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4100000035

第35章 专案研究(8)

再就男女受形过程来说,“色界生者,最初一念,最顿得六根:眼等五根及与命根。彼处无其男女形故,无色生者。最初一念,唯得命根”。男、女根的分别并非第一分别,而是“命根”的分化,都以“命根”为依,简而言之,“男根”、“女根”均属“命根”。

最后,就禅定境界来说,男、女根的区别只在于欲界:若生色界及无形者,无男女根。入灭定者,则无意根及余心法。耳鼻舌根,但使有一,皆成三根,类眼可知。若有意根,必具三根,谓意、命、舍。余皆不定。无色界中,无眼等根,凡夫之人,生四禅上,则无乐根。生三禅上,则无喜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丈夫一形,则无女根。那含、罗汉及凡夫中,得八禅者,则无忧根。断善根者,无信等根。凡夫之人,无三无漏。若有女根,且成八根,但无男根,余皆同前。若有信根,且成八根,谓信等五根、意、命、舍根,余皆不定。生无色者,无眼等根,凡夫之人,生四禅上,则无乐根。生三禅上,则无喜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一切凡夫,无三无漏、精进、念、定乃至慧根,皆同信根。若有知根必成十一,所谓知根、信等五根、喜、乐、舍根、意根、命根,余皆不定。云何不定,生无色者,无眼等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大乘义章》卷四,《大正藏》第44册,第560页上。也就是说,佛教经典经常提及的“丈夫”或“大丈夫”,并不是以生理性别作为区分标准。慧远从“根”的角度论述了男女生理性别的区别以及消除此种差别的可能性。慧远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极可能根源于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修行上的男女差异。

笔者认为,佛教戒律中对于男女生理性别转换的规定,与佛教成立时印度社会对女性的看法有一定联系,如耆那教白衣派允许妇女参加苦行团体,认为女性也能够解脱,“但天衣派坚持大雄关于女人‘是万恶之源’的论断,因此不准妇女进入寺庙,不准女人过苦行生活。在天衣派看来,妇女除非转世再生成为男人,否则便不能获得解脱。”《人类的宗教》,第148页。佛教吸收并改进了男女生理性别相互转换的说法,运用于佛教实践,从生理性别转换的可能行上着手,达到男女在佛教修行上的相对平等,这一点在当时是先进的。二大乘佛教“转女成男”的超越性别意识

——以《佛说转女身经》为例1. 经典概说

大乘经典论及“转女成男”,最知名莫过于《妙法莲华经》中龙女8岁献宝珠于佛后“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大正藏》第9册,第35页下。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七宝塔品》(《大正藏》第9册,第106页上):龙女“于斯变成男子菩萨,寻即成佛”。一则,在此语境中,龙女一身具足女、男、菩萨乃至于佛。

从现存经论来看,佛教传译经典中所谓“女转男身”或类似命题,集中在西晋到初唐,主要大乘经典有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佛说龙施女经》;康僧会译《权方便经》;竺法护译《正法华经》、《顺权方便经》、《宝女所问经》、《诸佛要集经》、《佛说离垢施女经》、《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佛说须摩提菩萨经》;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首楞严三昧经》;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达摩流支译《佛说宝云经》等等。另外,律部《大爱道比丘尼经》、《十诵律》也有相关论述。

其中最早见于佛经目录者,当推归于东汉末年失译之《转女身菩萨经》《出三藏记集》卷四、《历代三宝记》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一有录。,此经由康僧会译为《权方便经》,与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二卷《出三藏记集》记录此经又名为《惟权方便经》、《顺权女经》、《转女身菩萨经》。永嘉二年(308)译出。、姚秦昙摩耶舍译《转女身菩萨经》同本异译据《大唐内典录》,《乐璎络庄严方便经》,又名《大乘璎络庄严》或《转女身菩萨经》,与法护《顺权方便经》同,乃“宋世不显帝年译,群录注云:沙门释法海出”。《开元释教录》引注中有考证:释法海即昙摩耶舍。《开元释教录》记载,东汉失译之《转女身菩萨经》,又名《乐璎珞庄严方便经》或《乐璎珞庄严女经》,已由宋代法海译。另:《顺权方便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姚秦昙摩耶舍译。二经同本异译。《权方便经》一卷,吴康僧会译;《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宋沙门法海译。二经同本前后四译,二存二阙。主要介绍佛教僧侣乞食竺法护本译为“分卫”。功德及转女身菩萨化身为妇人随顺因缘,以善权方便度化众生的事例。经中提到信仰者能“转女身成男子身”,达成宗教愿望。

值得重视的是,以支谦译《不庄校女经》为第一译的同一译本,据唐代以前主要佛教经录统计,曾五次重译:竺法护《佛说无垢贤女经》《开元释教录》记载此经又名《胎藏经》。为第二译,北凉昙摩谶《腹中女听经》《出三藏记集》记录此经又名为《胎中女经》。为第三译,刘宋昙摩蜜多《佛说转女身经》又名《转女身经》,《历代三宝记》和《大唐内典录》记载《转女身经》为(刘宋)文帝世昙摩蜜多译本。据《出三藏记集》卷一四,“昙摩蜜多,齐言(《历代三宝记》作宋言)法秀(《名僧传抄》译作法友),罽宾人也”,曾至龟兹、敦煌、凉州、蜀及荆州,元嘉年间“至于京师。即住祇洹寺”。为第四译,南齐释法化永元年间诵出《腹中女听经》为第五译《历代三宝记》录“《转女身经》一卷,《无垢贤女经》一卷,《腹中女听经》一卷,《胎藏经》一卷,《不庄校女经》一卷,此上五经同本异译”。此经是谈论女子“离女人身”“化成男子”的大乘经典此经五译,《大正藏》现存三本:竺法护本《佛说无垢贤女经》、昙摩谶本《腹中女听经》及昙摩蜜多本《佛说转女身经》。无论从时间跨度,地域范围还是翻译人数,都足见此经的重要。

以上五译,支谦译本与释法化出本已不存。就现存三译来看,竺法护译本最早,提出“于大乘法无男无女”,腹中女出生后与“九百七十五亿母人”,“立佛前化成男子”。昙摩谶本未言无男无女,但男女无有决定相,如“佛言,我亦不使汝作男子,亦不使汝作女人,皆自从身行得” ,之后弥勒菩萨为女授戒,女“化作如八岁沙弥身”[北凉] 昙无谶译《腹中女听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4页下。昙摩蜜多译本较前两译而言,内容丰富,对大乘佛教主要名相概念介绍全面系统,经文以发菩提心为中心,阐扬“一乘道”,系统介绍了“三解脱门”、“四谛”、“五根”、“六通”、“七觉法”、“八圣道”、“九次第定”、“十善业”等佛教名相,尤其对女性如何“离女身速成男子”有详细说明。笔者认为,与前两译相比,此译增加的内容与面对的读者受众有关,且更具宗教哲学意味。据《出三藏记集》,昙摩蜜多“道声素着,倾都礼讯,自宋文袁皇后据《南史》第210页:“文元袁皇后讳齐妫,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湛之庶女也。母本卑贱,后年至六岁方见举。后适文帝,初拜宜都王妃,生子劭、东阳献公主英娥。元嘉十七年,崩于显阳殿。”袁皇后薨后,颜延年为之作哀策文,录于昭明《文选》卷第五十八。袁皇后出身之陈郡袁氏,为王、谢、袁、萧四大门阀之一。《比丘尼传》卷二“建福寺道瑗尼传”记载:元嘉十五年,(元皇后)造金无量寿像。及皇子公主,莫不设斋请戒”《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大正藏》第55册,第105页上。依此言推之,此译《佛说转女身经》与元皇后及其周围信仰佛教女性需要相连,与《法华经》、《维摩诘经》、《大涅槃经》等大乘经典在南朝的传播流行相应,与当时社会两性关系状况亦不可分。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刘宋昙摩蜜多本《佛说转女身经》在谈论“转女成男”和相关问题上,颇具影响。本文对经中所论述“离女身成男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管窥中国大乘佛教早期转女成男的性别意识。

2.大乘经典语境中的男女差别

东晋法显携归《大涅槃经》翻译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得到普便认同。虽就佛性“本有”或“始有”而言,仍存在较多争论,但从可能性和果位来说,众生已渐渐平等。

大乘佛教教义对男女色身优劣的价值判断,男女修行果位的不同趣向,从小乘时期的强调转而变通,释以权实之分。随着这一转变,女身可以“转女成男”后成佛,或以女身成佛。此变化与佛教文化传承过程中,男女社会地位的较量有一定关联,但又于生理、社会关系之外,另有其宗教哲学意味。

解决“女转男身”问题的前提,要解释何为男女。笔者认为,刘宋时译《佛说转女身经》对男女的表述,有化身的非男非女、真谛的无男无女、世谛的有男有女三个层面。

(1)化身的非男非女

大乘佛教所描绘的宗教世界,大多以禅定三昧为背景,佛告华德菩萨:“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9册, 第56页中。因缘聚会时“自有菩萨为化众生现作女身形色相貌”[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中。这正是无垢光女“不以男形女形,亦不以色、受、想、行、识来生此间”[刘宋]昙摩蜜多译《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8页上。的原因。无垢光“本是菩萨,名无垢光,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为成就众生故现受女身”同上,第921页上。另一位转女身菩萨在化身为男子后对须菩提说:“我亦如是,非男非女”,就如须菩提“非凡夫,亦非是学”,而持名以“罗汉”[姚秦] 昙摩耶舍译《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大正藏》第14册,第935页下。也有菩萨云:“若使我身得成男子,于女身相不坏不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上。菩萨虽化身为男女,而实不能以男女测度。

不限于菩萨化身,“女人相犹幻事也,故女人为幻观世如类”。舍利佛变化为女人,他“若能转此女像,则众女人身可转。若其不女于女身亦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又如佛言:一切诸法非女非男”[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大正藏》第14册,第529页上。也就是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14册,第548页下。亦即经文中“幻师以幻术”,“化作男女像”《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0页中。所指之意。

再者,从五蕴、四大等诸法角度分析,色、受、想、行、识无男女分别,地、水、火、风、虚空无男女分别,因故离意女对文殊言:“假使我已自得女处见于男女,则舍女像当受男形。我不得女不见男子,何因舍女成男子形。计于诸法无合无散、无本本际,空静虚空无合无散,一切诸法悉如虚空,当以何因转于女像成男子乎。所以者何?是为如来之所颁宣第一法教”;“假使诸法无男女者,无合无散则无男女”[西晋]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大正藏》第17册,第768页中-下。因人身由四大构成,由四大所假合的男女诸形在这一意义上也是非男非女。

(2)真谛的无男无女

基于佛性义,《转女身菩萨经》云:“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或者说“于大乘法无男无女”[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垢贤女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4页上。,也就是“诸法一味,谓法性味”《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上。换句话,以真谛观之,无男无女、众生平等。

基于佛性平等义,经文中,转女身菩萨问舍利佛:“如来所作化人,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为有男女阴界诸入差别相不?舍利弗言:不也。所以者何?如来所化无有差别。”《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7页上。换而言之,“吾观身如来所化,现作女像悉了本无”[西晋]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3页上。这是大乘佛教对于“法身遍在”的一种表达。

从佛教修行的目的看,信仰者“不以女身及男子形逮成正觉。所以者何?道无所起,无有能成无上正觉”《佛说离垢施女经》,《大正藏》第14册,第96页下。因为“其灭度者无有身也,法无所除亦无道行”《顺权方便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2页上。,佛教根本的解脱是出世间法,超越所有对立分别,以至于离言绝说。

(3)世谛的有男有女

虽然在第一义上无有男女相,但以世谛观之,男女存在差别。

首先基于生理分工。作为准母亲,女性生理上处于劣势,她“于怀子时身众患非一,及子生时受大苦痛命不自保”。生理上女人也比男人烦恼多,因为“此身中有一百户虫,为苦患愁恼因缘,是故女人烦恼偏重”《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上-中。

其次就社会关系而言,男女有别。第一,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属于男性。女性“为他所使不得自在”,“虽生在王宫,必当属他,尽其形寿,犹如婢使,随逐大家,亦如弟子奉事于师”。第二,女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女身常被系闭。犹如蛇鼠在深穴中不得妄出,不得自在。”第三,就社会分工说,女人多做家务事,“执作甚多捣药舂米,若炒若磨大小豆麦,抽毳纺迭,如是种种苦役无量”。她们“犹如婢使不得自在,恒为男女衣服饮食,家业所须之所苦恼”。第四,女性是社会暴力的受害者。她们“又为种种刀杖、瓦石、手拳打掷,恶言骂辱”《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中。以上所描述的女性社会地位,与晋武帝时期,中国女性所处的社会语境相似[西晋]傅玄《苦相篇豫章行》([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清]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上,北京:中华书局,第73页):“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避深室,低头羞见人。”。

再次,由于生理与社会分工,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格局,心理上女性对自身关注多于男性,女性“贪求花鬘璎珞、游戏园林,(贪求)衣服、饮食、严身之具”,导致“欲、嗔、痴心并余烦恼,重于男子”《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中。,久而形成“女人之心,多贪乐着,非男子也”《乐璎珞庄严方便品》,《大正藏》第14册,第935页下。的观念。这也是生理和文化因素作用于女性心理的结果。

最后,就小乘佛教期间继承的宗教文化传统来说,“女人之身,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金刚经》有“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言。也就是说,不仅女人身,即便是男人身,也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无所得”的另一含义是“无所不得”。这或许说明了这句话是对小乘佛教某些教义的继承。基于以上原因,“女人应患此身,欲求永离如是众苦”,对色身“生厌离心,速离女身疾成男子”,从此“离秽故女人身,更得新好男子之身”《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下。

3. 转女成男的方法与途径

《佛说转女身经》指出,女身可通过以下途径转成男身:

(1)发菩提心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热门推荐
  • 封名

    封名

    进入神秘的封印之地,打开被横断在过去的神话时代,于红尘中争渡,封大道真名。
  • 渡魂笔记

    渡魂笔记

    我叫陆源,16岁,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是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穿梭于阴阳两界的渡魂师。我每天白天去学校上课,夜幕降临时则去那家传说中的鬼店打工,日子过得很单调,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自称是我同行的女孩,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慢慢地发现了隐藏在我身上的那个惊天的秘密……
  • 我们相爱吧

    我们相爱吧

    谁说前世冤家便注定今生无缘?她就偏偏不信这个邪!趁着月老打呼噜,她小手翻飞,三下五除二,哈哈,来世姻缘她自己做主!可这真下了凡尘,为何男主不是温柔的他?而是霸道、嚣张、腹黑的他!买噶,难道月老跟我玩阴的?不行,我得好好查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下魔尊之二世轮回

    天下魔尊之二世轮回

    明明是孽缘却不愿意舍去,明明不会交集却不断寻找,明明爱上了,却只能逃避。“王,既然爱与不爱都是痛苦的,何不痛痛快快的爱上一场。”“纵使后者是痛不欲生,但,前者却是魂飞魄散啊。”“即使自己生生世世只能在痛苦之中,你还要护他周全,明明就是爱上了他。”
  • 医不小心:老公,情深不负

    医不小心:老公,情深不负

    第一次见面,他见到她就犯了傻。不经意间流露出着迷的神色,却不想对方竟然也对着自己犯花痴。一见钟情后,她忍着心底的羞涩,主动出击。“我请你吃饭?”他眉眼弯弯,欣然前往。她傻兮兮的来了句:我口味重。*他是第一医院的首席医生,为人善良正直,天然自成风韵。她不过是个健康杂志的小记者,短暂相处,就已经为他着迷。然而,她本来以为眼前这男神绅士、浪漫、优雅……呵呵,谁知道真的在一起以后,她才发现……她男人,又浪又man,让她觉得自己都该提前补钙了……*结婚后,她觉得他们的相处方式一定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绝对不会没羞没臊神经兮兮。然而,当她看见他……“老公,你这是干嘛?”她瞪大眼睛看着床上的男人,不敢相信他竟然这么“洒脱”!“来呀!”他张开双手。“……你耻度有点大。”“我们的结婚证难道不是给我壮胆用的?”推一下新文:http://www.*****.com/?a/1112958/99天攻略①早呀,男神大人【推一下其他文】完结:http://novel.hongxiu.com/a/858727/http://novel.hongxiu.com/a/953145/http://novel.hongxiu.com/a/1026613/http://www.*****.com/?a/1200348/
  • 举头三尺说神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举头三尺说神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是只要查查怪力乱神的各种记载,有神明的何止举头三尺,低头三尺,从灶台到井口,从厕所到卧室,无处不是神明。这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先相信万物有灵,一一制造神仙,为这些不能说话的代言。但他们是谁?从何而来?神明的泥胎虽然威严,但他们的故事却十分有趣,就让我一一道来。偶得浮生半日闲,不谈苍生谈鬼神。
  • 简艾的泡沫

    简艾的泡沫

    当初的你我在阳光下的誓言不论是否依旧我只想告诉你我一直在
  • 狂医在都市

    狂医在都市

    特种兵杨啸回归都市,继承杨家医学,只是因为……却不曾想,天才终归是天才,走到哪里都是光芒万丈,美女环绕!“狂,是一种生活态度!”——杨啸。“狂,是一种做人准则!”——同样杨啸。“我说主角,狂,就是一种另类装逼吧。”“……”——同样是杨啸。
  • 霸气绝轮

    霸气绝轮

    天地之间最牛人的儿子,一个人会再下去会怎么样呢!可我知道他在走之后留下了一段诗。一霸一笑应江湖,一思念破万祜。两女孽笑陪两旁,霸道无敌灭绝伦
  • 无相天将

    无相天将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厮撼天动地、气破山河者,是为强者!我黄石既已来到这武道世界,便要主宰这苍穹!