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4700000036

第36章 个案研究(1)

争创国内期刊“四个一流”的蓝图

——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07—2016)

按照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甘肃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及集团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制定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出版工作的全局,坚持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创新出版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实施战略重点突破,增强集团的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繁荣事业、发展产业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深化出版改革,完善管理制度,重塑市场主体,搞活微观机制,推进出版事业和产业较快发展;调整出版结构,整合出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注重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进步;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图书质量,增进经济效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集团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的同时,努力实现“两个显著提高,两个实质性突破,两个全国出版领域先进水平”。即:本版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显著提高,双效书、品牌书、特色书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有显著提高;以《读者》为代表的品牌开发有实质性突破,与出版业相关的产业链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有实质性突破;《读者》的质量、发行量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集团全员人均创利税额、人均资产占有率、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出版业内先进水平。继续认真做好《读者》品牌、《读者》现象、《读者》效应、《读者》精神的培育、研讨、深化工作,使之成为持之以恒推动集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执政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努力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精干、精粹、精细、精心的出版队伍。力争使集团的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前列,基本建立起导向正确、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良性出版发展体系,为后10年顺利发展成为西部前列、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出版集团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现总体发展目标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施“‘由小而强到强而大’、品牌、人才、 ‘走出去’、外延扩张”战略,使图书、期刊进一步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坚持实施“由小而强到强而大”发展战略。按照“又好又快”引领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今后一个时期集团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导向、质量、效益,坚持走由小而强,到强而大,再到大而强的路子,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核心和生命力,要依托《读者》这一全国期刊第一品牌,带动图书的品牌建设。在5~10年内,培育5~10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图书品牌。

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不仅关系到当前,而且关系到长远;不仅关系到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使事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建立在雄厚的人力资源支持的基础上,以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走出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读者》在已建立北美印制发行点的起点上,“走出去”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各出版单位要积极参加法兰克福、莫斯科等国际书展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国外出版业零距离接触。在做好图书贸易和版权引进、输出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求“走出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稳妥地与国外出版同行合作,共同进行图书策划和出版发行。 坚持外延扩张战略。搞好市场调研,选准、选好一些出版业务之外的经营项目,通过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

二、具体目标

(一)总体经济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经济目标是:销售额每年递增6%~8%,力争达到6亿~8亿元。净利润力争按每年10%~12%的比例递增,到2010年达到0.9亿~1.1亿元;净资产达到8亿元。

(二)读者出版集团核心竞争力——读者杂志社的发展目标

1.到2010年,通过不断努力,《读者》的年税前利润指标分别为:2006年:6 300万元;2007年:7 000万元;2008年:7 500万元;2009年:8 000万元;2010年:9 000万元。

2.实施“一五二六工程”。即:《读者》2008年月平均发行量达到1 000万册;《读者》(原创版)2008年月平均发行量达到50万册;《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年月平均发行量达到20万册;《读者欣赏》2008年月平均发行量达到6万册。

3.品牌开发和延伸。本规划期内力争使读者品牌价值由33.82亿元达到50亿元,争取在国际综合类期刊中的排名上升到第三位。《读者》杂志及系列刊物在国内期刊的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30增长到1/25。通过重组、整合、联合等方式,有计划地壮大《读者》刊群,形成品牌系列。2008年底前创办、兼并或改造一本老年刊物和一本少儿刊物,从而使《读者》系列刊物能够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读者。2010年前,再创办、合办或并购五六种不同市场定位的期刊,每个刊物力争拥有一定的发行量。2010年前, “读者”旗下刊群规模达到8—10个。在语种版本上同目前的合作单位一起办好维文版、盲文版,2007年出版藏文版,2010年前争取出版蒙古文版和朝鲜文版;办好繁体字版,巩固《读者》北美印制发行点,做好东南亚、欧洲、非洲印制发行点的市场可行性调研,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极创造条件出版《读者》英文版,使走出去战略有实质性进展;2007—2008年出版针对不同读者群的全彩版和32开版。

4.争创“四个一流”。到“十一五”末,使读者杂志社真正发展成为中国期刊界“质量一流、数量(销售量)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一流企业。

(三)图书出版业务目标

1.调整结构、优化选题,全面提升图书质量。以创新精神加强选题策划力度,整合挖掘出版资源,到2010年,图书品种达到千种以上。出版物品种结构比例中,常规书比例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年上升5个百分点,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常规图书的重印率由2005年的5%,2010年增长到15%~20%;教辅重印率由2005年的25%,2010年增长到35%~40%。书刊编校质量合格率在2005年80%的基础上,每年上升3个百分点;书刊印刷合格率在2005年100%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良好率、优秀率的比例。省优品在2005年32种的基础上,每年增加3~5个品种;图书版权贸易在2005年5种的基础上,每年增加2种以上,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力求增加效益。获得国家奖项的图书由现在每年的1~2种,以后每年保持2种以上,到2010年达到3~5种。

2.着力打造图书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出版单位,要找准自身专业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在双效书、品牌书、特色书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用5~10年的时间,培育出5~10种业务特点突出、专业特色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的标志性图书板块。即:以教材、教辅、助学读物为标志的教育出版板块;以政经、社会科学为主的主流文化出版板块;以人文历史文化为主的文史出版板块;以民间、民俗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出版板块;以文学艺术为主的文化艺术出版板块;以飞碟文化为代表的科普出版及科学技术出版板块。各出版单位形成的标志性出版物,汇聚起来就是集团的整体品牌,各出版单位在打造各自品牌的同时,也负有丰富、充实集团整体品牌的责任。

3.加大重大选题的支持和扶植力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读者艺术读本》等8种图书、电子音像制品要在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给予保证,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充分使用好集团重大选题出版基金,每年扶持10种左右的重大选题。同时对品牌书、畅销书、常销书要给予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或者社会效益特别突出的效果。

4.实施以刊带书的方略。发挥集团刊强的优势,借鉴学习推广《读者》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利用《读者》丰厚的出版资源,在继续做好《精华本》、《合订本》、《心灵的盛宴》、“读者丛书”等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读者经典丛书”等图书,以刊带书、书刊互动、书刊并举,力争2010年推出1~2套与《读者》品位相匹配、类似《话说中国》那样销售码洋过亿元的看家图书。

5.积极做好数字化出版和管理。冷静应对信息传播技术变革挑战,配备适应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新型内容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探索数字化出版策划、编辑、制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建立、充实、完善以宣传、营销,读者、作者、编者互动平台为主旨的《读者》网站的同时,探索《读者》的网络数字出版,即《读者》电子版。完成自建社以来所有在库图书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分类齐全、内容完善的数字图书数据库,《读者》系列的多媒体出版物品牌。适时组建数字出版中心,力争2010年提供新书1000个品种,实现数字化销售收入300万元,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6.努力扩大集团图书的市场占有率。要积极采取培训、招聘等有效措施,培养提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要充分发挥小西湖库房在集团仓储物流中主体作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建立起迅速、快捷的图书发行物流系统;要着力开拓市场,畅通发行渠道,掌握发行信息,探索营销规律,拓展网上交易平台,通过多种发行方式,不断扩大集团图书市场的覆盖率、占有率。

(四)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人才工作的总体任务。根据集团发展状况,确定集团人员数量规模。每年度按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幅度确定一定比例,充实增加编辑经营管理人员,满足各个岗位对各类人员的需要。到2010年,力争做到人才总量有显著增加,人才结构与业务发展基本适应,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机制。

2.人才工作的基本制度。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才培训保障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着力培养吸收和利用好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定数量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编辑、名出版者、名经营管理者。以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为标志的综合素质人才,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历史重任。

3.积极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到2007年前,制定并不断完善集团高级人才引进的相关制度,在规范的用人机制下,科学合理地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岗特薪,增强对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2010年前,壮大集团人才队伍实力,加强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

4.按照“按需培训、注重质量、联系实际、改革创新”的原则对职工进行培训。配合出版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定期组织考前强化培训;及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争取在5年时间内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职工自学相关的业务知识;在集团范围内每年组织2~3次出版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行业最新动态等方面的专家讲座;对集团新招聘人员安排岗前培训;用5年时间,力争使专业社社长、总编辑岗位的人员按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轮训一遍,使该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5.提高各类人员的学历水平。①使中层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现在的79%,到2008年提高到85%,2010年达到95%以上。②出版经营单位职工中研究生学历比例由现在的10%,到2008年提高至12%,2叭0年达到14%以上;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现在的82%,到2008年提高到85%,2010年达到88%以上。③管理部门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现在的55%,到2008年提高至57%,2010年达到6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比例由现在的84%,到

2008年提高至87%,2010年达到90%以上。使人才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在出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生存力,提高战斗力,增强竞争力。

6.各出版单位要在联系、组织和发展作者队伍方面大有作为。作者资源是出版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者创作的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制约着出版产业的产出水平和效益水平。要着眼于自身的专业特色、经营方向和市场定位,联系组织起一批有实力、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积极挖掘和扶植有潜力的新作者。通过对作者资源的拓展、资料库的建立和信息沟通,把握图书产品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到2010年,各出版单位要建立起完备的作者资料库和联系沟通作者的完备制度。

(五)产业开发拓展目标

在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同时,适时向相关产业发展,加大资本运营、项目开发的力度。整合省内图书、报刊出版资源,以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形式,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多媒体出版经营体系;探索文化发展多元化发展投资体制,对报业、广电等传媒的优良资产、优势项目可吸纳或参股;经营和管理好北京读者天地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利用全国出版市场资源的外向出版经营平台;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对有良好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的其他开发经营项目,通过合作、联合投资的方式,争取2010年前有一两个外延扩展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机制保障

同类推荐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热门推荐
  • 浅忆:梦微凉

    浅忆:梦微凉

    她的容貌,她的一切似乎他们都觉得好笑。但是,她坚持着一个梦,就是等着一个人娶她。别人笑她太傻太天真,那个人不会真的娶她的。她不信,她认为那个人不会骗她的,从初中开始,那个人便对她很好,答应以后会向她求婚。再坚强的心,也会有无比脆弱的时候,特别是当她看见那个人与别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心,便碎了一地。她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爱过她,总之她爱他就足够了,哪怕最后伤痕累累,也不悔。
  • 大男人难伺候(总裁的黑名单之三)

    大男人难伺候(总裁的黑名单之三)

    [花雨授权]人真是全世界最麻烦的动物,尤其是他眼前的这一只,明知他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却还是三番两次地找机会与他相处,哼!慢著!她干嘛揪著旧情人的喜帖,伤心欲绝呀?慢……慢著!她伤心欲绝,又关他什么事呀?
  • 穿越之红楼

    穿越之红楼

    一个不受家庭重视的大五女生,穿越回到红楼,替代林妹妹活下去。
  • 喜从天降之天上掉下林娘子

    喜从天降之天上掉下林娘子

    天赋妖孽的叶霄从小便被人种下符咒,不能接触女子身体。师公为解其咒匡来好友之女纯阴之体的林天眉作为其老婆。由此上演一场场离奇古怪的故事.....
  • 英语前缀词根后缀袋着走:英语单词这样背才对!

    英语前缀词根后缀袋着走:英语单词这样背才对!

    本书按照词首、词根、词尾的方法来教读者记忆单词,配合例句,迅速准确地掌握单词的用法。小开本的设计,方便读者携带,装到口袋里随时随地背单词。本书提供了标准的国际音标帮助你更好地将英语说出来。同时,大量实用的例句也可以让你将单词理解得更为透彻,从而掌握地道的表达方法。
  • 缠绵入骨总裁你的霸气去哪

    缠绵入骨总裁你的霸气去哪

    一夜她失了身,他是世界上顶尖杀手,经历的处处困难,他们走了过来,她爱他,他爱她,最后走入婚姻的礼堂,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baby。“你的一夜多少钱?”“睡我的代价,是我什么时候想睡你,你就得出现”夏小桃黑线
  • 新汉演义

    新汉演义

    大厦将倾,群雄辈出;定邦安民,非我莫属!有新汉,无三国!
  • 早安,总裁娇妻

    早安,总裁娇妻

    她与他,一面之交,他便要求她做他老婆!欧码噶,这男子脑子有病吧!她被他拐走,每天宠在心间。传说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不近女色的好总裁。难道我来到了一个假世界?听了一个假传说?
  • 无敌系统之逍遥天下

    无敌系统之逍遥天下

    超级狗屎运砸到了王羽风的头上,无意中获得了一个逆天级系统,王羽风的主角人生从此开始了。武功秘籍、修仙功法、超级丹药、绝世武器无所不有,而且还可以穿梭无数世界,只要有足够的兑换点、功德值,无论是现实的虚拟的,没有不能兑换的。当无敌系统碰上了懒散主角,一个原本纵横天下拯救世界的传奇,就毁在了王羽风的手中。不过有系统在,即使每天吃喝玩乐,他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传说。本文属于无敌文,轻微幽默搞笑,不虐心,可当做饭后茶点一观。
  • 少帝归

    少帝归

    这是个坑。这是个坑。这是个坑这这是个坑。是个坑。。这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