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在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海军
6月12日。国会今天通过继续扩大德国海军计划的新法规。这是第2部海军法,该法规定在20年时间内建造38艘战列舰。如果此计划得以实现,德国舰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舰队之一。德皇威廉二世的海军部长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海军上将一该人在1898年通过第1部德国海军法时曾起过重要作用一认为,为了保护自己的殖民地和贸易航线,德国必须有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
德国第二期的新舰队将有如下的组织:
——2艘旗舰
——4支分舰队,每支分舰队由8艘战斗舰,8艘重巡洋舰和24艘轻巡洋舰组成。
——3艘重巡洋舰
——10艘轻巡洋舰
——4艘战斗舰
——后后舰队(包括3艘重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
麦克阿瑟大赦菲律宾人
6月21日。美国驻菲律宾军事总督阿瑟·麦克阿瑟将军已特赦菲律宾叛乱分子,目的在于结束以反西班牙统治开始的起义。这次特赦对参加叛乱的菲律宾人给以充分的谅解,其条件是他们要发誓忠诚于并承认美国政府的统治权。菲律宾人在美西战争期间——当时约翰·杜威海军上将曾于1898年在马尼拉湾击沉西班牙舰队——即已归于美国统治之下。
八国联军进北京
6月26日。美国今天宣布将派两个团的步兵,在由参加过美国内战和美西战争的老兵阿德纳·查菲准将的指挥下同其它7个国家的士兵,海军陆战队和水手们一起同中国义和团作战。他的命令是进军北京,然后在清王朝的中心建立起强大的的军事力量。
英、法、德、日、奥、俄、意及一些美国军队已经到达。
俄国到目前为止已派来最大的分遣部队。联军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指挥下目前正集结在天津周围,天津是3天前经过一场激战才解围的。
本月,义和团起义遍及各地,一些报道表明列强低估了义和团军队的规模,即使一支5000人的联军也不能打败他们。据说仅在北京地区义和团士兵就有36万。
据报道,西摩尔上将的军队是6月21日开进北京的,新闻电讯表明公使团和外交使节都安全无恙。但此时要救出德国大使克莱门斯·冯·凯特勒男爵和日本公使团参赞杉山已为时太晚。这两个人都被义和团杀了。
班船烧毁数百人死亡
6月30日。今天一场烈火烧毁了停泊在新泽西州霍博肯市一个码头的3艘轮船。200多名船员和旅客死亡,数百人受伤。财产损失估计在600万美元以上。大火是由存放在码头上的棉花包和松节油引起的。火焰立即吞没这几艘船只。人们很快将船拖到海里以免大火蔓延到陆地。旅客们挣扎着从舱口跑出来,结果挤死在舱口没能逃生。岸上的人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场悲剧越演越惨而无能为力。
北京陷落后,被捕的义和团员
6月21日。慈禧太后下诏,对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宣战,北京与天津陷于一片战火。
戊戌政变后,外国人庇护维新变法运动中坚分子,清廷保守派怀恨在心。1899年外国驻华公使又拒绝入宫参加清穆宗建储大典,加深清廷仇外心理。而一般民众不满外国人与传教士依恃条约,肆行无忌,以及开港、通商、赔款等变局,造成经济凋蔽,民生日困,亦逐渐产生排外心理。
此际,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兴起山东,广为广大民众欢迎,声势逐渐扩大,复受巡抚毓贤、端郡王戴漪及慈禧太后的支
西摩尔,英国海军中将,1897年起任英国驻华海军司令。1900年6月,任侵华八国联军总司令。
持,义和团势力辗转进入直隶,杀教士、烧教堂、拆铁路、毁电线,帝国主义列强为此增兵前往中国。在今年5月,英、美、法、日、俄等国公使,召兵300余人进入北京保卫公使馆。本月10日英国海军舰队司令率领八国联军2000余人从天津出发,准备进军北京,但被义和团阻于廊坊。17日联军从海面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义和团为抵抗联军的攻击,会同清军进攻天津租界。
八国联军这一连串的增兵,攻占大沽,使慈禧太后误以为是强制她退位的行动,于是派遣董福祥部队及义和团民围攻北京的公使馆区,并于今日正式对八国宣战。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即将前往中国的军队演讲。
童寓著有《江南园林志》等书
童寓(1900~1983)满族。沈阳人。早年留学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获得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回国后,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1944年起兼任重庆、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悉心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著有《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日本近现代建筑》、《新建筑与流派》、《苏联建筑》、《近百年西方建筑史》等。
陈立夫著有《四书通贯》等书
陈立夫(1900~)浙江吴兴人。1917年入天津北洋大学学矿业工程。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矿业硕士学位。1926年夏,蒋介石在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其兄陈果夫介绍任蒋机要秘书。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科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主任、国民复兴委员会秘书长,与陈果夫成为CC系的首领。1929~1931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31年12月任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1935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1947~1948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春被选为立法院副院长。同年年底任行政院不管部长。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随国民党政府迁至广州。9月又随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1948年12月,再由四川飞逃台湾。1950年8月,离台去欧洲。后去美国。著有《四书通贯》、《人理学研究》、《我的信仰和希望》等。
巴特勒,斯梅德利·达林顿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将
斯梅德利(1881~194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将。参加主要战争:美西战争(1898年)、镇压菲律宾起义(1899~1902年)、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干涉尼加拉瓜(1908~1912年)、登陆维拉克鲁兹(1914年)、占领海地(1915~1934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8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天津之战、北京之战(1900年)、科约托佩之战(1912年)和里维埃拉堡之战(1915年)。
巴特勒1881年7月30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虽然他没能在美西战争爆发时(1898年4月)参加陆军,但在5月份他谎报年龄而加入了海军,领少尉衔。他没有参加战斗并于1899年2月退役。4月再次服役,任中尉,被派往菲律宾,在那里参加与当地民族主义起义者的作战。在镇压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在美国侵略军内任职,参加了天津之战(1900年7月13日)和北京之战(8月14日),在北京之战中受伤。由于所谓战功而晋升为荣誉上尉(1901年2月)。1902~1903年先后在费城和加勒比海服役。1904年再次被派往菲律宾。1906年5月晋升少校。1909~1914年任巴拿马营指挥官,为保护美国的利益多次率部侵入尼加拉瓜,其中以在1912年的行动表现得最为突出。1912年8月14日他率部在科林托登陆,随后解围格拉纳达,解除了梅纳将军实施围攻的起义部队的武装(9月22日)。10月2~4日他相约瑟夫·H彭德尔顿上校互相配合,轰击起义者在科约托佩占据的山头阵地。1914年1月他到大西洋舰队任职,期间因攻陷维拉克鲁兹(1914年4月21~22日)而获国会荣誉奖章,随后整个夏季他部留在那里拟制一个作战计划,其内容是以1000人的部队侵入墨西哥城以俘获阿道夫·德拉韦尔塔并结束墨西哥内战(但该计划从未实施)。他在LWT·沃勒上校指挥的占领海地的陆战队中指挥一个营(1915年8月)。后与“凯可”武装(由强盗和外国雇佣兵组成的部队)作战,10月24~25日庄迪佩特要塞附近的战斗中有卓越表现。11月17日他率部攻陷里维埃拉要塞,并第二次获荣誉奖章。晋升为中校,随后负责组织海地的宪兵队(1915~1918年)。他对宪兵队的组织非常成功,成为尼加拉瓜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其他部队的模式。1918年10月~1919年7月被派住法国,晋升为临时准将,任驻布列斯特附近的彭坦尼泽营的指挥官。由于他的努力该港成了一个效率高的转运港。1919年3月晋升上校。1921年3月晋升准将,任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司令,并使之由一个临时营地变成永久性设施(1920~1924年)。1924~1925年任费城公共安全局局长,按照准军事的路线改编该城的警察力量,成功地控制了有组织的犯罪。1926~1927年任在圣多哥的海军陆战队兵营的指挥期间,曾在著名的“鸡尾酒案件”中对酗酒的副司令进行过公开的军事审判。1927~1929年指挥在中国的海军陆战远征队,显示了在紧张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外交家卓越的才能。1929年7月他一返回美国即晋升为少将。1929~1930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期间,他的关于介入尼加拉瓜和海地大选的公开演讲引起了胡佛政府的强烈不满。尽管他已是资深的少将,但终未能成为海军陆战队司令。他于1931年10月退役。193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美国参议员,未成。退休之后,他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了愈来愈激烈的批评,在某一场合他曾讲到:“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大企业、华尔街和银行家的高级打手,简言之,我是资本主义的敲诈勒索者。”1935~1940年间逐渐积极参加和平运动,与诸如团结战线联盟等左翼组织站在一起强烈反对战争。1940年6月21日卒于费城。
巴特勒是一位著名的海军陆战队军官,他胆识过人,身体力行。后来其对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政策的批评,表明他既有很高的个人荣誉感,也较具洞察力。
伍献文著有《中国鲤科鱼类志》等书
伍献文(1900~1985)浙江瑞安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科。1927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士学位,193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为巴黎博物馆客籍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毒理学会会员。是中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致力于动物分类学、形态学、组织学、海洋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1983年当选为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员。著有《中国比目鱼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系统学的研究》、《福建和浙江的自由生活线虫》、《黄鳝的口喉表皮的呼吸作用》、《中国鲤科鱼类志》、《鲤亚目鱼类分科的系统和科间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等。
维多·查尔斯美国电影导演
维多(1900~1959)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布达佩斯,先后攻读于布达佩斯大学和柏林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曾是步兵少尉。他的从影开始于柏林的乌发电影制片厂。1924年到美国。后在好莱坞当过助理导演、剪辑师和剧本创作。1933年起独立导演影片。1946年因导演《荡妇姬黛》而成名。先后为哥伦比亚、米高梅等公司拍摄一批高质量影片,如《一曲难忘》曾被《每日电影》选为1945年10部最佳片的第5名。1960年在导演《一曲相思未了情》期间,因心脏病猝发去世。
他导演的主要作品还有:《秘室囚美记》(1934)、《医生日记》(1936)、《死胡同》(1939)、《孽镜台》(1940)、《神秘小姐》(1940)、《南国乐园》(1942)、《封面女郎》(1944)、《雷雨姻缘》(1944)、《卡门之恋》(1948)、《安徒生传》(1952)、《东方雷鸣》(1953)、《狂想曲》(1954)、《琵琶怨》(1955)、《天鹅》(1956)、《战地春梦》(1958)等。
巴贝尔斯克·罗伯特德国摄影师
巴贝尔斯(1900~1958)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摄影师。生于柏林。1924年作为卡尔·弗罗因德的助手参加了拍摄《最卑贱的人》,从而步入电影界。他俩还合拍过契纳导演的《唐娜·胡安娜》(1927),皮克导演的《伦敦一夜》(1928)和《埃尔丝小姐》(1929)。他参与拍摄的无声片还有贝特霍尔德·菲尔特尔导演的《一张十马克钱币的奇遇》(1926),鲁特曼导演的《柏林——大都市的交响乐》(1927)等。他的首批有声影片是与弗里茨·阿尔诺合拍的,其中有《同志之谊》和《罗尼》,均拍于1931年,两人还合拍过《间谍在行动》(1933)等。在三十和四十年代,他以熟练的技巧,拍摄了许多娱乐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德发电影制片厂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担任摄影的影片有:拉斯坦·杜多夫导演的《我们每日的面包》(1949)、《本亭一家》(1950)和《妇女的命运》(1952),沃尔夫冈·施陶特导演的《臣仆》(1951)、《小木克》(1953)和《灯火》(1954)等。
他一生担任摄影的影片约一百部,其中还有:《汉奈勒升天》(1934)、《攻打巴库》(1942)、《天地之间》(1942)、《科尔西泽尔的女儿们》(1943)、《布霍尔兹一家》(1944)、《凡兹培克的斧子》(1951)、《婚礼前夕》(1955)等。
美国小说家斯蒂芬·克兰逝世
6月5日。斯蒂芬·克兰因患肺结核在德国的巴登魏勒逝世,终年28岁。这位出生在新泽西州的孜孜不倦的作家渴望体会人生中的所有情感。他因写《红色英勇勋章:美国内战片断》(1895)而出名。小说描写了一个年轻人在战场上的经历。于是克兰便以自由记者为生。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玛吉》(1893)说明他对贫民窟的生活非常了解。这部小说以它的独具一格的印象派现实主义手法使出版商们大惊失色,以致于作者自己付钱将其印刷出版。1896年克兰遭船难,在海上飘流4天,从此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嘉莉妹妹》显示出资本主义使人堕落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德国移民的后代,1871年8月27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浩特镇。德莱塞兄弟13人,他排行12。因为家境贫困,德莱塞小时候在铁路上捡过煤渣,求学时又不得不去做些零工来贴补家用,饱尝了失业和流浪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