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0900000050

第50章 地形篇(2)

本来姜维在探知钟会在关中调集兵力后,可以赶快变更兵力部署,把将沓中的蜀军主力转移到汉中,扼守险要关隘,以抗击魏军的进犯。但他没有这样做,仅仅是上表刘禅,建议派遣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守卫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但这一建议也因受到黄皓的阻挠而未得以实施,蜀汉方面再次错过了抵抗魏军,据险守固的机会。随后魏军三路大军同时向汉中、沓中、武街与桥头发起进攻。

蜀汉见魏军大军压境,却采用了弃险不守的战略决策,在魏强蜀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恰好为魏军的进兵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蜀汉让驻守汉中的部队退保汉、乐两城,派遣张翼与董厥率军去阳安关协助防守,派遣廖化率军支援沓中姜维。但这个守的计划也未能如愿,张翼、董厥的行动也过于迟缓,未能及时赶到阳安关。而廖化进兵到阴平时,听说魏将诸葛绪将向建威前进,于是留驻阴平,没有及时去占领桥头孔道,结果被诸葛绪抢先占领了桥头要地,成功地阻断了沓中姜维的归路。

这样一来,蜀军尚未迎敌,便完全陷入了的被动局面,因为姜维的主力部队远在沓中,汉中外围部队已撤了下来,而张翼等部援军还未到达,汉中的防务部署无法完成。钟会乘此机会,迅速突入汉中平川,袭占了阳安关,杀死阳安关蜀军守将傅佥。然后派兵围攻汉、乐两城。魏军主力,一路长驱直入,进逼成都。

当时姜维率领蜀军主力迅速向汉中方向移动。途中,多次遭到邓艾军的追击骚扰,蜀军损失很大。但最终摆脱了邓艾的追军,抵达阴平一带。

本来曹魏这边势头很强,但魏军的庸将诸葛绪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当时,诸葛绪已占领了武街和阴平桥头,姜维的归路实际已被切断。姜维见状,故意北出孔丞谷,向诸葛绪侧后迂回。诸葛绪果然中计,把军队后撤三十里救援后军,结果让出了桥头要道,姜维立即回军顺利通过了桥头。魏军对阴平桥头战略要地得而复失,使得蜀方紧急的形势暂时得到稳定。

这时姜维,赶紧同廖化、张翼、董厥诸部会合,然后退守剑阁。剑阁是汉中通往成都的咽喉,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蜀汉境内最重要的关防。姜维凭借剑阁的险要地势,设防固守。

钟会大军久攻不克,钟会考虑到粮道险远,军需匮乏,一时之间陷入困境,就想要撤兵。这时邓艾提出出奇制胜、偷渡阴平的袭击方案。他说:“蜀军已遭到沉重打击,现在应该乘机进攻。假如我军从阴平出发,由小道经德阳亭,从剑阁以西百里进入蜀地,离成都只有三百余里的距离,可以用奇兵直接攻击蜀汉之心腹地区。那时,如果姜维仍驻守剑阁,涪城的守兵一定很少,我便可率军直取成都;如果姜维放弃剑阁回兵救援涪城,您就率兵长驱直。进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一举灭蜀是必定无疑的。”

于是10月中旬,邓艾带领挑选精兵1万人从阴平出发,并用2万人继后负责粮草军需。邓艾军沿白水河谷东行,登上摩天岭,经过荒无人烟的山陵地带七百余里,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军粮逐渐难以为继,处境相当危险。行进至马阁山时,根本无路可走。但邓艾鼓励士兵说:“只有快速进入平地,才会有粮食。否则就只有在深山老林中被饿死。”于是他身先士兵,用毛毡裹着身体,从山上一滚而下。兵士们看到这种情况,也都勇敢的沿着悬崖,一个接一个地越过了深涧。

就这样,邓军迅速抵达江油,蜀军守将马邈竟猝不及防,根本无招架之力,只好向魏军投降。魏军占领了江油,给养得到了补充,士气大振,邓艾率军迅速向涪县挺进。

刘禅见江油失守,便派遣军师将军诸葛瞻率军迎击邓艾。诸葛瞻抵达涪县后,部将黄崇再三建议应该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关隘,不要让敌人得以进入平地。但诸葛瞻都没有采纳,没有继续进军。

邓艾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顺利逾越险阻及时到达了涪县,并击败了诸葛瞻的前军,迫使诸葛瞻被动退守绵竹。邓艾乘胜追击,命令其子邓忠和司马师纂分左、右两路夹击诸葛瞻军,大获全胜,令蜀军全军覆没,还击杀了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

这一战,让蜀国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人自危,将士无心恋战,大臣谯周等人更是极力主张投降。刘禅眼见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成都难守,又逃遁无路,遂于11月自缚请降,立国43年的蜀汉政权就此灭忙了。魏灭蜀汉之战,是三国末期强大的魏国对弱小的蜀汉进行的最后一次战争,也是魏国完成全国统一的前奏。

魏取胜利,除了总体实力强大,善于利用地形的原因外,蜀汉内部分裂不和,战略决策失误也给了魏乘虚而入的机会。此外,魏国的多为将军都熟悉兵法,用兵原则正确,才会让魏这么快就取得胜利。可为名副其实的“上将”。

朱元璋灵活用兵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因为军情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所以指挥战争,本无常规,千变万化,敌才莫能知。在我们变换战术时,要有取得最后胜利的目的。灵活作战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达到胜利目的手段。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取得胜利才是战争的目的。徐达北上灭元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巧妙运用战法的典型战例。战法多变是这次战争的精彩体现。

公元1367年,朱元璋提出了先取山东,再取河南,然后进兵元都,再挥军西向,攻下太原以及关陇的战略决策,于是征讨大将军徐达和副将常遇春,按照这个战略决策,先率军25万,沿淮河、运河、黄河北上进取山东、河南等地。当时元军在山东分为东平、东昌、洛宁、益都、济南、般阳等路,虽然各路兵力较弱,战备松弛,但据有山东,却可屏障元朝的京畿重地。面对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压境,山东东西道宣抚使普颜不花坐镇益都指挥。

益都向为兵家必争之要地,居于鲁山之北,南有大岘山,古称济水以南之天险。又有沂州南连淮泗,北通青齐。益都之西,有南依泰山、北临黄河的济南为门户。

朱军想要攻取山东,有两条进军的路线:第一条是从江淮北经沂州直取益都,第二条是由徐州北攻济宁、济南,再东取益都。徐达觉得沂州守将王宣可以争取以争取过来,为我所用,于是就率主力由沂州北进,发小股兵力出徐州,一方面掩护主力的翼侧,一方面消灭鲁西南之敌。

公元1367年12月24日,徐达、常遇春率军由淮安北上,沂州王宣、王信父子两人果然投降,可哪知随后又复叛。为攻克沂州,徐达只好率军与元军强硬相碰,最后朱军取得胜利,王宣、王信父子两人也被朱军杀掉。之后徐达又攻下峄州,莒、密、海等诸州县相继归降。徐达即令韩政率兵一部扼守黄河要冲,阻敌增援,令张兴祖率兵一部由徐州沿大运河攻取东平、济宁,自率主力继续北进。

因为战事顺利,29日,徐达军就攻到了益都,元宣抚使普颜不花虽奋力抗战,可是不敌朱军,最后战死。朱军乘胜又攻占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12月初8攻占济南。22日至24日攻占登州、莱阳等州县。与此同时,12月初5至初8,张兴祖部也连下东平、东阿、济宁等地。至此朱军已完成了北取中原第一个目标——夺取山东,朱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第一个目标,扫除了元大都屏蔽的作战任务。

元朝廷看到这一切甚为恐惧,但此时王保保正在同元廷火并,双方互不相让,即使朱军如此一路顺风顺水的打下来,元军还是无暇顾及朱军。

公元1368年2月,徐达按原定计划,开始执行翦除元大都羽翼的作战任务——旋师河南。徐达率主力由山东济宁溯黄河西攻汴梁,进取河南。3月26日,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各地驻军向南阳进攻,配合徐达军的行动。另一队人马也为了策应徐达夺取汴梁,攻占永城、归德,西攻许昌。

邓军的进攻很顺利,很快攻占了唐州及南阳等地。由于三方兵马配合良好,3月29日,徐达军顺利迫降汴梁元军左君弼部,元将李克彝率部乘夜西逃。4月初8,徐达军自虎牢西进,攻打洛水北塔儿湾,此处由王保保之弟脱音帖木儿镇守,而当时王保保在山西太原,相隔甚远,无法给弟弟派去援兵,因此徐达军又不费力气的大败了脱音帖木儿的五万人马,元梁王阿鲁温投降。徐军攻占洛阳后,接着又攻取嵩、陕、陈、汝诸州,并派冯国胜攻取潼关。元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弃潼关逃入关中。4月26日,冯国胜率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了华州。至此潼关以东已全被朱军拿下。5月初1,徐达又增兵扼守潼关。此时的元大都已处于四面楚歌的绝境。

7月29日,徐达命益都、徐州、济宁各地的统兵将领,各率所部向东昌集结,并分别渡河。之后徐达师出汴梁,自中滦渡黄河,连下卫辉、彰德、磁州、邯郸,11日转向临清。临清地处卫河人运河之口,为北上船只的集结处,徐达在此会合山东各军,完成水陆进军的准备后,于15日由临清北上。23日,朱军已在攻取德州、长芦后进抵直沽,控制出海口,并沿北运河分水陆两路继续推进。25日,朱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两天后,朱军直逼元大都。

元大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东西千里,险峻相连,本来易守难攻。但当时,元朝气数将近,民生丧乱,守备多不固,元顺帝也没有率兵挽力抵抗,公元1368年8月初2,徐达率朱军自东面齐化门进入大都,元朝宣告灭亡。

朱军一共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北上灭元的作战任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徐达用兵持重,注意军纪,尤其是不仅能够忠实地贯彻朱元璋的战略意图,在指挥上也能因敌制胜,战法多变。因事、因人、因时、因地,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不同情况下采取分进合击、钳形攻击、批亢捣虚等战法,彻底消灭了元朝,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上将”刘裕

孙子在《地形篇》中对选择地形的重要性和有关各种地形的行动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告诉大家在作战中,除了要了解地形之外,还必须准确预测到战况的进程,然后创造条件,使战局按着自己的预想目标发展,最后,发挥地形的优势战胜敌人。在东晋灭南燕之战中,东晋大将刘裕就是这样一位“上将”他考虑周全,果敢形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东晋末年,朝政混乱,原本在淝水之战中收复的保、兖、青、司、豫、梁六州,不久就因内部争权夺利又得而复失。出身平民、后来做了南朝宋国皇帝的刘裕,因镇压孙恩起义和平息桓玄叛乱有功,而官至车骑将军,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军政大权。当刘裕掌握军政大权之后,在经济上迫于农民起义的压力,不得已减轻征役、赋税、田租,以缓和阶级矛盾;在政治上排除异己,强化自己的势力;军事上以恢复中原为号召,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北伐。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也使刘裕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得到巩固。

(图10.6宋武帝刘裕)(摘自《三才图会上》P558《宋武帝像》)

当时,前秦已被一个新的政权所取代,就是由姚苌、姚兴建立的后秦政权。而原来在前秦控制下的北方地区,纷纷被各族贵族抢占了地盘,又建立起了后燕、西燕、北燕、大夏、西秦、北魏、南凉、后凉、西凉、北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地方政权互相争夺,战乱不已,使得北方地区又再度出现了分裂的混乱局面。

在这些割据政权中,其中北魏是比较强大的。而南燕和后秦与东晋接壤。我们刚才提到东晋得而复失的保、兖、青、司、豫、梁六州就是被南燕和后秦占领的。面对混乱的北方局势,刘裕决定北伐,并将南燕列为他北伐的第一个目标。

公元409年,南燕主慕容曾亲率骑兵攻陷东晋的宿豫,俘虏了宿豫阳平太守和济阴太守而去。不久又派将军公孙归攻陷济南,俘虏太守及百姓男女千余人而去。鼓城以南的广大民众纷纷筑城堡自卫,抗击南燕军。

南燕主慕容超,原是后燕的范阳王,都城定于邺城。公元396年北魏军南下,后燕被截割为南北两部,南部的慕容超屡遭魏军围困,被迫于公元398年迁往滑台,并建立了南燕。又因滑台四面受敌,于次年迁都广固。

刘裕进攻南燕的主张,只得到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等少数人的支持,多数朝臣对灭燕的信心不足。刘裕分析了南燕国土幅员较小,政治腐政,统治者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没有巩固的后方等弱点,坚持出兵北伐,他还希望可以通过这次讨伐南燕争取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为保证战争胜利刘裕制定了沿途筑城、分兵留守、巩固后方、长驱北进的作战方针。

四月,刘裕率兵10余万大军从建康出发,经过长江,经淮水、泗水向北挺进。5月,刘裕大军抵达下邳,留下航船辎重,率步骑向琅琊进发。所到之处,刘裕都命士卒建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南燕骑兵的奔袭,确保自己的后路不被切断。

慕容超知道了东晋军要北伐,便召集南燕群臣商议对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说:“晋军远道而来,物资不足,身心疲惫,势必急于速战速决。所以对付晋军的上策是,我军不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扼守大岘山,阻止其深入。拖延日久,其锐气必然受到挫败。此时,再挑选精锐骑兵沿海南下,断绝其粮道;命令驻扎兖州的兵马迅速东下,对敌军展开腹背夹击。如果不这样,就命令各地郡守依险固守,坚壁清野,毁掉田里的庄稼,使晋军求战不得、无粮可掠,用不了一个月即可获胜。这是中策。但如果我们放任晋军翻过大岘山,晋军来了,我军就立刻出城与敌人决战,这实属下策啊。”

公孙五楼分析的没错,如果按他所说的上策执行,燕军可以凭险固守,阻挡晋军进入南燕腹地;就算进攻不成功,也有利于发挥燕军骑兵的作用。可以持久作战,可谓可攻可守。

但是慕容超却不能听取正确的意见,偏偏选择了公孙五楼的下策。他觉得:“东晋军远道而来,一定疲惫不堪,势必不能持久。而我们拥有并、幽、徐、兖、青五州之地,铁骑数万,富庶的民众,可以一举击溃晋军,为何要先毁茂盛的庄稼,迁徙我国的人民,让自己白白受这么多的损失呢?”

于是在晋军尚未到达之前,慕容超便将莒城、梁父的守军撤回,修筑加固南燕都城广固的城池,整顿兵马等着晋军来决战。不久,晋军到达南燕境内。因为莒城、梁父的守军已经撤走,晋军可一路畅通无阻了,直接就抵达了琅琊。

从琅琊至广固有三条路可以选择:首先是一条捷径,由琅琊经营城,越大岘山直趋临朐、广固。第二条路是经莒城、东武,向东北入潍水北上,再转而向西到达广固。第三条路是向北越泗水经梁父,转而向东北抵达广固。

刘裕对着三条路进行了详细对比,第一条路水路运输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大岘山高七十丈,周围二十里,山上关口仅能容一车通过,山势极为险峻,号称“齐南天险”,很容易遭到伏击。第二条路路途迂远,劳师费时。第三条路不利行军,运输困难。

同类推荐
  • 世界王牌武器大全集

    世界王牌武器大全集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世界军事大国的现代武器,通过职业摄影师的战场抓拍图片,真实再现了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再结合贯穿全书的经典战例,折射出当今国际军事的风云变幻。
  • 我叫坚强

    我叫坚强

    在生死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事业与感情的抉择。我叫杨坚强,国家的需要,爱人与亲人的不舍,兄弟的背叛,我,又该如何选择。开启一段铁血军旅生涯。
  • 刀锋勇士

    刀锋勇士

    他是华夏国的利刃,是国家花费上百甚至数百万培养出来的。他的战友-,一群为国家为人民,无怨无悔的行走于高山丛林,雪域高原,只为完成任务的特种兵。特种兵,兵之王者,所向披靡,国之利刃,见血封喉。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 战争版:湘江之战

    战争版:湘江之战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辫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救援英雄

    救援英雄

    这是一篇汉代版拯救大兵耿恭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影视剧
热门推荐
  • 贵女重生之杠上世子爷

    贵女重生之杠上世子爷

    在家是小透明,嫁人后是摆设,最后被贴身丫鬟毒害而死,这是林婉婉上辈子的写照。再次醒来,竟成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孤女。这一世,她努力上进,不愿再随波逐流,只希望潇洒肆意的过一生。可惜,老天爷并没有因为她多活一世就优待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指间砂之:替姐从妃

    指间砂之:替姐从妃

    一纸柔情,半阙哀愁。嬉、笑、哀、骂....不过是手中的半捧砂,再做挣扎,也终究顺着指间慢慢逝去....“唯有掌心的红痣,凝入血色姻缘,再多波折,依旧指引相爱的人执手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谢朋友们对小仪的支持,我现在在,17K网站里发作品,希望支持小仪的朋友们“新年快乐”、“一生幸福”---小仪谢谢。http://www.17k.com/book/getAuthInfo.action?authorId=28958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友文推荐:《和亲传奇》http://novel.hongxiu.com/a/253771/《瓷婚》http://novel.hongxiu.com/a/234624/《蝶玉》http://novel.hongxiu.com/a/225480/《清风绝》http://novel.hongxiu.com/a/250234/
  • 倾恋:暖情总裁

    倾恋:暖情总裁

    【总裁甜宠】“我讨厌你这种男人,所以,请你离开我的视线,”冰冷的话语由红唇吐出,欧震宸没有难过,却心疼,疼到最深处,泛滥至骨子里。她,是他认定的,纵使她退缩,他却偏要缠着她,腻着她,不管不顾,不让她逃离,痞痞的笑着跟在她身后,用他的温暖融化她冰冷寒霜!“这辈子,我是缠定了,是你‘招惹’我在先,若要我放手,请拿出你的诚意来,”曾经的伤是她愈合不了的痛,她不想伤的更深更痛,当她的心慢慢遗失在他身上,眷恋那股暖暖的爱意时,他却已不在原地,她要怎么面对?
  •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侠之大变革时代

    仙侠之大变革时代

    这是一个被穿越者逐渐玩坏的修真界。这是一个修真界的大变革时代。这是一个以一个本土世界修真者视角来讲述这段故事。
  •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外人皆传江城凉薄寡言、冷酷无情,三尺之内无人敢近。只有苏小小知道,对方绝对是无耻到极点的腹黑大流氓!冲动结婚后,苏小小定下规矩。“不许叫我老婆!”“不许对我动手动脚!”“不许干扰我的私生活!”于是,在面对记者问何时停止商业帝国对外扩张时,江城看着记者堆里的小妻子,很无辜的问道:“孩子他娘,奶粉钱够了没?”
  • 快穿系统:男神哥哥请填坑

    快穿系统:男神哥哥请填坑

    谁都知道温沐是一个游戏控,玩游戏中不料绑定傻缺系统小企鹅。系统傻也就算了,为什么她总是会碰上他。每次见面的身份不同,但名字长相却是相同,而且他居然想撩她?能不能长点心,好歹把名字换一下呀。叮——宿主,欢迎解锁新的位面。『全文1V1』
  • 桃花剑神

    桃花剑神

    上一世,他不能主宰命运。这一世,他要用手中剑去追寻,去超脱。
  •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

    本书分为八部分,分别阐述了妇女的原始生活状态、进入妇女生活的历史误区、妇女婚前的生活规范、妇女婚姻缔结的礼俗等内容。
  • EXO:勿忘初心

    EXO:勿忘初心

    我在姐姐的帮助下,作为模特出道,参加影视作品意外走红,顺利签约韩国公司培养。在一次活动中,认识到了他们……彻底改变我的生活轨迹。我所挚爱的十二个少年——E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