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错的东北有个地方叫乌江,在多玛曲边上。多玛曲由东向西流入班公错,沿着河谷山沟由西往东溯源而上,南岸山脚有一个土碛石山洞,名叫“顶琼拉康”,当地人称为“神仙洞”。山洞高和宽各有4米左右,顶部和四周的土碛石墙是经过粉刷的,顶壁和墙壁上画满了壁画。
这个山洞的壁画内容,有反映佛教的,也有反映苯教和早期原始祭祀,甚至生殖器崇拜的。壁画已有较重的烟熏和驳蚀,大致尚能辨认。墙壁上主要画的是“坛城”,洞门左右两侧有较大的菩萨像。顶部中心是个莲花瓣,莲花四周都是列队排阵的小圆佛像。坛城四角配着人物画像,有阿里地区的舞蹈形象,有戴大圆白礼帽的男人和佩戴头饰的女人形象。洞门左侧墙上有五六个地狱饿煞鬼的变形裸体人像。此外还有表现地狱场景和生殖崇拜的图画。
与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宫遗址壁画和托林寺壁画相比较,山洞古壁画明显带有早期藏族民间绘画那种原始、素淡、稚拙的风格,因此可能是吐蕃王朝时期绘制的。
离开“顶琼拉康”往上走,在一条山谷中,有几个突兀竖立、犹如被削平的岩石,岩石上刻有岩画。岩画内容有鹿、牦牛、羊、马、狼、狗等动物,更多的是人物形象。有拄着拐杖、自背东西的运输队伍,他们沿着几条山路行进攀登,因为画的是侧面,他们只有一只腿脚。还有被一群人簇拥着的骑马、骑牛的人,有弯弓搭箭打猎的人,有驾着二牛抬杠耕地的,有两人手持大盾牌对打的,有两人拉着两条线纺织的,还有一男一女恋爱欢舞的……这个岩画群中共有动物和人物画五六百个以上。
这数百个画面上没有一点佛教影响的痕迹,因此估计乌江岩画群制作的时间很早,应该是吐蕃王朝时期的先民们陆续敲刻创作而成的。
日土岩画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两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最容易找到的岩画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带。日土县城附近的日松岩画与乌江岩画很不相同,有许多佛教的六字真言和太阳、月亮的徽记,而且多数是动物形象,刻画的也比较精美,装饰意味很强,看得出来有些是近代或当代人刻画上去的。这与日松岩画就在公路旁有关。而乌江岩画群远离村庄和人群,处于又高峻又偏远的山峰下,只有少数游牧的牧民能路过此处,因此更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