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班主任工作管窥
新加坡:细节育人无微不至
我是一名新加坡的中学教师,能走上这条路,当年的班主任张老师是重要的“引路人”。
张老师每天与我们相处的时间颇长。在校内,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努力为我们营造适于成长的环境——她在教室角落里摆了一柜子好书,鼓励我们阅读;她把各种水果切好给我们吃,提醒我们摄取足够的纤维素;她让我们在花圃中酝酿心情学写俳句;她会抽查我们的书包,确保我们使用书签而不乱折书页,带足够的水上学,平日把书包收拾整齐。她对我们相当严厉,但我们毫不介意,因为她最公平,会向全班解释她的要求背后的想法;她常用犀利的眼光关注着我们,但无论谁只要有一丁点优秀的表现,她都立即在全班表扬,让大家学习好榜样。(刘燕燕)
美国:协调沟通化解僵局
唐娜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事务主任,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学生,唐娜扮演着协调者兼沟通者的角色。
有一次,学校号召各国学生组织一台表演,来展示自己祖国的文化和习俗。此事由唐娜负责,这可把她兴奋坏了,忙里忙外。但是没想到,当动员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同学的时候,矛盾产生了。两个“邻国”要合在一起演出,却为了谁的国旗挂在上方,谁的表演排在第一位争吵了起来。眼看一件好事要不欢而散,这时,唐娜召集双方开了一个会。
我的巴基斯坦室友事后说:“从没有看到唐娜这样严肃。”唐娜说:“我了解你们两国间的争议,也理解你们各有主张,但这次活动提供了一个向同学们展示你们国家优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舞台,难道你们真想为了细节上的分歧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吗?”唐娜的话显然起了作用,我的室友又恢复了彩排,两国同学经过了这次风波也变得更谦让了。(徐云程)
泰国:教室布置像家一样
在泰国的中学,通常一个班级设两名班主任,一男一女。因为泰国人认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校也需要建立像家庭一样的机制,就是有父亲有母亲,两者缺一不可。每天早上班里会有一堂“家庭环境”课。老师会刻意将教室布置得像家里一样,为的就是让学生放松,行为举止变得像在家里那么无拘束。之后,老师会把观察到的学生流露出的种种信息转达给学校里专设的心理分析师,由分析师从专业角度帮助探究成因,寻求解决方案。(佩茜)
俄罗斯:争当“最佳班主任”
在俄罗斯许多城市,每年都举行别开生面的“最佳班主任”大赛。评委要现场测试他们的应变力、创造力等。比如,15分钟内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制作一件手工艺品,即兴表演舞蹈或讲段笑话。
切列波韦茨市的“最佳班主任”帕金娜,在自己班里开设了园艺、话剧等多个兴趣小组,并采取组长轮流制。如果哪个孩子不能胜任组长,帕金娜便鼓励他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作为兼职的地理教师,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大扫除,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而伏尔加格勒市的“最佳班主任”沃罗彼约娃则把注意力放在融洽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上。她把召开家长会变成“亲子日”,设计了大量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宗旨是让家长尊重、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质,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张春宁)
新西兰:也拿成绩论“英雄”
在我就读的新西兰学校,每个班级有一个辅导员。每周辅导员有固定的时间在办公室接待学生,相互增进了解。记得有一次,正好是期中考试之后,我们又来到他的办公室。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气氛有点沉闷。老师觉察到了,说道:“我认识一位奥克兰大学的工程系教授,他曾经这样对拿到成绩的学生说:‘先恭喜那些拿到A的同学,相信你们以后必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工程师。拿到B的同学们,你们以后很可能像我一样,站在讲台上教育下一届的工程界精英。拿C的同学们,不难设计出一些举世瞩目的建筑。而那些没通过考试的同学们,或许你们将是下一个比尔·盖茨。’”
他的话让大家笑了起来。我也打起了精神。老师要传达的意义就是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在现实生活中,远远有着比书本更重要的领域有待我们去探究。成绩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王怡青)
国外教学改革一览
美国:计划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增加基因组方面的内容,并已制作出一套多媒体基因组教材。这套教材主要为中学普通生物学课程或生物入门课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变异和人类历史,如何对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研究和医学的未来,伦理道德和立法及社会问题案例研究等。制作这套教材的目的是加强全美中学的生命科学教育,确保美国各地科学教师能拥有较好地获取人类基因组最新信息的渠道。
俄罗斯:从实际出发改革中学教学制度。教育部长菲利波夫在2001年的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俄罗斯现有一半中学生不能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改革教学体系。这位部长透露,全俄孩子感到最困难的课程是数、理、化和生物。有25%的学生不能领会这些课程的困难章节,另有25%的学生选择了文科。据统计,全俄约有1000万学生不能掌握上述课程的内容。
菲利波夫说,教学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对中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理科班已开始实行新的教学制度:第一阶段为3年的普及教育,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争取获得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是通过一年训练使学生获取在工厂担任工程师所需之技能;第三阶段为毕业生提供从事科学工作的可能。
巴西:2001年,巴西总统卡多佐签署了中学普及电脑及网络教育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巴西教育部门将在2002年底之前为全国所有的公立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配置上网电脑。实施这一计划,巴西政府要投资5亿美元。
韩国:(一)实施《英才教育振兴法》。2001年3月1日韩国颁布实施《英才教育振兴法》,此法旨在为早期发掘卓越人才,开发其潜力,通过实施条例其能力及素质的教育,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此法规定:国家为振兴英才教育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政策:
(1)制定有关英才教育的各种综合计划;
(2)英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改善和补充;
(3)英才教育及教育班级的设立及营运等。
(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学。2001年,韩国教育部公布了关于中小学英语教改计划。计划规定:(1)从2001年3月新学期开始,韩国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一的英语课必须用英语讲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2)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周必须有3小时的全英语课,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每周必须有一小时的全英语课。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
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它是创造性研究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也是一种世界观。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反映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认识与实践、精神与物质等关系上的创造性认识与解决问题。直接关系到创造者的品格、精神、思维方法,以及对创造性活动的指导。
(2)创造性意识和思维教育
意识,是外界信息转化为主体活动过程中的中介性主导心理功能,并具有驾驭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动作用。在当今创造学活动中,把创造性意识简称创意,如“借”意识、“桥”意识、“流”意识,被广泛地运用着,还从反向研究扼杀创意的种种表现和因素。
思维,一般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对旧概念、旧事物认识的突破;也是思维方式本身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有:理论思维、直观思维、倾向思维、联想思维、联结与反联结思维、形象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之点是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力才是首创的保证。
(3)发现法、发明法、创造技法的教育和训练
发现法指在科学研究中,对前所未知的事物、现象及规律性揭示的一种普遍的创造性方法(适用于高中)。发明法指在自然科学范围内,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创造性方法(适用于初中);创造技法指的是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新形态、新组合,新改变、新作品,含有创新之义,一般在小学、初中开展。
(4)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未来科学和信息学等。结合到创造性行为、品格素质、文明道德。综合这些学科教育的原因,就是把它作为创造能力必须具备的德、智、体、能、美基础。
(5)情境教育
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如周围发生了某一特殊事件,我们怎样才能创造性地认识它、理解它、解决它。立足于创造性上,日本本田小学设社会研究室、理科学研究室、家庭科学研究室,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要学会茶道礼节、单独接待客人、缝纫、制衣、绣花;还有做饭、烧菜、洗衣,自己料理生活。有其常规性实践,还有其创造性探索。
(6)创造性活动中的指导、操练
如组织兴趣性发明、创造活动,星期日俱乐部、创造室(包括制图、模型、玩具、教具、艺术工作、工厂观摩),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包括头脑奥林匹克)、发明创造实验活动,在职业训练中培养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设创造课,分年级设立创造课内容,如会用一般工具,制作一般木质零件,泥塑人物创作或创造性模仿制作。在小学毕业时,一般能掌握20~25种技能,并有一定的独创能力。中学就要求更高一些。
二、为什么要推行创造教育
教育面临着一个人才与科技、经济相关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当前创造型的科技、经济、行政管理、金融、司法、教师、医务、外贸、外交、人文、综合性咨询人才及智能型的技术工人大量缺乏。这与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密切相关。
1.人力资源中的人才问题
世界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主要是经济力量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上人才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深化,因为人才首先在发达国家中缺乏。
在美国1995~2010年期间,每年缺少9600名博士水平的科学家,到2006年将缺少67.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德国今后的20年内、单计算机人才就缺少6万名;
在加拿大,到1995年将缺少教授一万名,要占目前加拿大总数的1/3;
我国台湾省要缺70%~80%的科技人才;
我国由于“文革”中少培养200万人等原因,预测只能满足10%的人才需要;
在社会科学方面,“教授荒”将席卷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开发领域。
有识之士认为:在21世纪,世界将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滞后付出沉重的代价。
2.人力资源开发必须从娃娃抓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千名婴儿跟踪观察,最终得出结论是,如以17岁的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则4岁前为50%,4至8岁为30%,8至17岁为20%。
(1)我国经历了十年的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学会和研究所初步完成了八个课题,市、地区托儿所、协会所属的托儿所的教师们开发了大量智力型玩具。
(2)美国目前约有77000个具有正式执照的儿童服务中心,每年接受400万儿童;美国的许多大学里设幼儿教师教育系、智力衰退教育系、儿童发育学系、幼儿教育学系、小学教育学系、中学教育学系。
(3)德国在幼儿创造性教育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他们在胎教、培养创造性品格、必要的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创造性技能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在德国,对孩子有一套特殊训练方法,好似热处理和冷处理的结合;抛、丢与爬结合;常规与冒险性活动相结合;家庭与园内、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了解社会以劳动进行熏陶。家庭很少给钱,小学生中学生要靠自己创造性劳动或艺术到街上去挣钱。
(4)日本和德国一样在教养幼儿方面采用与我们传统体系不相同的方法,日本在20年前就开办挨冻幼儿园,幼儿在四季只穿一套T恤衫和裤子,还将幼儿在空中丢抛,这对培养幼儿身体健壮、脑平衡、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是很有帮助的。
(5)法国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不断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到2005年,将比1988年增加450A,即从3980亿法郎,增加到5760亿法郎,在16年间,法国教育经费净增1800亿法郎。目前他们的教育方法主要是,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人,应该是自己管理自己,实行“自治”,使充分得到自由发展。②启发学生学习求知,顺应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学生学习的成功,尊重学生的人格。③培养创造力,一般是通过创作构思、造型艺术、素描、绘画、音乐、舞蹈和各种实验活动。④在教学时间上,分成创造时间、吸收时间、对话时间、探索时问、自学时间。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并且还给学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6)在亚洲,主要谈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的教育,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和探讨的问题:一是立足于人力资源开发,并使创造能力与经济增长同步进行。我国台湾提出创造力的12种力,即策划力、指导力、创意力、解决力、执行力、发表力、交谈力、交往力、启发力、说服力、预测力、控制力。新加坡提出,人才跟生产资料走,合理配置岗位。这些作为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将来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二是推行的教育制度是6~9年不等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为70%~90%,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学为15~40%之间,教育经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公共教育经费;私人捐助;学生交纳。约占财政开支的15~20%,韩国为最高,仅次于国防支出,1990年达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