事

    我与委哥们的故事

    转发了一个说说,引发了这个青春我与委哥们的故事。本文从现实中取材,女主转发了一个说说:拜托~千万不要赞!!第一个赞我的,强吻你第二个赞我的,我追你第三个赞我的,搂你睡一晚上第四个赞我的,陪我一天第五个赞我的,你说爱我第六个赞我的,在一起不分手第七个赞我的,我给你一月的时间爱我,然后有人赞了。(别问我,我也不造他是不是男主)简介无能还是看正文吧o(︶︿︶)o唉
  • 永恒之夜

    永恒之夜

    冥冥之中有天地主宰命运,可是他不相信命运,他只相信自己。没有什么能够主宰他,天又如何,神又怎样?若是阻挡了他,他便要葬天弑神!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神话,那就由他来缔造!
  • 邪恶总裁狂追妻

    邪恶总裁狂追妻

    “小妹妹,坏哥哥告诉你哦,做着这种羞羞的事情,警察是不会管的,他也不敢管。”某男坏笑的看着抱着枕头的人说到。“……”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仙魔无敌

    仙魔无敌

    韩枫带着智能芯片穿越了,仙道因为其资质低劣拒之门外,转身投入魔道,从次一个纵横无敌的魔头出现了!
  • 新娘不是我

    新娘不是我

    他与她,都忘了前世的纠葛,忘了前世的刻骨铭心、爱恨纠缠……而今生,她穿越到他的身边,但命运插手得太急——在他们还没有认出彼此时,他另娶娇妻,她也成为了他新婚的一个陪嫁,他们几乎是每天相见,但他们从未认出彼此……
  • 蓝境

    蓝境

    这夜颇不安宁,狂风大作,将树影摇出狰狞的身姿。我的冰蓝色窗帘猛烈地飞舞,我执著地不关窗。失眠多日了。我已经不以为意。披起丝袍,站在窗前。我是蓝冰,蓝国的女王,从前蓝金帝国的公主。
  • 重生千金宠上瘾

    重生千金宠上瘾

    重生为千金,她掉进富家蜜罐收获万般宠爱,还附送专属未婚夫!只有一点需搞清,自己究竟是他的私宠还是猎物……“唔,放开我!你这样做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亲爱的,我就怕你不要我负责任呢!”什么?狼性老公专宠不过粉饰太平?刚尝点甜头就掉进阴谋陷阱?不急,本姑娘慢慢得等你宠我上瘾……
  • 只坚守对你一个人的爱情

    只坚守对你一个人的爱情

    初入职场的苏瑾萱,爱上了已婚男上司于亮,苏瑾萱得知于亮有妻子以后,一直以正牌女友自居的苏瑾萱瞬间转变成了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却发现自己爱的太深已经无法回头,内心挣扎、纠葛之后,决定,既然情瑟起,何以笙箫默。好景不长,苏瑾萱的委曲求全,最后换来的依旧是痛到骨髓的伤害。伤心欲绝的苏瑾萱决定去国外疗伤,却反而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学长纪宏从大学到现在一直默默的守在在苏瑾萱身边,陪着她走过人生一个又一个到坎。面对纪宏的痴情,苏瑾萱决定试着接受纪宏的情感。回到国内两位情敌面面相对,难免擦枪走火,意外的让苏瑾萱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于亮联合纪宏编织的一个谎言,最终苏瑾萱的感情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